基督福音的意義:交換
原載於《抉擇月刊》,1974年5月,頁10。
原載於《抉擇月刊》,1974年5月,頁10。 如果我必須用兩個字來表示基督福音的意義,我會用“交換”兩個字。 (一)人子 <—-> 神子 使徒保羅說:神子生為人子,為要使我們成為神子(加拉太書4:4-5 )。我們成為神的兒子,這不僅是地位上的改變而已,也是內在生命上的改變 。保羅說:「你們既為兒子,上帝就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小孩子向父親叫“阿爸” 是最自然的事,因為他們之間有生命 (血統)的關係。當一個人以信心接受神子基督的時候,聖靈就進入他裡面,使他獲得神子的生命,成為天父的真兒女。一個重生的基督徒必然與他的天父之間有生命的交通;這交通就是祈禱。而且,這交通不是形式化的,乃是父子之間的傾談。“阿 爸”二字把這種自由交通的意味,很生動的表達出來。這生命的交通使“上帝的形像”漸漸在他的生活中彰顯出來。 (二)貧窮 <—-> 富足 「祂(基督)本來富足,却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 基督的貧窮可以用“赤貧”二字來形容。祂生在馬槽裡,成為人下人;祂做木匠的兒子,作粗重 的工作,祂“沒有枕首的地方”;祂和門徒有時須要搓麥穗充飢;祂赤身露體的死在十字架上,唯一 的內衣還要被兵士拈鬮取去。祂在物質上是毫無所有,但是祂將心靈的豐富賜給一切接受祂的人:豐盛的生命,滿足的喜樂,充沛的靈力,和不息之愛。 約翰衛斯理的親筆遺囑,於二百年前被人發現。遺囑上所提到只有三樣東西:書籍,一只錶,和 一件聖袍。這是他在物質上所有的一切 ;但是他會 使千萬人的靈性因他的工作得到富足。他實在是走在基督的道路上。 保羅也是一樣,當他走到人生旅途的終點時,他寫信給提摩太,信中提到他的“皮卷”和“那件外衣”(提後4:13)。他在物質方面所擁有的極少,,但是我們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他:「似乎貧窮,却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三)捆綁 <—-> 自由 在馬可福音15:1–14有這樣的記載:猶太教的領袖們將耶穌捆綁起來,押送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去。結果耶穌被定了罪,反而一個強盜巴拉巴被釋放了。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諷刺!但是在這一個諷刺裡面,藏着一個重要的福音真理:基督自動的犧牲了祂的自由,却使原來被罪惡捆綁的人獲得釋。教會歷史相傳,這一個強盜後來悔改作了基督徒。我相信他是最了解“代贖”真理的一個人——那正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基督代他而死。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個真理。 基督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當我們被基督的真理所限制 (捆綁)的時候,就獲得真正的自由。真理和自由是分不開的。沒有真理的自由是放蕩,最後淪為奴役。 一個撇棄真理的自由者,必然成為自我的奴隸,正如一個完全不受管教,約束與限制的兒童終必成為一個無用或危險人物一樣。 聖經告訴我們,基督所給予我們的自由是有原則的: 1 愛——基督徒的自由永不違反仁愛的原則 (加5: 13) 2 服務——基督徒的自由永遠是在服務的架構中進 行的。 3 眞理——基督徒的自由永不可與真理為敵。 (四)負扼 <—-> 安息 基督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9 ) 基督所說“我的軛”含有三種意義: 1 軛表示對上帝旨意的順服——基督到世上來,為要遵行上帝的旨意。祂也邀請我們來負同樣的軛當我們順服與遵行上帝旨意的時候,心靈裡面就有安息與滿足。 2 軛表示工作——當我們與主一同事奉天父和服務 人羣的時候,心靈中就有安息與滿足。 3 軛表示十字架——基督為我們在十架上捨己,作成救贖之工。祂也要求我們與祂同釘十字架,正如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 加 2:20)。一個走捨己道路的人,心靈中獲得最大的 安息與滿足。 基督為我們負軛,却使我們走上安息的道路,又與祂一同負軛。 […]
原載於《抉擇月刊》,1974年5月,頁10。
如果我必須用兩個字來表示基督福音的意義,我會用“交換”兩個字。
(一)人子 <—-> 神子
使徒保羅說:神子生為人子,為要使我們成為神子(加拉太書4:4-5 )。我們成為神的兒子,這不僅是地位上的改變而已,也是內在生命上的改變 。保羅說:「你們既為兒子,上帝就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小孩子向父親叫“阿爸” 是最自然的事,因為他們之間有生命 (血統)的關係。當一個人以信心接受神子基督的時候,聖靈就進入他裡面,使他獲得神子的生命,成為天父的真兒女。一個重生的基督徒必然與他的天父之間有生命的交通;這交通就是祈禱。而且,這交通不是形式化的,乃是父子之間的傾談。“阿 爸”二字把這種自由交通的意味,很生動的表達出來。這生命的交通使“上帝的形像”漸漸在他的生活中彰顯出來。
(二)貧窮 <—-> 富足
「祂(基督)本來富足,却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
基督的貧窮可以用“赤貧”二字來形容。祂生在馬槽裡,成為人下人;祂做木匠的兒子,作粗重 的工作,祂“沒有枕首的地方”;祂和門徒有時須要搓麥穗充飢;祂赤身露體的死在十字架上,唯一 的內衣還要被兵士拈鬮取去。祂在物質上是毫無所有,但是祂將心靈的豐富賜給一切接受祂的人:豐盛的生命,滿足的喜樂,充沛的靈力,和不息之愛。
約翰衛斯理的親筆遺囑,於二百年前被人發現。遺囑上所提到只有三樣東西:書籍,一只錶,和 一件聖袍。這是他在物質上所有的一切 ;但是他會 使千萬人的靈性因他的工作得到富足。他實在是走在基督的道路上。
保羅也是一樣,當他走到人生旅途的終點時,他寫信給提摩太,信中提到他的“皮卷”和“那件外衣”(提後4:13)。他在物質方面所擁有的極少,,但是我們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他:「似乎貧窮,却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三)捆綁 <—-> 自由
在馬可福音15:1–14有這樣的記載:猶太教的領袖們將耶穌捆綁起來,押送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去。結果耶穌被定了罪,反而一個強盜巴拉巴被釋放了。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諷刺!但是在這一個諷刺裡面,藏着一個重要的福音真理:基督自動的犧牲了祂的自由,却使原來被罪惡捆綁的人獲得釋。教會歷史相傳,這一個強盜後來悔改作了基督徒。我相信他是最了解“代贖”真理的一個人——那正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基督代他而死。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個真理。
基督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當我們被基督的真理所限制 (捆綁)的時候,就獲得真正的自由。真理和自由是分不開的。沒有真理的自由是放蕩,最後淪為奴役。 一個撇棄真理的自由者,必然成為自我的奴隸,正如一個完全不受管教,約束與限制的兒童終必成為一個無用或危險人物一樣。
聖經告訴我們,基督所給予我們的自由是有原則的:
1 愛——基督徒的自由永不違反仁愛的原則 (加5: 13)
2 服務——基督徒的自由永遠是在服務的架構中進 行的。
3 眞理——基督徒的自由永不可與真理為敵。
(四)負扼 <—-> 安息
基督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9 )
基督所說“我的軛”含有三種意義:
1 軛表示對上帝旨意的順服——基督到世上來,為要遵行上帝的旨意。祂也邀請我們來負同樣的軛當我們順服與遵行上帝旨意的時候,心靈裡面就有安息與滿足。
2 軛表示工作——當我們與主一同事奉天父和服務 人羣的時候,心靈中就有安息與滿足。
3 軛表示十字架——基督為我們在十架上捨己,作成救贖之工。祂也要求我們與祂同釘十字架,正如保羅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 加 2:20)。一個走捨己道路的人,心靈中獲得最大的 安息與滿足。
基督為我們負軛,却使我們走上安息的道路,又與祂一同負軛。
(五)罪人 <—-> 新人
「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 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林後5:21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後5:17) 基督站在罪人的地位上,受了上帝公義的審判却因此使一切信靠祂的人成為新人;新的地位, 新的態度,新的心性,新的生活。
但是這更新不是一蹴而成的,乃是逐步達成的。保羅說:「要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基督的形像」(西3:10) 。 基督救贖的目的,是使“舊人”變成“新人” 而這新人正是基督自己的樣式。換一句話說,基督教的目標是“基督化”。
(六)降低 <—-> 升高
基督降卑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最高到最低。 「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取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6–8 )。
祂在降卑之後,被上帝升為至高,而且也使屬祂的人與祂一同升高。聖經用最令人驚奇的話來形容基督徒在基督裡面所得到的崇高地位:上帝的兒女;基督的朋友;上帝的同工;與基督一同作王;與基督合一;基督的身體;基督的新婦… 許多人批評基督教,認為它否定了人的價值:把他看作罪人,根性敗壞;完全附屬上帝,要絕對順服其旨意;否定自我等等。但是事實上,上述的種種否定,正是積極提高人類身價的準備。聖經確定了人類在墮落之前的崇高地位:具有上帝的形像;又確定了人類在被救贖以後的崇高地位:與基督合一。
基督教面對人類醜惡的現實,而指出他們的出 路。所以基督教對人類的否定,正表現它的現實感而不是在那裡大發其玫瑰夢。
(七)生 <—-> 死
「祂(基督)替衆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那替他們死而復活的生活」(林後5:15)。
基督之死使我們得生。不但如此,祂的死使我們的人生獲得新目標:為主而活。我們人生的目標轉移了方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乃是以基督為中心。保羅說得好:我活着就是基督。他又說:身上常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10) 。
這生死的交換包含兩個要點,缺一不可:
1. 因基督之死,我們出死入生,不至沉淪滅亡。
2. 因基督之死,我們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舊生活,進入以基督為中心的新生活。
許多基督徒只注意第一點,而忽略了或拒絕了第二點,那不是上帝的旨意,也不合聖經的教訓。
(八)荊冠 <—-> 榮冠
基督戴了荊冠,忍受了最大的羞辱;但是祂為我們爭取了榮冠。聖經中多次提及基督徒將來要戴榮耀的冠冕——永世中的光榮。基督教是一個今生 與來生並重的宗教,並不偏重於任何一方面。永生之路是今生就開始的,正如詩人說:「上帝啊,鑒察我,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4 )。
基督教是一個均衡的宗教:它在今生觀與來生觀之間,有適度的調和;二者揉合為一。有時乍觀之下,基督教似乎偏重來生,但是看實加以分析之後,就會發現並非如此。聖經教導我們以來生的眼光看今生,又以今生的眼光看來生。當我們這樣看一切事物的時候,就不致有所蒙蔽。永世的眼光使我們發現事物的永恆價值如何,不致迷醉於暫時的享受之中;同時也會使我們實事求是的去作每一件事,不致貪圖虛名,務名失實。
總括一句來講,基督的福音引導我們認識天父,投回他的懷抱,獲得心靈的富足,享受真的自由幸福,負起基督之軛去順服天父的旨意,擔起祂所託付給我們的責任,捨己從主,讓基督的樣式(新人)彰顯在我們的生活中因而與基督一同升高,獲得永遠的榮耀和福份。這一切都是藉着基督與我們的交換而獲得的 。
榮歸我主:滕近輝牧師六秩榮壽感恩會
作者:曾仲愚
作者:曾仲愚 原載於《建道通訊》40期,1982年2月,頁4。 (一)滕近輝牧師六秩榮壽感恩會記敘 滕牧六秩榮壽之慶乃由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屬下各單位同工所發動,以表懷念他多年來領導宣道會各堂聖工之發展,迅速走上自立之途及不遺餘力扶掖後進,造就不少人才,分散世界各地;勞苦功高,配得敬重。決定於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三日下午七時,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行祝壽感恩見証會,八時在金京酒樓聯歡聚餐。是日赴會者除本會同工、各堂執事代表及建道校友外,餘者皆為教會先進賢達,濟濟一堂,生色不少;聚會氣氛有莊有諧,使我們衷心地將「榮歸我主!」 學院方面,為了向多年師長祝賀及向神表達感恩,也於該日早會時假校友紀念堂舉行感恩慶祝會,由張慕皚院長主持。有師長致詞、見証、獻唱、以及全體同學獻詩——「願主賜福保護你」、院方致送禮物、同學致送紀念物品,最後由滕牧師講述主恩、汪教士祈禱、艾師母獻花給滕師母等,情況熱鬧,充滿感恩。中午師長、同學一齊用膳,以及同工們一齊分享生日蛋糕;接著,下午散學後,學院同工們又一同乘船出外參加壽慶和壽筵。該日實為一難忘的日子! (二)感恩晚會花絮 容保羅牧師致詞,以六點詳論滕牧師之美德,使聽者動容、肅然起敬。 湯兆奇牧師以滕近輝三字為題,暢所欲言,妙語橫生,最後竟以客語高歌一曲,帶來輕鬆氣氛。 建道老少咸集詩班,一曲「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充份流露出對滕牧師的情懷,是何等真純。 滕近輝以詩篇103:3-5節列出蒙恩見証五點,與大衛英雄所見略同,可見神向敬畏祂的人所施的恩惠,是古今依然。 滕牧師、師母靜聽會衆高唱「祝你生辰快樂」歌後,面露笑容,吹熄蠟燭,共切蛋糕,重溫「結婚」舊夢。 金京聚餐筵開十九席,大家無拘無束高談闊論,分享佳餚,盡歡而散。
作者:曾仲愚
原載於《建道通訊》40期,1982年2月,頁4。
(一)滕近輝牧師六秩榮壽感恩會記敘
滕牧六秩榮壽之慶乃由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屬下各單位同工所發動,以表懷念他多年來領導宣道會各堂聖工之發展,迅速走上自立之途及不遺餘力扶掖後進,造就不少人才,分散世界各地;勞苦功高,配得敬重。決定於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三日下午七時,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行祝壽感恩見証會,八時在金京酒樓聯歡聚餐。是日赴會者除本會同工、各堂執事代表及建道校友外,餘者皆為教會先進賢達,濟濟一堂,生色不少;聚會氣氛有莊有諧,使我們衷心地將「榮歸我主!」
學院方面,為了向多年師長祝賀及向神表達感恩,也於該日早會時假校友紀念堂舉行感恩慶祝會,由張慕皚院長主持。有師長致詞、見証、獻唱、以及全體同學獻詩——「願主賜福保護你」、院方致送禮物、同學致送紀念物品,最後由滕牧師講述主恩、汪教士祈禱、艾師母獻花給滕師母等,情況熱鬧,充滿感恩。中午師長、同學一齊用膳,以及同工們一齊分享生日蛋糕;接著,下午散學後,學院同工們又一同乘船出外參加壽慶和壽筵。該日實為一難忘的日子!
(二)感恩晚會花絮
容保羅牧師致詞,以六點詳論滕牧師之美德,使聽者動容、肅然起敬。
湯兆奇牧師以滕近輝三字為題,暢所欲言,妙語橫生,最後竟以客語高歌一曲,帶來輕鬆氣氛。
建道老少咸集詩班,一曲「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充份流露出對滕牧師的情懷,是何等真純。
滕近輝以詩篇103:3-5節列出蒙恩見証五點,與大衛英雄所見略同,可見神向敬畏祂的人所施的恩惠,是古今依然。
滕牧師、師母靜聽會衆高唱「祝你生辰快樂」歌後,面露笑容,吹熄蠟燭,共切蛋糕,重溫「結婚」舊夢。
金京聚餐筵開十九席,大家無拘無束高談闊論,分享佳餚,盡歡而散。
追思滕近輝姐夫
滕張佳音師母家人
三妹 張小玲
一生忠主甘勞苦,不求名利耀主名。
滕張佳音師母家人
三妹 張小玲
一生忠主甘勞苦,不求名利耀主名。
儆醒緊守主聖言,忠心跑完主路程。
永恆冠冕為你留,與主同享永樂筵。
[院長的話]本院員生的信心功課
滕近輝院長
「仰望那爲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滕近輝院長
「仰望那爲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親自成全這工。」
這兩節經文是本院員生緊緊抓住的應許。在同工每遇一次的聯合禱告會中,我們常常感謝主賜給我們經濟上的困難,因爲這樣我們就有共同學習信心功課的機會。如果環境太順利,我們就容易依賴財力或人力,而忽略了主的工作,我們的靈性就會懈怠。但是在經濟的困難中,我們就專心仰望主。每逢主感動弟兄姊妹,為本院奉獻而渡過難關時,我們就倍覺主恩奇妙而浩大。
本院的特點之一,就是所有的經濟來源,完全是華人基督徒的奉獻。我們每月仰望主的供給——這一個月不曉得下一個月的經費從那裡來。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主每月每月供給了本院的需要,雖然有時遲發薪水,但總是渡過關。這是一個見證,也是一個神蹟。
本院師生自知任重道遠,靠着自己絕對作不成甚麼。我們只想在這一個大時代裡面,為了基督敎會的需要,獻上自己的生命與力量。或順或逆總是主的人。賜予的是主,成全的也是主。
開課以來,看見主在多方面向本院施恩,一步一步走上軌道。在授課方面,學習方面,靈性方面,交通團契方面,師生關係方面等等,都經歷了主逐步的帶領,我們從心靈最深處說:「主啊,我們惑謝妳!」
迫切的需要
自開校以來,本院員生每天都為學院所需之經費禱告,仰賴神的供給。至十一月中止收支之赤字為港幣四萬四千元。其中大部份為過往院舍裝修、學生宿舍設備未付清之數目,亦包括學生每月之助學金與本院之經常費用等。懇請弟兄姊妺代禱及支持。
原載於《中國神學研究院通訊》16期,1975年12月,頁4。
我們的目標
滕近輝院長
中國神學研究院學典禮中,滕院長代表全院同工致詞,把本院追求的目標簡要的閘明出來,以下是滕院長致詞的摘要。
滕近輝院長
中國神學研究院學典禮中,滕院長代表全院同工致詞,把本院追求的目標簡要的閘明出來,以下是滕院長致詞的摘要。
我代表本院各同工,很恭敬的、嚴肅的、謙卑的接受主藉着本院總董事會主席金新宇敎授給我們的囑咐。
本院各同工今天在主的面前、在各董事的面前、在各敎會先進的面前、在各敎會的弟兄姊妺面前,重新的把自已完全的獻上,為了中國敎會的神學敎育獻上我們的忠心,我們要靠主的恩典向四個目標來追求:
- 堅固學生對聖經的信仰
- 栽培學生的靈性
- 發展學生的恩賜
- 使學生得着屬靈的知識幷有關的知識
我們也靠着主的恩典,希望為着中國的敎會造就四種的人材:
- 敎牧人材
- 專門人材
- 宣敎事工人材
- 神學敎育人材
我們也希望靠着主的恩典,透過本院的研究中心,能夠研究一些有關向中國傳福音的問題,使中國教會能在激變的社會中適應時代的需要,合乎主的使用。』
原載於《中國神學研究院通訊》15期,1975年11月,頁1。
寫於開學典禮的前夕 滕近輝院長
滕近輝院長
「我的的哪,你要讚美耶和華!」詩人的這一句話,道出每一位同工和關心本院者的心聲。七年的祈禱和籌劃,終於在主的恩待之下,結出了果實。異象逐步實現。
滕近輝院長
「我的的哪,你要讚美耶和華!」詩人的這一句話,道出每一位同工和關心本院者的心聲。七年的祈禱和籌劃,終於在主的恩待之下,結出了果實。異象逐步實現。
「喜樂而戰兢」(詩二11)這五個字也確切的表達同工們的感覺,因為恩典愈大,責任也愈大。當我們近來為了主所賜下的理想院舍而喜樂滿溢的時侯,同時也為了主所託的重大責任而戰戰兢兢!
本院同工們願意遵循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後書中,所昭示理想傳道人的訓練藍圖,為華人敎會栽培人才,求主透過我們訓練出來倶有左列條件的基督僕人:
正確的信仰(提彼一13),熟悉聖經(提後三15-17),傳福音的逼切負担(提後四2),了解所處時代的特性(提後三1), 聖潔的品格(提後二21),使命感(提後一11),恩賜(提後一6),祈禱的心志(提後二1),受苦的心志(提後一12)。
本院需要許多弟兄姊妺為我們禱吿,求主興起更多献身的大專畢業生,進入本院受造就,將來對敎會大有貢献。
原載於《中國神學研究院通訊》14期,1975年8月,頁1。
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