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敬愛的滕近輝牧師
張慕皚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院長
我是中學時代認識滕牧師的,他的講道自那時起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種溫文但帶著能力的講道,以及簡潔而條理清晰的內容,叫聽眾難以忘懷。
張慕皚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院長
我是中學時代認識滕牧師的,他的講道自那時起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種溫文但帶著能力的講道,以及簡潔而條理清晰的內容,叫聽眾難以忘懷。
中學畢業後,我到了北美讀書。那時滕牧師已經成為世界各地中西教會熱愛的講員,經常應邀到美加各地講道。很多冬令會、夏令會和一些特別的聚會,信徒都可以聽到滕牧師講解神的話語。青年時代的我,深受滕牧師寶貴信息的栽培和牧養。雖然我沒有與他直接交往,他卻成了我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位重要恩師。
在北美讀完大學和神學後,神帶領我到加拿大宣道會神學院任教七年之久。在這期間,我對滕牧師的事奉有進一步認識。那年代的滕牧師,是神多方面都大大使用的一位大忙人。他除了擔任宣道會北角堂的主任牧師外,還是兩間神學院的院長,以及多個福音機構的董事會主席。而在差傳方面,他不但努力推動宣教,更身先士卒,放下香港的工作到印尼體驗宣教士的艱辛生活。此外,他還肩負宣道會各部門的領導工作。這時期的他,除了慣常東奔西跑,應邀到各地領會外,還要帶領世界華福會的重任。同時,世界性的宣道總會事工總也沒有放過他。雖然滕牧師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往往忙而不亂,也沒見他因繁忙的工作而發脾氣或是敷衍塞責。事無大小,滕牧師都盡心盡力去做。
我能在上世紀的七九年從北美洲回建道事奉,全是滕牧師的鼓勵和給我機會。自神學畢業後,我便在加拿大雷城的宣道會神學院任教。當時我非常享受這所西國神學院的教學生活,也有機會參與學生冬令會、宣道會華聯會的事工等多項事奉,以及與雷城學生一起參與社區工作。但神的旨意卻是要我回到香港事奉。那時我有半年回到香港教神學,神讓我看見華人神學教育的需要。那年代,具備神學教育資格的人甚為缺乏。回加拿大前,滕牧師在我毫無心理準備下,向我發出來建道事奉的邀請。想不到滕牧師竟然有膽量將一間歷史悠久的神學院,交給一個四十不到的年青人。可見當時華人教會的神學教育實在缺乏人材。
接任後,滕牧師把建道需要發展的各種事工和課程,一一囑咐我要盡快進行。他雖卸下院長的職務,但仍舊擔任院董會主席。滕牧師是一位心胸廣闊、眼光遠大的屬靈長者,對當時像我這樣一位年輕院長,並沒有事事干預,只在有需要時作一些善意的提醒和扶助。滕牧師也絕不戀棧權位,他雖身兼多職,也不過是因為當年華人教會著實缺乏人才,而他又具備多方面恩賜、才藝和學養,因而被神大大使用。後來,華人教會人才興起,他便從各神學院和機構的領導工作退下來,讓年青一代起來學習承擔責任。
滕牧師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雖然工作繁忙,百務纏身,卻不會疏忽同工的需要。當年我要搬到長洲住宿,他竟然在百忙中抽空前往長洲,為我住宿的需要親自安排裝修。此事充分流露他對同工的愛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
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在任期間,神學院需要多項建築工程配合新課程和事工需要一事。當年因為九七,很多人對香港的政治局勢感到悲觀。不少校友及關心建道的朋友,都反對校內繼續各項建築工程,並引發不少爭論。作為院董會主席的滕牧師,在這關鍵的時刻站出來講了一句話,便平息了這場紛爭:「如果建道的建設和發展不合神的心意,建築費用的捐獻自然會停止!」大家聽了都無話可說。往後的日子,建道很多期的建築費用都得到神豐富的供應,印證了建道的發展是在神的旨意之內,並無驚無險地逐一完成。
滕近輝牧師為這一代華人教會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更是多方面的。他在講壇的事奉造就了無數的信徒和教會。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有力的差傳事工推動者、一位出色的文字工作者和一位備受尊重的神學教育領袖。更重要是,他是教會一位好牧者。雖然他已經離世安返天家,他對普世教會的影響是深遠而不止息的。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86-87。
滕近輝牧師與建道神學院
梁家麟牧師
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
滕近輝牧師與建道聖經學院的關係,始於1952年。當時他剛從英國愛丁堡大學修畢神學,因偶然機會得以在港定居。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國基督徒十字軍(後稱中華傳道會)總幹事的趙君影,對大學時期的滕牧師有很大影響,滕牧師是在趙君影主講的夏令會中決志獻身的。
梁家麟牧師
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
滕近輝牧師與建道聖經學院的關係,始於1952年。當時他剛從英國愛丁堡大學修畢神學,因偶然機會得以在港定居。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國基督徒十字軍(後稱中華傳道會)總幹事的趙君影,對大學時期的滕牧師有很大影響,滕牧師是在趙君影主講的夏令會中決志獻身的。趙牧師在香港曾開展對大專學生基督徒團契的工作,邀請滕牧師協助,主要負責編輯《學聯報》,這是滕牧師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趙牧師租用新世界電影院,於每主日上午有主日崇拜聚會。由於他也在建道兼課,故邀請建道同學前往擔任詩班服事,滕牧師因這緣故而跟建道拉上關係。趙牧師身兼多職,有時無法抽身到長洲授課,便請滕牧師代勞。滕牧師遂開始在建道的教學工作。半年後,劉福群院長正式邀請滕牧師加入教師行列。1956年,滕牧師放下在廣州聖經學院的事奉,轉為建道全職教師。
因趙君影牧師而加入建道,因建道而加入宣道會,一切都是上帝的帶領。
滕牧師在建道全職的時間不長,1957年11月起,膺任宣道會北角堂的堂主任,嗣後續以兼職身份在建道事奉,每周來院二至三日,從未間斷。滕牧師為神科教師,教授聖經與神學科目,以及社會學、心理學等基礎科。授課之餘,滕牧師承擔多項院政事務。1960年謝友王牧師離職後,接任神科主任,直到七十年代為止;後又擔任差傳系主任。他曾在1966年和1969年兩度擔任代院長。1973年,滕牧師任副院長。所以,滕牧師並非只兼教一兩科的兼任教師,卻是建道教師團隊的核心成員,對院政和學生的影響深遠。直到七十年代為止的建道畢業生,皆視滕牧師為他們的恩師。
滕牧師擔任副院長的時候,霍敦院長已屆退休之齡,勉強延任一年,終於在1975年6月離職,自此梧州時期在建道服事的宣教士全部離去,宣道會西差會遂決定將神學院移交華人教會。滕牧師在建道服事二十餘年,加上他在宣道會的重要位置,是以雖然他已在一年前答允出任剛成立的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一職,西差會仍堅持建道在香港首任華人院長非由滕牧師接任不可。滕牧師因此同時間出任兩所神學院的院長職務,於1976年就任。
滕牧師就任院長期間,訂定「在校友中吸取更多的年輕講師」的目標,提高講師的薪酬待遇,希望吸引在外國留學的華人學者赴任。鄺炳釗、洪同勉、譚天佑、張練能、凌少薇、溫以諾、林崇潔等先後到院,以全時間或部分時間任教。這意味財務負擔大幅增加,學院因此改為收學費,並積極向各堂會推廣。海外歸來的年輕學者,亦逐漸改變學院的教授內容與訓練模式。可以說,滕牧師對建道由西差會移交華人教會、教師團隊本地化,以及學院轉型等,奠下重要基礎。
滕牧師對建道另一個重要貢獻,是親自從加拿大邀請張慕皚博士回港,接任建道院長,開始長達二十五年的服事,全面推動學院的轉型。
1959年,劉福群院長組織建道院董會,滕牧師作為宣道會堂聯會主席,亦是當然董事,自此便一直在院董會事奉。至1980年退任院長後,轉為董事會主席,直到1987年離港赴美為止。換言之,滕牧師同時在董事會和教師團隊兩個層面服事,從策劃到執行,形塑學院的事工路向。
1982年,滕牧師榮任學院榮譽院長,直到2013年12月離世為止。他在建道不同程度的服事,長達六十餘年。翻查院史紀錄,無論是全職抑或兼職,在建道服事超過一個甲子的,只有滕牧師一人。
滕師母傅忠愛女士,為學院遷港後第一屆校友。長子滕磯華牧師自1986至1988年,在建道任職,為首任聖樂系主任。滕師母張佳音博士,於2006年起於跨越文化研究系任教,2011年起就任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總監。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88-89。
追憶恩師
曾立華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教授
滕牧師是我事奉人生的恩師。在建道受造就期間,我與所有同學一樣,都非常享受上他所教的課目,驚歎他手中沒有筆記,只拿着聖經便能侃侃而談,言之有物,讓我們能學習真理。
曾立華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教授
滕牧師是我事奉人生的恩師。在建道受造就期間,我與所有同學一樣,都非常享受上他所教的課目,驚歎他手中沒有筆記,只拿着聖經便能侃侃而談,言之有物,讓我們能學習真理。上滕牧師的哲學科,從老莊哲學到西洋哲學,他均朗朗上口,得見他智力與眾不同。他在早會的講道簡潔有力,條理分明,應用培靈性強,更難得是他甚具時代透視力。他的學問根底深厚,靈力與分析力兼具。這些卓越的才華,均可在他整個事奉人生反照出來,並且成為華人教會傑出牧者與學者。作為兩間神學院的院長,滕牧師當之無愧!
我有幸蒙他接納,從母會轉到北宣成為會友,並在幾年後獲選為執事。此後,我便能貼身與他及胡欽牧師、黎金貞姑娘一起配搭事奉。從中我觀察到他的牧會藝術,認識到他是一位謙柔有主見、異象和識見的牧者。滕牧師對北宣的發展胸有成竹,帶領全體執事同心栽建教會。
在七○年代,他對普世差傳之寬廣異象,帶動北宣及宣道會走上宣教之路,亦促使建道開設了差傳系(相信是神祝福北宣至今的因由)。他對本地堂會之拓植十分關心,尤見於在八○年代,他與胡牧師因深感西環區之福音需要而找地方建立宣道會西環堂。當時教會委派我帶領二十多位北宣弟兄姊妹開拓這新堂,使我得成為該堂顧問牧師直到今天。我一方面在神學院任教,一面牧養這所堂會,使牧會經驗得以與學術識見結合。滕牧師,十分感謝你的委派和信任。這也許像你所說:神主權安排,全是恩典。
當我往美國進修,你囑咐我,為我禱告,送我兩本英文神學書籍,並親自來送機。到我畢業,你亦寄送賀咭,足見你對我的支持和恩情!後來我再往英國進修,對建道聘任我任講師一事你鼓勵有加(其實當我往英國時已獲北宣執事會聘書,回來後當傳道一職),足見你胸襟廣闊,願意提攜後進。
你時不時安排我在北宣講壇事奉。你坐在那裡靜靜地聽我講道,沒給我一句評語。後來在九八年,當我在港九培靈會研經會擔任講員時,我也驚覺你有兩天坐在後排靜靜地聽我講道,我相信你已肯定了我講道的恩賜。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有幾件我體驗及觀察到滕牧師的事,想在這裡分享。他關愛同工:建道同工均領受過一次他送予我們的聖誕禮金;他做事人性化:對做錯事的學生會憤然責罵,在船上也會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做搖腳及手部運動;他具文化修養:書櫃裡藏有不少西洋畫冊,以及他一手寫得極佳的中國書法;他中、英語水平甚高:英語發音標準,故曾在國際會議上講道,並在英國凱錫培靈會(Keswick Convention)擔任講員;他與兩位滕師母恩愛有加(一位已去世),對意外逝去的愛兒思念甚深,哀思綿綿,足見他感性的一面──屬靈偉人也有豐富的感情,反映出耶穌基督神、人二性的平衡,故他的屬靈觀也影響了華人信徒與教會。
恩師,緬懷你為我、北宣、神學院、眾機構所作的貢獻,造就了千萬信徒!忠僕事奉,一生榮耀了神,必得我們恩主所賞賜!在榮耀天家再見。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0-91。
趙偉彬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美國聯絡中心董事會主席
有幸在建道神學院修讀滕牧師的課,他擁有高度的學術修養,而且為人謙卑,生活嚴謹,忠於職責,少談閒話,甚得師生們尊敬。
趙偉彬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美國聯絡中心董事會主席
有幸在建道神學院修讀滕牧師的課,他擁有高度的學術修養,而且為人謙卑,生活嚴謹,忠於職責,少談閒話,甚得師生們尊敬。然而他很有愛心,主動關心身體軟弱或有需要的同學們,常從香港乘坐頭班渡輪往長洲島,提前到學院為有需要的同學個別禱告。滕牧師生來文靜,具學者風度。但有一事鮮為人知:一次在學院的懇親校友日,其中一項餘興節目是師生排球賽,果然他是排球老手,真是動靜俱宜,文武兼備。另外亦有眾所周知的:他寫得一手好書法;講道常提出七點(分題或內容),他講授摩西五經時解釋聖經中的數字,七是完全之意。這「七」也許是他講道和個人追求的目標。
滕牧師您一生為主擺上,現今息了地上的勞苦,安息主懷,當跑的路跑盡了,當守的道守住了,必有冠冕為您存留。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6。
朱裕文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滕牧師對我生命與事奉的影響,不僅於早年作我的神學老師。
朱裕文牧師
前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滕牧師對我生命與事奉的影響,不僅於早年作我的神學老師。
1979年,當時我正考慮應否從加拿大回港事奉,為此徵詢滕牧師的意見。他不經思索,直接了當的對我說:「你應該回香港,香港需要你」。三十四年後的今天,我依然看這是從神而來的召喚。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5。
鄺炳釗牧師
建道神學院榮休教授
滕近輝牧師是神給華人教會的珍貴禮物。
鄺炳釗牧師
建道神學院榮休教授
滕近輝牧師是神給華人教會的珍貴禮物。感謝神,我有機會在建道神學院受教於他共四年,十分欽佩他那種平靜安穩的心態。雖然他負責的工作多不勝數,仍能說:「我事奉多年從沒有一天感到壓力。」他的從容淡定源於他與神那密切的關係,以致他能全心信任神。他是我畢生學習的榜樣。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5。
林重生牧師
建道神學院1969年畢業生
忠僕良牧蒙主恩
應召獻身傳福音
林重生牧師
建道神學院1969年畢業生
忠僕良牧蒙主恩
應召獻身傳福音
牧會教席窮一生
創院立校建會蔭
獻上恩賜教眾人
能言善寫影響深
一代忠僕回天家
工成責圓有繼承
患難困苦疾病止
天家寶冠待君戴
人情師意難表達
留待天城重聚歡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