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八個「一」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八個「一」 中神的立場與現況,可以用八個「一」表達出來。 (一)一個信仰標準——聖經。本院倚靠主竭力保持福音信仰的神學路線,也盼望能在福音信仰的神學研究上,漸漸有一點點的貢獻。 (二)教會合一——本院學生來自各宗派。他們在院內獲得彼此的了解,將來自然會引導他們的教會走上合作之路。 (三)靈性恩賜學術合一——本院這一個學期開始時,舉行五天的全校師生退修會,學習禁食祈禱。本院每週有三次聚會由學生操練講道。各門功課認眞學習。 (四)教會與機構合一——本院畢業生當中,有不少的人投入福音機構事奉。這樣,無形之中促進了教會與機構之間的合作。 (五)教牧工作與信徒工作之合一——本院每年每季開設延伸制課程,每年參加的信徒總數近千人。這些信徒成為各教會中教牧人員的助手。 (六)本地傳道與海外傳道合一——本院將來在香港開設差傳課程,造就差傳人才。由羅曼華博士主持。 (七)福音事工對象的合一——過去本港教會以中產階級及知識份子為工作對象,但現在已經看見了基層人士(工人階層)的需要,所以本院開設了「基福課程」,以供應這一方面工作人員的需求。 (八)專職事奉與帶職事率的合一——本院除了訓練全職事奉人才之外,還設有文憑科,目的是訓練帶職事奉者。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八個「一」
中神的立場與現況,可以用八個「一」表達出來。
(一)一個信仰標準——聖經。本院倚靠主竭力保持福音信仰的神學路線,也盼望能在福音信仰的神學研究上,漸漸有一點點的貢獻。
(二)教會合一——本院學生來自各宗派。他們在院內獲得彼此的了解,將來自然會引導他們的教會走上合作之路。
(三)靈性恩賜學術合一——本院這一個學期開始時,舉行五天的全校師生退修會,學習禁食祈禱。本院每週有三次聚會由學生操練講道。各門功課認眞學習。
(四)教會與機構合一——本院畢業生當中,有不少的人投入福音機構事奉。這樣,無形之中促進了教會與機構之間的合作。
(五)教牧工作與信徒工作之合一——本院每年每季開設延伸制課程,每年參加的信徒總數近千人。這些信徒成為各教會中教牧人員的助手。
(六)本地傳道與海外傳道合一——本院將來在香港開設差傳課程,造就差傳人才。由羅曼華博士主持。
(七)福音事工對象的合一——過去本港教會以中產階級及知識份子為工作對象,但現在已經看見了基層人士(工人階層)的需要,所以本院開設了「基福課程」,以供應這一方面工作人員的需求。
(八)專職事奉與帶職事率的合一——本院除了訓練全職事奉人才之外,還設有文憑科,目的是訓練帶職事奉者。
十字架象微雙重的團契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七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七日「牧者心聲」。 十字架有縱橫兩線,如果我們用縱線來代表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建立的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團契,那麼,我們就可以用橫線來代表十字架所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團契。所以十字架的兩條線可以象徵雙重的團契:神與人之間的團契和人與人之間的團契。 這恰是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裏面所講的眞理: 「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十字架),已經得親近(團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團契),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3,14)。 人類的罪惡造成雙重的隔膜——人與上帝之間的隔膜,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世界上充滿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摩擦,團体與團体之間的對立,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鬥爭,種族與種族之間的仇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這一切都是人類的罪惡造成的,人人都要負責。基督的十字架拆除了上述雙重的隔膜,與其無比的愛,建立了團契的橋樑。 當人與上帝之間的隔膜被拆除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就得以建立,因為人與神的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的基礎。再進一步說,當一個人恢復他與上帝和他與別人之間正常關係的時候,他也同時恢復了他與自己的正常關係。 現代人的痛苦之一就是「自我隔膜」(self-estrangement),或稱「自我迷失」。當一個人「與上帝和好」的時候,也就同時與自己和好了(self-reconciliation);人認識了上帝就能認識自己;人發現了上帝,就同時發現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且在人生意義的實踐中,獲得人格的統一。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七日「牧者心聲」。
十字架有縱橫兩線,如果我們用縱線來代表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建立的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團契,那麼,我們就可以用橫線來代表十字架所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團契。所以十字架的兩條線可以象徵雙重的團契:神與人之間的團契和人與人之間的團契。
這恰是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裏面所講的眞理:
「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十字架),已經得親近(團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團契),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3,14)。
人類的罪惡造成雙重的隔膜——人與上帝之間的隔膜,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世界上充滿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摩擦,團体與團体之間的對立,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鬥爭,種族與種族之間的仇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這一切都是人類的罪惡造成的,人人都要負責。基督的十字架拆除了上述雙重的隔膜,與其無比的愛,建立了團契的橋樑。
當人與上帝之間的隔膜被拆除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就得以建立,因為人與神的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的基礎。再進一步說,當一個人恢復他與上帝和他與別人之間正常關係的時候,他也同時恢復了他與自己的正常關係。
現代人的痛苦之一就是「自我隔膜」(self-estrangement),或稱「自我迷失」。當一個人「與上帝和好」的時候,也就同時與自己和好了(self-reconciliation);人認識了上帝就能認識自己;人發現了上帝,就同時發現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且在人生意義的實踐中,獲得人格的統一。
定序中的活潑創意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日「牧者心聲」。 一個靈性尚屬幼稚的基督徒,凡事皆需倚靠形式與興趣的刺激,才能得着屬靈的益處。一旦形式固定下來,停止變化的時候,他的感受與興趣逐漸減退,靈性就低沉下來。他有時跑到大自然裡面去高歌聖詩,便會靈性一振。但是多去幾次以後,又變成索然無味了。總之他是一個屬靈的嬰兒。那些流失的基督徒多半是如此的。他們抱怨崇拜程序死板乏味,團契聚會老套。 一個靈性成熟的基督徒,就能超越形式與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因爲有愛主的心,所以一首最熟悉的詩,一節最習慣的經文,能引起他敬拜與讚美的心;他能從最平凡的講道裡面,吸取信息,因爲其中有主的話;他能從對兒童的講章中獲得益處,因爲他有謙卑溫柔的心;他能從幾句最平凡的見證裡面感到喜樂,因爲他知道那是一顆愛主的心中發出來的聲音;當有人爲着身邊有人唱詩不好聽或不合拍節而討厭的時候,他却感受到一個屬主重生的弟兄或姊妹的頌讚,是多麼可貴;當有人爲了一首沒有與講題互相配合的詩,而滿心批評不能歌唱的時候,他却以心靈享受詩歌中的美意……他每日從早已熟悉的經文中,重溫神的心意,感到心靈滿足,思量着如何在生活中去實行。 因此,他能從固定不變的秩序中(崇拜或靈修),滿足於愛裡面的活潑創意。 柔和謙卑的主阿,我感謝你,敬拜你,讚美你。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十日「牧者心聲」。
一個靈性尚屬幼稚的基督徒,凡事皆需倚靠形式與興趣的刺激,才能得着屬靈的益處。一旦形式固定下來,停止變化的時候,他的感受與興趣逐漸減退,靈性就低沉下來。他有時跑到大自然裡面去高歌聖詩,便會靈性一振。但是多去幾次以後,又變成索然無味了。總之他是一個屬靈的嬰兒。那些流失的基督徒多半是如此的。他們抱怨崇拜程序死板乏味,團契聚會老套。
一個靈性成熟的基督徒,就能超越形式與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因爲有愛主的心,所以一首最熟悉的詩,一節最習慣的經文,能引起他敬拜與讚美的心;他能從最平凡的講道裡面,吸取信息,因爲其中有主的話;他能從對兒童的講章中獲得益處,因爲他有謙卑溫柔的心;他能從幾句最平凡的見證裡面感到喜樂,因爲他知道那是一顆愛主的心中發出來的聲音;當有人爲着身邊有人唱詩不好聽或不合拍節而討厭的時候,他却感受到一個屬主重生的弟兄或姊妹的頌讚,是多麼可貴;當有人爲了一首沒有與講題互相配合的詩,而滿心批評不能歌唱的時候,他却以心靈享受詩歌中的美意……他每日從早已熟悉的經文中,重溫神的心意,感到心靈滿足,思量着如何在生活中去實行。
因此,他能從固定不變的秩序中(崇拜或靈修),滿足於愛裡面的活潑創意。
柔和謙卑的主阿,我感謝你,敬拜你,讚美你。
西環分堂聖工成功的條件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牧者心聲」。 本堂的西環分堂,已定於三月九日下午三時,舉行獻堂典禮,次日舉行首次主日崇拜。讓我們以信心仰望主,也以信心展望將來。若要西環分堂的聖工成功,就必須有成功的各種條件,因爲在西環傳福音素來不易,較諸其他地區更爲困難。下列是幾個基本條件: 一、只有聖靈運用之下的福音大能,才能使人心歸依基督,而聖靈的能力是必須藉祈禱才能發動的。我希望在西環分堂聖工開始的前夕(三月八日);在新堂舉行一次「懇禱會」,大家一齊向恩主呼籲懇求,大開救恩之門! 二、一項新工作,需要有一些負擔的弟兄姊妹投入其中,同心合意的為福音努力,作基本成員,核心份子,爲主擺上自己。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引致成功。 三、必須開發傳福音的通渠,運用適當的方法,接觸民眾,廣傳福音。西區有許多學校,願主打開向各校傳福音的門,透過信主的教員和學生,設立團契或查經班,引領同學歸主。西區也有不少工廠,工友們也是傳福音的對象。 四、個人佈道工作仍然是最基本的方法。這方法配上得力的佈道會(各種方式),會發揮顯著的果効。 五、時間仍然是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信心與忍耐從事福音與栽培工作,是決不可或缺的心志。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牧者心聲」。
本堂的西環分堂,已定於三月九日下午三時,舉行獻堂典禮,次日舉行首次主日崇拜。讓我們以信心仰望主,也以信心展望將來。若要西環分堂的聖工成功,就必須有成功的各種條件,因爲在西環傳福音素來不易,較諸其他地區更爲困難。下列是幾個基本條件:
一、只有聖靈運用之下的福音大能,才能使人心歸依基督,而聖靈的能力是必須藉祈禱才能發動的。我希望在西環分堂聖工開始的前夕(三月八日);在新堂舉行一次「懇禱會」,大家一齊向恩主呼籲懇求,大開救恩之門!
二、一項新工作,需要有一些負擔的弟兄姊妹投入其中,同心合意的為福音努力,作基本成員,核心份子,爲主擺上自己。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引致成功。
三、必須開發傳福音的通渠,運用適當的方法,接觸民眾,廣傳福音。西區有許多學校,願主打開向各校傳福音的門,透過信主的教員和學生,設立團契或查經班,引領同學歸主。西區也有不少工廠,工友們也是傳福音的對象。
四、個人佈道工作仍然是最基本的方法。這方法配上得力的佈道會(各種方式),會發揮顯著的果効。
五、時間仍然是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信心與忍耐從事福音與栽培工作,是決不可或缺的心志。
聖誕自問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牧者心聲」。 面對聖誕節的來臨,我們應該以預備好的心,來紀念救主的降生。自我反省是最好的準備。讓我們用下面的九個問題來反省自己: 一、我曾否眞誠的向降生的主耶穌打開自己的心門,接受祂為自己的救主? 二、對於我,聖誕節是否喧賓奪主——許多節目取代了主耶穌自己的地位? 三、今年聖誕節期間,我曾否單獨的,眞誠的,向主耶穌說「主,我感謝祢為我降生」? 四、我是否只想到聖誕節期間的禮物和享受?曾否計劃為主耶穌作些什麽有意義的事? 五、除了在禮拜堂唱聖誕詩歌之外,是否計劃向什麼人介紹主耶穌?例如寫一封福音信給朋友。 六、降生的主耶穌是和平之君,祂帶來神人之間和人人之間的和好,我是否還有不能和睦相處的人?我是否願意在聖誕節期間與他和好? 七、我是否已經提醒自己,在聖誕節歡喜快樂的時候,不要作出超越「基督徒體統」的事? 八、我對於主耶穌降生的意義,是否已經有透徹的了解? 九、我是否在崇拜中最真誠的從心底唱出聖誕節的詩歌,向主表達對祂的讚美?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牧者心聲」。
面對聖誕節的來臨,我們應該以預備好的心,來紀念救主的降生。自我反省是最好的準備。讓我們用下面的九個問題來反省自己:
一、我曾否眞誠的向降生的主耶穌打開自己的心門,接受祂為自己的救主?
二、對於我,聖誕節是否喧賓奪主——許多節目取代了主耶穌自己的地位?
三、今年聖誕節期間,我曾否單獨的,眞誠的,向主耶穌說「主,我感謝祢為我降生」?
四、我是否只想到聖誕節期間的禮物和享受?曾否計劃為主耶穌作些什麽有意義的事?
五、除了在禮拜堂唱聖誕詩歌之外,是否計劃向什麼人介紹主耶穌?例如寫一封福音信給朋友。
六、降生的主耶穌是和平之君,祂帶來神人之間和人人之間的和好,我是否還有不能和睦相處的人?我是否願意在聖誕節期間與他和好?
七、我是否已經提醒自己,在聖誕節歡喜快樂的時候,不要作出超越「基督徒體統」的事?
八、我對於主耶穌降生的意義,是否已經有透徹的了解?
九、我是否在崇拜中最真誠的從心底唱出聖誕節的詩歌,向主表達對祂的讚美?
台灣宣道會有起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牧者心聲」。 我與內子最近在台灣工作了三週多,發現那邊的宣道會有起色,感謝主。由三方分述 一、聯合聚會——大台北區宣道會各堂聯合培靈會,青年聯合培靈會,婦女聯合培靈會,長執聯合進修會,這四聚會的赴會人數,都比過去歷年來為多,情況也更好。 二、台灣宣道神學院進一步發展——過去二年只有夜校(每週三晚,六堂課),由今年九月開始,夜校學生中間有:八位決定獻身專職事奉主,全日上課。日夜校學生共有學生卅二人(都是宣道會會友)。學院邀請我密集授課四十堂,作為對他們新里程的鼓勵。上午一科廿四人上課(除學生外,另有傳道人選修),下午一科廿一人上課,學習精神甚佳。 三、台北錦繡堂與景美堂獲得本港九位基督徒牙醫的協助,陣容一振。我在錦繡堂聽見他們的獻詩,倍感親切喜樂。 此外,我被「世界展望會」(即宣明會World Vision)總會邀請,在「教牧研討會」五日中講道八堂,與美國兩位講員同工。赴會教牧二百四十位(清一色牧師們)其中有一百〇五位是長老會牧師,比例最高,此外有浸信會,聖教會,宣道會等約十餘個宗派的同工參加。 香港宣道會差派到台灣去的宣教士,對台灣宣教會有很顯著的幫助和貢獻,感謝主。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牧者心聲」。
我與內子最近在台灣工作了三週多,發現那邊的宣道會有起色,感謝主。由三方分述
一、聯合聚會——大台北區宣道會各堂聯合培靈會,青年聯合培靈會,婦女聯合培靈會,長執聯合進修會,這四聚會的赴會人數,都比過去歷年來為多,情況也更好。
二、台灣宣道神學院進一步發展——過去二年只有夜校(每週三晚,六堂課),由今年九月開始,夜校學生中間有:八位決定獻身專職事奉主,全日上課。日夜校學生共有學生卅二人(都是宣道會會友)。學院邀請我密集授課四十堂,作為對他們新里程的鼓勵。上午一科廿四人上課(除學生外,另有傳道人選修),下午一科廿一人上課,學習精神甚佳。
三、台北錦繡堂與景美堂獲得本港九位基督徒牙醫的協助,陣容一振。我在錦繡堂聽見他們的獻詩,倍感親切喜樂。
此外,我被「世界展望會」(即宣明會World Vision)總會邀請,在「教牧研討會」五日中講道八堂,與美國兩位講員同工。赴會教牧二百四十位(清一色牧師們)其中有一百〇五位是長老會牧師,比例最高,此外有浸信會,聖教會,宣道會等約十餘個宗派的同工參加。
香港宣道會差派到台灣去的宣教士,對台灣宣教會有很顯著的幫助和貢獻,感謝主。
一顆柔嫩受感的心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牧者心聲」。 韓德爾(Handel)寫「彌賽亞」神曲,他的整個心靈都投入其中。當他寫到「祂被藐視……」一段描寫基督受苦的預言時,一面作曲一面流淚,直至停筆伏案哭泣。恰破好友撞見,他的這種真情才被世人所知。 美國西岸加洲「太平洋花園援助會」的創辦人克拉克上校(Colonel Clarke),碩高壯大,體重二百五十磅,但是對一般墮落流離失所的人,卻充滿愛心與同情,多次流淚。他自己覺得不好意思,掙扎制止。但是他後來發現,當他不再流淚時,心靈似乎漸漸剛硬起來,憐憫之心減弱。於是他在祈禱中求神再恢復他的眼淚。 保羅為以弗所的信徒流淚(徒廿19),為哥林多的信徒流淚(林後二4),為腓立比的信徒流淚(腓三18)。 先知耶利米被稱為「流淚的先知」,正如希臘古代哲學家Heraclitus被稱為「哭泣的哲學家」一樣。耶利米書中和耶利米哀歌中,充滿了先知的憂國之淚(耶九1,10,八18,四19,十四17,十五18,哀二11,三48,49)。 聖經記載主耶穌自己三次流淚,其中一次,是當主最後進入耶路撒冷的,為它哀哭(路十九41-42)。充份顯出主耶穌對人類的悲憫之情。 使徒彼得也曾「痛哭」(路廿二62),他是為自己痛哭,因為他曾經軟弱退後。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牧者心聲」。
韓德爾(Handel)寫「彌賽亞」神曲,他的整個心靈都投入其中。當他寫到「祂被藐視……」一段描寫基督受苦的預言時,一面作曲一面流淚,直至停筆伏案哭泣。恰破好友撞見,他的這種真情才被世人所知。
美國西岸加洲「太平洋花園援助會」的創辦人克拉克上校(Colonel Clarke),碩高壯大,體重二百五十磅,但是對一般墮落流離失所的人,卻充滿愛心與同情,多次流淚。他自己覺得不好意思,掙扎制止。但是他後來發現,當他不再流淚時,心靈似乎漸漸剛硬起來,憐憫之心減弱。於是他在祈禱中求神再恢復他的眼淚。
保羅為以弗所的信徒流淚(徒廿19),為哥林多的信徒流淚(林後二4),為腓立比的信徒流淚(腓三18)。
先知耶利米被稱為「流淚的先知」,正如希臘古代哲學家Heraclitus被稱為「哭泣的哲學家」一樣。耶利米書中和耶利米哀歌中,充滿了先知的憂國之淚(耶九1,10,八18,四19,十四17,十五18,哀二11,三48,49)。
聖經記載主耶穌自己三次流淚,其中一次,是當主最後進入耶路撒冷的,為它哀哭(路十九41-42)。充份顯出主耶穌對人類的悲憫之情。
使徒彼得也曾「痛哭」(路廿二62),他是為自己痛哭,因為他曾經軟弱退後。
福音月中談 登山寶訓中的「天」道(馬太福音五至七章)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一、天宰——耶穌基督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野地裡的百合花……」(六26~28)。偉大而美麗的大自然是上帝所創造的,顯出祂無限的智慧與能力。科學不過是在那裡逐步發現與了解上帝的創造,而將其律則加以利用而已。 二、天父——耶穌基督登山寶訓中,以「天父」或「父」稱上帝達十七次之多。這是祂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之一。上帝不僅是我們的創造者,更是我們的天父。上帝與我們之間有愛的關係。 三、天則——天父是基督門徒學習的對象和標準。基督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五48)。這是一個極高的標準,表示基督對門徒有極高的期望。 四、天寶——基督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六19-20)天上的財寶是道德之寶、仁義之寶、愛心之寶。這樣的天寶是永恒的資產。 五、天子——基督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你們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五44-45)。那些瞭解天父之愛的人才能做出一件超然的事來:以德報怨。他們配稱為「天父的兒子」——天子。 六、天賞——基督說:「你施捨的事要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六4)。「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五12)。 七、天路——基督說:「引到永生,那條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七14)。這路是救恩之路。基督的十字架為我們開了一條永生的天路——引向天家。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一、天宰——耶穌基督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野地裡的百合花……」(六26~28)。偉大而美麗的大自然是上帝所創造的,顯出祂無限的智慧與能力。科學不過是在那裡逐步發現與了解上帝的創造,而將其律則加以利用而已。
二、天父——耶穌基督登山寶訓中,以「天父」或「父」稱上帝達十七次之多。這是祂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之一。上帝不僅是我們的創造者,更是我們的天父。上帝與我們之間有愛的關係。
三、天則——天父是基督門徒學習的對象和標準。基督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五48)。這是一個極高的標準,表示基督對門徒有極高的期望。
四、天寶——基督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六19-20)天上的財寶是道德之寶、仁義之寶、愛心之寶。這樣的天寶是永恒的資產。
五、天子——基督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你們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五44-45)。那些瞭解天父之愛的人才能做出一件超然的事來:以德報怨。他們配稱為「天父的兒子」——天子。
六、天賞——基督說:「你施捨的事要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六4)。「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五12)。
七、天路——基督說:「引到永生,那條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七14)。這路是救恩之路。基督的十字架為我們開了一條永生的天路——引向天家。
佈道月中談 登山寶訓中的生命眞理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聖經中最著名的一段,就是「登山寶訓」(馬太福音五至七章)。這是耶穌基督在一個山頭上向門徒所宣道的寶貴教訓。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生命的眞理。分述如下: 一、生命來源的眞理——「天父」二字在寶訓中出現了十七次之多,表示上帝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我們應該「飲水思源」。上帝也創造了美麗的大自然,包括了「野地裡的百合花」。 二、生命滿足的真理——「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五6)。心靈的真正滿足並非來自物質,乃是來自義。眞正的財富是「天上的財寶」(六20),那是義與善的財寶。 三、新生命的真理——「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七17)。如果要改變壞果子,非先改變壞樹的生命不可。人也一樣。這就是主耶穌所講「重生」的道理(約三7)。 四、人生道德的真理——「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七12)。這是道德的至上律則,人類歷史中還未曾發現有任何其他更高的原則。基督的眞理是人生的堅實基礎,如磐石一樣(七24),但是我們必須遵行,才有果效。聽而不行,就是把人生之屋建在沙土上。 五、永生的真理——基督指出兩條路:滅亡之路與永生之路。前者是寬闊的大的,路上的人多;後者是窄的小的,路上的人少。(七13-14)。基督的十字架是永生之路的入口。 請你今天接受基督為你的救主,也接受祂的生命眞理。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牧者心聲」。
聖經中最著名的一段,就是「登山寶訓」(馬太福音五至七章)。這是耶穌基督在一個山頭上向門徒所宣道的寶貴教訓。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生命的眞理。分述如下:
一、生命來源的眞理——「天父」二字在寶訓中出現了十七次之多,表示上帝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我們應該「飲水思源」。上帝也創造了美麗的大自然,包括了「野地裡的百合花」。
二、生命滿足的真理——「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五6)。心靈的真正滿足並非來自物質,乃是來自義。眞正的財富是「天上的財寶」(六20),那是義與善的財寶。
三、新生命的真理——「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七17)。如果要改變壞果子,非先改變壞樹的生命不可。人也一樣。這就是主耶穌所講「重生」的道理(約三7)。
四、人生道德的真理——「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七12)。這是道德的至上律則,人類歷史中還未曾發現有任何其他更高的原則。基督的眞理是人生的堅實基礎,如磐石一樣(七24),但是我們必須遵行,才有果效。聽而不行,就是把人生之屋建在沙土上。
五、永生的真理——基督指出兩條路:滅亡之路與永生之路。前者是寬闊的大的,路上的人多;後者是窄的小的,路上的人少。(七13-14)。基督的十字架是永生之路的入口。
請你今天接受基督為你的救主,也接受祂的生命眞理。
祝福你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九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九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祝福你——以眼淚去創造喜樂的人! 祝福你——以滲出血漬的腳步去踏出生命道路的人! 祝福你——在冬天裡歌唱春天的人! 祝福你——以愛恕去反擊仇恨的人! 祝福你——為了基督而放下自己的人! 祝福你——在荊棘蒺藜中發現花朵的人! 祝福你——「在無可盼望時因信仍有盼望」的人! 祝福你——「看為基督所受的凌辱,比埃及財物更寶貴」的人! 祝福你——願意遠離家鄉,撇下親友,為福音踏上孤單遙遠征途的人! 祝福你——在充滿物慾的世界裡,熱誠追求眞理的人! 祝福你——在冷冷清清的祈禱會中,始終不渝以信心的呼求託住聖工的人! 祝福你——在白髮平添時仍保持童心真純的人! 祝福你——青年時期過後仍會為別人流淚的人! 祝福你——為主打破玉瓶的人! 祝福你——用自己的腳走上祭壇,用自己的肩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人! 祝福你——「只有祝福」的人!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四年九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祝福你——以眼淚去創造喜樂的人!
祝福你——以滲出血漬的腳步去踏出生命道路的人!
祝福你——在冬天裡歌唱春天的人!
祝福你——以愛恕去反擊仇恨的人!
祝福你——為了基督而放下自己的人!
祝福你——在荊棘蒺藜中發現花朵的人!
祝福你——「在無可盼望時因信仍有盼望」的人!
祝福你——「看為基督所受的凌辱,比埃及財物更寶貴」的人!
祝福你——願意遠離家鄉,撇下親友,為福音踏上孤單遙遠征途的人!
祝福你——在充滿物慾的世界裡,熱誠追求眞理的人!
祝福你——在冷冷清清的祈禱會中,始終不渝以信心的呼求託住聖工的人!
祝福你——在白髮平添時仍保持童心真純的人!
祝福你——青年時期過後仍會為別人流淚的人!
祝福你——為主打破玉瓶的人!
祝福你——用自己的腳走上祭壇,用自己的肩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人!
祝福你——「只有祝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