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群裡一個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蒙恩的開始 我十六歲的時候(剛讀完高中一),正值七七抗戰開始,家母携子女四人離家逃難,經濰縣,濟南,滕縣,徐州,蚌埠,懷遠,蒙城,而至亳州(安徽北部)。在該城北關外渦河北岸的浸信會裏面暫時居住。那時已是一九三八年初,日軍終於趕上了我們。該城淪陷之後,我們一家就住在該教會所辦的「難民所」裏(共二千多難民),前後兩年之久(頭半年以後,難民所就解散了,但是我們仍住在教會裏)。這一段時間就是我蒙恩的開始。經過情形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永遠的痕跡: 有一天,我作了一件使母親難過的事,當時不覺得什麽。但是不久之後,心中開始受責備,漸覺不安。忽然感悟到這就是我的罪。這是我第一次悟罪的經驗,從此才在心靈中深知自己是罪人。這時過去所聽過的道開始在心中發生作用。經過幾許掙扎之後,決定向母親認錯,同時向父神作生平第一次的認罪。我永遠不能忘記亳州河北浸信會禮拜堂後面的那一間小祈禱室——我獨自在那裏流淚,將一切想到的罪都向父神承認出來。呵,認罪之後心靈是何等充滿蒙赦的憩息與快樂!是的,從那時起,我與主發生了生命上的接觸,新生命開始注入心中。 第一個果子 蒙恩以後,我心裏充滿了主的愛,有一股熱力在推動着我向人傳福音。難民營中有一個姓張的廿多歲的青年,他在我向他傳福音的時候與我辯駁,在辯駁的過程中,主的道在他心中越入越深。他終於接受主耶穌為救主,而且極其熱心,使我在傳福音上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同伴。我心裏充滿歡喜。這是我第一次嘗到領人歸主的滋味。但當時未曾夢想到這就是我一生的工作。 後來,日軍給予居民較大的自由,我便在街頭巷尾,河邊,渡船上,請人參加叙會,有時集合了靑年信徒們,打起佈道隊的小旗子,到鄉下去佈道。路上縱聲唱詩,快樂難言。心靈裏常有沸騰的感覺。記得在一個落雨天,我獨自步行了四十里,到一個村莊去傳福音,天黑了還未回家,使母親十分憂急。回憶蒙恩之初的情形,現在深覺慚愧。 第一次講道 蒙恩後約一年,浸信會開辦了一個小學,因我身材高,看來好像是廿多歲,就被請在小學裏教書。有一天,校長要我在早禱會講道,不得不從命。我想來想去,應該講什麽呢?最後决定講「我渴了」三個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一句話)。想不到講的時候,自己心中受了極大的感動。使我在屬靈的經驗中進深了一步。以後,該教會的牧師要我在一次特別聚會中講道,我永不能忘記會前獨自在一間地下室中懇切祈禱的情形。那時講道連大綱也沒有,講時只覺得話語從內心湧出來,與現在斤斤預備的情形完全不同。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希奇。 異象——奉獻 有一天,當我在亳州城外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的土壁上露出許多死人骨頭,這些白骨成了我的異象:使我好像看見千千萬萬未聽見過福音的人,正向滅亡走去。我問自己說:我應該怎樣過我的一生呢?我清楚記得,在我蒙恩一年半後的一個夏夜裏,輾轉不能入睡,想着一生道路的問題。我原在青島禮賢中學德文科念書,該校與上海同濟大學訂有合同,畢業後可直入同濟。我的志願是土木工程系。但是現在我只想傳道。經過思考後,我終于在半夜起身跪在牀前,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一生傳道事奉主。祈禱後安然躺下。但是不久之後忽然一個意思進入我心中,於是心中又起了交戰:「如果主將來要我到鄉村裏去作傳道,我怎麽辦呢?我肯不肯呢?」交戰得勝後,再次跪下將自己無條件的獻上,心裏充滿了平安。主並沒有要我到鄉下去佈道,反而賜給我讀大學與留學的機會。主只是要試驗我動機的純凈程度與順服與否而已。這第二次奉獻的經驗,屢次提醒我要走卑微的道路,幫助我勝過了試探。 走下坡與蒙保守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時期,靈性情況很可憐。雖然是在基督徒學生團契裏面,但是在內心生活與行為表現上,並不像一個奉獻的人,與一般同學同化了。那時我幾乎與一個不信主的同學結婚。若不是主在暗中保守(回憶當時詳情,覺得主的保守實在令我希奇),今天我不知身在何處了。已經奉獻的青年們,小心這一個陷阱吧! 一九四五年夏,當我剛剛讀完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重慶南山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夏令會」,我蒙恩得以從西北到重慶去參加,在會中得到復興,我今日仍然清楚記得聖靈在大會中奇妙動工的情形,和自己所流的悔改之淚。我深深體會到彼得「出去痛哭」的心情。主阿,願你的眼睛時常注視我,像你當日轉身看彼得一樣!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蒙恩的開始
我十六歲的時候(剛讀完高中一),正值七七抗戰開始,家母携子女四人離家逃難,經濰縣,濟南,滕縣,徐州,蚌埠,懷遠,蒙城,而至亳州(安徽北部)。在該城北關外渦河北岸的浸信會裏面暫時居住。那時已是一九三八年初,日軍終於趕上了我們。該城淪陷之後,我們一家就住在該教會所辦的「難民所」裏(共二千多難民),前後兩年之久(頭半年以後,難民所就解散了,但是我們仍住在教會裏)。這一段時間就是我蒙恩的開始。經過情形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永遠的痕跡:
有一天,我作了一件使母親難過的事,當時不覺得什麽。但是不久之後,心中開始受責備,漸覺不安。忽然感悟到這就是我的罪。這是我第一次悟罪的經驗,從此才在心靈中深知自己是罪人。這時過去所聽過的道開始在心中發生作用。經過幾許掙扎之後,決定向母親認錯,同時向父神作生平第一次的認罪。我永遠不能忘記亳州河北浸信會禮拜堂後面的那一間小祈禱室——我獨自在那裏流淚,將一切想到的罪都向父神承認出來。呵,認罪之後心靈是何等充滿蒙赦的憩息與快樂!是的,從那時起,我與主發生了生命上的接觸,新生命開始注入心中。
第一個果子
蒙恩以後,我心裏充滿了主的愛,有一股熱力在推動着我向人傳福音。難民營中有一個姓張的廿多歲的青年,他在我向他傳福音的時候與我辯駁,在辯駁的過程中,主的道在他心中越入越深。他終於接受主耶穌為救主,而且極其熱心,使我在傳福音上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同伴。我心裏充滿歡喜。這是我第一次嘗到領人歸主的滋味。但當時未曾夢想到這就是我一生的工作。
後來,日軍給予居民較大的自由,我便在街頭巷尾,河邊,渡船上,請人參加叙會,有時集合了靑年信徒們,打起佈道隊的小旗子,到鄉下去佈道。路上縱聲唱詩,快樂難言。心靈裏常有沸騰的感覺。記得在一個落雨天,我獨自步行了四十里,到一個村莊去傳福音,天黑了還未回家,使母親十分憂急。回憶蒙恩之初的情形,現在深覺慚愧。
第一次講道
蒙恩後約一年,浸信會開辦了一個小學,因我身材高,看來好像是廿多歲,就被請在小學裏教書。有一天,校長要我在早禱會講道,不得不從命。我想來想去,應該講什麽呢?最後决定講「我渴了」三個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一句話)。想不到講的時候,自己心中受了極大的感動。使我在屬靈的經驗中進深了一步。以後,該教會的牧師要我在一次特別聚會中講道,我永不能忘記會前獨自在一間地下室中懇切祈禱的情形。那時講道連大綱也沒有,講時只覺得話語從內心湧出來,與現在斤斤預備的情形完全不同。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希奇。
異象——奉獻
有一天,當我在亳州城外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的土壁上露出許多死人骨頭,這些白骨成了我的異象:使我好像看見千千萬萬未聽見過福音的人,正向滅亡走去。我問自己說:我應該怎樣過我的一生呢?我清楚記得,在我蒙恩一年半後的一個夏夜裏,輾轉不能入睡,想着一生道路的問題。我原在青島禮賢中學德文科念書,該校與上海同濟大學訂有合同,畢業後可直入同濟。我的志願是土木工程系。但是現在我只想傳道。經過思考後,我終于在半夜起身跪在牀前,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一生傳道事奉主。祈禱後安然躺下。但是不久之後忽然一個意思進入我心中,於是心中又起了交戰:「如果主將來要我到鄉村裏去作傳道,我怎麽辦呢?我肯不肯呢?」交戰得勝後,再次跪下將自己無條件的獻上,心裏充滿了平安。主並沒有要我到鄉下去佈道,反而賜給我讀大學與留學的機會。主只是要試驗我動機的純凈程度與順服與否而已。這第二次奉獻的經驗,屢次提醒我要走卑微的道路,幫助我勝過了試探。
走下坡與蒙保守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時期,靈性情況很可憐。雖然是在基督徒學生團契裏面,但是在內心生活與行為表現上,並不像一個奉獻的人,與一般同學同化了。那時我幾乎與一個不信主的同學結婚。若不是主在暗中保守(回憶當時詳情,覺得主的保守實在令我希奇),今天我不知身在何處了。已經奉獻的青年們,小心這一個陷阱吧!
一九四五年夏,當我剛剛讀完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重慶南山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夏令會」,我蒙恩得以從西北到重慶去參加,在會中得到復興,我今日仍然清楚記得聖靈在大會中奇妙動工的情形,和自己所流的悔改之淚。我深深體會到彼得「出去痛哭」的心情。主阿,願你的眼睛時常注視我,像你當日轉身看彼得一樣!
不可思議的大宇宙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本文係根據C. H,Benson博士的著作寫的—— 不可測量的距離 假若你乘一架時速二百英里的飛機,在太空旅行的話,不斷飛行五十天之後,可以到達月球,十五年之後到達金星,五十三年之後到達太陽,二百七十五年之後到達木星,一千六百年之後到達海王星,那時你已經「白髮三千丈」了!你的第六十代孫子已經在飛機上誕生了。 但是,這是大宇宙中最起碼的數字,太陽系以外的星宿,需要以「光年」來計算。光線可以在一秒鐘內環行地球七週,但是天空中最明亮的Sirius,它的光經過幾乎九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面。當你看北極星的時候,你所見的光已經是四十五年以前發生的了。「獵戶座」裏最亮的Rigel星(比太陽光強一萬三千倍),距離地球五百光年。但是當我們提到Andromeda星雲的時候,才眞是小巫見大巫呢!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胡伯爾Hubbel近年來發現,這星雲距離地球足足有六十八萬光年!此後天文學家繼續研究,發現另一個螺旋形的星雲,距離地球竟達二萬萬五千萬光年! 不可比擬的速度 子彈的速度僅僅追得上地球自轉的速度——每小時一千餘英里。當你坐在安樂椅中睡覺的時候,事實上你正在風馳電掣般飛行呢!一日竟完成了二萬五千英里的行程。這樣快而這樣穩,才是妙不可言哩! 木星的自傳速度是每小時二萬八千英里,比地球快了十倍有餘。加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太陽也是繞軸而轉的人 —— 每小時四千英里,比地球約快四倍。 請記住,你並非每小時只行一千餘哩而已,因為你還要隨著太陽跑哩!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並不是不移動的,它正在以每秒十三哩的速度(每小時四萬六千八百哩),向前運行。猶不止於此,Groombridge星每秒行二百哩,比太陽快十五倍。最遠的星雲每秒竟達一萬五千哩,如果地球以這種速度旋轉的話,不到兩秒鐘就可以轉一週。一個人用十五秒的時間就可以到月球去。 不可想像的能量 海洋中的水到底有多少?以世界最長的密西西比河來講,如把它當作一條水管,不斷的注入海洋的大盆中,要十萬年才能注滿。但是海洋的水量與地球比較起來,就很渺小了。假設地球是一直徑三呎的球體,那麽海洋的水不過等於廿分之一吋的一層水。 有人計算,北美洲尼亞格拉大瀑布可以供給四百萬馬力的能量,一年的價值等於一億美元,但是地球的運動,在一秒內所產生的能量,等於一百萬個尼阿格拉瀑布在一百萬年內所產生的能量。那麽,需要多麽大的能力才能使這麽龐大的物體繼續以每小時一千餘哩的速度運動下去呢?需要多麼大的地心吸力才能使地面上的物體在這樣迅速的旋動中不至被拋出去?當牛頓研究這奇異的地心吸力時,他說這種現象只能使他增加對創造者的崇敬與讚美。它好像千萬條鋼纜,伸至廿四萬哩外的太空中,將月球縛住,使它不至跑到軌道外面去。各星球間的吸力作用,是一件極奧妙的現象,也是一種極大的能力。 太陽的吸力比地球大廿七倍,一個人在太陽面上不能站立,只能貼在地面上,好像有廿七個人壓在他身上一樣,連一個指頭也不能舉起。曾有人計算太陽對海王星的吸力,等於一條直徑五百哩,長二百七十九萬哩的鋼纜,所具有的力量。 有些天文學家,經過慎審繁複的計算以後,認為昂星座Pleiades中最明亮的Alcyone星,是宇宙一切星宿運行的中心。Bradley與M. Madler兩位就是有這種看法的天文學家。如果這理論是確實的話,那麼舊約阿摩司書五章八節的話,就很值得我們注意了。那裏說:「你們要尋求那創造昂星的神」。宇宙中一切星宿的總重量,與總運動能量,是龐大得無法可以統計的!地球不過是眾星宿中極微小的一個而已。 從大望遠鏡中,可以看見太陽表面的火焰,其火舌的高度,有時竟等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廿四萬哩!想一想它的熱量是多麽大?太陽表面每一方碼發出十三萬馬力。三方碼所發的馬力,已等於世界最大發電廠的電力總量了。天文學家估計,太陽中心部份的熱力,不下五千萬度。 不可計算的數目 太空中的星宿到底有多少? 埃及古代著名天文學家Hipparchus計算天空中共有一千零廿五顆星。一六〇二,天文學家Brake認為共有七百七十七顆。一六二七,著名天文學家Kepler將數目增至一千零五。英國第一位「皇家天文學家」Flamsteed又增至三三一〇顆。十九世紀所製的「太空星宿圖」上已有五千萬顆。近年來,威爾遜天文台的F. H. Sears博士將星宿數目提至卅萬萬。英國著名天文學家A. S. Eddington爵士再提至二百七十萬萬!驚人之處向不止此,帕路瑪的二百吋直徑的大天文鏡告訴我們,實際上星宿的數目尚有千萬倍之多!只有「不可思議」四字可以勉强加以形容。 一個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說:「太空星宿的數目大概等於全倫敦一日豪雨所有雨點的總和,平均每顆星等於地球的面積一百萬倍。」 不可言喻的準確 現代人類的智慧雖然已經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但是仍然不能製造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錶或鐘。連最準確的鐘都稍有差錯,需要校正。按照甚麼標準來校正呢?按照永無錯誤的大自然之鐘。在天文儀器中,某星通過某線的時間是一定的,沒有絲毫錯誤,這些星宿的運行被天文學家預先計算出來,表列在Nautical Almanac一書中。 從日月蝕可領悟到太空星體的運行多麽準確。天文學家為什麽能在事先幾千年預測日月蝕發生的時間?就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運行永無分秒之差。 不可量度的面積 我們曉得地球周長二萬五千哩,直徑八千哩。月球的周長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一輛每小時行六十哩的汽車,可以在四天半之內環遊月球一週。人的重量在那裏要減少六分之五。地球上的跳高冠軍在那裏可以躍過十二米。 木星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四十萬倍。如果我們將地球放在太陽當中,月球在距地球廿四萬哩之處繞行,那麽月球仍然是在太陽之內,離太陽的表面還有廿四萬哩呢! Michelson教授告訴我們Betelguese星的直徑是二萬萬一千五百萬哩,比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還要廣闊一千五百萬哩。但是Antares星比它更大一倍。一架每小時三百哩的飛機,需要用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穿過它。 Shapley博士告訴我們,銀河的寬度是十萬光年,厚度是一萬二千五百光年。比太陽系大八萬萬倍! 聖經詩篇說:「耶和華······的智慧無法測度,祂數點星宿的數目······」(詩篇一四七篇五節)。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本文係根據C. H,Benson博士的著作寫的——
不可測量的距離
假若你乘一架時速二百英里的飛機,在太空旅行的話,不斷飛行五十天之後,可以到達月球,十五年之後到達金星,五十三年之後到達太陽,二百七十五年之後到達木星,一千六百年之後到達海王星,那時你已經「白髮三千丈」了!你的第六十代孫子已經在飛機上誕生了。
但是,這是大宇宙中最起碼的數字,太陽系以外的星宿,需要以「光年」來計算。光線可以在一秒鐘內環行地球七週,但是天空中最明亮的Sirius,它的光經過幾乎九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面。當你看北極星的時候,你所見的光已經是四十五年以前發生的了。「獵戶座」裏最亮的Rigel星(比太陽光強一萬三千倍),距離地球五百光年。但是當我們提到Andromeda星雲的時候,才眞是小巫見大巫呢!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胡伯爾Hubbel近年來發現,這星雲距離地球足足有六十八萬光年!此後天文學家繼續研究,發現另一個螺旋形的星雲,距離地球竟達二萬萬五千萬光年!
不可比擬的速度
子彈的速度僅僅追得上地球自轉的速度——每小時一千餘英里。當你坐在安樂椅中睡覺的時候,事實上你正在風馳電掣般飛行呢!一日竟完成了二萬五千英里的行程。這樣快而這樣穩,才是妙不可言哩!
木星的自傳速度是每小時二萬八千英里,比地球快了十倍有餘。加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太陽也是繞軸而轉的人 —— 每小時四千英里,比地球約快四倍。
請記住,你並非每小時只行一千餘哩而已,因為你還要隨著太陽跑哩!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並不是不移動的,它正在以每秒十三哩的速度(每小時四萬六千八百哩),向前運行。猶不止於此,Groombridge星每秒行二百哩,比太陽快十五倍。最遠的星雲每秒竟達一萬五千哩,如果地球以這種速度旋轉的話,不到兩秒鐘就可以轉一週。一個人用十五秒的時間就可以到月球去。
不可想像的能量
海洋中的水到底有多少?以世界最長的密西西比河來講,如把它當作一條水管,不斷的注入海洋的大盆中,要十萬年才能注滿。但是海洋的水量與地球比較起來,就很渺小了。假設地球是一直徑三呎的球體,那麽海洋的水不過等於廿分之一吋的一層水。
有人計算,北美洲尼亞格拉大瀑布可以供給四百萬馬力的能量,一年的價值等於一億美元,但是地球的運動,在一秒內所產生的能量,等於一百萬個尼阿格拉瀑布在一百萬年內所產生的能量。那麽,需要多麽大的能力才能使這麽龐大的物體繼續以每小時一千餘哩的速度運動下去呢?需要多麼大的地心吸力才能使地面上的物體在這樣迅速的旋動中不至被拋出去?當牛頓研究這奇異的地心吸力時,他說這種現象只能使他增加對創造者的崇敬與讚美。它好像千萬條鋼纜,伸至廿四萬哩外的太空中,將月球縛住,使它不至跑到軌道外面去。各星球間的吸力作用,是一件極奧妙的現象,也是一種極大的能力。
太陽的吸力比地球大廿七倍,一個人在太陽面上不能站立,只能貼在地面上,好像有廿七個人壓在他身上一樣,連一個指頭也不能舉起。曾有人計算太陽對海王星的吸力,等於一條直徑五百哩,長二百七十九萬哩的鋼纜,所具有的力量。
有些天文學家,經過慎審繁複的計算以後,認為昂星座Pleiades中最明亮的Alcyone星,是宇宙一切星宿運行的中心。Bradley與M. Madler兩位就是有這種看法的天文學家。如果這理論是確實的話,那麼舊約阿摩司書五章八節的話,就很值得我們注意了。那裏說:「你們要尋求那創造昂星的神」。宇宙中一切星宿的總重量,與總運動能量,是龐大得無法可以統計的!地球不過是眾星宿中極微小的一個而已。
從大望遠鏡中,可以看見太陽表面的火焰,其火舌的高度,有時竟等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廿四萬哩!想一想它的熱量是多麽大?太陽表面每一方碼發出十三萬馬力。三方碼所發的馬力,已等於世界最大發電廠的電力總量了。天文學家估計,太陽中心部份的熱力,不下五千萬度。
不可計算的數目
太空中的星宿到底有多少?
埃及古代著名天文學家Hipparchus計算天空中共有一千零廿五顆星。一六〇二,天文學家Brake認為共有七百七十七顆。一六二七,著名天文學家Kepler將數目增至一千零五。英國第一位「皇家天文學家」Flamsteed又增至三三一〇顆。十九世紀所製的「太空星宿圖」上已有五千萬顆。近年來,威爾遜天文台的F. H. Sears博士將星宿數目提至卅萬萬。英國著名天文學家A. S. Eddington爵士再提至二百七十萬萬!驚人之處向不止此,帕路瑪的二百吋直徑的大天文鏡告訴我們,實際上星宿的數目尚有千萬倍之多!只有「不可思議」四字可以勉强加以形容。
一個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說:「太空星宿的數目大概等於全倫敦一日豪雨所有雨點的總和,平均每顆星等於地球的面積一百萬倍。」
不可言喻的準確
現代人類的智慧雖然已經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但是仍然不能製造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錶或鐘。連最準確的鐘都稍有差錯,需要校正。按照甚麼標準來校正呢?按照永無錯誤的大自然之鐘。在天文儀器中,某星通過某線的時間是一定的,沒有絲毫錯誤,這些星宿的運行被天文學家預先計算出來,表列在Nautical Almanac一書中。
從日月蝕可領悟到太空星體的運行多麽準確。天文學家為什麽能在事先幾千年預測日月蝕發生的時間?就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運行永無分秒之差。
不可量度的面積
我們曉得地球周長二萬五千哩,直徑八千哩。月球的周長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一輛每小時行六十哩的汽車,可以在四天半之內環遊月球一週。人的重量在那裏要減少六分之五。地球上的跳高冠軍在那裏可以躍過十二米。
木星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四十萬倍。如果我們將地球放在太陽當中,月球在距地球廿四萬哩之處繞行,那麽月球仍然是在太陽之內,離太陽的表面還有廿四萬哩呢!
Michelson教授告訴我們Betelguese星的直徑是二萬萬一千五百萬哩,比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還要廣闊一千五百萬哩。但是Antares星比它更大一倍。一架每小時三百哩的飛機,需要用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穿過它。
Shapley博士告訴我們,銀河的寬度是十萬光年,厚度是一萬二千五百光年。比太陽系大八萬萬倍!
聖經詩篇說:「耶和華······的智慧無法測度,祂數點星宿的數目······」(詩篇一四七篇五節)。
人生旅途上的導嚮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象徵人生的二幅圖畫 在一次畫展中,有一幅圖畫在觀眾心版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漫漫無際的雪原上,一切都被蓋在白皚皚的雪下,一行足印從茫茫的一端伸過來,又消逝於茫茫的另一端。畫面的旁邊寫着:「? ——人生」。 人從那裏來?人又往那裏去?這是縈繞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除了用「?」來形容人生以外,恐怕很難找出其他的答案。但是第二幅圖畫却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一隻船在怒濤中前行,那位青年舵手凝視着前途,在他背後站着一位領航者——耶穌基督。青年舵手心中泰然,因為他知道他的船是駛行在正確而安全的航綫上,終必到達目的地。他對領航者具有極深的信心,過去的經驗使他確知祂的引導是正確無誤的。 耶穌基督已經引領千千萬萬的人,平安經過人生的怒海狂波,避開無數暗礁,進入永生的港口。他將人生的意義與歸宿,清楚指示一切肯接納秧為人生警導的人。 人生之路——玫瑰花遮蔽下的峭壁 人生之路是一條山邊小徑,徑邊滿佈叢草,有時盛開美麗的花朵。人生的旅客啊,當你被路邊香艷的玫瑰花吸引時,請你記得,花叢之下可能是峭陡的山崖。 你需要耶穌基督領着你的手向前走,當利欲向你投過千百媚笑時,祂眞理的聲音會指點你的腳步,祂會將假面具與粉面後面的利刃頸露給你看。祂的杖將花叢撥開,使你瞥見下面的懸壁,一陣抖慄掠過你的全身,你就更緊的拉住祂的手了。祂能加力量給你,勝過人生的各種迷惑與引誘。 短促的人生與豐富的人生 波期王Xerxes一世(紀元前五世紀)帶領海陸大軍四十餘萬,軍艦八百艘,進攻希臘,以船為橋渡過海峽,佔領雅典。當他在一個山頭上觀看自己的大軍時,忽然哭起來,左右甚感驚訝,他說:「這些英勇的戰士們,連我自己在內,數十年後沒有一個存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臨死時說:「這麽大的榮耀,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多少人會為人生的短促流淚嘆息,但是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耶穌基督能使我們短促的人生,成為富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祂指引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偉大的理想——合乎上帝良善崇高旨意的生活。撇棄自私,偏見,罪惡等等行徑,悔改一新,在生活中流露着仁愛,聖潔,公正等等美德。阿,祂使人生成為何等寶貴!祂能使我們的墓碑上刻著:「他度過了美麗而有意義的一生。」 引往滅亡的大道 放蕩之路,縱情之路,不孝之路,自私之路……都是引往痛苦與沉淪的大道。耶穌基督之為「寬路」,因為走在其上的人可以任意妄為,無拘無束,但是它的終點是可怕的!這條路上的嚮導是撒但,牠像屠夫用香豆引猪進入宰房一樣,用罪中之樂誘感千千萬萬的人往這條滅亡的大道上直奔! 耶穌基督說,另有一條「窄路」 —— 永生與眞正幸福之路。在這一條路上行走的人,僅愉遵守聖經的教訓,緊隨他們的嚮導——耶穌基督。這條路似乎狹窄,但是越走越廣闊,越走越光明,它的終點就是永生之福。 南京的燕子是著名自殺的地方,在那裏的一塊巨石上寫着四個大字:「再想一想」。這四個字對於人生極有關係。走在「寬路」上的朋友們,請你再想一想,從滅亡的路上轉回吧! 苦惱的人生——精神病世界 宣道書局出版的「現代人類心靈的七種疾病」一書中說:「根據著名醫師C. Mayo博士的統計,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份的生活畫報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快樂的追求」,是專家們一個圓桌會議的報導。文中指出: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每十人中有一人)面對相當嚴重的精神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為了服兵役而受檢驗的一千萬男子中,有二百八十萬就是因患這種疾病而失去了從軍的資格。 是的,這是一個苦惱的世界,但是耶穌基督能將心靈的平安與喜樂給予一切肯接納施為人生嚮導的人,除去他們心靈的創傷與痛苦。心理精神病學權威學者賽德勒博士(Dr. Sadler)說:「患精神性疾病的人,通常有一個不安的良心。」所以罪是一個普遍的病因。耶穌基督能赦免,除去人的罪,所以祂的醫治是根本的醫治。祂曾說:「凡勞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享安息。」(馬太福音十一章廿九節)。 人生的歸宿——名人的臨終語 北美洲有一個山麓,稱為「大分水嶺」The Great Divide。山上的水由此分流,一面流入太平洋,一面流入大西洋。人生的歸宿何嘗不是如此,有人進入永生,有人永遠沉淪。 英國著名歷史家Gibbon(一七三七 – 九四)在臨死時說:「我回顧過去,一切都如飛而去;向前觀望,一切都黑暗無定。」這是何等悲慘的話!有許多人正是如此。對來生毫無盼望。但是請看另一位英國著名文學家Charles Kingsley(一八一九-七五,劍橋大學教授)臨死時的話:「我所要去的地方並不是黑暗的,因為上帝就是光;也不是孤單的,因為基督與我同在。」這是多麽顯著的一個對比! 朋友,你人生的歸宿在那裏?如果耶穌基督作你人生旅途上的嚮導,祂將領你平安經過良善而有意義的一生,至終引你進入永生。祂是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親身担當了我們所應受的刑罰,使一切悔改相信祂的人,可以得罪赦免;而且祂住在他們心中,給予他們良善的新生命與新生活,至終承受永生之福。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象徵人生的二幅圖畫
在一次畫展中,有一幅圖畫在觀眾心版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漫漫無際的雪原上,一切都被蓋在白皚皚的雪下,一行足印從茫茫的一端伸過來,又消逝於茫茫的另一端。畫面的旁邊寫着:「? ——人生」。
人從那裏來?人又往那裏去?這是縈繞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除了用「?」來形容人生以外,恐怕很難找出其他的答案。但是第二幅圖畫却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一隻船在怒濤中前行,那位青年舵手凝視着前途,在他背後站着一位領航者——耶穌基督。青年舵手心中泰然,因為他知道他的船是駛行在正確而安全的航綫上,終必到達目的地。他對領航者具有極深的信心,過去的經驗使他確知祂的引導是正確無誤的。
耶穌基督已經引領千千萬萬的人,平安經過人生的怒海狂波,避開無數暗礁,進入永生的港口。他將人生的意義與歸宿,清楚指示一切肯接納秧為人生警導的人。
人生之路——玫瑰花遮蔽下的峭壁
人生之路是一條山邊小徑,徑邊滿佈叢草,有時盛開美麗的花朵。人生的旅客啊,當你被路邊香艷的玫瑰花吸引時,請你記得,花叢之下可能是峭陡的山崖。
你需要耶穌基督領着你的手向前走,當利欲向你投過千百媚笑時,祂眞理的聲音會指點你的腳步,祂會將假面具與粉面後面的利刃頸露給你看。祂的杖將花叢撥開,使你瞥見下面的懸壁,一陣抖慄掠過你的全身,你就更緊的拉住祂的手了。祂能加力量給你,勝過人生的各種迷惑與引誘。
短促的人生與豐富的人生
波期王Xerxes一世(紀元前五世紀)帶領海陸大軍四十餘萬,軍艦八百艘,進攻希臘,以船為橋渡過海峽,佔領雅典。當他在一個山頭上觀看自己的大軍時,忽然哭起來,左右甚感驚訝,他說:「這些英勇的戰士們,連我自己在內,數十年後沒有一個存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臨死時說:「這麽大的榮耀,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多少人會為人生的短促流淚嘆息,但是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耶穌基督能使我們短促的人生,成為富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祂指引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偉大的理想——合乎上帝良善崇高旨意的生活。撇棄自私,偏見,罪惡等等行徑,悔改一新,在生活中流露着仁愛,聖潔,公正等等美德。阿,祂使人生成為何等寶貴!祂能使我們的墓碑上刻著:「他度過了美麗而有意義的一生。」
引往滅亡的大道
放蕩之路,縱情之路,不孝之路,自私之路……都是引往痛苦與沉淪的大道。耶穌基督之為「寬路」,因為走在其上的人可以任意妄為,無拘無束,但是它的終點是可怕的!這條路上的嚮導是撒但,牠像屠夫用香豆引猪進入宰房一樣,用罪中之樂誘感千千萬萬的人往這條滅亡的大道上直奔!
耶穌基督說,另有一條「窄路」 —— 永生與眞正幸福之路。在這一條路上行走的人,僅愉遵守聖經的教訓,緊隨他們的嚮導——耶穌基督。這條路似乎狹窄,但是越走越廣闊,越走越光明,它的終點就是永生之福。
南京的燕子是著名自殺的地方,在那裏的一塊巨石上寫着四個大字:「再想一想」。這四個字對於人生極有關係。走在「寬路」上的朋友們,請你再想一想,從滅亡的路上轉回吧!
苦惱的人生——精神病世界
宣道書局出版的「現代人類心靈的七種疾病」一書中說:「根據著名醫師C. Mayo博士的統計,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份的生活畫報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快樂的追求」,是專家們一個圓桌會議的報導。文中指出: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每十人中有一人)面對相當嚴重的精神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為了服兵役而受檢驗的一千萬男子中,有二百八十萬就是因患這種疾病而失去了從軍的資格。
是的,這是一個苦惱的世界,但是耶穌基督能將心靈的平安與喜樂給予一切肯接納施為人生嚮導的人,除去他們心靈的創傷與痛苦。心理精神病學權威學者賽德勒博士(Dr. Sadler)說:「患精神性疾病的人,通常有一個不安的良心。」所以罪是一個普遍的病因。耶穌基督能赦免,除去人的罪,所以祂的醫治是根本的醫治。祂曾說:「凡勞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享安息。」(馬太福音十一章廿九節)。
人生的歸宿——名人的臨終語
北美洲有一個山麓,稱為「大分水嶺」The Great Divide。山上的水由此分流,一面流入太平洋,一面流入大西洋。人生的歸宿何嘗不是如此,有人進入永生,有人永遠沉淪。
英國著名歷史家Gibbon(一七三七 – 九四)在臨死時說:「我回顧過去,一切都如飛而去;向前觀望,一切都黑暗無定。」這是何等悲慘的話!有許多人正是如此。對來生毫無盼望。但是請看另一位英國著名文學家Charles Kingsley(一八一九-七五,劍橋大學教授)臨死時的話:「我所要去的地方並不是黑暗的,因為上帝就是光;也不是孤單的,因為基督與我同在。」這是多麽顯著的一個對比!
朋友,你人生的歸宿在那裏?如果耶穌基督作你人生旅途上的嚮導,祂將領你平安經過良善而有意義的一生,至終引你進入永生。祂是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親身担當了我們所應受的刑罰,使一切悔改相信祂的人,可以得罪赦免;而且祂住在他們心中,給予他們良善的新生命與新生活,至終承受永生之福。
進化論筆戰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一般人認為進化論是一切科學家所同意的,但事實的真象卻非如此。本文並非討論進化論本身問題,只提出著名科學家們關於進化論互相對立的兩種看法,使讀者明瞭,時至今日,科學家對於進化論還是議論紛紜,距一致之境尚遠。 過份的宣傳 一部份篤信進化論的科學家,將進化論的確實性加以過份渲染,一般人逐認為是鐵定的事實,例如美國無神論科學家Maynard Shipley說:「舉世的科學家都認為進化論是真確的,進化程序為無可懷疑之事實。」 又如Linville,Kelly,Cleave三人合著的大學教科書「動物學概論」中說:「現代科學家都同意進化論是事實。」這種籠統的話是否符合事實?讀下文便知。 持反對理論的科學家 不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支持進化論,但是反對與懷疑的也不少。英國醫學家勃朗博士Dr .A. I. Brown會將幾位著名科學家對進化論的批評收集起來,他們的意見很值得我們注意,因他們都是第一流科學家。兹將其一部份介紹於後。 德國艾蘭根大學動物學教授弗萊士曼博士Dr. Fleischman,Erlangen University,被公認為動物學界的權威學者(連進化論者包括在內),他曾用強烈的話否定了進化論在科學上的基礎。當他在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Victoria Institute發表演說時,指出進化論尙在一臆說」(即未經證實之學說)範圍之內,他說: 「達爾文的學說,並沒有自然界事實的支持。它並不是科學實驗的結論,而純為想像的產品……物種演化的理論尚缺乏充份的根據…..進化論並不屬於動物學與植物學兩門真確科學的範圍之內。」 極負盛譽的科學家弗萊明爵士(因其對科學之貢獻而受勳位Sir J,A. Fleming曾任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館長,倫敦大學教授,對電學之發展有重要之貢獻。)所著的「進化抑創造」一書,對於進化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他認為一個嚴格而只以實驗為依歸的科學家,很難接受進化論。英國著名進化論科學家Sir Arthur Keith在其所著「達爾文學說與其批評者」一書中,答覆此種挑戰,但是許多人認為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無力的。 英國傑出的自然科學家Douglas Dewar被公認為權威科學家之一,他在所著的「進化論學說之困難」Difficulties of the Evolution Theory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理由,指明人類並非由其他動物而出。關於變種的學說,他說:「不論一個試驗者用甚麽動物或植物作混種的實驗,在他造成某些微小的變化以後,就來到了路的盡處,無法繼續前進……這對於進化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見該書九十一面)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listory人類部主任威司勒博士Dr. Clark Wissler說: 「按照科學的實際發現而言,人類自始就是人類。固然有發展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在身體各部份的功用上講,仍然都是人類,與我們今日的情形大致相同…依我們所能追溯得到的證據而言,人是由無雲的青天降下的。」(「青天」二字係沒有進化的前身之意。原文Man Came out of a blue sky。見「進化論之反證」The Case against Evolution三四四頁)。 該書之第廿八頁又說:「每一個對於遺傳學有精深知識的人,都會感覺難以避免一個結論,就是:進化論並沒有實驗上的根據。雖然今日遺傳學與細胞學極有進步,但是生物種類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 美國科學協會海洋組主席克拉克博士A.H. Clark說: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科學所發現的事實,就必須相信,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過渡動物是不存在的 No intermediates between the major groups of animals。這就是說: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距離,自始至今都是保持不變的。」(見於其所著「動物發生學的新進化論」New […]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一般人認為進化論是一切科學家所同意的,但事實的真象卻非如此。本文並非討論進化論本身問題,只提出著名科學家們關於進化論互相對立的兩種看法,使讀者明瞭,時至今日,科學家對於進化論還是議論紛紜,距一致之境尚遠。
過份的宣傳
一部份篤信進化論的科學家,將進化論的確實性加以過份渲染,一般人逐認為是鐵定的事實,例如美國無神論科學家Maynard Shipley說:「舉世的科學家都認為進化論是真確的,進化程序為無可懷疑之事實。」
又如Linville,Kelly,Cleave三人合著的大學教科書「動物學概論」中說:「現代科學家都同意進化論是事實。」這種籠統的話是否符合事實?讀下文便知。
持反對理論的科學家
不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支持進化論,但是反對與懷疑的也不少。英國醫學家勃朗博士Dr .A. I. Brown會將幾位著名科學家對進化論的批評收集起來,他們的意見很值得我們注意,因他們都是第一流科學家。兹將其一部份介紹於後。
德國艾蘭根大學動物學教授弗萊士曼博士Dr. Fleischman,Erlangen University,被公認為動物學界的權威學者(連進化論者包括在內),他曾用強烈的話否定了進化論在科學上的基礎。當他在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Victoria Institute發表演說時,指出進化論尙在一臆說」(即未經證實之學說)範圍之內,他說:
「達爾文的學說,並沒有自然界事實的支持。它並不是科學實驗的結論,而純為想像的產品……物種演化的理論尚缺乏充份的根據…..進化論並不屬於動物學與植物學兩門真確科學的範圍之內。」
極負盛譽的科學家弗萊明爵士(因其對科學之貢獻而受勳位Sir J,A. Fleming曾任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館長,倫敦大學教授,對電學之發展有重要之貢獻。)所著的「進化抑創造」一書,對於進化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他認為一個嚴格而只以實驗為依歸的科學家,很難接受進化論。英國著名進化論科學家Sir Arthur Keith在其所著「達爾文學說與其批評者」一書中,答覆此種挑戰,但是許多人認為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無力的。
英國傑出的自然科學家Douglas Dewar被公認為權威科學家之一,他在所著的「進化論學說之困難」Difficulties of the Evolution Theory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理由,指明人類並非由其他動物而出。關於變種的學說,他說:「不論一個試驗者用甚麽動物或植物作混種的實驗,在他造成某些微小的變化以後,就來到了路的盡處,無法繼續前進……這對於進化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見該書九十一面)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listory人類部主任威司勒博士Dr. Clark Wissler說:
「按照科學的實際發現而言,人類自始就是人類。固然有發展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在身體各部份的功用上講,仍然都是人類,與我們今日的情形大致相同…依我們所能追溯得到的證據而言,人是由無雲的青天降下的。」(「青天」二字係沒有進化的前身之意。原文Man Came out of a blue sky。見「進化論之反證」The Case against Evolution三四四頁)。
該書之第廿八頁又說:「每一個對於遺傳學有精深知識的人,都會感覺難以避免一個結論,就是:進化論並沒有實驗上的根據。雖然今日遺傳學與細胞學極有進步,但是生物種類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
美國科學協會海洋組主席克拉克博士A.H. Clark說: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科學所發現的事實,就必須相信,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過渡動物是不存在的 No intermediates between the major groups of animals。這就是說: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距離,自始至今都是保持不變的。」(見於其所著「動物發生學的新進化論」New Evolution-Zoogenesis一書中)
請聽英國著名進化論植物學家Dr. D. H. Scott的話:「進化論是否科學所證實的事實?不是。我們是用信心接受它,因為除它以外,沒有第二種解釋。」
著名進化論生物學家T. H. Morgan教授,在他所著的「進化與適應」Evolution and Adaptation中說:「在人類史的這一段時間內,沒有一個生物變種的實例;我們必須承認,進化論尙缺少必需的一點證據,有了這證據才能將它放在嚴格科學的基礎上。」(見該書第四十三頁)。
進化論者彼此的歧見
美國最負盛譽的進化論者奧斯本博士Dr. H.F. Osborn,在向英國科學協會演講時說:「如果達爾文今日還活着的話,也一定會首先起來修正他的學說,達爾文很勇敢,但是他錯了。」
關於人類是否係由猿類演進而成的問題,進化論者彼此有顯著的歧見。例如著名解剖學教授Le Clark很坦白的承認,這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之處不能解决。他說:「人與猿之間的異點,比較同點更具重要性。」另一位著名的解剖學教授Professor Wood Jones進一步說,從解剖學的觀點上講,有更多的理由可以證明猿是由人演進而成的,因為人類的某些構造,比任何似人的猿類更為原始。
當科學家們還在爭論未决的時候,你為甚麽把進化論當作既定的事實來看?
一本古書與現代科學
原載於《燈塔》20期,1958年2月1日,頁4-5。
原載於《燈塔》20期,1958年2月1日,頁4-5。 聖經裏的第十八卷,是「約伯記」。許多學者認為它至少是摩西時代的作品(紀元前一千四百餘年)。它在文學上的價值,已得到許多著名文學家的推崇,例如法國文豪雨果(或譯為囂俄,原名Victor Hugo)說:「約伯記或者是一些最偉大的作品。」英國著名作家卡賴爾(Thomas Carlyle)說:「我認為此書是最輝煌的作品之一…我覺得就其文學價值而言,什麼都比不上它。」(如果讀者願意詳細知道其他文學家們對於聖經文學價值的評論,可以參考德國蘭恩博士所編著之聖經注釋(英譯),第八冊(共廿四冊),序言的第十二至十四頁。(Dr Jonn Peter Lang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約伯記不但富於文學價值,並且對於大自然的各種奇妙現象有深刻的觀察。甚至有些地方與今日的科學暗相吻合。美國紐約科學研究台台長利梅博士(Dr. Harry Rimmer)曾對此加以特殊研究,發表於他所著的「科學與聖經的和諧」(Harmony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s)一書中(第四章)。該書暢的歐美各處,一九四七年已出至第十二版。茲將該書中之數點介紹給各位讀者。(第一點除外,非採自該書) 「神將大地懸在虛空」(第廿六章七節) 三千五百年以前的古書中,就已經明言地球是虛懸(無任何支持物)於太空中,這豈非遠遠超出時代之前的一種認識?如果把這一句話與其他古代關於地球的許多幼稚觀念比較一下,高下之分實不可以道里計。以賽亞書(聖經的第廿三卷)裡面提到「地球大圈」四字(四十章廿二節),暗示地球是圓的,使人深覺驚奇,因為十五世紀末年,人還以為地球是平的呢!(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新人陸。) 「晨星一同歌唱」(第卅八章七節) 星宿會歌唱麼?請聽科學家的解釋: 光,聲,色,這三種東西基本上是相同的——光有光波,聲有聲波,色有色波。在實驗室裏,這三種東西的研究,常是密切相連的。每種顏色都發出某種長度之波,例如紅色的波長是一厘的百萬分之七百六十,是各種顏色中最長的。最短的是紫色的波,等於一厘的百萬分之三百九十。長過七百六十與短於三百九十的顏色,是人類的眼睛所不能見的,例如紅外線與紫外線等,必須使用科學儀器才可以看見。 科學告訴我們,光與色都有發聲的作用。太陽與星宿的光線穿過太空,都帶着它們的聲音。如果我們的耳朶調應得合適,就可以聽見這「太空的音樂」。 紐約城Radio Centre的餐廳裏,有一架管風琴,當它彈奏的時候,圓形房頂的天花板上顯出各種美麗的顏色,隨着琴音而變化。這就是利用科學的原理,將聲音變為互相對應的顏色,聲音變化時,顏色隨着變化。有聲影片的邊上,有曲曲折折的線,稱為「聲線」,放映時經物理作用變為聲音。 所以在事實上,衆星真是會歌唱的! 「誰為海定界限……說,你只可到這裏,不可能過?」(第卅八章十至十一節) 我們知道海水的漲退,都守住一定的界限,不然,情形就不堪設想了。你沒有見過它稍微發脾氣而越度一點,人類就受不了麼?讓我們問:什麽力量使海洋守住它的界限?沒有人能眞正回答這問題。不錯,我們可以很淵博的講到太陽,月亮,當星球對於潮汐的作用,或講到地心吸力,但是事實上,坦白的講,科學家們還是不了解那管制海水的力量到底是什麽。當日約伯所面對的問題,今日仍是一個謎。我們所知道的只是神奇妙而偉大莫測的創造。 「光亮從何路分開?」(第卅八章廿四節) 「路」的原文(希伯來文),是「方式」之意。「分開」二字亦可譯為「分析」。所以這一句經文可以譯為「用什麽方法可以將光加以分析?」這個問題今天的科學可以回答了:「通過分光器就可以將光分開。」但是在約伯時代,沒有人能回答這問題。 不同的物質在燒紅時所發出的光線,經過分光器以後,有不同的顏色,所以將一顆星的光芒加以分析以後,就可以知道這星體的成份如何,並且知道每種成份的比例。這已經成為一門十分精確的科學。 「為何諸水堅硬如石頭,深淵之面凝結成冰?」(第卅八章卅節) 這裏提出水的奇妙變化。它能擴大一千二百倍而成為氣體;又可硬化而成為冰。它供應了人類極大的需要。它的三體變化(液體,固體,氣體)是自然界中的奇妙現象,也解决了人類的許多問題。 約伯所面對的問題等於:「結冰的奇妙現象是怎樣一回事?它為什麽浮在水面,而不像石頭一樣沉至水底?」如果它眞沉下去的話,水中的一切生物都要死亡,北方的海河湖沼都要整個的變為冰塊了。但是事實上,水在結冰時,竟衝破了一切自然定律而擴張體積,結果比重減輕而浮於水面,造成永不能解决的一個謎。「熱服冷縮」是一切物質的定律,但是竟然跑出來一個例外,而且這例外是極富意義的——解決了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難題。 水在温度逐漸減低時,體積也隨若縮小,但是靠近冰點時,它忽然產生了革命,反抗定律,停止收縮,並且漲大體積幾達三分之一,因之浮於水面,保存了神所造的生物。水在其他時候都服從自然定律:熱脹冷縮——受熱則化為氣體,受冷則收縮,但是當它收縮至危險點時,竟一反其常,這不但是約伯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也是今日科學家所認為無限奇妙莫解的。 「地面改變如泥上印印」(第卅八章十四節) 中文聖經的這一句話繙譯得不正確。「改變」二字的原文是「自轉」(是文法中的自動式動詞)。「如泥上印印」不但不合原文,也不清楚。讀者知道了這一句話的歷史背景以後,自然就明白它的意義了。極古時代(如亞伯拉罕時代——約紀元前二千年)的人,用金屬製成的筆狀物,在泥版上寫字,寫好以後燒乾(如燒磚一樣),就成為他們的書。考古學家已經在巴比倫發掘出來數萬塊這樣的泥版,鑑定為四千年前之物,而且發現他們的筆是可以旋轉的,所以稱為「旋筆」。這裏所說的「泥」,就是指泥版說的,「印」就是指金屬筆說的。所以綜合起來,這一句話的直譯就是:「地球(向光)轉動,好像泥版與(旋轉之)筆(的關係)一樣。」這豈不是一句令人驚訝的話麽?似乎暗示地球的轉動。 「你曾進入雲庫,或見過雹倉麽?」(第卅八章二節) 「庫」在英文聖經中譯為treasures,有「寶藏」之意。雪與雹有什麽寶藏?在著名科學雜誌「科學」Science裏面,曾刊載加拿大農業部化學家舍特博士(Dr. F. T. Shutt)關於雪雹的實驗報告。他說雪與雹都含有經濟上的價值,因為它們將空中含有窒素的物質(nitrogenous substances)帶到地面上,發生肥料的作用。其所含肥料有四種:安母尼亞(殉精),硝酸鉀,亞硝酸鹽,蛋白質的安母尼亞。他並且曾經詳細計算每英畝内所得此四種肥料的價值,約合美金十四元八分。其功效等於四十四磅著名的智利肥田粉。這不是寶庫麼? 「你能發出閃電,叫他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裏?」(第卅八章卅五節) 這一句話不能不叫我們覺得十分奇怪。「使電對你說:我們在這裏」是什麽意思?電會說話麽? 今天這個謎已經揭開了,人類已經利用電製成了電話,收音機,電視等等東西。電已成為通訊的主要工具了。 「你能繫住昴星的結麽?能解開參星的帶麼?」(第卅八章卅一節) 英文聖經將「結」譯為「馨香的影响力」(Sweet influences),比較更合於原文。昴星出現於春天的開始(按照約伯的家鄉米所波大米的情形而言),所以那裏的居民看見昴星閃照的時候,就知道春天來臨了。因此,可以說昴星有使百花開放的「馨香影响力」。神問約伯說:「當春天來的時候,你能關住那使百花開放的生命力麽?」 「參星」是在冬天開始時出現的星座。冬天以其威力將萬物封鎖起來,所以稱為「參星的帶」。當冬天將一切封在冰雪之中的時候,你能解開它的「帶」麼?神奇妙的創造,在此再一次顯明出來。 「你曾在深淵的隱密處行走麼?」(第卅八章十六節) 「深淵」就是海洋,有人曾在海洋的最深處行走麽?沒有。 不錯,已經有許多人潛入海底在那裏行走,但是人類尚不能進至海洋的最深處。今日人類所能到達的深度是數百噚(每噚合六呎)。探海隊曾在那裏發現極大的動物,他們設法用鈎子把它提上來,但是距海面尚有數百呎的時候,鋼纜忽然鬆馳,他們以為那大動物逃脫了,但是當鈎子露出水面時,他們發現上面有它嘴與頭的一部份掛在那裏。沒有人知道到底這巨大的怪物是什麽樣子。它住在海底,身體内有抵抗大水壓力的特殊構造,當它被提起時,海水壓力逐漸減少,但是它體內的抵抗力仍然如故,所以終於爆裂為碎塊!這是美國加州海岸著名的「司光利普海洋生物研究社」內的博物館館長所舉的一個例子。
原載於《燈塔》20期,1958年2月1日,頁4-5。
聖經裏的第十八卷,是「約伯記」。許多學者認為它至少是摩西時代的作品(紀元前一千四百餘年)。它在文學上的價值,已得到許多著名文學家的推崇,例如法國文豪雨果(或譯為囂俄,原名Victor Hugo)說:「約伯記或者是一些最偉大的作品。」英國著名作家卡賴爾(Thomas Carlyle)說:「我認為此書是最輝煌的作品之一…我覺得就其文學價值而言,什麼都比不上它。」(如果讀者願意詳細知道其他文學家們對於聖經文學價值的評論,可以參考德國蘭恩博士所編著之聖經注釋(英譯),第八冊(共廿四冊),序言的第十二至十四頁。(Dr Jonn Peter Lang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約伯記不但富於文學價值,並且對於大自然的各種奇妙現象有深刻的觀察。甚至有些地方與今日的科學暗相吻合。美國紐約科學研究台台長利梅博士(Dr. Harry Rimmer)曾對此加以特殊研究,發表於他所著的「科學與聖經的和諧」(Harmony of Science and Scriptures)一書中(第四章)。該書暢的歐美各處,一九四七年已出至第十二版。茲將該書中之數點介紹給各位讀者。(第一點除外,非採自該書)
「神將大地懸在虛空」(第廿六章七節)
三千五百年以前的古書中,就已經明言地球是虛懸(無任何支持物)於太空中,這豈非遠遠超出時代之前的一種認識?如果把這一句話與其他古代關於地球的許多幼稚觀念比較一下,高下之分實不可以道里計。以賽亞書(聖經的第廿三卷)裡面提到「地球大圈」四字(四十章廿二節),暗示地球是圓的,使人深覺驚奇,因為十五世紀末年,人還以為地球是平的呢!(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新人陸。)
「晨星一同歌唱」(第卅八章七節)
星宿會歌唱麼?請聽科學家的解釋:
光,聲,色,這三種東西基本上是相同的——光有光波,聲有聲波,色有色波。在實驗室裏,這三種東西的研究,常是密切相連的。每種顏色都發出某種長度之波,例如紅色的波長是一厘的百萬分之七百六十,是各種顏色中最長的。最短的是紫色的波,等於一厘的百萬分之三百九十。長過七百六十與短於三百九十的顏色,是人類的眼睛所不能見的,例如紅外線與紫外線等,必須使用科學儀器才可以看見。
科學告訴我們,光與色都有發聲的作用。太陽與星宿的光線穿過太空,都帶着它們的聲音。如果我們的耳朶調應得合適,就可以聽見這「太空的音樂」。
紐約城Radio Centre的餐廳裏,有一架管風琴,當它彈奏的時候,圓形房頂的天花板上顯出各種美麗的顏色,隨着琴音而變化。這就是利用科學的原理,將聲音變為互相對應的顏色,聲音變化時,顏色隨着變化。有聲影片的邊上,有曲曲折折的線,稱為「聲線」,放映時經物理作用變為聲音。
所以在事實上,衆星真是會歌唱的!
「誰為海定界限……說,你只可到這裏,不可能過?」(第卅八章十至十一節)
我們知道海水的漲退,都守住一定的界限,不然,情形就不堪設想了。你沒有見過它稍微發脾氣而越度一點,人類就受不了麼?讓我們問:什麽力量使海洋守住它的界限?沒有人能眞正回答這問題。不錯,我們可以很淵博的講到太陽,月亮,當星球對於潮汐的作用,或講到地心吸力,但是事實上,坦白的講,科學家們還是不了解那管制海水的力量到底是什麽。當日約伯所面對的問題,今日仍是一個謎。我們所知道的只是神奇妙而偉大莫測的創造。
「光亮從何路分開?」(第卅八章廿四節)
「路」的原文(希伯來文),是「方式」之意。「分開」二字亦可譯為「分析」。所以這一句經文可以譯為「用什麽方法可以將光加以分析?」這個問題今天的科學可以回答了:「通過分光器就可以將光分開。」但是在約伯時代,沒有人能回答這問題。
不同的物質在燒紅時所發出的光線,經過分光器以後,有不同的顏色,所以將一顆星的光芒加以分析以後,就可以知道這星體的成份如何,並且知道每種成份的比例。這已經成為一門十分精確的科學。
「為何諸水堅硬如石頭,深淵之面凝結成冰?」(第卅八章卅節)
這裏提出水的奇妙變化。它能擴大一千二百倍而成為氣體;又可硬化而成為冰。它供應了人類極大的需要。它的三體變化(液體,固體,氣體)是自然界中的奇妙現象,也解决了人類的許多問題。
約伯所面對的問題等於:「結冰的奇妙現象是怎樣一回事?它為什麽浮在水面,而不像石頭一樣沉至水底?」如果它眞沉下去的話,水中的一切生物都要死亡,北方的海河湖沼都要整個的變為冰塊了。但是事實上,水在結冰時,竟衝破了一切自然定律而擴張體積,結果比重減輕而浮於水面,造成永不能解决的一個謎。「熱服冷縮」是一切物質的定律,但是竟然跑出來一個例外,而且這例外是極富意義的——解決了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難題。
水在温度逐漸減低時,體積也隨若縮小,但是靠近冰點時,它忽然產生了革命,反抗定律,停止收縮,並且漲大體積幾達三分之一,因之浮於水面,保存了神所造的生物。水在其他時候都服從自然定律:熱脹冷縮——受熱則化為氣體,受冷則收縮,但是當它收縮至危險點時,竟一反其常,這不但是約伯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也是今日科學家所認為無限奇妙莫解的。
「地面改變如泥上印印」(第卅八章十四節)
中文聖經的這一句話繙譯得不正確。「改變」二字的原文是「自轉」(是文法中的自動式動詞)。「如泥上印印」不但不合原文,也不清楚。讀者知道了這一句話的歷史背景以後,自然就明白它的意義了。極古時代(如亞伯拉罕時代——約紀元前二千年)的人,用金屬製成的筆狀物,在泥版上寫字,寫好以後燒乾(如燒磚一樣),就成為他們的書。考古學家已經在巴比倫發掘出來數萬塊這樣的泥版,鑑定為四千年前之物,而且發現他們的筆是可以旋轉的,所以稱為「旋筆」。這裏所說的「泥」,就是指泥版說的,「印」就是指金屬筆說的。所以綜合起來,這一句話的直譯就是:「地球(向光)轉動,好像泥版與(旋轉之)筆(的關係)一樣。」這豈不是一句令人驚訝的話麽?似乎暗示地球的轉動。
「你曾進入雲庫,或見過雹倉麽?」(第卅八章二節)
「庫」在英文聖經中譯為treasures,有「寶藏」之意。雪與雹有什麽寶藏?在著名科學雜誌「科學」Science裏面,曾刊載加拿大農業部化學家舍特博士(Dr. F. T. Shutt)關於雪雹的實驗報告。他說雪與雹都含有經濟上的價值,因為它們將空中含有窒素的物質(nitrogenous substances)帶到地面上,發生肥料的作用。其所含肥料有四種:安母尼亞(殉精),硝酸鉀,亞硝酸鹽,蛋白質的安母尼亞。他並且曾經詳細計算每英畝内所得此四種肥料的價值,約合美金十四元八分。其功效等於四十四磅著名的智利肥田粉。這不是寶庫麼?
「你能發出閃電,叫他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裏?」(第卅八章卅五節)
這一句話不能不叫我們覺得十分奇怪。「使電對你說:我們在這裏」是什麽意思?電會說話麽?
今天這個謎已經揭開了,人類已經利用電製成了電話,收音機,電視等等東西。電已成為通訊的主要工具了。
「你能繫住昴星的結麽?能解開參星的帶麼?」(第卅八章卅一節)
英文聖經將「結」譯為「馨香的影响力」(Sweet influences),比較更合於原文。昴星出現於春天的開始(按照約伯的家鄉米所波大米的情形而言),所以那裏的居民看見昴星閃照的時候,就知道春天來臨了。因此,可以說昴星有使百花開放的「馨香影响力」。神問約伯說:「當春天來的時候,你能關住那使百花開放的生命力麽?」
「參星」是在冬天開始時出現的星座。冬天以其威力將萬物封鎖起來,所以稱為「參星的帶」。當冬天將一切封在冰雪之中的時候,你能解開它的「帶」麼?神奇妙的創造,在此再一次顯明出來。
「你曾在深淵的隱密處行走麼?」(第卅八章十六節)
「深淵」就是海洋,有人曾在海洋的最深處行走麽?沒有。
不錯,已經有許多人潛入海底在那裏行走,但是人類尚不能進至海洋的最深處。今日人類所能到達的深度是數百噚(每噚合六呎)。探海隊曾在那裏發現極大的動物,他們設法用鈎子把它提上來,但是距海面尚有數百呎的時候,鋼纜忽然鬆馳,他們以為那大動物逃脫了,但是當鈎子露出水面時,他們發現上面有它嘴與頭的一部份掛在那裏。沒有人知道到底這巨大的怪物是什麽樣子。它住在海底,身體内有抵抗大水壓力的特殊構造,當它被提起時,海水壓力逐漸減少,但是它體內的抵抗力仍然如故,所以終於爆裂為碎塊!這是美國加州海岸著名的「司光利普海洋生物研究社」內的博物館館長所舉的一個例子。
與普通觀念相反的事實
原載於《燈塔》19期,1958年1月,頁20-21。
原載於《燈塔》19期,1958年1月,頁20-21。 科學家與宗教——三個統計 一八九八年,著名物理學家與化學家J. H .Gladstone教授,發表了當時皇家學會七十一位會員的宗教信仰:其中卅三位是基督徒;六位是懷疑論者;廿七位相信某種上帝的啓示;五位非信徒。 一九一四年,有人以「科學的事實與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否互相衝突」爲題,請當時科學界的領袖們發表意見,結果數十位著名科學家清楚表示他們認爲「沒有衝突」。其中包括三位皇家學會會長,一位英國人類學會會長 (Lord Avebury),一位天文學會與物理學會會長 (Sir W. Abney),五位著名地質學家,及其他許多著名教授。 一九三四年,英國舉行了一次著名的測驗——二百位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皆係顯有成就之科學家),回答了許多關於基督教的問題。他們的答案被公開宣佈出來,很值得我們注意。下面是他們對於其中四個問題的答案: 一、你認爲有「靈界」(Spiritual domain) 的存在麽? 答案:反面(否認) 十三人;正面一百廿一人;無確定意見者六十六人。 二、你相信人在死後仍然存在麽?(Survival after death) 答案:反面四十一人;正面四十七人;兩可者一百十二人。 三、你認爲現代科學的驚人發展,對於基督教信仰是否有助? 答案:反面廿七人;正面七十四人;無確定意見者九十九人。 四、科學是不是否定了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一位有「位格」的上帝?(A personal God as taught by Jesus Christ) (註:有位格之上帝,意即非僅係自然律或混然原理之代名詞。) 答案:反面廿六人;正面(不否定)一百零三人;無確實意見者七十一人。 按照這一次的測驗來看,除了無確實意見的人以外,反面數目共一〇七,正面數目共三四五,恰爲一與三之比。這個發現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由此可見許多流行的觀念確有糾正的必要。 英國皇家學會歷屆會長的態度 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們,當然是最高層的科學家。讀者們一定很想知道他們的態度如何。左列是幾個例子: Lord Rayleigh是發現氬氣 (argon) 的化學家,他在一封信裏面說:「照我的意見,眞科學與眞宗教不是互相衝突的,也不可能是互相衝突的。」他在他所發表的幾篇論文之前,引用聖經的話:「上帝的作爲本爲大,凡喜愛的人都必考察。」(詩篇一一一篇第二節) Lord Kelvin說:「過去五十年内,我在各種著作內多次表明我的意見——以純粹科學的立塲反對無神主義理論。」又說:「如果你思想得夠强的話 (if you think strongly enough),科學將强迫你相信上帝。」 Lord Lister是行手術時消毒方法的發明者,他說:「我是基督教基本教義的信仰者。」 Sir George […]
原載於《燈塔》19期,1958年1月,頁20-21。
科學家與宗教——三個統計
一八九八年,著名物理學家與化學家J. H .Gladstone教授,發表了當時皇家學會七十一位會員的宗教信仰:其中卅三位是基督徒;六位是懷疑論者;廿七位相信某種上帝的啓示;五位非信徒。
一九一四年,有人以「科學的事實與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否互相衝突」爲題,請當時科學界的領袖們發表意見,結果數十位著名科學家清楚表示他們認爲「沒有衝突」。其中包括三位皇家學會會長,一位英國人類學會會長 (Lord Avebury),一位天文學會與物理學會會長 (Sir W. Abney),五位著名地質學家,及其他許多著名教授。
一九三四年,英國舉行了一次著名的測驗——二百位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皆係顯有成就之科學家),回答了許多關於基督教的問題。他們的答案被公開宣佈出來,很值得我們注意。下面是他們對於其中四個問題的答案:
一、你認爲有「靈界」(Spiritual domain) 的存在麽?
答案:反面(否認) 十三人;正面一百廿一人;無確定意見者六十六人。
二、你相信人在死後仍然存在麽?(Survival after death)
答案:反面四十一人;正面四十七人;兩可者一百十二人。
三、你認爲現代科學的驚人發展,對於基督教信仰是否有助?
答案:反面廿七人;正面七十四人;無確定意見者九十九人。
四、科學是不是否定了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一位有「位格」的上帝?(A personal God as taught by Jesus Christ)
(註:有位格之上帝,意即非僅係自然律或混然原理之代名詞。)
答案:反面廿六人;正面(不否定)一百零三人;無確實意見者七十一人。
按照這一次的測驗來看,除了無確實意見的人以外,反面數目共一〇七,正面數目共三四五,恰爲一與三之比。這個發現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由此可見許多流行的觀念確有糾正的必要。
英國皇家學會歷屆會長的態度
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們,當然是最高層的科學家。讀者們一定很想知道他們的態度如何。左列是幾個例子:
Lord Rayleigh是發現氬氣 (argon) 的化學家,他在一封信裏面說:「照我的意見,眞科學與眞宗教不是互相衝突的,也不可能是互相衝突的。」他在他所發表的幾篇論文之前,引用聖經的話:「上帝的作爲本爲大,凡喜愛的人都必考察。」(詩篇一一一篇第二節)
Lord Kelvin說:「過去五十年内,我在各種著作內多次表明我的意見——以純粹科學的立塲反對無神主義理論。」又說:「如果你思想得夠强的話 (if you think strongly enough),科學將强迫你相信上帝。」
Lord Lister是行手術時消毒方法的發明者,他說:「我是基督教基本教義的信仰者。」
Sir George Stokes是一位眾所週知的基督徒,特別强調他對基督復活的信仰。
Sir M. Foster與Sir W. Huggins也都公開表示他們對基督教的信仰。
科學理論與聖經吻合之例
一、人類學方面
人類從何處發源?請看科學家的意見:
著名科學家達遜爵士 (Sir J. W. Dawson加拿大莫紀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校長在其所著之「現代科學」一書中說,他與其他權威地質學家,認爲幼付拉底斯河(Euphrates)流域,爲當初人類唯一可居之地。
阿慕斯壯博士Dr. Armstrong在「自然與啓示」一書中說,人類學學者及其他科學家們,關於人類發源地點之意見,已大致相同:幼付拉底斯河與底格里斯河 (Tigris) 上游之高隆地區。
德國偉大之自然科學家黑克爾 (Haechel進化論健將,著有「宇宙之謎」等書) 說,人類之搖籃不可能在歐,美,非諸洲,無數現象與證據皆指向亞洲南部。聖經怎樣說呢?它說人類發源於幼付拉底斯河 (聖經稱之爲伯拉河———創世記二章十四節,啓示錄九章十四節等)與底格里斯河(聖經稱之爲希底結河——創世記三章十四節,但以理書十章第四節)之附近。這正是科學家們多年研究之結果。
關於人類年齡問題,今日科學理論的趨勢很值得我們注意。筆者在利梅博士(Dr. H. Rimmer已逝世,曾任紐約科學研究局局長Science Research Bureau) 所發表的著作裏,讀到他引用當代人類學權威學者之一Dr. Ales Hrdlicka (史密遜科學院院長Smithsonian Institute, Washington, D. C.) 的理論:按照已經發現的可靠資料與證據而言,美洲人類只有三千年的歷史;人類在地面上的歷史至多不會超過一萬年。
這使我們得到三種認識:一、科學家們之意見彼此有極大差別,其差別竟以數十萬年計!可見關於此類問題科學尚無定論,既然如此,便不可以普通科學界之臆說作爲判斷聖經正誤之標準。二、這位權威學者之意見已經趨近聖經之記載。三、科學界之意見常有變化,今日之正確理論,明日可能被推翻。
二、考古學方面
近半個世紀來,考古學方面的發現,對於聖經記載之眞確性提出了不少極有價值的證據。本文只提出兩點:
A.創世記四章廿二節提及「銅鐵利器」,有許多學者認爲這是聖經之誤,因爲按歷史記載,最早使用鐵器之可考日期是紀元前一千二百年。但是在一九三三年,H. E. Frankfort博士在古巴比倫故址東北一百哩之處,發掘出來一把鐵鏟,經過研究之後,公認爲紀元前二千七百年之製品。以後更連續多次發現極早時期之鐵器。
B.美國耶魯大學近東語文研究院院長Burrows博士,在前年出版了一本書,書中將十年前在死海附近所發現的古代皮製書卷加以詳細研究與報導,並將他與其他重要學者的結論正式發表。在這些古代書卷之中,有一卷是聖經裏面的以賽亞書,寬一呎,長二十四呎,目前存於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圖書館內。經過權威考古學者們的七年研究,終於公認它是紀元前一二世紀的手抄珍本。它與今天聖經裏的以賽亞書相同。這就有力的證明了聖經並未經過後人的刪改而失真,仍然是廬山真面目。
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以賽亞書中有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爲我們的過犯受害······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耶和華使我們衆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祂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以祂爲贖罪祭······祂被列在罪犯之中···又爲罪犯代求。」(第五十三章) 這些預言是多麽清楚而確定,而其在耶穌基督身上之應驗,又是多麽清楚而確定!
一筆酒帳
原載於《燈塔》4期,1956年10月,頁14-15。
世界著名的梅優博士Dr. Mayo說:「在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心理精神性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的生活雜誌中指出:「心理及精神性的疾病越來越多,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 (每十人中有一人) 面對嚴重的精神性的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
原載於《燈塔》4期,1956年10月,頁14-15。
世界著名的梅優博士Dr. Mayo說:「在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心理精神性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的生活雜誌中指出:「心理及精神性的疾病越來越多,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 (每十人中有一人) 面對嚴重的精神性的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
在這些患者之中,大部份是有酒癮的;酒給予他們的神經以可怕的打擊與損害。權威心理治療學家賽德勒博士Dr. Sadler說:「憂慮神經病Anxiety Neurosis大概是這一代人類所患最重要的心理精神病。」這些患者常以酒消愁,結果越弄越糟。
酒對於人類的損害,實在無法估計,但是許多人未曾明瞭。前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在 (第一次) 世界大戰中,英國人所飲的酒量,比德國潛艇所擊沉的一切船隻的總和還要重;酒所戕害的人比德國潛艇所殺的更多。」
英國Rochester的主教 (會督) 說:「我們應該把酒認作人類幸福的第五縱隊。」
今天,美國的酒吧已遠超過五十萬家,不知製造出來多少酒徒歹人。對於社會事業極有貢献的救世軍的女偉人Evangeline Booth說:「酒,比任何其他的東西,流了更多的血,破壞了更多家庭的幸福,使更多人破產,造成了更多的歹徒,使更多的兒童遭受痛苦,產生了更多的離婚案件,染污了更多人的心靈,使更多人失去了理智,使更多人心碎,破壞了更多人的人生,使更多的人自殺,孕育了更多的醜惡。」
這裡是一個幽默而帶血淚的統計:
自一斗穀可以製造四加侖威士忌酒,可賣十六元八角美金。
農夫得 二角五分
政府得 四元四角
鐵路公司得 一元
製酒商得 四元
零售商得 七元
飲酒者得 酗醉
其妻得 飢餓
孩子們得 破爛衣服
政客得 競選成功
馬卡尼博士說:「在美國,每日因車禍而死的人,平均一百人,每小時受傷者又一百人。夜十二時至六時是最危險的時間。一切車禍的百分之十七點三,是在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只有一個解釋:酒。」
關於酒對於人身體的眞正作用,最靠得住的統計,當然是各人壽保險公司所作的了。他們沒有任何的道德動機,只想將他們的生意建在更正確的事實上。他們的統計是以顧客的健康爲根據的。請聽紐約人壽保險公司的亨得博士Dr. A. Hunter所作的研究報告。他曾對六家公司的二百萬顧客加以考察。他說:「不論男女,每飲一次酒,壽命的預期即减短廿五分鐘。」
飲酒的風氣越來越普遍,甚至青年學生們都被捲入。根據一九四〇年的調查,美國全國的中學生中,百分之五十五的男生,與百分之卅七的女生,都有飲酒的習慣。其中百分之廿是在家中飲酒。美國全國有四千萬人經常飲酒,酒商們用在廣播上的廣告費,每年不下一億美元。根據一九四三年的調查,美國每人平均飲酒十六加侖,共售出五十億美元的酒量,平均每日一千五百萬美元。
請聽著名醫生們的研究報告
梅優博士:「每個飲酒者中,就有三個要上癮。」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豪爾頓博士說:「每日飲啤酒的人,其患癌症的可能,比不飲的人多五倍。」
凱利博士Dr. H. A. Kelly說:「酒對於腎,肝,心,細血管,都有傷害,並且使血壓增高——許多人的致命症。」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麥遜博士D. H. Emerson說:「酒能產生複性的神經炎,胃膜炎,肝病;減少抗菌力,減少病後復原速度;使原生質中毒;終久促成死亡。」
凱拉格博士Dr. J. H. Kellogg說「酒阻碍身體各部的機能,使細胞中毒,減少神經力,使人易受傳染,減少心力。」
美國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的化學教授,希格里博士Dr. G. O. Higley說:「飲過含有百分之三精酒的啤酒之後,就會產生興奮的感覺,開始失去自制,自重;產生大意,甚至不道德的行動。大量的飲用,便產生吵鬥,妬忌,仇恨等感覺。」
科學實驗告訴我們,酒精能使人失去辨別紅綠色的能力,造成暫時的色盲。飲酒後,視線可能減短三分之一,眼球的運轉速度減少七分之一;身體的反應速度減十分之一。
飲酒的母親所生嬰兒的死亡率,比不飲酒者超過一倍。瑞士的底邁博士Dr. R. Demme說:「飲酒者的嬰兒,百分之八十二有毛病,百分之十八正常,不飲酒者怡怡相反。」
酒對人類的危害,遠在紀元前第廿四世紀挪亞的時候,已經開始被人注意 (參聖經創世記九章廿至廿一節)。禁酒運動可說以紀元前二千餘年的罕莫拉比大法典Hammurabi Code爲濫觴,時至今日,這一頁寃賬越積越嚴重,無怪禁酒運動在世界各處風起雲湧,多少關心人類禍福的人士,苦口婆心,大聲疾呼,對酒禍之暴露不遺餘力。美國干乃特系的十九家報紙,首先拒絕登載酒商的廣告,寧願放棄每年百萬美金的入息。
這裡是一位禁酒運動領袖的一頁傷心史:
吾勒約翰原來是一個酒徒,一天當他正在酒吧飲酒時,忽然看見他的母親跪在門外的雪地上爲他禱告,他便從後門溜走。他的母親那天竟因傷心過度患病而死。他仍不改舊惡,繼續過酒鬼生活十三年之久。但是他母親在雪地上的禱告終蒙應允,他後來悔改作了基督徒,成爲美國最熱心於禁酒運動的領袖。
怎樣處理又懶又笨的孩子?
原著者:Naramore 滕近輝譯
原載於《燈塔》2期,1956年8月,頁14。
問:怎樣對付一個似乎有才智而不肯讀書的孩子?
原著者:Naramore 滕近輝譯
原載於《燈塔》2期,1956年8月,頁14。
——孩子常常發呆想是何原因?
——孩子可否受嚴厲的責打?
——女兒何故性情變化無常?
問:怎樣對付一個似乎有才智而不肯讀書的孩子?
答:請你問自己左列各問題:
一、他的功課是否適於他的智力水準?
二、你給他的功課是否有興趣?你有無設法引起他的興趣?
三、他的功課對於他是否有意義?
四、他有無一定的時間來溫習功課?
五、他的健康情形如何?
六、是否任何事物都使他易於煩惱?如果如此就要看醫生。
七、你曾否用同情,温和,慈愛,忍耐的態度來帮助他?
問:我的七歲的孩子常常呆想,是什麽原因?他的敎師說他在學校中也是如此。怎樣糾正他?
答:每一個兒童及每一個成人都會作白日的夢,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對於實際的功課與工作無碍,便不必重視它。
有的孩子們喜歡白日作夢,是因爲比實際的功課更有趣。當他覺得學校裡的功課太難或太易時,便會有白日作夢的傾向。換一句話說,幻想是逃避現實的一個方法。
孩子們都是喜歡活動的,如果他們坐得太久,或作一件對他們沒有意義的事,就會作起白日之夢來。
比較怕羞而畏縮的孩子們,易於用讀書或幻想來代替運動與遊戲。
有興趣,有目的,及有挑戰性的工作,可以解决許多兒童的呆想問題。但必須對兒童加以個別觀察,才能找出眞確的原因來,因爲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
責罵平常只能使情形更糟。我建議你先找出他何時何處呆想。如果你鼓勵他多講多說,他所喜歡的或不喜歡的事,懼怕的或高興的事等等,你就可以更多的找出他呆想的原因與内容。然後針對他的需要加以糾正。
問:一個六歲大的男孩子,常受父親極嚴厲的責打,會受什麽影响?
答:一個責罰孩子過於嚴厲的爸爸,常是在心理上有問題,需要糾調。嚴罰孩子就是隱在的心理緊張的顯露。孩子受到這樣的對待,在心情與對人的態度上,就會受到嚴重的影响,容易有一種不正常的表現,而且這種情緒上的壓力,對於健康是有害的。這樣的父母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破壞父母與子女之間應有的愛感,使父母對子女的影响力打很大的折扣。
過度的嚴罰也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力,因爲小孩子自信力的發展,主要是稱讚,鼓勵,與同情所造成的。一個常被責打的孩子,一方面覺得沒有人愛他,欣賞他,一方面覺得自己是一個只會失敗不會成功的孩子,因之養成一種失敗主義的態度。
問:我的十三歲的男孩子變得非常笨,不是跌倒,就是跌碎東西,或是撞在別人身上。他的爸爸常常拿他作笑柄。應該如何幫助他呢?
答:譏笑與評責只會使事情更糟。事實上,有些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會笨了起來,這是因爲發育忽然失去了均衡的緣故。最顯著的部份就是手脚。一個生長得極速的孩子,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慣於身體的控制。不久以前,我與一個人談話,他說,當他十三歲的時候是穿七號鞋,但是該年終結之前,他已經要穿十一號鞋了!並且在那一年中,他常常担心自己會跌倒,當時他並不曉得問題在那裡,深覺自己笨弱可羞,心理上很受窘迫之苦。
你的孩子會漸漸好起來的。目前你可以鼓勵他多作安全而温和的遊戲,教他打字,游泳等。
問:我們的十二歲的女兒,近來性情變化無常,一會兒興高采烈:一會兒怏怏鬱鬱,我們很爲她担心。她是否患了精神失衡症?
答:不是。大概是因爲她的生理正在發生變化——從孩子變爲少女。在這一個迅速發育的時期中,内分泌的變化造成程度不同的情緒不穩定現象。事實上,在此時期中沒有這現象的孩子們才是特別哩!女孩子尤其如此,因爲她們比男孩子發育得早約二年。
你只管把這種情形當作她正常發育的一部份,不必注意她忽起忽伏的變化。責備她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要用溫和慈愛的態度對待她,一二年之内她就會變好。
怎樣教養下一代? ——心理學家納勒莫博士信箱——
滕近輝譯述
原載於《燈塔》1期,1956年7月,頁12。
納勒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教育方面工作成績卓著。本篇是納博士特爲「燈塔」寄來的特約稿。篇内各問題都是從他所收到的信函中摘出來的。討論的是淘氣,口訥,身量過高等問題。這些問題想必爲家長與教員們所關心的。
滕近輝譯述
原載於《燈塔》1期,1956年7月,頁12。
納勒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教育方面工作成績卓著。本篇是納博士特爲「燈塔」寄來的特約稿。篇内各問題都是從他所收到的信函中摘出來的。討論的是淘氣,口訥,身量過高等問題。這些問題想必爲家長與教員們所關心的。
問:我的四歲大的男孩子,自從他的小妹妹生下來以後,就變得十分淘氣,我覺得這一定是嫉妬在作祟,我應該怎樣對付他呢?
答:你不必希望把小孩子的心完全除去,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用智慧的方法將它減少。
這裡是幾點建議:
一、讓他在照料小妹妹的各件事上有一份兒,這會使他覺得小妹妹是屬於他的,而且會使他覺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個大孩子,小妹妹不再是他爭寵的對手,而變爲他愛護的對象了。
二、决不可使他感覺你不再注意他,或不再愛他。你每天要找一個時間特別與他在一起,告訴他你如何愛他。
三、切不可在他面前講小妹妹如何如何好,而他如何如何不好,這是最有害的——直接傷害他小心靈的自尊心,加深他的妬意。
四、儘量設法使他感覺自己是一個大孩子,而且使他覺得他有許多特權是小妹妹所沒有的,例如與媽媽一同到街上去買東西,會見客人,晚飯後同媽媽作遊戲等等。告訴他因爲他是大孩子才有這些特權。
五、鼓勵他與鄰人的孩子們玩耍,他的注意力被佔住,自然就不那麽淘氣了。
問:我班上有一個口訥 (口吃) 的學生,原因在那裡?我能幫助他麽?
答:在我所接到的問題中,這是最普通的一個。口訥是極使人痛苦的事,它對於患者心理上的影响,常超過我們平常所能體會得到的。
專家告訴我們,口訥的患者多半有超出水平線以上的智力,常抱有相當高的理想與希望。在性格上講,他們常是主動型與外向型,有深厚的感情。
關於口訥的原因,有不同的各種理論。例如生理缺陷論,體質化學成份失去平衡論,營養不良論,情緒失調論,發言神經受傷論,心理失常論等等。但是直至今日,心理學家與生理學家們對於口訥的眞正性質與原因,尚有許多不明瞭之處。
有許多權威學者們認爲口訥是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起源於心性失調Personality Maludjustinent,例如隱在的情緒緊張,與心理上的缺乏調協等,都是它的潛因。當心理上的需要不得滿足時(例如安全感,父母及親友的愛,自信等)就可引起口訥。據此而言,如果一個兒童在家庭中或學校中,受了不合適的待遇,例如譏笑,過重的責罰,懼怕,憂慮等,都可產生口訥。那些感覺過敏,不能克制情緒,易於困惱不悅,生性多慮的兒童們,最容易患口訥。據可靠的統計,大多數的口訥患者,是屬於易於激動,易於興奮,及過敏型的人。
怎樣治療口訥呢?它既然是心理上缺乏協調所造成,那末,在情緒上的壓力及衝突被除去以前,它是不會得到醫治的。
專家們對於治療口訥的方法,意見頗不一致,但是至少在下列各點上是同意的:
一、口訥患者的家屬,親友,教師,同學,應對之有同情的態度,合力建立他的自信力與安全感。
二、除去一切使他發生心理緊張的因素。
三、鼓勵他儘量參加社交活動,使他慣於「羣」的生活。
四、勿對他的口訥表示注意,或加以批評。
五、使他有充份的休息,與放鬆心情的機會。
六、作適宜之朗誦及談話練習。
七、其家屬應於其發表意見時忍耐傾聽,因爲患者常因感覺他人沒有時間或不耐煩聽他講話,而精神緊張。
八、延請專科醫生加以研究及診治。
九、鼓勵他多說話,將心中的隱情,苦惱,仇恨,憤怒,憂慮等儘量傾吐,藉以對其心理情形有進一步的明瞭,同時減輕其心理上的負担。
問:我的女兒才十四歲,但是已經是五呎七吋高了,我爲她的高度十分憂慮,幾乎使我發瘋了。有一次,當我看見她在一項表演中,與同年齡的同學們站在一起,那種鶴立鷄羣的樣子,眞使我心碎;我丈夫的姊妹們都是身量高的,她們的幸福都被破壞了。也許你可以了解我的憂愁。我應該怎樣作呢?
答:我覺得値得憂慮的,不是你的女兒而是你自己。
女孩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長足了身量,並不是稀奇的一回事,她們不會再長下去。有多少女子眼巴巴的想長高一點呢!身量高决不是難看。
現在你女兒是大的危險,就是她發現你爲她的高度憂慮。那時她會因你的態度而發生一種極不幸而痛苦的自卑感,對她一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度量的惡影响。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必須學習用現實的眼光來看一切,勇敢而快樂的接受現實。我勸你要爲她的高度存感謝知足的心。請你記得,快樂並不在於高幾寸或矮幾寸。她的快樂與不幸都操在你的手裡。
向來華宣教士致敬及回應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256期,2006年8月,頁21-23。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256期,2006年8月,頁21-23。[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致敬 / 滕近輝 戴紹曾牧師(Rev. James H. Taylor III),我要代表中國人,代表各位感謝西方宣教士來中國傳福音的熱情。羅伯特‧馬禮遜牧師(Rev. Robert Morrison)在二百年前來到澳門,他在那裡開啟了基督教在中國的門,是最早來華傳福音的宣教士。我親自到過他在澳門的墳墓,並在那裡默想,感謝主。 我繼而又想到中國內地會,戴德生牧師(Rev. J. Hudson Taylor)開始了這工作。我記得曾到中國內地會的總部參觀,在大門口看見用中國字寫的對聯:「耶和華以勒」,表示神的預備;左面是「以便以謝已」,表示神幫助我們。想到內地會在中國持續作了很多工作,因為在沿海建立了不少教會,所以他們到中國內地傳福音,建立了許多教會。 有一次我和滕師母一起到溫州,我們被邀請在温州的教會講道,在那家教會的牆上也寫著:「耶和華是我們的預備,耶和華是我們的幫助。」那家教會約有一千多人聚會,差遣出七十三位宣教士到中國國內比較偏遠的地方傳福音,實在看見內地會在工作的表現。 這榜樣也感動了我自己,我心裡說:「我自己也要作一位宣教士。」可是,我不能長期離開我的教會,所以只能到印尼(Indonesia)傳福音一年,那一年對我的信心、領受、靈性、愛心有很大幫助。今天的華人宣道差會也在中國人中作了很多工作,已有三百多位宣教士被差出去,這些都是戴德生牧師留下的寶貴果子。 我要向你們表達,我深深的感謝,和為你們感謝神。阿們。 回應 / 戴紹曾 各位弟兄姊妹,兄弟在第七屆華福大會上能代表西方宣教士回應滕近輝牧師向宣教士致敬的話,我感到非常榮幸。 首先,澳門對我而言,是一個別具意義的地方。我的曾祖母的父親,也就是戴德生的岳父,安葬於此。他的墓地就在馬禮遜的墓旁。 其次,華福對我而言,也別具意義。三十年前,我的兒子戴繼宗(James H. Taylor IV),因林治平教授的邀請與影響,參與了藝術團契在香港第一屆華福大會演出張曉風的話劇「庚子年」,而接受救恩,成為基督徒。 再者,我愛中國,這裡是我的家。我生於斯,長於斯,亦將終於斯。 (現在,我必須遵照大會指示,用英文繼續我的分享) 榮耀歸於神 在過去二百年,西方宣教士在華的福音事工歷史中,雖然我的家族有分於其中一百八十年的工作,今晚,我仍然不配站在這裡回應滕近輝牧師致敬的話。願一切的頌讚、尊貴與榮耀單單歸給神。 正如同我們向主禱告說:「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國度」是屬乎祂的,而不是屬於任何差會、宣教士、宗派或福音機構。 祂是莊稼的主! 祂揀選、裝備、差遣祂的僕人——男人以及女人。誠然,若沒有像以斯帖這樣勇敢的女性,許多工作便無法成就。正因為此,今晚我特地請賴恩(Leone)站在我旁邊。 馬禮遜以及所有接續他腳蹤的宣教士都只是「瓦器」,他們有他們的軟弱: 一﹒許多表現出白種人的驕傲/優越; 二﹒許多倚靠他們源出的西方國家勢力; 三﹒許多未能將福音從西方文化中分別出來; 四﹒許多未能與他們的中國同工認同; 五﹒許多沒有推動、鼓勵中國同工擔任領袖。 為此,兄弟謹在此謙卑的請求各位的原諒。 「權柄」來自祂,馬禮遜對這一點有透徹的了解。當他登上要往中國的船時,有人以譏笑的口吻問他,他是否以為自己可以影響這又大又古老的國家。馬禮遜怎麼回應?他說:「我不能,但神能。」神的確影響了中國人。是的,祂將祂的寶貝放在祂所揀選的「瓦器」中,並使他們合乎主用。祂賜下不同的恩賜給不同的人,使他們能完成各樣的事工: 一﹒《聖經》翻譯和文字工作; 二﹒傳福音、門徒培訓,訓練教會領袖; 三﹒分享基督徒的價值觀; 四﹒醫療、社區衛生及社會服務; 五﹒教育:識字班、小學、中學、大學、神學教育; 六﹒社會關懷:反對鴉片貿易、女子纏足、濫殺女嬰; 七﹒分享宣教異象:向國內、外未得之民傳講福音。 祂開門,也關門。福音進入中國一百四十五年以後,祂關閉這扇曾經向西方宣教士打開的門。有些人誤以為那是中國教會的結束。殊不知,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參賽五十五8、9)。 祂實在是在為普世宣教塑造一個新的器血——一個真正全球化的華人教會,是由兩個非常美麗的部份組成: 一﹒在中國,於過去五十年中,祂煉淨、牧養,並大大使用祂的子民; 二﹒在海外,於過去五十年中,祂興起了一個全新的海外華人教會。 當耶和華神回應先知哈巴谷的不滿時,祂說:「你們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哈一5)過去五十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話何等真實。 […]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256期,2006年8月,頁21-23。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致敬 / 滕近輝
戴紹曾牧師(Rev. James H. Taylor III),我要代表中國人,代表各位感謝西方宣教士來中國傳福音的熱情。羅伯特‧馬禮遜牧師(Rev. Robert Morrison)在二百年前來到澳門,他在那裡開啟了基督教在中國的門,是最早來華傳福音的宣教士。我親自到過他在澳門的墳墓,並在那裡默想,感謝主。
我繼而又想到中國內地會,戴德生牧師(Rev. J. Hudson Taylor)開始了這工作。我記得曾到中國內地會的總部參觀,在大門口看見用中國字寫的對聯:「耶和華以勒」,表示神的預備;左面是「以便以謝已」,表示神幫助我們。想到內地會在中國持續作了很多工作,因為在沿海建立了不少教會,所以他們到中國內地傳福音,建立了許多教會。
有一次我和滕師母一起到溫州,我們被邀請在温州的教會講道,在那家教會的牆上也寫著:「耶和華是我們的預備,耶和華是我們的幫助。」那家教會約有一千多人聚會,差遣出七十三位宣教士到中國國內比較偏遠的地方傳福音,實在看見內地會在工作的表現。
這榜樣也感動了我自己,我心裡說:「我自己也要作一位宣教士。」可是,我不能長期離開我的教會,所以只能到印尼(Indonesia)傳福音一年,那一年對我的信心、領受、靈性、愛心有很大幫助。今天的華人宣道差會也在中國人中作了很多工作,已有三百多位宣教士被差出去,這些都是戴德生牧師留下的寶貴果子。
我要向你們表達,我深深的感謝,和為你們感謝神。阿們。
回應 / 戴紹曾
各位弟兄姊妹,兄弟在第七屆華福大會上能代表西方宣教士回應滕近輝牧師向宣教士致敬的話,我感到非常榮幸。
首先,澳門對我而言,是一個別具意義的地方。我的曾祖母的父親,也就是戴德生的岳父,安葬於此。他的墓地就在馬禮遜的墓旁。
其次,華福對我而言,也別具意義。三十年前,我的兒子戴繼宗(James H. Taylor IV),因林治平教授的邀請與影響,參與了藝術團契在香港第一屆華福大會演出張曉風的話劇「庚子年」,而接受救恩,成為基督徒。
再者,我愛中國,這裡是我的家。我生於斯,長於斯,亦將終於斯。
(現在,我必須遵照大會指示,用英文繼續我的分享)
榮耀歸於神
在過去二百年,西方宣教士在華的福音事工歷史中,雖然我的家族有分於其中一百八十年的工作,今晚,我仍然不配站在這裡回應滕近輝牧師致敬的話。願一切的頌讚、尊貴與榮耀單單歸給神。
正如同我們向主禱告說:「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國度」是屬乎祂的,而不是屬於任何差會、宣教士、宗派或福音機構。
祂是莊稼的主!
祂揀選、裝備、差遣祂的僕人——男人以及女人。誠然,若沒有像以斯帖這樣勇敢的女性,許多工作便無法成就。正因為此,今晚我特地請賴恩(Leone)站在我旁邊。
馬禮遜以及所有接續他腳蹤的宣教士都只是「瓦器」,他們有他們的軟弱:
一﹒許多表現出白種人的驕傲/優越;
二﹒許多倚靠他們源出的西方國家勢力;
三﹒許多未能將福音從西方文化中分別出來;
四﹒許多未能與他們的中國同工認同;
五﹒許多沒有推動、鼓勵中國同工擔任領袖。
為此,兄弟謹在此謙卑的請求各位的原諒。
「權柄」來自祂,馬禮遜對這一點有透徹的了解。當他登上要往中國的船時,有人以譏笑的口吻問他,他是否以為自己可以影響這又大又古老的國家。馬禮遜怎麼回應?他說:「我不能,但神能。」神的確影響了中國人。是的,祂將祂的寶貝放在祂所揀選的「瓦器」中,並使他們合乎主用。祂賜下不同的恩賜給不同的人,使他們能完成各樣的事工:
一﹒《聖經》翻譯和文字工作;
二﹒傳福音、門徒培訓,訓練教會領袖;
三﹒分享基督徒的價值觀;
四﹒醫療、社區衛生及社會服務;
五﹒教育:識字班、小學、中學、大學、神學教育;
六﹒社會關懷:反對鴉片貿易、女子纏足、濫殺女嬰;
七﹒分享宣教異象:向國內、外未得之民傳講福音。
祂開門,也關門。福音進入中國一百四十五年以後,祂關閉這扇曾經向西方宣教士打開的門。有些人誤以為那是中國教會的結束。殊不知,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參賽五十五8、9)。
祂實在是在為普世宣教塑造一個新的器血——一個真正全球化的華人教會,是由兩個非常美麗的部份組成:
一﹒在中國,於過去五十年中,祂煉淨、牧養,並大大使用祂的子民;
二﹒在海外,於過去五十年中,祂興起了一個全新的海外華人教會。
當耶和華神回應先知哈巴谷的不滿時,祂說:「你們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哈一5)過去五十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話何等真實。
今天,華人教會所面對全球福音化工作的挑戰包括以下三方面。
今天,當華福與華人教會面對「普世宣教」這項神國大業時,擺在前面的,有以下三大挑戰。
一﹒真正的復興
巴刻(J. I. Packer)以下面的話描寫真正的復興時的表現:「聖經清楚指出,在歷史上也不斷重複發生的就是:當神的子民漸漸冷淡,不留心神的話語,也不忠於神的教導,神自己便施展祂的大能,藉著神來到人間,神的話語進入人心,神的潔淨,神的百姓再次回到神面前……當這些事發生時,原不屬於神的人,便被教會中所發生道德與屬靈的更新所吸引而進入教會。」節錄自巴刻著《活在聖靈中》。
二﹒真正的合一
耶路撒冷與安提阿教會在這方面都是如明光照耀的榜樣。耶穌的門徒、家人、跟隨者、初信主的人,各有不同恩賜、教育背景,來自不同地域,甚至輩分亦不同,卻能同心合意彼此配搭委身基督、合而為一,影響了他們的城市及羅馬帝國,以至非信徒也驚訝於他們「彼此相愛」的見證。
三﹒真正的宣教心
我深信,如果我的曾祖父戴德生知道他所創辦的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如今由一位華人同工——馮浩鎏醫生帶領,他一定會非常歡喜快樂。我們很喜歡唱〈宣教的中國〉這首歌,相信神必將透過第七屆華福大會使這個異象得以拓展。
《聖經》說:
「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將被殺,你須攔阻。你若說:『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豈不明白嗎?保守你命的,豈不知道嗎?他豈不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嗎?」(箴二十四11、12)
惟有當海內外的華人教會都認真看待並活出神的話,遵行主最後的命令——將基督全人福音遍傳萬邦,我們才有可能完成大使命,也才有可能一同唱出這首新歌:
「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五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