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終默想:永恆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牧者心聲」。 霎眼間,一年又已過去。我們在歲終時,特別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讓我們在歲月如梭中,再一次體會永恆的意義。 永遠的救恩——「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永恆的愛——「我以永恆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卅一1)。「 誰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呢?」(羅八35)。 永恆的果子——「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存到永遠」(林後九9-10)。「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1)。 永恆的紀念——「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賽五十六5)。 永恆的財富——「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隆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太六20)。 永恆的膀臂——「永生神是你的居所,祂永恆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卅三27)。 永恆的約——「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羣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在各種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祂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祂所喜悅的事。」(來十三20-21)。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牧者心聲」。
霎眼間,一年又已過去。我們在歲終時,特別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讓我們在歲月如梭中,再一次體會永恆的意義。
永遠的救恩——「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七25)。
永恆的愛——「我以永恆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卅一1)。「 誰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呢?」(羅八35)。
永恆的果子——「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存到永遠」(林後九9-10)。「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1)。
永恆的紀念——「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賽五十六5)。
永恆的財富——「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隆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太六20)。
永恆的膀臂——「永生神是你的居所,祂永恆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卅三27)。
永恆的約——「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羣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在各種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祂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祂所喜悅的事。」(來十三20-21)。
聖誕與名畫 「伯利恆之星」與「登山變像」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聖誕與名畫 「伯利恆之星」與「登山變像」 英國名畫家瓊斯爵士(Sir Burne-Jones),在他的作品「伯利恆之星」中,表達了一個寶貴的信息:基督的降生給人類帶來了春天。畫中的背景是荒涼寒冷的冬天,但是聖嬰所在的地方,卻是春天的景象:充滿了生命、美麗、溫暖、與光明。事實上,這一幅圖畫是從數百年前義大利畫家安奇里可(Angelico)的作品啟發而成。 為甚麼這一位嬰孩能改變人生,帶來屬靈的春天?因為祂是新生命之主,和平之君,真理之王,祂就是神。祂出生於馬槽,極其卑微,但祂登山變像時,卻顯出祂神性的榮耀(太十七1-8)。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和雕刻家拉斐爾(Raphael)一生作過許多關於基督的圖畫,但是他最後的一幅是「登山變像」,充份表達他心目中基督的榮美形像。 「馬槽與十架」 在名畫家Giotto所作的基督降生圖中,馬槽一角的投影形成一個十字架。這是深有意義的連繫。基督降世的目的,就是上十字架為人捨身贖罪,成全救恩。 希望在今年的聖誕節期間,有許多人接受基督為救主。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聖誕與名畫 「伯利恆之星」與「登山變像」
英國名畫家瓊斯爵士(Sir Burne-Jones),在他的作品「伯利恆之星」中,表達了一個寶貴的信息:基督的降生給人類帶來了春天。畫中的背景是荒涼寒冷的冬天,但是聖嬰所在的地方,卻是春天的景象:充滿了生命、美麗、溫暖、與光明。事實上,這一幅圖畫是從數百年前義大利畫家安奇里可(Angelico)的作品啟發而成。
為甚麼這一位嬰孩能改變人生,帶來屬靈的春天?因為祂是新生命之主,和平之君,真理之王,祂就是神。祂出生於馬槽,極其卑微,但祂登山變像時,卻顯出祂神性的榮耀(太十七1-8)。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和雕刻家拉斐爾(Raphael)一生作過許多關於基督的圖畫,但是他最後的一幅是「登山變像」,充份表達他心目中基督的榮美形像。
「馬槽與十架」
在名畫家Giotto所作的基督降生圖中,馬槽一角的投影形成一個十字架。這是深有意義的連繫。基督降世的目的,就是上十字架為人捨身贖罪,成全救恩。
希望在今年的聖誕節期間,有許多人接受基督為救主。
澳洲之行的感受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牧者心聲」。 我應澳洲西人宣道會之邀,到首都坎培拉去,從十一月八日到十五日,在宣道會神學院畢業禮,主日崇拜,及教牧人員退修會中講道。今年神學院的畢業生共二十五位,人數為歷屆之冠,使宣道會澳洲的發展上所需要的教牧人才,得到適當的供應。 在早晚兩次的主日崇拜中,我發現他們非常喜歡唱詩,崇拜氣氛很活潑,注重敬拜。晚禮拜人數與早禮拜一樣多,晚禮拜注重唱詩與交通。 在一整日的教牧人員退修會中,我感受到聖靈的運行,屬靈氣氛的熾熱,靈性追求的眞摯,和謙卑領受的態度。第二晚講道後,七十多位同工和太太們,都不肯離開會場,在安靜中忽然開始了自動而自然的祈禱,一位跟著一位的祈禱,竟達一小時之久,有啜泣,有讚美,有認罪。在最後一晚的聖餐與見證會中,更洋溢著熱烈的歌唱。最感動我的一幕,是主席邀請那些需要別人代禱的人,到台前來坐在一張一張椅子上,然後一組組的人圍繞著每張椅子,開始祈禱。充滿著關切與信心的氣氛。 至於在澳洲開始華人宣道會的事,這是加拿大華人宣道會,香港宣道會希伯崙差會和海外佈道會,三方面聯合的計劃。我在此項行程中,發現坎培拉的機會還不成熟,但出乎意料之外,卻在墨爾本發現了好機會,因為那裡有一間獨立的華人教會正在進行加入宣道會的手續,而且他們的代表參加了這次的退修會,熱誠表示願意協助香港派去的宣教士在該市進行新工作。本堂會友何崇謙弟兄已被本會海外佈道會接納,將在明年往澳洲工作,建立宣道會,請代禱。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牧者心聲」。
我應澳洲西人宣道會之邀,到首都坎培拉去,從十一月八日到十五日,在宣道會神學院畢業禮,主日崇拜,及教牧人員退修會中講道。今年神學院的畢業生共二十五位,人數為歷屆之冠,使宣道會澳洲的發展上所需要的教牧人才,得到適當的供應。
在早晚兩次的主日崇拜中,我發現他們非常喜歡唱詩,崇拜氣氛很活潑,注重敬拜。晚禮拜人數與早禮拜一樣多,晚禮拜注重唱詩與交通。
在一整日的教牧人員退修會中,我感受到聖靈的運行,屬靈氣氛的熾熱,靈性追求的眞摯,和謙卑領受的態度。第二晚講道後,七十多位同工和太太們,都不肯離開會場,在安靜中忽然開始了自動而自然的祈禱,一位跟著一位的祈禱,竟達一小時之久,有啜泣,有讚美,有認罪。在最後一晚的聖餐與見證會中,更洋溢著熱烈的歌唱。最感動我的一幕,是主席邀請那些需要別人代禱的人,到台前來坐在一張一張椅子上,然後一組組的人圍繞著每張椅子,開始祈禱。充滿著關切與信心的氣氛。
至於在澳洲開始華人宣道會的事,這是加拿大華人宣道會,香港宣道會希伯崙差會和海外佈道會,三方面聯合的計劃。我在此項行程中,發現坎培拉的機會還不成熟,但出乎意料之外,卻在墨爾本發現了好機會,因為那裡有一間獨立的華人教會正在進行加入宣道會的手續,而且他們的代表參加了這次的退修會,熱誠表示願意協助香港派去的宣教士在該市進行新工作。本堂會友何崇謙弟兄已被本會海外佈道會接納,將在明年往澳洲工作,建立宣道會,請代禱。
四十年前的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無意間,在屜底翻出一冊四十年前大學讀書期間的舊作集,再讀時,心情有些澎湃: 我愛冬夜的野火 那是與黑夜戰鬭的生命 我愛沙漠上的足踪 那是先驅在荒野裡留下的生命痕跡 它指示著沙漠中的出路 暴風雨中奔馳的閃電 比明媚的春光更美麗 因為它藏著更豐盛生命的啟示 海比碧空更美麗 因爲它蘊藏著深沈的生命浪濤 主,讓我的手探入你的釘痕和肋旁 阿,恩深的主啊,我應怎樣? 雖然我的眼淚沾濕了你的腳 但,主阿,我應怎樣? 主,我沒有什麼給你 只有,這裡—— 卑微卻是赤誠的生命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無意間,在屜底翻出一冊四十年前大學讀書期間的舊作集,再讀時,心情有些澎湃:
我愛冬夜的野火
那是與黑夜戰鬭的生命
我愛沙漠上的足踪
那是先驅在荒野裡留下的生命痕跡
它指示著沙漠中的出路
暴風雨中奔馳的閃電
比明媚的春光更美麗
因為它藏著更豐盛生命的啟示
海比碧空更美麗
因爲它蘊藏著深沈的生命浪濤
主,讓我的手探入你的釘痕和肋旁
阿,恩深的主啊,我應怎樣?
雖然我的眼淚沾濕了你的腳
但,主阿,我應怎樣?
主,我沒有什麼給你
只有,這裡——
卑微卻是赤誠的生命
「歡歡喜喜」:傳福音的喜樂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傳福音的工作是基督徒最大的喜樂。這喜樂俱有各種因素: 一、為福音奉獻自己的喜樂——「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代上二十九5)。 二、得人的喜樂——在路加福音十五章內,題到當一個人悔改信主時所造成三方面的喜樂:一、主耶穌的喜樂:「歡歡喜喜」(5);二、信徒的喜樂:「和我一同歡喜吧!」(6);三、天使的喜樂(10)。在本章內有九次提到喜樂。 三、為人代禱的喜樂——「歡歡喜喜的祈求」(腓一4)。腓立比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保羅在監牢中的祈禱(徒十六25)。許多信徒都是因為有人代禱而悔改信主的。 四、為福音付代價的喜樂——「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太十三44)。在華南宣道會的歷史中,至少有三位把一切為了福音獻給主:廣西的趙柳塘牧師為了讀神學而放棄官費留美;羅聖愛女士把全部家産贈給建道聖經學院;翟輔民牧師把所承受的遺產用在福音聖工上。 五、勝過撒但的喜樂——「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鬼也服了我們。」(路十17)。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第一位到緬甸去傳福音的耶德遜牧師(Judson),入境不久即被人誣告而坐監,腳上帶了卅二磅重的鐵鍊,但他說:「福音在緬甸的前途一如神的應許那樣光明!」果然,福音得勝,當他去世時,緬甸已有六千多人信主受洗。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傳福音的工作是基督徒最大的喜樂。這喜樂俱有各種因素:
一、為福音奉獻自己的喜樂——「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代上二十九5)。
二、得人的喜樂——在路加福音十五章內,題到當一個人悔改信主時所造成三方面的喜樂:一、主耶穌的喜樂:「歡歡喜喜」(5);二、信徒的喜樂:「和我一同歡喜吧!」(6);三、天使的喜樂(10)。在本章內有九次提到喜樂。
三、為人代禱的喜樂——「歡歡喜喜的祈求」(腓一4)。腓立比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保羅在監牢中的祈禱(徒十六25)。許多信徒都是因為有人代禱而悔改信主的。
四、為福音付代價的喜樂——「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太十三44)。在華南宣道會的歷史中,至少有三位把一切為了福音獻給主:廣西的趙柳塘牧師為了讀神學而放棄官費留美;羅聖愛女士把全部家産贈給建道聖經學院;翟輔民牧師把所承受的遺產用在福音聖工上。
五、勝過撒但的喜樂——「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鬼也服了我們。」(路十17)。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第一位到緬甸去傳福音的耶德遜牧師(Judson),入境不久即被人誣告而坐監,腳上帶了卅二磅重的鐵鍊,但他說:「福音在緬甸的前途一如神的應許那樣光明!」果然,福音得勝,當他去世時,緬甸已有六千多人信主受洗。
突破:建立福音橋樑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本堂執事會通過支持突破機構購置新址,擴大事工。因此將要在主日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獻,並呼籲弟兄姊妹們另外自由奉獻,以五萬元為目標。 也許有些弟兄姊妹對突破機構的事工還不甚了解。雖然本堂一直有弟兄姊妹每月為突破奉獻,而且奉獻的數目僅次於本堂對建道及中神的奉獻,但是仍有對突破加以介紹的需要。 突破機構主要的事工有八樣:一、兩種月刊——「突破」及「少年突破」。二、書籍——佈道性及信仰栽培性著作。三、輔導非信徒與信徒。四、製作福音性幻燈片及影片。五、音樂佈道。六、福音預工性的電台廣播。七、福音事工訓練。八、基督教社會輿論的表達喉舌。 上述各項事工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接福音事工與間接福音事工或稱「福音預工」。兩者在戰略價值上講,是同樣重要的。「預工」的作用是為福音事工打基礎,基礎越廣大,建築物的上蓋就越廣大。它的功效是無形的,卻是重要的,有人說,突破的兩種刊物裏面缺少直接而明顯的福音信息。這是事實,但是它們不斷的把一些基督教的基本觀念灌輸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去,等待有一天開花結果。也有人說,突破刊物裏面有些屬世事物的文章,但是它們的作用是透過一些青少年事實上所接觸的事物,去指導他們有正確的選擇與分析,獲得另一種眼光。這些事物是逃避不了的,所以需要面對與開導。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本堂執事會通過支持突破機構購置新址,擴大事工。因此將要在主日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獻,並呼籲弟兄姊妹們另外自由奉獻,以五萬元為目標。
也許有些弟兄姊妹對突破機構的事工還不甚了解。雖然本堂一直有弟兄姊妹每月為突破奉獻,而且奉獻的數目僅次於本堂對建道及中神的奉獻,但是仍有對突破加以介紹的需要。
突破機構主要的事工有八樣:一、兩種月刊——「突破」及「少年突破」。二、書籍——佈道性及信仰栽培性著作。三、輔導非信徒與信徒。四、製作福音性幻燈片及影片。五、音樂佈道。六、福音預工性的電台廣播。七、福音事工訓練。八、基督教社會輿論的表達喉舌。
上述各項事工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接福音事工與間接福音事工或稱「福音預工」。兩者在戰略價值上講,是同樣重要的。「預工」的作用是為福音事工打基礎,基礎越廣大,建築物的上蓋就越廣大。它的功效是無形的,卻是重要的,有人說,突破的兩種刊物裏面缺少直接而明顯的福音信息。這是事實,但是它們不斷的把一些基督教的基本觀念灌輸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去,等待有一天開花結果。也有人說,突破刊物裏面有些屬世事物的文章,但是它們的作用是透過一些青少年事實上所接觸的事物,去指導他們有正確的選擇與分析,獲得另一種眼光。這些事物是逃避不了的,所以需要面對與開導。
開始準備•團體行動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本堂將於十月十三日(主日)舉行立堂卅三週年紀念崇拜,同時於十一日至十三日一連三晚舉行堂慶佈道大會。屆時邀請海外神學院講師、平安堂主任吳主光長老、及順天邨青少年中心主任倪貢明牧師為講員。這兩位講員都是主所重用的僕人,他們所講的信息對於青年與年長的人都適合,既動聽又富於有意義的內容。 面對這麼好的佈道機會,求主幫助我們好好的加以利用,帶領親友信主得救。請大家注意六件事: 一、從現在開始就選定自己所要帶來聽福音的人:或家人、或同事、或同學、或親戚。 二、選定以後,就開始為他們懇切祈禱,求主預備他們的心,除去赴會的攔阻。也求主增加自己的信心。 三、然後向他們發出誠懇的邀請,甚至安排時間親自去帶他們赴會。 四、聽道後,以智慧鼓勵他們與陪談員談話。 五、若你沒有機會帶人赴會,也應安排時間自己赴會,在會中為講員與聽眾祈禱。同時你的出席也表達你心靈中一份對佈道工作的關心,並且你的出席會使聚會因人多而有更好的氣氛,這對講員與聽眾大有幫助。 六、讓我們學習教會的團體行動。眾人一致的出席參與,能使佈道聚會的果效升級。本堂一年兩次舉行佈道會,決非對會友過份的要求,這是信徒的本份與權利。讓我們通力以赴。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本堂將於十月十三日(主日)舉行立堂卅三週年紀念崇拜,同時於十一日至十三日一連三晚舉行堂慶佈道大會。屆時邀請海外神學院講師、平安堂主任吳主光長老、及順天邨青少年中心主任倪貢明牧師為講員。這兩位講員都是主所重用的僕人,他們所講的信息對於青年與年長的人都適合,既動聽又富於有意義的內容。
面對這麼好的佈道機會,求主幫助我們好好的加以利用,帶領親友信主得救。請大家注意六件事:
一、從現在開始就選定自己所要帶來聽福音的人:或家人、或同事、或同學、或親戚。
二、選定以後,就開始為他們懇切祈禱,求主預備他們的心,除去赴會的攔阻。也求主增加自己的信心。
三、然後向他們發出誠懇的邀請,甚至安排時間親自去帶他們赴會。
四、聽道後,以智慧鼓勵他們與陪談員談話。
五、若你沒有機會帶人赴會,也應安排時間自己赴會,在會中為講員與聽眾祈禱。同時你的出席也表達你心靈中一份對佈道工作的關心,並且你的出席會使聚會因人多而有更好的氣氛,這對講員與聽眾大有幫助。
六、讓我們學習教會的團體行動。眾人一致的出席參與,能使佈道聚會的果效升級。本堂一年兩次舉行佈道會,決非對會友過份的要求,這是信徒的本份與權利。讓我們通力以赴。
重要而被忽略的一項聖工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文字工作是基督教聖工的命脈之一,這是一般基督徒所公認的事實,但是綜觀各地基督徒與教會的實際表現,卻與這一項公認的事實大相逕庭。試舉六例為證: 一、在一般教會所印發的獻金徵信錄裏面,甚少見為文字聖工的奉獻,即算有,也是數目很小。 二、投入文字工作的信徒,在基督教出版社裏面所得的薪金很低。一位大學畢業的編輯所得的,約三千港幣(包括一切在內),難以維持家計而安心工作,以致造成流動性很大的現象。出版社已盡力而為。 三、一般信徒購買基督教書籍時,常斤斤於獲得一點折扣,不奉獻卻要折扣。 四、一般基督教出版社都感覺很難維持收支的平衡。 五、基督教作家遠不可能靠寫作維持生活,因為稿費很低。一本受歡迎的書,其作者只可得到等於一個月生活費的稿費。 六、讀者羣很小,因此無法提高銷量。 上述情況的原因之一,是文字工作過去慣於接受西國差會的經濟支持,中國信徒不需要甚麼奉獻而可買特價的書。這種情況與過去的神學教育一樣。目前,華人神學教育事工已漸漸普遍的獲得華人信徒的支持,情況改善。文字聖工也需要眾弟兄姊妹的大力支持。 本會宣道出版社是完全經濟自立的機構,同工們努力工作,但經濟相當困難,極需眾弟兄姊妹的支持和代禱。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文字工作是基督教聖工的命脈之一,這是一般基督徒所公認的事實,但是綜觀各地基督徒與教會的實際表現,卻與這一項公認的事實大相逕庭。試舉六例為證:
一、在一般教會所印發的獻金徵信錄裏面,甚少見為文字聖工的奉獻,即算有,也是數目很小。
二、投入文字工作的信徒,在基督教出版社裏面所得的薪金很低。一位大學畢業的編輯所得的,約三千港幣(包括一切在內),難以維持家計而安心工作,以致造成流動性很大的現象。出版社已盡力而為。
三、一般信徒購買基督教書籍時,常斤斤於獲得一點折扣,不奉獻卻要折扣。
四、一般基督教出版社都感覺很難維持收支的平衡。
五、基督教作家遠不可能靠寫作維持生活,因為稿費很低。一本受歡迎的書,其作者只可得到等於一個月生活費的稿費。
六、讀者羣很小,因此無法提高銷量。
上述情況的原因之一,是文字工作過去慣於接受西國差會的經濟支持,中國信徒不需要甚麼奉獻而可買特價的書。這種情況與過去的神學教育一樣。目前,華人神學教育事工已漸漸普遍的獲得華人信徒的支持,情況改善。文字聖工也需要眾弟兄姊妹的大力支持。
本會宣道出版社是完全經濟自立的機構,同工們努力工作,但經濟相當困難,極需眾弟兄姊妹的支持和代禱。
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內,多次題到「世界」二字,這兩個字的原文是COSMOS一個字(十八次)。但在中文聖經裏面,卻有三種不同的譯法:「世界」、「世人」、「世上」。當我們把這一個字的意義加以分析以後,就發現它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合在一起,構成了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分述如下: (一)「世界」(約十七5)——這裏的「世界」二字是指宇宙萬物或大自然而言,包括地球在內,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欣賞世界的,正如詩篇的作者們以「何其美」,「何其深」(宇宙裏面所寓藏的深奧智慧),「何其大」,「何其多」(物種繁多),種種驚嘆詞來形容大自然的奇妙。 (二)世俗——第14節所用的「世界」二字,是指世界裏面那些與上帝旨意相違反的事物而言。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抱著拒絕世界的態度,因為這「世界」與神為敵。「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6) (三)「世人」(十七21)——作為「世人」的世界,是基督徒所愛的,正如「上帝愛世人」一樣。主耶穌差遣祂的門徒進入世人中間(十七18)作祂的見證人。 (四)來世或永世——主耶穌祈禱說:「我在那裡,願祢所賜給我的人也在那裡…..創立世界以前……」(十七24)。在這一節經文中,主耶穌用「那裡」二字,來代表一個所在,就是創造世界之前祂所在的地方。它就是「永世」也即「來世」(來六5,提前一17)。基督徒愛慕這充滿榮耀的永遠家鄉。 綜合之,基督徒是入世而超世的,今世化而來世化的,疾世而愛世的。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內,多次題到「世界」二字,這兩個字的原文是COSMOS一個字(十八次)。但在中文聖經裏面,卻有三種不同的譯法:「世界」、「世人」、「世上」。當我們把這一個字的意義加以分析以後,就發現它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合在一起,構成了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分述如下:
(一)「世界」(約十七5)——這裏的「世界」二字是指宇宙萬物或大自然而言,包括地球在內,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欣賞世界的,正如詩篇的作者們以「何其美」,「何其深」(宇宙裏面所寓藏的深奧智慧),「何其大」,「何其多」(物種繁多),種種驚嘆詞來形容大自然的奇妙。
(二)世俗——第14節所用的「世界」二字,是指世界裏面那些與上帝旨意相違反的事物而言。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抱著拒絕世界的態度,因為這「世界」與神為敵。「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6)
(三)「世人」(十七21)——作為「世人」的世界,是基督徒所愛的,正如「上帝愛世人」一樣。主耶穌差遣祂的門徒進入世人中間(十七18)作祂的見證人。
(四)來世或永世——主耶穌祈禱說:「我在那裡,願祢所賜給我的人也在那裡…..創立世界以前……」(十七24)。在這一節經文中,主耶穌用「那裡」二字,來代表一個所在,就是創造世界之前祂所在的地方。它就是「永世」也即「來世」(來六5,提前一17)。基督徒愛慕這充滿榮耀的永遠家鄉。
綜合之,基督徒是入世而超世的,今世化而來世化的,疾世而愛世的。
你看那一面?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箴言說:「人心怎樣思想,他為人就是怎樣。」(三7)但是人的思想卻與他的「著眼點」有關。 一、夜間,兩個人從同一窗口向外觀看,一個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個看到地上的泥濘。你看那一方面——上面或下面。 二、「不要為枯枝失望,春天就要來到。」你看那一面——冬天還是春天? 三、一間偌大的暗室中,一根燭芯在角落裡發著微弱的光。你看那一面——沉沉暗室或願作微弱的燭光? 四、一張美麗的刺繡,背面卻是亂糟糟的一片。有人只看見它的背面,而不相信另一面有美麗的境界。你看那一面? 五、在盛開的玫瑰花朵下面,卻長滿了尖尖的刺。你看那一面——為了美麗的玫瑰喜樂感謝,或為了刺而抱怨? 六、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你看那一面——為了別人的缺點而指責、輕視、拒絕、或欣賞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七、「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你看那一面——是否因淚眼朦朧而看不見收割的遠景? 八、一粒黑黑的小種子卻生出美麗的花果——你看那一面——是否見那令人氣餒的小黑種而忘記了澆灌它,培植它? 九、約翰在拔摩海島上的患難逼近中,「轉過身來」(啟一12)而看見了榮耀之主的異象,因此改變了整個的感受。你看那一面——拔摩島上的礦穴或主的榮面?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箴言說:「人心怎樣思想,他為人就是怎樣。」(三7)但是人的思想卻與他的「著眼點」有關。
一、夜間,兩個人從同一窗口向外觀看,一個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個看到地上的泥濘。你看那一方面——上面或下面。
二、「不要為枯枝失望,春天就要來到。」你看那一面——冬天還是春天?
三、一間偌大的暗室中,一根燭芯在角落裡發著微弱的光。你看那一面——沉沉暗室或願作微弱的燭光?
四、一張美麗的刺繡,背面卻是亂糟糟的一片。有人只看見它的背面,而不相信另一面有美麗的境界。你看那一面?
五、在盛開的玫瑰花朵下面,卻長滿了尖尖的刺。你看那一面——為了美麗的玫瑰喜樂感謝,或為了刺而抱怨?
六、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你看那一面——為了別人的缺點而指責、輕視、拒絕、或欣賞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七、「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你看那一面——是否因淚眼朦朧而看不見收割的遠景?
八、一粒黑黑的小種子卻生出美麗的花果——你看那一面——是否見那令人氣餒的小黑種而忘記了澆灌它,培植它?
九、約翰在拔摩海島上的患難逼近中,「轉過身來」(啟一12)而看見了榮耀之主的異象,因此改變了整個的感受。你看那一面——拔摩島上的礦穴或主的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