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靈恩的認識和反省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7期,1995年5月,頁7-12。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7期,1995年5月,頁7-12。 主耶穌何等重視聖靈的工作,他題到聖靈是我們能力的來源,使徒行傳一章八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在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聖靈不但是能力的來源,祂也是恩賜的來源,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到十四章,我們看見聖靈隨著祂自己的旨意,將各樣的恩賜賜給人,爲要造就教會。我們也看見聖靈在基督徒生活中結果子,在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那九樣的果子清楚的擺在我們面前。使徒行傳事實上可以說是主耶穌藉著聖靈透過門徒的作為的紀錄,所以使徒行傳又有人說是聖靈行傳。 我們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都看見主耶穌和聖靈密切的聯在一起,不可劃分。那裏有主耶穌的工作,那裏同時有聖靈的工作。我們願意體會主耶穌的心意,和祂一樣的重視聖靈,這是我們事奉主的一個基本心態,絕對不可以缺少。這個重視也帶來追求,我們在觀念中重視聖靈,然後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聖靈的充滿,聖靈的能力,聖靈的果子,聖靈的恩賜。這些定了我們追求的路線、方向、目標。但是我們很容易有觀念上的注重而缺少事實上的追求。一講到追求,就會在我們心中引發一個問題:到底那一條是正確的路線,那才是正確追求聖靈能力的路線? 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找出一條合乎聖經的中庸路線。中庸是不偏不倚,不偏到任何的極端,按照神話語走在其中。 正面的確定 首先要先確定一些明顯的事實。第一,聖靈的充滿與聖靈的澆灌是歷史的事實。在使徒行傳裏頭題到聖靈充滿十次,另外有四次題到聖靈澆灌。 第二方面的確定就是聖靈的恩賜是事實(林前12:4-11,弗4:11)。這些恩賜在使徒時代的教會裏面表現出來,不是理論,乃是歷史的記載。在早期的教會裏面,清楚地顯明出來醫病趕鬼,方言,各樣的神蹟。 反面的確定 第一,異教和異端也有方言和神蹟的表現。 第二,邪靈有時候侵入靈恩運動裏面,這也是歷史的事實。邪靈使靈恩運動的一部份變質,變成了很明顯地一個錯誤的路線。在華人教會裏面有很明顯的例子。 第三,靈恩派常常有預言,他們很注重預言,但是他們的預言裏面,有很高的比例沒有應驗。 屬靈的分辨 第一,分辨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 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是二件事,有不少靈恩派的追求是把重點放在恩賜上,而忽略了果子,因此我們看見在美國報紙上常常登載的兩個最出名的 靈恩派領袖的跌倒。一個是Jimmy Bakker,一個是Jimmy Swaggart,他們二人在金錢上,在性上跌倒。他們跌倒以後,還是繼續有吸引力,還是繼續地受擁戴,沒有悔改。一直到被揭露出來的時候,才表示悔改。這是因爲他們把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沒有分別清楚,以爲有了恩賜就是神同在的記號,就是聖靈工作的保證,有沒有果子不被重視。 第二、分辨聖靈的充滿和聖靈的澆灌 在使徒行傳裏面有十次到充滿,四次題到澆灌。充滿是與品格和能力有關,是已經有很好靈性的人所得到的。但是,聖靈澆灌就不同了,聖靈澆灌四次,每一次有超自然的現象產生。 聖靈澆灌的時候,那些被澆灌的人完全沒有屬靈的經驗和深度。腓利傳福音的時候,很多人相信。剛剛相信,就有聖靈澆灌,也有神蹟發生,有超自然的現象,有許多人相信。他們還沒有任何屬靈的深度,沒有任何屬靈的經驗,只是剛剛相信,在該撒利亞也是這樣,彼得傳福音還沒有講完,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在以弗所也是如此。只有在五旬節的時候,門徒禱告了十天,門徒已經有好的靈性根基與準備,聖靈降在他們身上,有超自然的現象。 除了五旬節以外,那其餘的三次,都沒有尋求聖靈澆灌,完全是神的恩典所賜下的,不是因為他們追求而得到的。 當時澆灌是發生在福音傳到新的地方,那些地方的人,對福音完全沒有認識,對五旬節發生的事,完全不知道。在這樣的地區,聖靈的工作特別顯出來,是一個新的介紹(new introduction of the ministry of the Holy Spirit to these new areas),證實聖靈實在降臨了。 聖靈的充滿是與聖靈的果子和能力有關。例如在使徒行傳十三章五十二節那裏說:保羅和他的同工傳福音時被趕走,他們離開那地方滿心歡喜,被聖靈充滿。他們被聖靈充滿的時候,滿心喜樂,喜樂是聖靈的果子之一。巴拿巴是個好人,大有信心,被聖靈充滿。聖靈充滿的果子是信心和好品格。 神在聖經裏面沒有命令我們追求聖靈的澆灌,但命令我們要追求聖靈充滿。(以弗所書五章十八節)。「要被聖靈充滿」是個命令。 第三、分辨方言 第一點,方言和靈性是兩回事。哥林多教會是很注重方言的教會,但是這個教會裏頭有很多的問題和靈性不好的表現。一個講方言的人,不一定靈性好,一個靈性好的人,也不一定講方言。 在靈恩派裏頭,很容易把這兩樣混在一起;一個人講方言是表示靈性非常高,不講方言就是靈性差。第三波這方面有改進,不太注重方言,已經比傳統靈恩派更加符合聖經的教導。他們是原來有根底的福音信仰的人帶領的,也是在福音信仰的圈子裏的推動。但是第三波也有愈來愈多的跡象,和靈恩派的主流路線愈來愈靠近,這也是它的一個危機。 第二點,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四章裏面,有一個相當明顯的意思,就是在方言上要節制,有壓抑方言的味道,將哥林多教會對方言的特別注重減低下來,把它沖淡。保羅要他們更加追求做先知講道。 第三點,方言所發出的聲音也是令人困惑的一件事。你看靈恩派所發出的方言,都是單調的聲音,是單音。我第一次聽見方言的聲音是抗戰期間,一九四一年在中國大陸陝西的保雞縣,有一個教會,我從那裏經過,我進去的時候他們正在講方言,那個聲音就是單調的「的的的、、、」,這種單調的聲音是不是當時使徒所講的方言?當時聖靈澆下來,他們講方言的時候,很明顯是一種語言。所以許多地方來的人,都聽見他們用自己的鄉談講論神的作為。他們聽得懂他們所講的,是真的一種語言。靈恩派的解釋,說方言好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小孩子最初學說話都是不清楚的,單音的。但是這個答案很難令人滿意,因為講方言是聖靈的工作,不是學來的,方言是一開始就講的,不是學來的,是聖靈超自然的作為。當時使徒們講方言沒有經過學習的過程。 第四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三十節說:豈都是說方言的麼?意思就是說,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說方言,方言是恩賜之一,不是每個人都講,這是很明顯的。 在傳統的靈恩派裏頭,要每一個基督徒都說方言,參加聚會的時候,別人會講自己不會講,就是次等的基督徒,所以都追求講方言。我聽見一位出名的傳道人講一件事:他認識一個弟兄,有點調皮,他一次去參加靈恩的聚會,許多人講方言有翻譯,他就站起來,冒充講方言,竟然有一個人爲他翻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知道這個裏頭很有問題。甚至有人教你方言,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很容易讓撒旦有機可乘。因爲在那樣的聚會裏面,感情的因素影響很大,有些人在其中不知不覺的,就好像被河流沖去。 第四、分辨聖靈的工作與肉體的工作 保羅說用方言禱告,是靈裏面與神的交通,一定有真的方言,保羅說他自己說方言,我也知道一些神很使用的人有講方言,他們不公開講方言,也不高舉方言,但是有方言的經驗。所以我知道講方言是事實。但是,因為人人都要講方言,那種氣氛下,產生了假方言,產生了有撒旦工作的餘地。 讓我們分辨聖靈的恩賜和肉體的工作。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第二十九節:「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請注意,保羅說有人作先知講道(原文是說預言),聽的人要小心分辨,這表示裏面可能有錯,如果不可能有錯就不須慎思明辨。說預言是聖靈的恩賜,聖靈的恩賜不應該有錯,那就表示有可能肉體的混入。再看,二十九節第一句:作先知講道只好兩個人或三個人,然後再看三十一節: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人得勸勉,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因爲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保羅這話的意思就是當時有混亂的情況。許多人爭著講,所以保羅說你們講要一個一個講,要有次序,在聖靈的引導下講,講聖靈給他的話,怎麼會爭?那就表示裏頭有肉體的因素,要彰顯自己。肉體會跑進聖靈的工作裏頭,所以保羅來糾正他們。我們要小心學習分辨聖靈的工作和肉體的工作。 第五、分辨預言 按照事實的記錄,靈恩運動裏面所說的預言,有相當高的比例是沒有應驗的。如果都是聖靈的工作,就不會有這個現象,如果有相當的比例是不應驗的,那就表示人意、邪靈、肉體都在裏面。所以我們要非常注意這件事,而且預言當中有許多是很瑣碎的,沒有實際屬靈價值的一些話語,我們要清楚的分辨 第六、分辨神蹟 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九節說,撒旦的運動也能行神蹟,所以我們不能夠單單憑著神蹟奇事,來確定是否聖靈的工作。主耶穌自己也在登山寶訓裏面講,有許多的人奉主的名行異能,但是主說:「我不認識你們,離開我去吧。」啟示錄第十三章也提到敵基督能夠行神蹟。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他行的神蹟都是出於憐憫、愛心,救人脫離撒旦的捆綁而行的神蹟,沒有絲毫是要炫耀自己。這是主耶穌行神蹟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第七、分辨能力 目前許多的人的感受,就是靈恩派有能力,教會增長,會友熱心。在某些時候是如此,我們不能否定有這個實際的現象,在教會圈子裏發展最快的一些教會是靈恩路線的教會,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在1974年的韓國福音大爆炸,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一個統計在進行。在1981年的一個報告:南韓基督教的人數從三百萬增加到一千萬。這個會友人數的增長,主要是在長老會,而長老會他們推動福音的工作的訓練,很注重聖靈的工作,但不是靈恩的路線。所以聖靈的工作不是單單在趙鏞基的教會裏人數增加,不錯,他們人數增加很快,在那個時候他們說有二十萬的會友,現在他們號稱有六十萬會友,他們增加的是很快,但是從三百萬增加到一千萬,這七百萬的人,絕不是趙牧師的幾十萬人可以包括在內的,更大的比例,更多的人數,是在非靈恩派教會裏頭進行的。 在韓國的眾教會裏頭,禱告會非常的興旺,絕對不限於靈恩路線的教會贏面。在漢城周圍的禱告山,是各宗派的,而數目最多的是長老會,他們在那裏進行信心的禱告,禁食的禱告。他們同心合意的禱告,那種的強度令人驚訝,我們去的人都是受了很深刻的印象。福音大爆炸第一個晚上的聚會,詩班有一萬人,他們唱哈利路亞大合唱,在整個會議中,我們沒有見到靈恩路線的表現,只有禱告的表現,教導的表現,追求聖靈能力工作的表現,是透過禱告來追求的。所以韓國教會屬靈能力的表現,絕不限於靈恩路線的教會,這是我們要分辨清楚的。 同時我要根據教會歷史中復興運動的紀錄指出事實。在1732年開始有復興運動從莫拉維亞的教會開始,後來這個運動影響了約翰衛斯理,開始在英國進行福音的工作和復興的工作。然後,約衛斯理的同工Whitefield到北美,帶領復興運動,和Jonathan Edwards一起帶領。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大概有七波的大復興,這些運動的過程裏頭有聖靈很明顯的、大有能力的彰顯,但不是靈恩的路線。所以教會歷史裏頭給我們看見,大復興的發生不是透過靈恩的路線,只有在第六次,就是威爾斯大復興裏頭,開始有了靈恩追求的路線。 […]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7期,1995年5月,頁7-12。
主耶穌何等重視聖靈的工作,他題到聖靈是我們能力的來源,使徒行傳一章八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在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聖靈不但是能力的來源,祂也是恩賜的來源,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到十四章,我們看見聖靈隨著祂自己的旨意,將各樣的恩賜賜給人,爲要造就教會。我們也看見聖靈在基督徒生活中結果子,在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那九樣的果子清楚的擺在我們面前。使徒行傳事實上可以說是主耶穌藉著聖靈透過門徒的作為的紀錄,所以使徒行傳又有人說是聖靈行傳。
我們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都看見主耶穌和聖靈密切的聯在一起,不可劃分。那裏有主耶穌的工作,那裏同時有聖靈的工作。我們願意體會主耶穌的心意,和祂一樣的重視聖靈,這是我們事奉主的一個基本心態,絕對不可以缺少。這個重視也帶來追求,我們在觀念中重視聖靈,然後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聖靈的充滿,聖靈的能力,聖靈的果子,聖靈的恩賜。這些定了我們追求的路線、方向、目標。但是我們很容易有觀念上的注重而缺少事實上的追求。一講到追求,就會在我們心中引發一個問題:到底那一條是正確的路線,那才是正確追求聖靈能力的路線?
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找出一條合乎聖經的中庸路線。中庸是不偏不倚,不偏到任何的極端,按照神話語走在其中。
正面的確定
首先要先確定一些明顯的事實。第一,聖靈的充滿與聖靈的澆灌是歷史的事實。在使徒行傳裏頭題到聖靈充滿十次,另外有四次題到聖靈澆灌。
第二方面的確定就是聖靈的恩賜是事實(林前12:4-11,弗4:11)。這些恩賜在使徒時代的教會裏面表現出來,不是理論,乃是歷史的記載。在早期的教會裏面,清楚地顯明出來醫病趕鬼,方言,各樣的神蹟。
反面的確定
第一,異教和異端也有方言和神蹟的表現。
第二,邪靈有時候侵入靈恩運動裏面,這也是歷史的事實。邪靈使靈恩運動的一部份變質,變成了很明顯地一個錯誤的路線。在華人教會裏面有很明顯的例子。
第三,靈恩派常常有預言,他們很注重預言,但是他們的預言裏面,有很高的比例沒有應驗。
屬靈的分辨
第一,分辨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
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是二件事,有不少靈恩派的追求是把重點放在恩賜上,而忽略了果子,因此我們看見在美國報紙上常常登載的兩個最出名的
靈恩派領袖的跌倒。一個是Jimmy Bakker,一個是Jimmy Swaggart,他們二人在金錢上,在性上跌倒。他們跌倒以後,還是繼續有吸引力,還是繼續地受擁戴,沒有悔改。一直到被揭露出來的時候,才表示悔改。這是因爲他們把聖靈的恩賜和聖靈的果子沒有分別清楚,以爲有了恩賜就是神同在的記號,就是聖靈工作的保證,有沒有果子不被重視。
第二、分辨聖靈的充滿和聖靈的澆灌
在使徒行傳裏面有十次到充滿,四次題到澆灌。充滿是與品格和能力有關,是已經有很好靈性的人所得到的。但是,聖靈澆灌就不同了,聖靈澆灌四次,每一次有超自然的現象產生。
聖靈澆灌的時候,那些被澆灌的人完全沒有屬靈的經驗和深度。腓利傳福音的時候,很多人相信。剛剛相信,就有聖靈澆灌,也有神蹟發生,有超自然的現象,有許多人相信。他們還沒有任何屬靈的深度,沒有任何屬靈的經驗,只是剛剛相信,在該撒利亞也是這樣,彼得傳福音還沒有講完,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在以弗所也是如此。只有在五旬節的時候,門徒禱告了十天,門徒已經有好的靈性根基與準備,聖靈降在他們身上,有超自然的現象。
除了五旬節以外,那其餘的三次,都沒有尋求聖靈澆灌,完全是神的恩典所賜下的,不是因為他們追求而得到的。
當時澆灌是發生在福音傳到新的地方,那些地方的人,對福音完全沒有認識,對五旬節發生的事,完全不知道。在這樣的地區,聖靈的工作特別顯出來,是一個新的介紹(new introduction of the ministry of the Holy Spirit to these new areas),證實聖靈實在降臨了。
聖靈的充滿是與聖靈的果子和能力有關。例如在使徒行傳十三章五十二節那裏說:保羅和他的同工傳福音時被趕走,他們離開那地方滿心歡喜,被聖靈充滿。他們被聖靈充滿的時候,滿心喜樂,喜樂是聖靈的果子之一。巴拿巴是個好人,大有信心,被聖靈充滿。聖靈充滿的果子是信心和好品格。
神在聖經裏面沒有命令我們追求聖靈的澆灌,但命令我們要追求聖靈充滿。(以弗所書五章十八節)。「要被聖靈充滿」是個命令。
第三、分辨方言
第一點,方言和靈性是兩回事。哥林多教會是很注重方言的教會,但是這個教會裏頭有很多的問題和靈性不好的表現。一個講方言的人,不一定靈性好,一個靈性好的人,也不一定講方言。
在靈恩派裏頭,很容易把這兩樣混在一起;一個人講方言是表示靈性非常高,不講方言就是靈性差。第三波這方面有改進,不太注重方言,已經比傳統靈恩派更加符合聖經的教導。他們是原來有根底的福音信仰的人帶領的,也是在福音信仰的圈子裏的推動。但是第三波也有愈來愈多的跡象,和靈恩派的主流路線愈來愈靠近,這也是它的一個危機。
第二點,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四章裏面,有一個相當明顯的意思,就是在方言上要節制,有壓抑方言的味道,將哥林多教會對方言的特別注重減低下來,把它沖淡。保羅要他們更加追求做先知講道。
第三點,方言所發出的聲音也是令人困惑的一件事。你看靈恩派所發出的方言,都是單調的聲音,是單音。我第一次聽見方言的聲音是抗戰期間,一九四一年在中國大陸陝西的保雞縣,有一個教會,我從那裏經過,我進去的時候他們正在講方言,那個聲音就是單調的「的的的、、、」,這種單調的聲音是不是當時使徒所講的方言?當時聖靈澆下來,他們講方言的時候,很明顯是一種語言。所以許多地方來的人,都聽見他們用自己的鄉談講論神的作為。他們聽得懂他們所講的,是真的一種語言。靈恩派的解釋,說方言好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小孩子最初學說話都是不清楚的,單音的。但是這個答案很難令人滿意,因為講方言是聖靈的工作,不是學來的,方言是一開始就講的,不是學來的,是聖靈超自然的作為。當時使徒們講方言沒有經過學習的過程。
第四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三十節說:豈都是說方言的麼?意思就是說,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說方言,方言是恩賜之一,不是每個人都講,這是很明顯的。
在傳統的靈恩派裏頭,要每一個基督徒都說方言,參加聚會的時候,別人會講自己不會講,就是次等的基督徒,所以都追求講方言。我聽見一位出名的傳道人講一件事:他認識一個弟兄,有點調皮,他一次去參加靈恩的聚會,許多人講方言有翻譯,他就站起來,冒充講方言,竟然有一個人爲他翻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知道這個裏頭很有問題。甚至有人教你方言,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很容易讓撒旦有機可乘。因爲在那樣的聚會裏面,感情的因素影響很大,有些人在其中不知不覺的,就好像被河流沖去。
第四、分辨聖靈的工作與肉體的工作
保羅說用方言禱告,是靈裏面與神的交通,一定有真的方言,保羅說他自己說方言,我也知道一些神很使用的人有講方言,他們不公開講方言,也不高舉方言,但是有方言的經驗。所以我知道講方言是事實。但是,因為人人都要講方言,那種氣氛下,產生了假方言,產生了有撒旦工作的餘地。
讓我們分辨聖靈的恩賜和肉體的工作。哥林多前書十四章第二十九節:「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請注意,保羅說有人作先知講道(原文是說預言),聽的人要小心分辨,這表示裏面可能有錯,如果不可能有錯就不須慎思明辨。說預言是聖靈的恩賜,聖靈的恩賜不應該有錯,那就表示有可能肉體的混入。再看,二十九節第一句:作先知講道只好兩個人或三個人,然後再看三十一節: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人得勸勉,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因爲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保羅這話的意思就是當時有混亂的情況。許多人爭著講,所以保羅說你們講要一個一個講,要有次序,在聖靈的引導下講,講聖靈給他的話,怎麼會爭?那就表示裏頭有肉體的因素,要彰顯自己。肉體會跑進聖靈的工作裏頭,所以保羅來糾正他們。我們要小心學習分辨聖靈的工作和肉體的工作。
第五、分辨預言
按照事實的記錄,靈恩運動裏面所說的預言,有相當高的比例是沒有應驗的。如果都是聖靈的工作,就不會有這個現象,如果有相當的比例是不應驗的,那就表示人意、邪靈、肉體都在裏面。所以我們要非常注意這件事,而且預言當中有許多是很瑣碎的,沒有實際屬靈價值的一些話語,我們要清楚的分辨
第六、分辨神蹟
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九節說,撒旦的運動也能行神蹟,所以我們不能夠單單憑著神蹟奇事,來確定是否聖靈的工作。主耶穌自己也在登山寶訓裏面講,有許多的人奉主的名行異能,但是主說:「我不認識你們,離開我去吧。」啟示錄第十三章也提到敵基督能夠行神蹟。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他行的神蹟都是出於憐憫、愛心,救人脫離撒旦的捆綁而行的神蹟,沒有絲毫是要炫耀自己。這是主耶穌行神蹟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第七、分辨能力
目前許多的人的感受,就是靈恩派有能力,教會增長,會友熱心。在某些時候是如此,我們不能否定有這個實際的現象,在教會圈子裏發展最快的一些教會是靈恩路線的教會,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在1974年的韓國福音大爆炸,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一個統計在進行。在1981年的一個報告:南韓基督教的人數從三百萬增加到一千萬。這個會友人數的增長,主要是在長老會,而長老會他們推動福音的工作的訓練,很注重聖靈的工作,但不是靈恩的路線。所以聖靈的工作不是單單在趙鏞基的教會裏人數增加,不錯,他們人數增加很快,在那個時候他們說有二十萬的會友,現在他們號稱有六十萬會友,他們增加的是很快,但是從三百萬增加到一千萬,這七百萬的人,絕不是趙牧師的幾十萬人可以包括在內的,更大的比例,更多的人數,是在非靈恩派教會裏頭進行的。
在韓國的眾教會裏頭,禱告會非常的興旺,絕對不限於靈恩路線的教會贏面。在漢城周圍的禱告山,是各宗派的,而數目最多的是長老會,他們在那裏進行信心的禱告,禁食的禱告。他們同心合意的禱告,那種的強度令人驚訝,我們去的人都是受了很深刻的印象。福音大爆炸第一個晚上的聚會,詩班有一萬人,他們唱哈利路亞大合唱,在整個會議中,我們沒有見到靈恩路線的表現,只有禱告的表現,教導的表現,追求聖靈能力工作的表現,是透過禱告來追求的。所以韓國教會屬靈能力的表現,絕不限於靈恩路線的教會,這是我們要分辨清楚的。
同時我要根據教會歷史中復興運動的紀錄指出事實。在1732年開始有復興運動從莫拉維亞的教會開始,後來這個運動影響了約翰衛斯理,開始在英國進行福音的工作和復興的工作。然後,約衛斯理的同工Whitefield到北美,帶領復興運動,和Jonathan Edwards一起帶領。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大概有七波的大復興,這些運動的過程裏頭有聖靈很明顯的、大有能力的彰顯,但不是靈恩的路線。所以教會歷史裏頭給我們看見,大復興的發生不是透過靈恩的路線,只有在第六次,就是威爾斯大復興裏頭,開始有了靈恩追求的路線。
第八、分辨聖靈追求的兩條路線
這兩條路線有人把它用這樣的名詞來表達,一個是charismatic line,一個是classical line。靈恩的路線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但是classical line這名詞有許多人還沒有習慣。我們看見神在歷史裏面大大使用許多人,這些人在他們靈性裏頭有被聖靈充滿的經驗,我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衛斯理復興運動,開始的時候他們六十位同工,通宵禱告,他們禱告到早上三點鐘的時候,他們就有很特殊的經歷,就是被聖靈充滿,他們充滿了喜樂、讚美、敬拜,那個就叫做衛斯理會的五旬節。
還有在莫拉維亞弟兄會,他們也是在一直藉著禱告追求聖靈的充滿,到了1732年他們被聖靈充滿,大大的復興。他們原來是常常爭論難相和,因為從不同背景來的,但是經過那次聖靈的充滿,他們就合在一起,彼此相愛,同時就在那一年發動普世的宣教工作,他們在一百五十年裏頭差遣出去二千一百五十八位的宣教士到各洲去傳福音。他們的聖靈充滿都沒有靈恩的現象。
再舉一個例子,那就是慕迪。他的工作分成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的開始就是聖靈充滿的經驗。有幾個年長的姊妹同心合意的爲他特別禱告,神就賜給他聖靈充滿的經驗。第三個例子就是賓路易師母。她追求聖靈的充滿,她的路線就是徹底的倒空自己,對付罪,然後用信心接受聖靈的充滿,她得到聖靈充滿以後,就開始在英國到處領會講聖靈充滿,有許多人有了這個經歷,但是沒有靈恩路線的現象。她後來被邀到歐洲大陸幾個國家去領會,到印度去領會到美國去領會,而且被邀請到慕迪Memorial Church去領會,她講道的重點是十字架的道路,對付自己,對付罪惡,完全的奉獻。
她的書影響了倪柝聲,她是影響倪柝聲三個姊妹中的一個,這個影響是非常的深入,可以說是倪柝聲神學思想、屬靈追求的主要路線。另外一個影響他的女子是原來在內地會工作的巴教士,後來她走靈恩的路線。她講靈恩的聚會中,倪柝聲在靈性低潮之中,聽了她講道得到復興,後來他個別和巴教士談話,巴教士也帶領他追求靈恩,他有了講方言的經驗,他覺得靈性有復興,得到力量,就把它帶回到上海哈同路教會聚會裏面,有許多人接受就追求。但後來產生教會的混亂,所以他就停止了,他自己也停止了。後來到了台灣,二位姊妹再在那裏開始靈恩的教導和追求。但是後來英國弟兄會的一個領袖,被邀請到台灣去講,他可以說是弟兄會中一個權威的領袖,他就提出來靈恩運動的一些問題,後來他們就接受他教導,在台灣完全放下了靈恩的追求。那兩位姊妹最後也放棄了。
她們回到從前帶領靈恩的教會,她們離開了十餘年以後去看那個教會,結果發現情況不如其他按照一般屬靈的追求,好好的學習事奉、愛主、見證的教會。她們就發現靈恩,在經過時間的考驗以後卻是有弱點。這是兩條路線的比較。我自己的領受,還是要追求古典的路線。是沒有後遺症的。
宋尚節的日記已整理好快要出版,在他日記提到,他在各處領會的時候,聖靈大大的工作,許多的人信主了,他自己在禱告之中也講了方言,沒有人教導他,也沒有人要他這樣做,也不是受了靈恩派的影響,他是自己禱告中講了方言,但是他不宣揚這個事,他領會時有許多人被復興起來,也有人講方言。後來靈恩派的人就想進入他的工作裏頭,他拒絕了。他這樣說:愛主第一,救人靈魂第二,其他的都是第三的。聖靈的能力在他十五年的工作裏充份的彰顯。他有醫病的恩賜,經他禱告而得到醫治的有幾千人。他有五萬封信保留著,是那些因他講道而復興的、奉獻的、蒙醫治的人寫信給他的。他得到聖靈大大的使用。王明道也拒絕這條路線。所以我們看見不是只有一條路線可以走。
第九、關於第三波的分辨
第三波是一個在福音信仰教會圈子裏推動的一個靈恩運動。這個運動有明顯的特點,和過去的靈恩運動不同。第一個特點:注重聖經的真理,注重講道。第二,他們不過份高舉方言。這兩特點就使他們成了一種溫和的靈恩路線,而且很注重福音的信仰,這是他們的優點。因此就有許多原來拒絕靈恩路線的人接受了這個路線。關於第三波有甚麼要分辨的呢?第三波漸漸的有一個傾向,是歸於靈恩路線的主流裏去。因此,我有一個感受,靈恩路線開始可以溫和,但因爲它是一個超自然的境界,人就不會輕易滿足,他得到一部份,還要得到更多超自然的東西,是很吸引的,是很興奮的,所以不知不覺就愈陷愈深。
與靈恩路線的對話
福音信仰的教會領袖和靈恩路線的領袖舉行對話。在英國這個對話幾年前就開始了,代表人物一方面是靈恩教會的領袖,另一方面是英國Evangelical Fellowship的領袖,其中包括John Stott。他們在一起開過好幾次對談會議,在聚會中很坦誠的指出今天福音信仰教會的弱點,又指出今天靈恩路線的問題,不合聖經的地方。他們相當開誠佈公的來對談,就有些結果。靈恩運動的領袖們發現他們的路線和聖經真理對照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他們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心態來思想,福音派的領袖們也承認自己的弱點。這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對話應該是有幫助的。雙方都需要用神的話來光照。這樣才可以避免不知不覺進到偏差裏去。今天我所等候的,求神的,就是能夠淨化靈恩追求的路線,有一條完全合乎聖經真理的路顯出來。
聖靈的恩賜是事實,我們不能否定,但是在追求恩賜的時候,怎麼用神的話來做為每一個方式,每一個重點的根據。不是把注意只放在超自然的經驗上,這樣就會成為教會的祝福。
(麥少文弟兄、王冠文姊妹及高陳靜茹姊妹錄音整理。)
從堂會到前線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6期,1995年2月,頁4-5。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6期,1995年2月,頁4-5。 在使徒行傳及保羅書信中提及當時的教會在差傳上所作的事工,本文將其指出並見證香港北角宣道會按照此種模式所進行的工作。 一、保羅教導他所建立的教會去作差傳工作 保羅向哥林多的教會進行差傳教育(林後10:15-16)他提出了三個要點: 1. 傳道人不僅建立教會,將福音的範圍推廣,並且藉著這所教會把福音的範圍「更加開展」。 2. 上述推廣工作的動力是「信心增長」。 3. 這種推進是幾何級數的推進。 4. 基本的戰略是到「以外的地方」去。 二、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遣宣教士出去傳福音 例:腓立比教會差派宣教士(腓2:25); 歌羅西教會差派宣教士(西4:12); 哥林多教會差派宣教士(林前16:17); 路司得教會差派宣教士:提摩太(徒16:3); 帖撒羅尼迦教會差派宣教士(徒27:2)等。 三、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錢」出去幫助宣教工作(腓4:15-18) 四、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以祈禱支持宣教士(弗6:19,西4:3,帖前3:6,帖後3:1) 每一位宣教士都有許多人為他禱告。 五、教會把自己的傳道人差派出去: 安提阿教會把自己最重要的兩位領袖差派出去作宣教工作:保羅與巴拿巴。這是千古美談。(徒13:2-3) 六、宣教士返回本堂見證神藉他們所作的工作。(徒14:24-28) 七、保羅在羅馬書內所提及的差傳雙軌路線如下: 1. 見證上的雙軌:生活上的見證與工作上的見證(羅13:14,1:5) 2. 職份上的雙軌:全職宣教士與帶職宣教士(腓4:15-16,徒18:1-3)。保羅後期的工作是全職,前期的工作與亞居拉和百基拉相同,是帶職。 3. 近處與遠方的雙軌:由近處的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羅15:19) 4. 宣教對象上的雙軌:猶太人與外邦人(羅9:1-3,15:16)保羅每到一處地方,總是先到猶太人會堂去傳福音,然後向外邦人傳。 5. 宣教方式上的雙軌:差人與差錢(羅15:26,徒20:34) 6. 宣教內容上的雙軌:得人歸基督與得人作基督門徒(羅1:13,11)。這正與主在大使命中所說的一樣(太28:19-20) 7. 宣教效果上的雙軌: a. 宣教士對母堂弟兄姊妹們的影響(羅1:11): b. 母堂弟兄姊妹對宣教士的作用(羅1:12)。 8. 宣教士身份上的雙軌:作僕人與作祭司(羅1:1,15:16;15:16b)。 9. 宣教士能力的雙軌:獻身心志的能力與聖靈的能力(羅15:18-20)。 一間堂會的見證 香港北角宣道會由一九六一年開始推動差傳。其起因是由於其牧者出席在菲律賓舉行的一個會議中聽到一位日本牧師說,他們的教會差派了兩位宣教士到巴西去工作,因而受感,返回香港之後與執事會分享,建議開始推動差傳工作,獲得全體同意,協力進行,次年差首位宣教士往越南去。此後一直進行差傳事工,逐漸發展,頭十年是獨力工作,往後則與其他宣道會堂會合作。目前在香港的八十九間宣道會堂會中,有兩個差會,合共派出的宣教士共五十三位,分在亞、歐、非、澳四大洲工作,也曾在南美與北美工作。 就北角宣道會本身來說,其差傳事工的經歷與上述聖經中的要點有不少相似之處,分述如下: 1. 近處與遠處——該堂在香港本地所建立之分堂及分堂之分堂,共近廿處。遠處則如愛爾蘭首都Belfast的一對宣教士夫婦等。 2. 有的宣教士在海外華人中間工作,有的則在異族中間工作。 3. […]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6期,1995年2月,頁4-5。
在使徒行傳及保羅書信中提及當時的教會在差傳上所作的事工,本文將其指出並見證香港北角宣道會按照此種模式所進行的工作。
一、保羅教導他所建立的教會去作差傳工作
保羅向哥林多的教會進行差傳教育(林後10:15-16)他提出了三個要點:
1. 傳道人不僅建立教會,將福音的範圍推廣,並且藉著這所教會把福音的範圍「更加開展」。
2. 上述推廣工作的動力是「信心增長」。
3. 這種推進是幾何級數的推進。
4. 基本的戰略是到「以外的地方」去。
二、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遣宣教士出去傳福音
例:腓立比教會差派宣教士(腓2:25);
歌羅西教會差派宣教士(西4:12);
哥林多教會差派宣教士(林前16:17);
路司得教會差派宣教士:提摩太(徒16:3);
帖撒羅尼迦教會差派宣教士(徒27:2)等。
三、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錢」出去幫助宣教工作(腓4:15-18)
四、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以祈禱支持宣教士(弗6:19,西4:3,帖前3:6,帖後3:1)
每一位宣教士都有許多人為他禱告。
五、教會把自己的傳道人差派出去:
安提阿教會把自己最重要的兩位領袖差派出去作宣教工作:保羅與巴拿巴。這是千古美談。(徒13:2-3)
六、宣教士返回本堂見證神藉他們所作的工作。(徒14:24-28)
七、保羅在羅馬書內所提及的差傳雙軌路線如下:
1. 見證上的雙軌:生活上的見證與工作上的見證(羅13:14,1:5)
2. 職份上的雙軌:全職宣教士與帶職宣教士(腓4:15-16,徒18:1-3)。保羅後期的工作是全職,前期的工作與亞居拉和百基拉相同,是帶職。
3. 近處與遠方的雙軌:由近處的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羅15:19)
4. 宣教對象上的雙軌:猶太人與外邦人(羅9:1-3,15:16)保羅每到一處地方,總是先到猶太人會堂去傳福音,然後向外邦人傳。
5. 宣教方式上的雙軌:差人與差錢(羅15:26,徒20:34)
6. 宣教內容上的雙軌:得人歸基督與得人作基督門徒(羅1:13,11)。這正與主在大使命中所說的一樣(太28:19-20)
7. 宣教效果上的雙軌:
a. 宣教士對母堂弟兄姊妹們的影響(羅1:11):
b. 母堂弟兄姊妹對宣教士的作用(羅1:12)。
8. 宣教士身份上的雙軌:作僕人與作祭司(羅1:1,15:16;15:16b)。
9. 宣教士能力的雙軌:獻身心志的能力與聖靈的能力(羅15:18-20)。
一間堂會的見證
香港北角宣道會由一九六一年開始推動差傳。其起因是由於其牧者出席在菲律賓舉行的一個會議中聽到一位日本牧師說,他們的教會差派了兩位宣教士到巴西去工作,因而受感,返回香港之後與執事會分享,建議開始推動差傳工作,獲得全體同意,協力進行,次年差首位宣教士往越南去。此後一直進行差傳事工,逐漸發展,頭十年是獨力工作,往後則與其他宣道會堂會合作。目前在香港的八十九間宣道會堂會中,有兩個差會,合共派出的宣教士共五十三位,分在亞、歐、非、澳四大洲工作,也曾在南美與北美工作。
就北角宣道會本身來說,其差傳事工的經歷與上述聖經中的要點有不少相似之處,分述如下:
1. 近處與遠處——該堂在香港本地所建立之分堂及分堂之分堂,共近廿處。遠處則如愛爾蘭首都Belfast的一對宣教士夫婦等。
2. 有的宣教士在海外華人中間工作,有的則在異族中間工作。
3. 該堂所設立的分堂也參與差傳事工。
4. 該堂所差派的宣教士激勵了母堂的會友更熱心愛主,同時母堂為宣教士及其工作的代禱與支持也激勵了宣教士。各差傳關懷小組作了許多工作。
5. 該堂差派了他們的牧師夫婦到印尼屬的婆羅洲去宣教一年,使教會更加蒙福。
6. 該堂也奉獻了金錢幫助五間婆羅洲教會建堂。
7. 該堂組織了好些短宣隊往泰國、中國大陸、菲律賓、新畿內亞等地去傳福音。
8. 該當也以金錢支持廿餘個福音機構。
9. 該堂本年度的差傳獻金約美金七十萬元,每年增加約百分之十。
10. 推行堂內全面差傳教育。例如少年差傳大會與差傳年會同時舉行。主日學和各團契也有自己的差傳節目。
11. 今年的差傳年會中有卅餘位會友表示願意投入差傳行列。
今天神正興起更多的華人堂會投入普世宣教事工。但願有更多的華人宣教士被主興起來。
屬靈的大志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5期,1994年11月,頁17。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5期,1994年11月,頁17。 你們是剛剛起來的人,時代的使命在你們身上。你們能夠擔得起時代的使命嗎?條件——你們要作「得勝者」,不然,時代要撤下你們;有一天,你們要站在時代洪流的旁邊,在那兒嘆息,在那兒哀悼。雖然時代無情的過去,有許多的人被撤下,但是亦有不少人投入這時代的洪流裹,他們是奉獻者、完全的奉獻者,他們被神抓住、得到、充滿、使用,完成神對這個時代的計畫與旨意。 這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一個屬靈的大志,我盼望大家有空的時候,安靜的時候,常常默想:神要我這個人如何成為祂旨意中最高水準的跟從者?在神的作為中,my possible highest是甚麼?神在每一個人身上有美好的計畫、有盼望,但是我們對自己的估價如何?我們是平凡的人嗎?我們是無可作為的人嗎?還是當我們把自己交託、完全奉獻在神手中的時候,祂能夠藉著我們每一個人達成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作為呢?這是一個關鍵的思想,是一個很重要而又常常進到我們裏面的挑戰。一個沒有想到這種挑戰的人,很難把他裏面神恩典的潛力發揮出來。 《一份禮物——給事奉的人》(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一九八九)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5期,1994年11月,頁17。
你們是剛剛起來的人,時代的使命在你們身上。你們能夠擔得起時代的使命嗎?條件——你們要作「得勝者」,不然,時代要撤下你們;有一天,你們要站在時代洪流的旁邊,在那兒嘆息,在那兒哀悼。雖然時代無情的過去,有許多的人被撤下,但是亦有不少人投入這時代的洪流裹,他們是奉獻者、完全的奉獻者,他們被神抓住、得到、充滿、使用,完成神對這個時代的計畫與旨意。
這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一個屬靈的大志,我盼望大家有空的時候,安靜的時候,常常默想:神要我這個人如何成為祂旨意中最高水準的跟從者?在神的作為中,my possible highest是甚麼?神在每一個人身上有美好的計畫、有盼望,但是我們對自己的估價如何?我們是平凡的人嗎?我們是無可作為的人嗎?還是當我們把自己交託、完全奉獻在神手中的時候,祂能夠藉著我們每一個人達成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作為呢?這是一個關鍵的思想,是一個很重要而又常常進到我們裏面的挑戰。一個沒有想到這種挑戰的人,很難把他裏面神恩典的潛力發揮出來。
《一份禮物——給事奉的人》(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一九八九)
【會長的話】寶貴同工 誠主鴻恩
作者:王永信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3期,1994年5月,頁3。
作者:王永信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3期,1994年5月,頁3。 感謝主,祂不單在事奉方面大大施恩,在同工方面也不斷賜福。 首先,使我們非常感謝主而快樂的,就是我們所敬愛的滕近輝牧師接受了我們的邀請,成爲大使命中心的董事。最近滕牧師曾經表示願將以後的歲月用在普世宣道方面,努力推動華人教會進入普世差傳。此一負擔與大使命中心完全相符,相信滕牧師必會將更新更高更廣的異象帶給我們,感謝主。 同時,我們非常謝謝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在過去兩年內將該院宣教學教授羅曼華博士借給我們前後共約一年半之久。羅姊妹擔任我們的副會長,一同開發西伯利亞華人福音工作。在大使命神學院改為大使命中心的艱鉅過程上有極大的貢獻,同時並完成了一套十部之多的華人差傳講授錄影帶(廣東話)及助讀本,相信對華人教會今後差傳之教導及推進有鉅大貢獻。羅姊妹將於今年九月回來大使命中心,完成該套錄影帶之國語版,請大家多多代禱。 為了推展事工並節省開銷,大使命中心將於香港設立分會,並邀請倪貢明牧師、鄧應善牧師、劉怡翔弟兄為董事,從事註冊及監督事宜。《大使命季刊》發行至全球華人教會,以後將在香港印刷並寄發(北美除外),如此可節省印刷、郵費及時間,也請各地同工同道代禱。 感謝主的帶領,華人教會資深宣教士鄭金城牧師接受我們的邀請,擔任大使命中心香港分會主任,同時注重開闢宣教工場及培育新建立的教會。鄭牧師曾在中國信徒佈道會作宣教士十三年之久,在中美、香港、澳門及蒙古等地作宣教工作。兩年前離開中信至達拉斯神學院深造,今年四月底畢業得獲神學碩士學位。鄭牧師是一位拓荒宣教者,他一生的事奉最大呼召爲羅馬書15:20-21:「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這正是今日華人教會最缺乏的工人,求主大大使用。鄭牧師家庭除師母林潤英姊妹外,並有兩位公子鄭奠基和鄭奠恩。他們全家將於本年六月一日抵港視事,亦請各位同工同道為鄭牧師全家代禱。
作者:王永信
原載於《大使命季刊》第3期,1994年5月,頁3。
感謝主,祂不單在事奉方面大大施恩,在同工方面也不斷賜福。
首先,使我們非常感謝主而快樂的,就是我們所敬愛的滕近輝牧師接受了我們的邀請,成爲大使命中心的董事。最近滕牧師曾經表示願將以後的歲月用在普世宣道方面,努力推動華人教會進入普世差傳。此一負擔與大使命中心完全相符,相信滕牧師必會將更新更高更廣的異象帶給我們,感謝主。
同時,我們非常謝謝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在過去兩年內將該院宣教學教授羅曼華博士借給我們前後共約一年半之久。羅姊妹擔任我們的副會長,一同開發西伯利亞華人福音工作。在大使命神學院改為大使命中心的艱鉅過程上有極大的貢獻,同時並完成了一套十部之多的華人差傳講授錄影帶(廣東話)及助讀本,相信對華人教會今後差傳之教導及推進有鉅大貢獻。羅姊妹將於今年九月回來大使命中心,完成該套錄影帶之國語版,請大家多多代禱。
為了推展事工並節省開銷,大使命中心將於香港設立分會,並邀請倪貢明牧師、鄧應善牧師、劉怡翔弟兄為董事,從事註冊及監督事宜。《大使命季刊》發行至全球華人教會,以後將在香港印刷並寄發(北美除外),如此可節省印刷、郵費及時間,也請各地同工同道代禱。
感謝主的帶領,華人教會資深宣教士鄭金城牧師接受我們的邀請,擔任大使命中心香港分會主任,同時注重開闢宣教工場及培育新建立的教會。鄭牧師曾在中國信徒佈道會作宣教士十三年之久,在中美、香港、澳門及蒙古等地作宣教工作。兩年前離開中信至達拉斯神學院深造,今年四月底畢業得獲神學碩士學位。鄭牧師是一位拓荒宣教者,他一生的事奉最大呼召爲羅馬書15:20-21:「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這正是今日華人教會最缺乏的工人,求主大大使用。鄭牧師家庭除師母林潤英姊妹外,並有兩位公子鄭奠基和鄭奠恩。他們全家將於本年六月一日抵港視事,亦請各位同工同道為鄭牧師全家代禱。
關於名利的爭辯
原載於《燈塔》146期,1968年8月1日,頁8-9。
原載於《燈塔》146期,1968年8月1日,頁8-9。 中國古代的老莊一派,輕視孔子,認為他不脫名利之枷,因此在莊子德充符篇裏,周魯人叔山無趾的故事來諷刺孔子。如果這個故事是事實,正襯出老家以偏見解釋孔子的虛懷若谷的偉大學習態度,欲貶反褒。 這一件事令我們想到名利的基本性質,意義,及其得失的問題。 從心理學來講,名利是人類天性中努力奮鬥力求上進的動力,一旦失之,即失去成功的心理條件。所以一般來講,一個完全沒有名利觀念的人,缺少立功立業的一股衝力。 就倫理學來講,「為道德而道德」與「為幸福而道德」是歷史上倫理思潮中的主要爭辯焦點。從個人立場的以彼古羅派的快樂主義,以至近代標榜「大多數人幸福」的赫契遜Hutcheson學派與克伯蘭Cumberland學派,和乾脆露骨的「功利倫理學」,都是「為幸福而道德」的代表,成為倫理思想史中的強流。 十七世紀的英國著名哲學家與倫理學家Hobbes,認為「為己」Self-regarding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本原則:連一切表面上「利他」的行為,也不過是「為己」的變形而已。 這樣說來,以「為己」為基礎之名利思想是順性的,而摒棄名利是逆性的了。孰是孰非? 孔孟的昇華思想 孟子以義為利。「王何必曰利,有仁義而已矣!」義之所以寶貴,正因它產生眞正的利。孟子非不求利,只是求眞利。假利是禍害,眞利是幸福。孔孟就人性之名利本性,而求其昇華,納入正軌,踏上幸福大道。 國語裏面記載,叔向為了韓寶子國庫空乏而向他道賀,認為這正是他「以德成名」的機會。這就是把「名」昇華到「德」的境界中去,不錯,這仍是求名,但標準與意義卻不同了。呂氏春秋的異寶篇內,也是以德為寶,正是同義。 列子載:「仁義使吾愛身而後名……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仁義使我身名並全。」以仁義成名仍是求名,卻是求法不同了——昇華進入仁義的境界。立德立功立言,也是一樣。 昇華論比老子的「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的解除名利之枷的理論,更順乎自然,更有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聖經關於名利的教訓 一、聖經承認人性自私的事實,但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的原性,乃是人類墮落之後的遺傳屬性。神創造人類時所賦予者,是「神本」之性,非「己本」之性。這就是「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的基本意義。 二、自私就是「己本」。聖經告訴我們,「己本」是人類根本問題的焦點。「己」取神之地位而代之,成為人生之中心。這種自私是人類一切罪惡與痛苦的來源。所以當先知以賽亞提及人類的罪孽時,只用一句話來形容:「各人偏行己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六節)。「偏行已路」就是以己為主,為重,為一切的一切。正是自私的眞義。 三、當聖經提到人類墮落時(創世記第三章),並非記載人類犯了什麼大罪,只是說人類違背了神的旨意,脫離了以神的聖善旨意為人生中心的境界,而墜入「求自己滿足」的聲色境界。這是意義深長的一件事,顯明聖經眞理之高超性。 四、基督十字架的眞義,就是贖罪與「捨己」。姑論後者: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己而成全父神的善旨,祂也對門徒說:「若為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背十字架」就是放下自己,捨棄自己,否定自己,然後順從神的聖善眞理,過一個「榮神益人」的生活。 五、聖經是不是否定追求名利的基本原則?不,「凡恒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羅二7)。「榮耀尊貴」就是名利,不過不是今生的名利,而是「不朽之福」,同時,其尋求之道是「恒心行善」。保羅又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六章19節)保羅也講利,但這是心靈之利,是「異利」與「異寶」,保羅也講「積」蓄,但這是積成豐富的生命。 六、聖經所講的昇華,是否與孔孟所講的相同?同而不同。同,因為兩者都昇入道德仁義的境界之中,不同,因為聖經是要人從「已本」昇至「神本」,非僅昇至人與人間之道德關係而已。神是德之源,德是神之顯。德附於神,而非神窮於德。所以我們不應止於次者。以神為本的,必然有德,但以德為本的,未必有神。如果我們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沒有與神之間的關係,絕對難得全備。孔孟之道是「揚名聲,顯父母」,而聖經之道推而超乎父母,及於萬物之源,萬愛之本——上帝。 從另一方面講,孔孟之昇華思想止於今生之德,而聖經之昇華思想,引往永生之福。 名利是,名利非,端賴你如何去把握它。
原載於《燈塔》146期,1968年8月1日,頁8-9。
中國古代的老莊一派,輕視孔子,認為他不脫名利之枷,因此在莊子德充符篇裏,周魯人叔山無趾的故事來諷刺孔子。如果這個故事是事實,正襯出老家以偏見解釋孔子的虛懷若谷的偉大學習態度,欲貶反褒。
這一件事令我們想到名利的基本性質,意義,及其得失的問題。
從心理學來講,名利是人類天性中努力奮鬥力求上進的動力,一旦失之,即失去成功的心理條件。所以一般來講,一個完全沒有名利觀念的人,缺少立功立業的一股衝力。
就倫理學來講,「為道德而道德」與「為幸福而道德」是歷史上倫理思潮中的主要爭辯焦點。從個人立場的以彼古羅派的快樂主義,以至近代標榜「大多數人幸福」的赫契遜Hutcheson學派與克伯蘭Cumberland學派,和乾脆露骨的「功利倫理學」,都是「為幸福而道德」的代表,成為倫理思想史中的強流。
十七世紀的英國著名哲學家與倫理學家Hobbes,認為「為己」Self-regarding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本原則:連一切表面上「利他」的行為,也不過是「為己」的變形而已。
這樣說來,以「為己」為基礎之名利思想是順性的,而摒棄名利是逆性的了。孰是孰非?
孔孟的昇華思想
孟子以義為利。「王何必曰利,有仁義而已矣!」義之所以寶貴,正因它產生眞正的利。孟子非不求利,只是求眞利。假利是禍害,眞利是幸福。孔孟就人性之名利本性,而求其昇華,納入正軌,踏上幸福大道。
國語裏面記載,叔向為了韓寶子國庫空乏而向他道賀,認為這正是他「以德成名」的機會。這就是把「名」昇華到「德」的境界中去,不錯,這仍是求名,但標準與意義卻不同了。呂氏春秋的異寶篇內,也是以德為寶,正是同義。
列子載:「仁義使吾愛身而後名……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仁義使我身名並全。」以仁義成名仍是求名,卻是求法不同了——昇華進入仁義的境界。立德立功立言,也是一樣。
昇華論比老子的「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的解除名利之枷的理論,更順乎自然,更有實踐的價值與意義。
聖經關於名利的教訓
一、聖經承認人性自私的事實,但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的原性,乃是人類墮落之後的遺傳屬性。神創造人類時所賦予者,是「神本」之性,非「己本」之性。這就是「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的基本意義。
二、自私就是「己本」。聖經告訴我們,「己本」是人類根本問題的焦點。「己」取神之地位而代之,成為人生之中心。這種自私是人類一切罪惡與痛苦的來源。所以當先知以賽亞提及人類的罪孽時,只用一句話來形容:「各人偏行己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六節)。「偏行已路」就是以己為主,為重,為一切的一切。正是自私的眞義。
三、當聖經提到人類墮落時(創世記第三章),並非記載人類犯了什麼大罪,只是說人類違背了神的旨意,脫離了以神的聖善旨意為人生中心的境界,而墜入「求自己滿足」的聲色境界。這是意義深長的一件事,顯明聖經眞理之高超性。
四、基督十字架的眞義,就是贖罪與「捨己」。姑論後者: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己而成全父神的善旨,祂也對門徒說:「若為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背十字架」就是放下自己,捨棄自己,否定自己,然後順從神的聖善眞理,過一個「榮神益人」的生活。
五、聖經是不是否定追求名利的基本原則?不,「凡恒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羅二7)。「榮耀尊貴」就是名利,不過不是今生的名利,而是「不朽之福」,同時,其尋求之道是「恒心行善」。保羅又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六章19節)保羅也講利,但這是心靈之利,是「異利」與「異寶」,保羅也講「積」蓄,但這是積成豐富的生命。
六、聖經所講的昇華,是否與孔孟所講的相同?同而不同。同,因為兩者都昇入道德仁義的境界之中,不同,因為聖經是要人從「已本」昇至「神本」,非僅昇至人與人間之道德關係而已。神是德之源,德是神之顯。德附於神,而非神窮於德。所以我們不應止於次者。以神為本的,必然有德,但以德為本的,未必有神。如果我們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沒有與神之間的關係,絕對難得全備。孔孟之道是「揚名聲,顯父母」,而聖經之道推而超乎父母,及於萬物之源,萬愛之本——上帝。
從另一方面講,孔孟之昇華思想止於今生之德,而聖經之昇華思想,引往永生之福。
名利是,名利非,端賴你如何去把握它。
最愚蠢的事
原載於《燈塔》93期,1964年3月1日,頁31。
原載於《燈塔》93期,1964年3月1日,頁31。 如果舉行一個世界愚人錦標比賽,我想孔子家語所記載的那位「徙而忘其妻」的先生,一定能以壓倒之勢奪取冠軍。搬家而忘掉了太太,眞可稱為愚王。 但是,假設是孔子作經判員的話,他卻要提出異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他堅持最愚蠢的事不是「忘其妻」,而是「忘其身」——連自己都忘了。他很嚴肅的舉出夏桀為例:「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荒於淫樂……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為忘其身之甚矣!」孔子要把冠軍給夏桀。 但是,假若是耶穌基督作評判員的話,祂要加上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靈魂),有甚麽處呢?」那些忘記自己靈魂的人,其損失比「忘身」還要大得多! 聖經中告訴我們三件最愚蠢的事: 第一件是犯罪。 讓我們替聰明一世的大衛王算一算他的「蠢賑」。 收:一時情慾的享受。 支:烏利亞的性命;上帝的名大受羞辱與謗凟;刀劍必永不離其家(包括其愛子押沙龍之叛逆);其妃嬪公開受辱;幼子之死;生命史中永留卑污之一頁;無量的眼淚與良心的責備(詩篇卅二,五十一);子女中的淫亂。 (以上參閱聖經撒母耳記下十一至十二章)。 大衛最後自認「我作了愚昧事。」 讓我們再替一向機警巧妙的雅各算一算他的「蠢賑」: 收:騙取了長子名份。 支:家庭快樂破碎;以掃恐嚇其性命;離家出走,流浪;僱工生涯;受拉班之騙;結婚受騙;工價受騙十次;受兒子之騙;失愛子之苦兩次(約瑟與便雅憫)。 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大聲疾呼說:「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為惡事,為苦事!」(耶利米書二章十九節)。所羅門王說:「愚昧人必被愚昧懲治。」(箴言十六章廿二節)。 第二件愚蠢的事,就是「隴棄活水的泉源,而為自己鑿出池子。」(耶利米書二章十三節) 有許多人離棄上帝的無限智慧與施力之活泉,而自拘於以己為中心的小天地中,成了井底之蛙。捨活水江水池,實自陷乾涸之境,其愚不可及。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至終必發現自己「無能為力」,以嘆息了結一生。這個悲劇不知重演多少億萬次。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總是尋求那遠超自己的偉大力—— 超然的能力,即由正確信仰來支取上帝的無限越力,作為人生的導力與動力。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戴維爵士Sir Humphrey Davy說:「這信仰能使人生蒙恩行善。在世界一切希望幻滅之時,有新的希望;苦難中得喜樂;死亡中得生命;敗壞中得聖潔;毁滅中得榮美。換言之,唯有這種信仰,才能確保人生享有超乎世間一切盼望的永遠福樂。」 一個自恃的人醒過來,實在是一件可慶幸的事。 「離泉就池」還有捨本逐末之愚在内。池由泉來,而捨泉就池,正是本末顛倒,其結果可想而知。世人之愚,在於只求皮相之改良,而不求生命之根本改變。此愚正是「揠苗」之愚。「揠苗助長」非眞長,只促成其死亡而已。如果一個人滿足於外表之改良,而摒棄生命之道,其結果亦復相同。 耶穌基督所宣講之眞理,特重生命,其理正在於此。基督教之信仰是基本的生命眞理,不可不加研求。 第三件愚蠢的事,是忽視永恒的回魂。 聖經舊約傳道書三章十一節說:「上帝將永恒安置在人心裏」,意思就是說,人有永恒的靈魂在他裏面。事實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一種永恒的意識存在於心靈中,雖然有人因為後天的無神唯物主義思想,故意將永恒的觀念從心中摒棄出去,但是這種根深衛固的觀念,仍然不時出現於其心靈中。 古代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用一個比喻來表示他對於靈魂永存的信念。他說:「琴毀人在」。人的身體好像一張琴,靈魂好像彈琴者。當身體毀滅的時候,靈魂仍然繼續存在。他的觀念也正是人類普遍的觀念。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注意與愛慕那具有永恒價值的萬物。祂說:「你們要積財寶在天上」。祂又說,一個人可能在物質上很富足,但是在上帝面前卻一貧如洗。祂把那些只知求財物而忽略永恒財富的人,叫做「無知的人」(路加福音十二章)。祂向這種人發出一個問題:「今夜上帝要你的靈魂,你所積攢的要歸誰呢?」 在倫敦的Tait Gallery美術舘裏有一幅圖畫:一個臨死的人躺在牀上,一隻手搭在牀邊,緊緊的握着。下面有二行字:「我所失去的,我已經得着;我所抓住的,我已經失去了。」這是發人深省的一句話。 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忽略了你永恒的靈魂的歸宿?請聽耶穌基督的話:「我就是道路、眞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上帝)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章六節)。使徒保羅說:「不要做愚昧人。」
原載於《燈塔》93期,1964年3月1日,頁31。
如果舉行一個世界愚人錦標比賽,我想孔子家語所記載的那位「徙而忘其妻」的先生,一定能以壓倒之勢奪取冠軍。搬家而忘掉了太太,眞可稱為愚王。
但是,假設是孔子作經判員的話,他卻要提出異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他堅持最愚蠢的事不是「忘其妻」,而是「忘其身」——連自己都忘了。他很嚴肅的舉出夏桀為例:「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荒於淫樂……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為忘其身之甚矣!」孔子要把冠軍給夏桀。
但是,假若是耶穌基督作評判員的話,祂要加上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靈魂),有甚麽處呢?」那些忘記自己靈魂的人,其損失比「忘身」還要大得多!
聖經中告訴我們三件最愚蠢的事:
第一件是犯罪。
讓我們替聰明一世的大衛王算一算他的「蠢賑」。
收:一時情慾的享受。
支:烏利亞的性命;上帝的名大受羞辱與謗凟;刀劍必永不離其家(包括其愛子押沙龍之叛逆);其妃嬪公開受辱;幼子之死;生命史中永留卑污之一頁;無量的眼淚與良心的責備(詩篇卅二,五十一);子女中的淫亂。
(以上參閱聖經撒母耳記下十一至十二章)。
大衛最後自認「我作了愚昧事。」
讓我們再替一向機警巧妙的雅各算一算他的「蠢賑」:
收:騙取了長子名份。
支:家庭快樂破碎;以掃恐嚇其性命;離家出走,流浪;僱工生涯;受拉班之騙;結婚受騙;工價受騙十次;受兒子之騙;失愛子之苦兩次(約瑟與便雅憫)。
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大聲疾呼說:「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為惡事,為苦事!」(耶利米書二章十九節)。所羅門王說:「愚昧人必被愚昧懲治。」(箴言十六章廿二節)。
第二件愚蠢的事,就是「隴棄活水的泉源,而為自己鑿出池子。」(耶利米書二章十三節)
有許多人離棄上帝的無限智慧與施力之活泉,而自拘於以己為中心的小天地中,成了井底之蛙。捨活水江水池,實自陷乾涸之境,其愚不可及。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至終必發現自己「無能為力」,以嘆息了結一生。這個悲劇不知重演多少億萬次。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總是尋求那遠超自己的偉大力—— 超然的能力,即由正確信仰來支取上帝的無限越力,作為人生的導力與動力。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戴維爵士Sir Humphrey Davy說:「這信仰能使人生蒙恩行善。在世界一切希望幻滅之時,有新的希望;苦難中得喜樂;死亡中得生命;敗壞中得聖潔;毁滅中得榮美。換言之,唯有這種信仰,才能確保人生享有超乎世間一切盼望的永遠福樂。」
一個自恃的人醒過來,實在是一件可慶幸的事。
「離泉就池」還有捨本逐末之愚在内。池由泉來,而捨泉就池,正是本末顛倒,其結果可想而知。世人之愚,在於只求皮相之改良,而不求生命之根本改變。此愚正是「揠苗」之愚。「揠苗助長」非眞長,只促成其死亡而已。如果一個人滿足於外表之改良,而摒棄生命之道,其結果亦復相同。
耶穌基督所宣講之眞理,特重生命,其理正在於此。基督教之信仰是基本的生命眞理,不可不加研求。
第三件愚蠢的事,是忽視永恒的回魂。
聖經舊約傳道書三章十一節說:「上帝將永恒安置在人心裏」,意思就是說,人有永恒的靈魂在他裏面。事實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一種永恒的意識存在於心靈中,雖然有人因為後天的無神唯物主義思想,故意將永恒的觀念從心中摒棄出去,但是這種根深衛固的觀念,仍然不時出現於其心靈中。
古代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用一個比喻來表示他對於靈魂永存的信念。他說:「琴毀人在」。人的身體好像一張琴,靈魂好像彈琴者。當身體毀滅的時候,靈魂仍然繼續存在。他的觀念也正是人類普遍的觀念。
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注意與愛慕那具有永恒價值的萬物。祂說:「你們要積財寶在天上」。祂又說,一個人可能在物質上很富足,但是在上帝面前卻一貧如洗。祂把那些只知求財物而忽略永恒財富的人,叫做「無知的人」(路加福音十二章)。祂向這種人發出一個問題:「今夜上帝要你的靈魂,你所積攢的要歸誰呢?」
在倫敦的Tait Gallery美術舘裏有一幅圖畫:一個臨死的人躺在牀上,一隻手搭在牀邊,緊緊的握着。下面有二行字:「我所失去的,我已經得着;我所抓住的,我已經失去了。」這是發人深省的一句話。
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忽略了你永恒的靈魂的歸宿?請聽耶穌基督的話:「我就是道路、眞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上帝)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章六節)。使徒保羅說:「不要做愚昧人。」
蒙恩群裡一個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蒙恩的開始 我十六歲的時候(剛讀完高中一),正值七七抗戰開始,家母携子女四人離家逃難,經濰縣,濟南,滕縣,徐州,蚌埠,懷遠,蒙城,而至亳州(安徽北部)。在該城北關外渦河北岸的浸信會裏面暫時居住。那時已是一九三八年初,日軍終於趕上了我們。該城淪陷之後,我們一家就住在該教會所辦的「難民所」裏(共二千多難民),前後兩年之久(頭半年以後,難民所就解散了,但是我們仍住在教會裏)。這一段時間就是我蒙恩的開始。經過情形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永遠的痕跡: 有一天,我作了一件使母親難過的事,當時不覺得什麽。但是不久之後,心中開始受責備,漸覺不安。忽然感悟到這就是我的罪。這是我第一次悟罪的經驗,從此才在心靈中深知自己是罪人。這時過去所聽過的道開始在心中發生作用。經過幾許掙扎之後,決定向母親認錯,同時向父神作生平第一次的認罪。我永遠不能忘記亳州河北浸信會禮拜堂後面的那一間小祈禱室——我獨自在那裏流淚,將一切想到的罪都向父神承認出來。呵,認罪之後心靈是何等充滿蒙赦的憩息與快樂!是的,從那時起,我與主發生了生命上的接觸,新生命開始注入心中。 第一個果子 蒙恩以後,我心裏充滿了主的愛,有一股熱力在推動着我向人傳福音。難民營中有一個姓張的廿多歲的青年,他在我向他傳福音的時候與我辯駁,在辯駁的過程中,主的道在他心中越入越深。他終於接受主耶穌為救主,而且極其熱心,使我在傳福音上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同伴。我心裏充滿歡喜。這是我第一次嘗到領人歸主的滋味。但當時未曾夢想到這就是我一生的工作。 後來,日軍給予居民較大的自由,我便在街頭巷尾,河邊,渡船上,請人參加叙會,有時集合了靑年信徒們,打起佈道隊的小旗子,到鄉下去佈道。路上縱聲唱詩,快樂難言。心靈裏常有沸騰的感覺。記得在一個落雨天,我獨自步行了四十里,到一個村莊去傳福音,天黑了還未回家,使母親十分憂急。回憶蒙恩之初的情形,現在深覺慚愧。 第一次講道 蒙恩後約一年,浸信會開辦了一個小學,因我身材高,看來好像是廿多歲,就被請在小學裏教書。有一天,校長要我在早禱會講道,不得不從命。我想來想去,應該講什麽呢?最後决定講「我渴了」三個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一句話)。想不到講的時候,自己心中受了極大的感動。使我在屬靈的經驗中進深了一步。以後,該教會的牧師要我在一次特別聚會中講道,我永不能忘記會前獨自在一間地下室中懇切祈禱的情形。那時講道連大綱也沒有,講時只覺得話語從內心湧出來,與現在斤斤預備的情形完全不同。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希奇。 異象——奉獻 有一天,當我在亳州城外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的土壁上露出許多死人骨頭,這些白骨成了我的異象:使我好像看見千千萬萬未聽見過福音的人,正向滅亡走去。我問自己說:我應該怎樣過我的一生呢?我清楚記得,在我蒙恩一年半後的一個夏夜裏,輾轉不能入睡,想着一生道路的問題。我原在青島禮賢中學德文科念書,該校與上海同濟大學訂有合同,畢業後可直入同濟。我的志願是土木工程系。但是現在我只想傳道。經過思考後,我終于在半夜起身跪在牀前,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一生傳道事奉主。祈禱後安然躺下。但是不久之後忽然一個意思進入我心中,於是心中又起了交戰:「如果主將來要我到鄉村裏去作傳道,我怎麽辦呢?我肯不肯呢?」交戰得勝後,再次跪下將自己無條件的獻上,心裏充滿了平安。主並沒有要我到鄉下去佈道,反而賜給我讀大學與留學的機會。主只是要試驗我動機的純凈程度與順服與否而已。這第二次奉獻的經驗,屢次提醒我要走卑微的道路,幫助我勝過了試探。 走下坡與蒙保守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時期,靈性情況很可憐。雖然是在基督徒學生團契裏面,但是在內心生活與行為表現上,並不像一個奉獻的人,與一般同學同化了。那時我幾乎與一個不信主的同學結婚。若不是主在暗中保守(回憶當時詳情,覺得主的保守實在令我希奇),今天我不知身在何處了。已經奉獻的青年們,小心這一個陷阱吧! 一九四五年夏,當我剛剛讀完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重慶南山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夏令會」,我蒙恩得以從西北到重慶去參加,在會中得到復興,我今日仍然清楚記得聖靈在大會中奇妙動工的情形,和自己所流的悔改之淚。我深深體會到彼得「出去痛哭」的心情。主阿,願你的眼睛時常注視我,像你當日轉身看彼得一樣!
原載於《燈塔》35期,1959年5月1日,頁25。
蒙恩的開始
我十六歲的時候(剛讀完高中一),正值七七抗戰開始,家母携子女四人離家逃難,經濰縣,濟南,滕縣,徐州,蚌埠,懷遠,蒙城,而至亳州(安徽北部)。在該城北關外渦河北岸的浸信會裏面暫時居住。那時已是一九三八年初,日軍終於趕上了我們。該城淪陷之後,我們一家就住在該教會所辦的「難民所」裏(共二千多難民),前後兩年之久(頭半年以後,難民所就解散了,但是我們仍住在教會裏)。這一段時間就是我蒙恩的開始。經過情形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永遠的痕跡:
有一天,我作了一件使母親難過的事,當時不覺得什麽。但是不久之後,心中開始受責備,漸覺不安。忽然感悟到這就是我的罪。這是我第一次悟罪的經驗,從此才在心靈中深知自己是罪人。這時過去所聽過的道開始在心中發生作用。經過幾許掙扎之後,決定向母親認錯,同時向父神作生平第一次的認罪。我永遠不能忘記亳州河北浸信會禮拜堂後面的那一間小祈禱室——我獨自在那裏流淚,將一切想到的罪都向父神承認出來。呵,認罪之後心靈是何等充滿蒙赦的憩息與快樂!是的,從那時起,我與主發生了生命上的接觸,新生命開始注入心中。
第一個果子
蒙恩以後,我心裏充滿了主的愛,有一股熱力在推動着我向人傳福音。難民營中有一個姓張的廿多歲的青年,他在我向他傳福音的時候與我辯駁,在辯駁的過程中,主的道在他心中越入越深。他終於接受主耶穌為救主,而且極其熱心,使我在傳福音上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同伴。我心裏充滿歡喜。這是我第一次嘗到領人歸主的滋味。但當時未曾夢想到這就是我一生的工作。
後來,日軍給予居民較大的自由,我便在街頭巷尾,河邊,渡船上,請人參加叙會,有時集合了靑年信徒們,打起佈道隊的小旗子,到鄉下去佈道。路上縱聲唱詩,快樂難言。心靈裏常有沸騰的感覺。記得在一個落雨天,我獨自步行了四十里,到一個村莊去傳福音,天黑了還未回家,使母親十分憂急。回憶蒙恩之初的情形,現在深覺慚愧。
第一次講道
蒙恩後約一年,浸信會開辦了一個小學,因我身材高,看來好像是廿多歲,就被請在小學裏教書。有一天,校長要我在早禱會講道,不得不從命。我想來想去,應該講什麽呢?最後决定講「我渴了」三個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一句話)。想不到講的時候,自己心中受了極大的感動。使我在屬靈的經驗中進深了一步。以後,該教會的牧師要我在一次特別聚會中講道,我永不能忘記會前獨自在一間地下室中懇切祈禱的情形。那時講道連大綱也沒有,講時只覺得話語從內心湧出來,與現在斤斤預備的情形完全不同。今日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希奇。
異象——奉獻
有一天,當我在亳州城外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的土壁上露出許多死人骨頭,這些白骨成了我的異象:使我好像看見千千萬萬未聽見過福音的人,正向滅亡走去。我問自己說:我應該怎樣過我的一生呢?我清楚記得,在我蒙恩一年半後的一個夏夜裏,輾轉不能入睡,想着一生道路的問題。我原在青島禮賢中學德文科念書,該校與上海同濟大學訂有合同,畢業後可直入同濟。我的志願是土木工程系。但是現在我只想傳道。經過思考後,我終于在半夜起身跪在牀前,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一生傳道事奉主。祈禱後安然躺下。但是不久之後忽然一個意思進入我心中,於是心中又起了交戰:「如果主將來要我到鄉村裏去作傳道,我怎麽辦呢?我肯不肯呢?」交戰得勝後,再次跪下將自己無條件的獻上,心裏充滿了平安。主並沒有要我到鄉下去佈道,反而賜給我讀大學與留學的機會。主只是要試驗我動機的純凈程度與順服與否而已。這第二次奉獻的經驗,屢次提醒我要走卑微的道路,幫助我勝過了試探。
走下坡與蒙保守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時期,靈性情況很可憐。雖然是在基督徒學生團契裏面,但是在內心生活與行為表現上,並不像一個奉獻的人,與一般同學同化了。那時我幾乎與一個不信主的同學結婚。若不是主在暗中保守(回憶當時詳情,覺得主的保守實在令我希奇),今天我不知身在何處了。已經奉獻的青年們,小心這一個陷阱吧!
一九四五年夏,當我剛剛讀完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在重慶南山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夏令會」,我蒙恩得以從西北到重慶去參加,在會中得到復興,我今日仍然清楚記得聖靈在大會中奇妙動工的情形,和自己所流的悔改之淚。我深深體會到彼得「出去痛哭」的心情。主阿,願你的眼睛時常注視我,像你當日轉身看彼得一樣!
不可思議的大宇宙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本文係根據C. H,Benson博士的著作寫的—— 不可測量的距離 假若你乘一架時速二百英里的飛機,在太空旅行的話,不斷飛行五十天之後,可以到達月球,十五年之後到達金星,五十三年之後到達太陽,二百七十五年之後到達木星,一千六百年之後到達海王星,那時你已經「白髮三千丈」了!你的第六十代孫子已經在飛機上誕生了。 但是,這是大宇宙中最起碼的數字,太陽系以外的星宿,需要以「光年」來計算。光線可以在一秒鐘內環行地球七週,但是天空中最明亮的Sirius,它的光經過幾乎九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面。當你看北極星的時候,你所見的光已經是四十五年以前發生的了。「獵戶座」裏最亮的Rigel星(比太陽光強一萬三千倍),距離地球五百光年。但是當我們提到Andromeda星雲的時候,才眞是小巫見大巫呢!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胡伯爾Hubbel近年來發現,這星雲距離地球足足有六十八萬光年!此後天文學家繼續研究,發現另一個螺旋形的星雲,距離地球竟達二萬萬五千萬光年! 不可比擬的速度 子彈的速度僅僅追得上地球自轉的速度——每小時一千餘英里。當你坐在安樂椅中睡覺的時候,事實上你正在風馳電掣般飛行呢!一日竟完成了二萬五千英里的行程。這樣快而這樣穩,才是妙不可言哩! 木星的自傳速度是每小時二萬八千英里,比地球快了十倍有餘。加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太陽也是繞軸而轉的人 —— 每小時四千英里,比地球約快四倍。 請記住,你並非每小時只行一千餘哩而已,因為你還要隨著太陽跑哩!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並不是不移動的,它正在以每秒十三哩的速度(每小時四萬六千八百哩),向前運行。猶不止於此,Groombridge星每秒行二百哩,比太陽快十五倍。最遠的星雲每秒竟達一萬五千哩,如果地球以這種速度旋轉的話,不到兩秒鐘就可以轉一週。一個人用十五秒的時間就可以到月球去。 不可想像的能量 海洋中的水到底有多少?以世界最長的密西西比河來講,如把它當作一條水管,不斷的注入海洋的大盆中,要十萬年才能注滿。但是海洋的水量與地球比較起來,就很渺小了。假設地球是一直徑三呎的球體,那麽海洋的水不過等於廿分之一吋的一層水。 有人計算,北美洲尼亞格拉大瀑布可以供給四百萬馬力的能量,一年的價值等於一億美元,但是地球的運動,在一秒內所產生的能量,等於一百萬個尼阿格拉瀑布在一百萬年內所產生的能量。那麽,需要多麽大的能力才能使這麽龐大的物體繼續以每小時一千餘哩的速度運動下去呢?需要多麼大的地心吸力才能使地面上的物體在這樣迅速的旋動中不至被拋出去?當牛頓研究這奇異的地心吸力時,他說這種現象只能使他增加對創造者的崇敬與讚美。它好像千萬條鋼纜,伸至廿四萬哩外的太空中,將月球縛住,使它不至跑到軌道外面去。各星球間的吸力作用,是一件極奧妙的現象,也是一種極大的能力。 太陽的吸力比地球大廿七倍,一個人在太陽面上不能站立,只能貼在地面上,好像有廿七個人壓在他身上一樣,連一個指頭也不能舉起。曾有人計算太陽對海王星的吸力,等於一條直徑五百哩,長二百七十九萬哩的鋼纜,所具有的力量。 有些天文學家,經過慎審繁複的計算以後,認為昂星座Pleiades中最明亮的Alcyone星,是宇宙一切星宿運行的中心。Bradley與M. Madler兩位就是有這種看法的天文學家。如果這理論是確實的話,那麼舊約阿摩司書五章八節的話,就很值得我們注意了。那裏說:「你們要尋求那創造昂星的神」。宇宙中一切星宿的總重量,與總運動能量,是龐大得無法可以統計的!地球不過是眾星宿中極微小的一個而已。 從大望遠鏡中,可以看見太陽表面的火焰,其火舌的高度,有時竟等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廿四萬哩!想一想它的熱量是多麽大?太陽表面每一方碼發出十三萬馬力。三方碼所發的馬力,已等於世界最大發電廠的電力總量了。天文學家估計,太陽中心部份的熱力,不下五千萬度。 不可計算的數目 太空中的星宿到底有多少? 埃及古代著名天文學家Hipparchus計算天空中共有一千零廿五顆星。一六〇二,天文學家Brake認為共有七百七十七顆。一六二七,著名天文學家Kepler將數目增至一千零五。英國第一位「皇家天文學家」Flamsteed又增至三三一〇顆。十九世紀所製的「太空星宿圖」上已有五千萬顆。近年來,威爾遜天文台的F. H. Sears博士將星宿數目提至卅萬萬。英國著名天文學家A. S. Eddington爵士再提至二百七十萬萬!驚人之處向不止此,帕路瑪的二百吋直徑的大天文鏡告訴我們,實際上星宿的數目尚有千萬倍之多!只有「不可思議」四字可以勉强加以形容。 一個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說:「太空星宿的數目大概等於全倫敦一日豪雨所有雨點的總和,平均每顆星等於地球的面積一百萬倍。」 不可言喻的準確 現代人類的智慧雖然已經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但是仍然不能製造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錶或鐘。連最準確的鐘都稍有差錯,需要校正。按照甚麼標準來校正呢?按照永無錯誤的大自然之鐘。在天文儀器中,某星通過某線的時間是一定的,沒有絲毫錯誤,這些星宿的運行被天文學家預先計算出來,表列在Nautical Almanac一書中。 從日月蝕可領悟到太空星體的運行多麽準確。天文學家為什麽能在事先幾千年預測日月蝕發生的時間?就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運行永無分秒之差。 不可量度的面積 我們曉得地球周長二萬五千哩,直徑八千哩。月球的周長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一輛每小時行六十哩的汽車,可以在四天半之內環遊月球一週。人的重量在那裏要減少六分之五。地球上的跳高冠軍在那裏可以躍過十二米。 木星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四十萬倍。如果我們將地球放在太陽當中,月球在距地球廿四萬哩之處繞行,那麽月球仍然是在太陽之內,離太陽的表面還有廿四萬哩呢! Michelson教授告訴我們Betelguese星的直徑是二萬萬一千五百萬哩,比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還要廣闊一千五百萬哩。但是Antares星比它更大一倍。一架每小時三百哩的飛機,需要用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穿過它。 Shapley博士告訴我們,銀河的寬度是十萬光年,厚度是一萬二千五百光年。比太陽系大八萬萬倍! 聖經詩篇說:「耶和華······的智慧無法測度,祂數點星宿的數目······」(詩篇一四七篇五節)。
原載於《燈塔》26期,1958年8月1日,頁3,19。
——本文係根據C. H,Benson博士的著作寫的——
不可測量的距離
假若你乘一架時速二百英里的飛機,在太空旅行的話,不斷飛行五十天之後,可以到達月球,十五年之後到達金星,五十三年之後到達太陽,二百七十五年之後到達木星,一千六百年之後到達海王星,那時你已經「白髮三千丈」了!你的第六十代孫子已經在飛機上誕生了。
但是,這是大宇宙中最起碼的數字,太陽系以外的星宿,需要以「光年」來計算。光線可以在一秒鐘內環行地球七週,但是天空中最明亮的Sirius,它的光經過幾乎九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面。當你看北極星的時候,你所見的光已經是四十五年以前發生的了。「獵戶座」裏最亮的Rigel星(比太陽光強一萬三千倍),距離地球五百光年。但是當我們提到Andromeda星雲的時候,才眞是小巫見大巫呢!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胡伯爾Hubbel近年來發現,這星雲距離地球足足有六十八萬光年!此後天文學家繼續研究,發現另一個螺旋形的星雲,距離地球竟達二萬萬五千萬光年!
不可比擬的速度
子彈的速度僅僅追得上地球自轉的速度——每小時一千餘英里。當你坐在安樂椅中睡覺的時候,事實上你正在風馳電掣般飛行呢!一日竟完成了二萬五千英里的行程。這樣快而這樣穩,才是妙不可言哩!
木星的自傳速度是每小時二萬八千英里,比地球快了十倍有餘。加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太陽也是繞軸而轉的人 —— 每小時四千英里,比地球約快四倍。
請記住,你並非每小時只行一千餘哩而已,因為你還要隨著太陽跑哩!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並不是不移動的,它正在以每秒十三哩的速度(每小時四萬六千八百哩),向前運行。猶不止於此,Groombridge星每秒行二百哩,比太陽快十五倍。最遠的星雲每秒竟達一萬五千哩,如果地球以這種速度旋轉的話,不到兩秒鐘就可以轉一週。一個人用十五秒的時間就可以到月球去。
不可想像的能量
海洋中的水到底有多少?以世界最長的密西西比河來講,如把它當作一條水管,不斷的注入海洋的大盆中,要十萬年才能注滿。但是海洋的水量與地球比較起來,就很渺小了。假設地球是一直徑三呎的球體,那麽海洋的水不過等於廿分之一吋的一層水。
有人計算,北美洲尼亞格拉大瀑布可以供給四百萬馬力的能量,一年的價值等於一億美元,但是地球的運動,在一秒內所產生的能量,等於一百萬個尼阿格拉瀑布在一百萬年內所產生的能量。那麽,需要多麽大的能力才能使這麽龐大的物體繼續以每小時一千餘哩的速度運動下去呢?需要多麼大的地心吸力才能使地面上的物體在這樣迅速的旋動中不至被拋出去?當牛頓研究這奇異的地心吸力時,他說這種現象只能使他增加對創造者的崇敬與讚美。它好像千萬條鋼纜,伸至廿四萬哩外的太空中,將月球縛住,使它不至跑到軌道外面去。各星球間的吸力作用,是一件極奧妙的現象,也是一種極大的能力。
太陽的吸力比地球大廿七倍,一個人在太陽面上不能站立,只能貼在地面上,好像有廿七個人壓在他身上一樣,連一個指頭也不能舉起。曾有人計算太陽對海王星的吸力,等於一條直徑五百哩,長二百七十九萬哩的鋼纜,所具有的力量。
有些天文學家,經過慎審繁複的計算以後,認為昂星座Pleiades中最明亮的Alcyone星,是宇宙一切星宿運行的中心。Bradley與M. Madler兩位就是有這種看法的天文學家。如果這理論是確實的話,那麼舊約阿摩司書五章八節的話,就很值得我們注意了。那裏說:「你們要尋求那創造昂星的神」。宇宙中一切星宿的總重量,與總運動能量,是龐大得無法可以統計的!地球不過是眾星宿中極微小的一個而已。
從大望遠鏡中,可以看見太陽表面的火焰,其火舌的高度,有時竟等於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廿四萬哩!想一想它的熱量是多麽大?太陽表面每一方碼發出十三萬馬力。三方碼所發的馬力,已等於世界最大發電廠的電力總量了。天文學家估計,太陽中心部份的熱力,不下五千萬度。
不可計算的數目
太空中的星宿到底有多少?
埃及古代著名天文學家Hipparchus計算天空中共有一千零廿五顆星。一六〇二,天文學家Brake認為共有七百七十七顆。一六二七,著名天文學家Kepler將數目增至一千零五。英國第一位「皇家天文學家」Flamsteed又增至三三一〇顆。十九世紀所製的「太空星宿圖」上已有五千萬顆。近年來,威爾遜天文台的F. H. Sears博士將星宿數目提至卅萬萬。英國著名天文學家A. S. Eddington爵士再提至二百七十萬萬!驚人之處向不止此,帕路瑪的二百吋直徑的大天文鏡告訴我們,實際上星宿的數目尚有千萬倍之多!只有「不可思議」四字可以勉强加以形容。
一個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說:「太空星宿的數目大概等於全倫敦一日豪雨所有雨點的總和,平均每顆星等於地球的面積一百萬倍。」
不可言喻的準確
現代人類的智慧雖然已經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但是仍然不能製造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錶或鐘。連最準確的鐘都稍有差錯,需要校正。按照甚麼標準來校正呢?按照永無錯誤的大自然之鐘。在天文儀器中,某星通過某線的時間是一定的,沒有絲毫錯誤,這些星宿的運行被天文學家預先計算出來,表列在Nautical Almanac一書中。
從日月蝕可領悟到太空星體的運行多麽準確。天文學家為什麽能在事先幾千年預測日月蝕發生的時間?就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運行永無分秒之差。
不可量度的面積
我們曉得地球周長二萬五千哩,直徑八千哩。月球的周長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一輛每小時行六十哩的汽車,可以在四天半之內環遊月球一週。人的重量在那裏要減少六分之五。地球上的跳高冠軍在那裏可以躍過十二米。
木星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四十萬倍。如果我們將地球放在太陽當中,月球在距地球廿四萬哩之處繞行,那麽月球仍然是在太陽之內,離太陽的表面還有廿四萬哩呢!
Michelson教授告訴我們Betelguese星的直徑是二萬萬一千五百萬哩,比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還要廣闊一千五百萬哩。但是Antares星比它更大一倍。一架每小時三百哩的飛機,需要用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穿過它。
Shapley博士告訴我們,銀河的寬度是十萬光年,厚度是一萬二千五百光年。比太陽系大八萬萬倍!
聖經詩篇說:「耶和華······的智慧無法測度,祂數點星宿的數目······」(詩篇一四七篇五節)。
人生旅途上的導嚮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象徵人生的二幅圖畫 在一次畫展中,有一幅圖畫在觀眾心版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漫漫無際的雪原上,一切都被蓋在白皚皚的雪下,一行足印從茫茫的一端伸過來,又消逝於茫茫的另一端。畫面的旁邊寫着:「? ——人生」。 人從那裏來?人又往那裏去?這是縈繞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除了用「?」來形容人生以外,恐怕很難找出其他的答案。但是第二幅圖畫却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一隻船在怒濤中前行,那位青年舵手凝視着前途,在他背後站着一位領航者——耶穌基督。青年舵手心中泰然,因為他知道他的船是駛行在正確而安全的航綫上,終必到達目的地。他對領航者具有極深的信心,過去的經驗使他確知祂的引導是正確無誤的。 耶穌基督已經引領千千萬萬的人,平安經過人生的怒海狂波,避開無數暗礁,進入永生的港口。他將人生的意義與歸宿,清楚指示一切肯接納秧為人生警導的人。 人生之路——玫瑰花遮蔽下的峭壁 人生之路是一條山邊小徑,徑邊滿佈叢草,有時盛開美麗的花朵。人生的旅客啊,當你被路邊香艷的玫瑰花吸引時,請你記得,花叢之下可能是峭陡的山崖。 你需要耶穌基督領着你的手向前走,當利欲向你投過千百媚笑時,祂眞理的聲音會指點你的腳步,祂會將假面具與粉面後面的利刃頸露給你看。祂的杖將花叢撥開,使你瞥見下面的懸壁,一陣抖慄掠過你的全身,你就更緊的拉住祂的手了。祂能加力量給你,勝過人生的各種迷惑與引誘。 短促的人生與豐富的人生 波期王Xerxes一世(紀元前五世紀)帶領海陸大軍四十餘萬,軍艦八百艘,進攻希臘,以船為橋渡過海峽,佔領雅典。當他在一個山頭上觀看自己的大軍時,忽然哭起來,左右甚感驚訝,他說:「這些英勇的戰士們,連我自己在內,數十年後沒有一個存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臨死時說:「這麽大的榮耀,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多少人會為人生的短促流淚嘆息,但是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耶穌基督能使我們短促的人生,成為富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祂指引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偉大的理想——合乎上帝良善崇高旨意的生活。撇棄自私,偏見,罪惡等等行徑,悔改一新,在生活中流露着仁愛,聖潔,公正等等美德。阿,祂使人生成為何等寶貴!祂能使我們的墓碑上刻著:「他度過了美麗而有意義的一生。」 引往滅亡的大道 放蕩之路,縱情之路,不孝之路,自私之路……都是引往痛苦與沉淪的大道。耶穌基督之為「寬路」,因為走在其上的人可以任意妄為,無拘無束,但是它的終點是可怕的!這條路上的嚮導是撒但,牠像屠夫用香豆引猪進入宰房一樣,用罪中之樂誘感千千萬萬的人往這條滅亡的大道上直奔! 耶穌基督說,另有一條「窄路」 —— 永生與眞正幸福之路。在這一條路上行走的人,僅愉遵守聖經的教訓,緊隨他們的嚮導——耶穌基督。這條路似乎狹窄,但是越走越廣闊,越走越光明,它的終點就是永生之福。 南京的燕子是著名自殺的地方,在那裏的一塊巨石上寫着四個大字:「再想一想」。這四個字對於人生極有關係。走在「寬路」上的朋友們,請你再想一想,從滅亡的路上轉回吧! 苦惱的人生——精神病世界 宣道書局出版的「現代人類心靈的七種疾病」一書中說:「根據著名醫師C. Mayo博士的統計,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份的生活畫報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快樂的追求」,是專家們一個圓桌會議的報導。文中指出: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每十人中有一人)面對相當嚴重的精神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為了服兵役而受檢驗的一千萬男子中,有二百八十萬就是因患這種疾病而失去了從軍的資格。 是的,這是一個苦惱的世界,但是耶穌基督能將心靈的平安與喜樂給予一切肯接納施為人生嚮導的人,除去他們心靈的創傷與痛苦。心理精神病學權威學者賽德勒博士(Dr. Sadler)說:「患精神性疾病的人,通常有一個不安的良心。」所以罪是一個普遍的病因。耶穌基督能赦免,除去人的罪,所以祂的醫治是根本的醫治。祂曾說:「凡勞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享安息。」(馬太福音十一章廿九節)。 人生的歸宿——名人的臨終語 北美洲有一個山麓,稱為「大分水嶺」The Great Divide。山上的水由此分流,一面流入太平洋,一面流入大西洋。人生的歸宿何嘗不是如此,有人進入永生,有人永遠沉淪。 英國著名歷史家Gibbon(一七三七 – 九四)在臨死時說:「我回顧過去,一切都如飛而去;向前觀望,一切都黑暗無定。」這是何等悲慘的話!有許多人正是如此。對來生毫無盼望。但是請看另一位英國著名文學家Charles Kingsley(一八一九-七五,劍橋大學教授)臨死時的話:「我所要去的地方並不是黑暗的,因為上帝就是光;也不是孤單的,因為基督與我同在。」這是多麽顯著的一個對比! 朋友,你人生的歸宿在那裏?如果耶穌基督作你人生旅途上的嚮導,祂將領你平安經過良善而有意義的一生,至終引你進入永生。祂是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親身担當了我們所應受的刑罰,使一切悔改相信祂的人,可以得罪赦免;而且祂住在他們心中,給予他們良善的新生命與新生活,至終承受永生之福。
原載於《燈塔》25期,1958年7月1日,頁28-29。
象徵人生的二幅圖畫
在一次畫展中,有一幅圖畫在觀眾心版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漫漫無際的雪原上,一切都被蓋在白皚皚的雪下,一行足印從茫茫的一端伸過來,又消逝於茫茫的另一端。畫面的旁邊寫着:「? ——人生」。
人從那裏來?人又往那裏去?這是縈繞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除了用「?」來形容人生以外,恐怕很難找出其他的答案。但是第二幅圖畫却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一隻船在怒濤中前行,那位青年舵手凝視着前途,在他背後站着一位領航者——耶穌基督。青年舵手心中泰然,因為他知道他的船是駛行在正確而安全的航綫上,終必到達目的地。他對領航者具有極深的信心,過去的經驗使他確知祂的引導是正確無誤的。
耶穌基督已經引領千千萬萬的人,平安經過人生的怒海狂波,避開無數暗礁,進入永生的港口。他將人生的意義與歸宿,清楚指示一切肯接納秧為人生警導的人。
人生之路——玫瑰花遮蔽下的峭壁
人生之路是一條山邊小徑,徑邊滿佈叢草,有時盛開美麗的花朵。人生的旅客啊,當你被路邊香艷的玫瑰花吸引時,請你記得,花叢之下可能是峭陡的山崖。
你需要耶穌基督領着你的手向前走,當利欲向你投過千百媚笑時,祂眞理的聲音會指點你的腳步,祂會將假面具與粉面後面的利刃頸露給你看。祂的杖將花叢撥開,使你瞥見下面的懸壁,一陣抖慄掠過你的全身,你就更緊的拉住祂的手了。祂能加力量給你,勝過人生的各種迷惑與引誘。
短促的人生與豐富的人生
波期王Xerxes一世(紀元前五世紀)帶領海陸大軍四十餘萬,軍艦八百艘,進攻希臘,以船為橋渡過海峽,佔領雅典。當他在一個山頭上觀看自己的大軍時,忽然哭起來,左右甚感驚訝,他說:「這些英勇的戰士們,連我自己在內,數十年後沒有一個存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臨死時說:「這麽大的榮耀,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多少人會為人生的短促流淚嘆息,但是它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耶穌基督能使我們短促的人生,成為富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祂指引我們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偉大的理想——合乎上帝良善崇高旨意的生活。撇棄自私,偏見,罪惡等等行徑,悔改一新,在生活中流露着仁愛,聖潔,公正等等美德。阿,祂使人生成為何等寶貴!祂能使我們的墓碑上刻著:「他度過了美麗而有意義的一生。」
引往滅亡的大道
放蕩之路,縱情之路,不孝之路,自私之路……都是引往痛苦與沉淪的大道。耶穌基督之為「寬路」,因為走在其上的人可以任意妄為,無拘無束,但是它的終點是可怕的!這條路上的嚮導是撒但,牠像屠夫用香豆引猪進入宰房一樣,用罪中之樂誘感千千萬萬的人往這條滅亡的大道上直奔!
耶穌基督說,另有一條「窄路」 —— 永生與眞正幸福之路。在這一條路上行走的人,僅愉遵守聖經的教訓,緊隨他們的嚮導——耶穌基督。這條路似乎狹窄,但是越走越廣闊,越走越光明,它的終點就是永生之福。
南京的燕子是著名自殺的地方,在那裏的一塊巨石上寫着四個大字:「再想一想」。這四個字對於人生極有關係。走在「寬路」上的朋友們,請你再想一想,從滅亡的路上轉回吧!
苦惱的人生——精神病世界
宣道書局出版的「現代人類心靈的七種疾病」一書中說:「根據著名醫師C. Mayo博士的統計,美國每兩張病牀上,就有一個精神疾病的患者。一九四八年七月份的生活畫報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快樂的追求」,是專家們一個圓桌會議的報導。文中指出:據統計,美國全國有一千四百萬人(每十人中有一人)面對相當嚴重的精神疾病,其中七百萬人需要進精神病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為了服兵役而受檢驗的一千萬男子中,有二百八十萬就是因患這種疾病而失去了從軍的資格。
是的,這是一個苦惱的世界,但是耶穌基督能將心靈的平安與喜樂給予一切肯接納施為人生嚮導的人,除去他們心靈的創傷與痛苦。心理精神病學權威學者賽德勒博士(Dr. Sadler)說:「患精神性疾病的人,通常有一個不安的良心。」所以罪是一個普遍的病因。耶穌基督能赦免,除去人的罪,所以祂的醫治是根本的醫治。祂曾說:「凡勞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享安息。」(馬太福音十一章廿九節)。
人生的歸宿——名人的臨終語
北美洲有一個山麓,稱為「大分水嶺」The Great Divide。山上的水由此分流,一面流入太平洋,一面流入大西洋。人生的歸宿何嘗不是如此,有人進入永生,有人永遠沉淪。
英國著名歷史家Gibbon(一七三七 – 九四)在臨死時說:「我回顧過去,一切都如飛而去;向前觀望,一切都黑暗無定。」這是何等悲慘的話!有許多人正是如此。對來生毫無盼望。但是請看另一位英國著名文學家Charles Kingsley(一八一九-七五,劍橋大學教授)臨死時的話:「我所要去的地方並不是黑暗的,因為上帝就是光;也不是孤單的,因為基督與我同在。」這是多麽顯著的一個對比!
朋友,你人生的歸宿在那裏?如果耶穌基督作你人生旅途上的嚮導,祂將領你平安經過良善而有意義的一生,至終引你進入永生。祂是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親身担當了我們所應受的刑罰,使一切悔改相信祂的人,可以得罪赦免;而且祂住在他們心中,給予他們良善的新生命與新生活,至終承受永生之福。
進化論筆戰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一般人認為進化論是一切科學家所同意的,但事實的真象卻非如此。本文並非討論進化論本身問題,只提出著名科學家們關於進化論互相對立的兩種看法,使讀者明瞭,時至今日,科學家對於進化論還是議論紛紜,距一致之境尚遠。 過份的宣傳 一部份篤信進化論的科學家,將進化論的確實性加以過份渲染,一般人逐認為是鐵定的事實,例如美國無神論科學家Maynard Shipley說:「舉世的科學家都認為進化論是真確的,進化程序為無可懷疑之事實。」 又如Linville,Kelly,Cleave三人合著的大學教科書「動物學概論」中說:「現代科學家都同意進化論是事實。」這種籠統的話是否符合事實?讀下文便知。 持反對理論的科學家 不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支持進化論,但是反對與懷疑的也不少。英國醫學家勃朗博士Dr .A. I. Brown會將幾位著名科學家對進化論的批評收集起來,他們的意見很值得我們注意,因他們都是第一流科學家。兹將其一部份介紹於後。 德國艾蘭根大學動物學教授弗萊士曼博士Dr. Fleischman,Erlangen University,被公認為動物學界的權威學者(連進化論者包括在內),他曾用強烈的話否定了進化論在科學上的基礎。當他在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Victoria Institute發表演說時,指出進化論尙在一臆說」(即未經證實之學說)範圍之內,他說: 「達爾文的學說,並沒有自然界事實的支持。它並不是科學實驗的結論,而純為想像的產品……物種演化的理論尚缺乏充份的根據…..進化論並不屬於動物學與植物學兩門真確科學的範圍之內。」 極負盛譽的科學家弗萊明爵士(因其對科學之貢獻而受勳位Sir J,A. Fleming曾任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館長,倫敦大學教授,對電學之發展有重要之貢獻。)所著的「進化抑創造」一書,對於進化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他認為一個嚴格而只以實驗為依歸的科學家,很難接受進化論。英國著名進化論科學家Sir Arthur Keith在其所著「達爾文學說與其批評者」一書中,答覆此種挑戰,但是許多人認為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無力的。 英國傑出的自然科學家Douglas Dewar被公認為權威科學家之一,他在所著的「進化論學說之困難」Difficulties of the Evolution Theory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理由,指明人類並非由其他動物而出。關於變種的學說,他說:「不論一個試驗者用甚麽動物或植物作混種的實驗,在他造成某些微小的變化以後,就來到了路的盡處,無法繼續前進……這對於進化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見該書九十一面)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listory人類部主任威司勒博士Dr. Clark Wissler說: 「按照科學的實際發現而言,人類自始就是人類。固然有發展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在身體各部份的功用上講,仍然都是人類,與我們今日的情形大致相同…依我們所能追溯得到的證據而言,人是由無雲的青天降下的。」(「青天」二字係沒有進化的前身之意。原文Man Came out of a blue sky。見「進化論之反證」The Case against Evolution三四四頁)。 該書之第廿八頁又說:「每一個對於遺傳學有精深知識的人,都會感覺難以避免一個結論,就是:進化論並沒有實驗上的根據。雖然今日遺傳學與細胞學極有進步,但是生物種類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 美國科學協會海洋組主席克拉克博士A.H. Clark說: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科學所發現的事實,就必須相信,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過渡動物是不存在的 No intermediates between the major groups of animals。這就是說: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距離,自始至今都是保持不變的。」(見於其所著「動物發生學的新進化論」New […]
原載於《燈塔》23期,1958年5月1日,頁19。
一般人認為進化論是一切科學家所同意的,但事實的真象卻非如此。本文並非討論進化論本身問題,只提出著名科學家們關於進化論互相對立的兩種看法,使讀者明瞭,時至今日,科學家對於進化論還是議論紛紜,距一致之境尚遠。
過份的宣傳
一部份篤信進化論的科學家,將進化論的確實性加以過份渲染,一般人逐認為是鐵定的事實,例如美國無神論科學家Maynard Shipley說:「舉世的科學家都認為進化論是真確的,進化程序為無可懷疑之事實。」
又如Linville,Kelly,Cleave三人合著的大學教科書「動物學概論」中說:「現代科學家都同意進化論是事實。」這種籠統的話是否符合事實?讀下文便知。
持反對理論的科學家
不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支持進化論,但是反對與懷疑的也不少。英國醫學家勃朗博士Dr .A. I. Brown會將幾位著名科學家對進化論的批評收集起來,他們的意見很值得我們注意,因他們都是第一流科學家。兹將其一部份介紹於後。
德國艾蘭根大學動物學教授弗萊士曼博士Dr. Fleischman,Erlangen University,被公認為動物學界的權威學者(連進化論者包括在內),他曾用強烈的話否定了進化論在科學上的基礎。當他在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Victoria Institute發表演說時,指出進化論尙在一臆說」(即未經證實之學說)範圍之內,他說:
「達爾文的學說,並沒有自然界事實的支持。它並不是科學實驗的結論,而純為想像的產品……物種演化的理論尚缺乏充份的根據…..進化論並不屬於動物學與植物學兩門真確科學的範圍之內。」
極負盛譽的科學家弗萊明爵士(因其對科學之貢獻而受勳位Sir J,A. Fleming曾任倫敦維多利亞科學館館長,倫敦大學教授,對電學之發展有重要之貢獻。)所著的「進化抑創造」一書,對於進化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他認為一個嚴格而只以實驗為依歸的科學家,很難接受進化論。英國著名進化論科學家Sir Arthur Keith在其所著「達爾文學說與其批評者」一書中,答覆此種挑戰,但是許多人認為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無力的。
英國傑出的自然科學家Douglas Dewar被公認為權威科學家之一,他在所著的「進化論學說之困難」Difficulties of the Evolution Theory一書中,提出了有力的理由,指明人類並非由其他動物而出。關於變種的學說,他說:「不論一個試驗者用甚麽動物或植物作混種的實驗,在他造成某些微小的變化以後,就來到了路的盡處,無法繼續前進……這對於進化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見該書九十一面)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listory人類部主任威司勒博士Dr. Clark Wissler說:
「按照科學的實際發現而言,人類自始就是人類。固然有發展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在身體各部份的功用上講,仍然都是人類,與我們今日的情形大致相同…依我們所能追溯得到的證據而言,人是由無雲的青天降下的。」(「青天」二字係沒有進化的前身之意。原文Man Came out of a blue sky。見「進化論之反證」The Case against Evolution三四四頁)。
該書之第廿八頁又說:「每一個對於遺傳學有精深知識的人,都會感覺難以避免一個結論,就是:進化論並沒有實驗上的根據。雖然今日遺傳學與細胞學極有進步,但是生物種類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
美國科學協會海洋組主席克拉克博士A.H. Clark說: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科學所發現的事實,就必須相信,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過渡動物是不存在的 No intermediates between the major groups of animals。這就是說:各種主要動物之間的距離,自始至今都是保持不變的。」(見於其所著「動物發生學的新進化論」New Evolution-Zoogenesis一書中)
請聽英國著名進化論植物學家Dr. D. H. Scott的話:「進化論是否科學所證實的事實?不是。我們是用信心接受它,因為除它以外,沒有第二種解釋。」
著名進化論生物學家T. H. Morgan教授,在他所著的「進化與適應」Evolution and Adaptation中說:「在人類史的這一段時間內,沒有一個生物變種的實例;我們必須承認,進化論尙缺少必需的一點證據,有了這證據才能將它放在嚴格科學的基礎上。」(見該書第四十三頁)。
進化論者彼此的歧見
美國最負盛譽的進化論者奧斯本博士Dr. H.F. Osborn,在向英國科學協會演講時說:「如果達爾文今日還活着的話,也一定會首先起來修正他的學說,達爾文很勇敢,但是他錯了。」
關於人類是否係由猿類演進而成的問題,進化論者彼此有顯著的歧見。例如著名解剖學教授Le Clark很坦白的承認,這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之處不能解决。他說:「人與猿之間的異點,比較同點更具重要性。」另一位著名的解剖學教授Professor Wood Jones進一步說,從解剖學的觀點上講,有更多的理由可以證明猿是由人演進而成的,因為人類的某些構造,比任何似人的猿類更為原始。
當科學家們還在爭論未决的時候,你為甚麽把進化論當作既定的事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