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發光!」——華人教會差傳事工展望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發出呼聲:「興起,發光!」(賽六十1)。今天,聖靈也正在向全世界的華人教會發出呼聲:「興起!往全世界去發出福音眞光!」 約翰衛斯理以全世界為他的教區,華人教會豈不更可以全世界爲傳福音的對象麼? 聖靈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中動工,逐漸造成差傳事工的洪流。例如:在星加坡已經有五間教會正在推進差傳事工,另四間正在計劃發動差傳事工;馬來亞已經組成了差傳聯會;星馬第一屆福音會議(舉行於一九七五年七月間)的宣言中說:「華人教會已經進入差傳時代」;馬尼拉共有八間華人教會,其中至少有六間已經進行差傳工作,而且靈惠堂支持四十六位宣教士之多!北美華人教會中發動差傳事工的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北美洲華人教會在一九七四年內為差傳事工的獻金已達卅萬美金。華盛頓華人教會在七五年度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高達七萬六千美金,獻身事主的青年達卅位!本港已有廿間教會或差遣與支持宣教士,或為差傳事工奉獻金錢。傳中宣道會希伯崙堂,在今年七月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達十八萬七千元。台灣也有「海外宣道協會」的組織,和其他差傳事工。有人建議:在一 九七六年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中,成立一個世界性的華人差傳聯繫組織,來共同推進差傳運動。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建議。 這一切都顯示着聖靈運行的方向,也顯示着主在這末世時代,把特殊的恩典加給華人教會,使我們在世界福曾廣傳史中,也可以佔有光榮的一頁——如果我們不辜負這恩典的話。 如果全世界華人教會都起來從事推進差傳事工,傳福音的動力就要增加一倍!教會數目會增加一倍!全時間事奉主的人會增加一倍!金錢的奉獻也會增加一倍!這正是教會增長的最好途徑。香港目前就有一個好例子:在過去二年中,已經有超過一百位的青年表示决心爲了差傳工作獻上自己!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今年第一次舉行第一屆差傳年會,這表示本堂願意更加積極的投身在聖靈所發動的差傳洪流裏面,加入全世界的差傳大隊,靠着主的恩典盡上自己的責任。深望眾弟兄姊妹了解主的心意,响應主在這末世時代的呼召,熱烈支持本堂的差傳事工。 雖然越南和高棉已經關上了門,但是還有許多敞着的門,例如:澳門至少有兩個地區,每區數萬居民,尚無教會。本會海外佈道會已經派人前往調查實況,發現確有建立佈道所的需要;印尼除了蘇島之外,尚有許多地區需要福音。本港生命堂已經决定差遣一位宣教士往印尼婆羅洲南部(加里曼坦)的昆店區傳揚福音;中華傳道會也有一位宣教士在該區工作;該區需要數百位的宣教士!印尼勿里洞區有數間華人教會沒有傳道人(這些教會是建道前輩校友黃頌恩牧師所建立的);而且,華人教會也應該開始為非洲與南美洲的需要禱告,將眼光放遠。將心胸擴大!願主在華人教會中興起願意獻身往非洲和南美洲去傳福音的人! 先知以賽亞問以色列人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賽五十四2—3)。這兩節經文成爲十八,十九兩個世紀裏面歐美教會廣傳福音運動的金句。但願它們也成為今日全世界華人教會差傳運動的金句。阿們!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發出呼聲:「興起,發光!」(賽六十1)。今天,聖靈也正在向全世界的華人教會發出呼聲:「興起!往全世界去發出福音眞光!」
約翰衛斯理以全世界為他的教區,華人教會豈不更可以全世界爲傳福音的對象麼?
聖靈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中動工,逐漸造成差傳事工的洪流。例如:在星加坡已經有五間教會正在推進差傳事工,另四間正在計劃發動差傳事工;馬來亞已經組成了差傳聯會;星馬第一屆福音會議(舉行於一九七五年七月間)的宣言中說:「華人教會已經進入差傳時代」;馬尼拉共有八間華人教會,其中至少有六間已經進行差傳工作,而且靈惠堂支持四十六位宣教士之多!北美華人教會中發動差傳事工的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北美洲華人教會在一九七四年內為差傳事工的獻金已達卅萬美金。華盛頓華人教會在七五年度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高達七萬六千美金,獻身事主的青年達卅位!本港已有廿間教會或差遣與支持宣教士,或為差傳事工奉獻金錢。傳中宣道會希伯崙堂,在今年七月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達十八萬七千元。台灣也有「海外宣道協會」的組織,和其他差傳事工。有人建議:在一 九七六年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中,成立一個世界性的華人差傳聯繫組織,來共同推進差傳運動。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建議。
這一切都顯示着聖靈運行的方向,也顯示着主在這末世時代,把特殊的恩典加給華人教會,使我們在世界福曾廣傳史中,也可以佔有光榮的一頁——如果我們不辜負這恩典的話。
如果全世界華人教會都起來從事推進差傳事工,傳福音的動力就要增加一倍!教會數目會增加一倍!全時間事奉主的人會增加一倍!金錢的奉獻也會增加一倍!這正是教會增長的最好途徑。香港目前就有一個好例子:在過去二年中,已經有超過一百位的青年表示决心爲了差傳工作獻上自己!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今年第一次舉行第一屆差傳年會,這表示本堂願意更加積極的投身在聖靈所發動的差傳洪流裏面,加入全世界的差傳大隊,靠着主的恩典盡上自己的責任。深望眾弟兄姊妹了解主的心意,响應主在這末世時代的呼召,熱烈支持本堂的差傳事工。
雖然越南和高棉已經關上了門,但是還有許多敞着的門,例如:澳門至少有兩個地區,每區數萬居民,尚無教會。本會海外佈道會已經派人前往調查實況,發現確有建立佈道所的需要;印尼除了蘇島之外,尚有許多地區需要福音。本港生命堂已經决定差遣一位宣教士往印尼婆羅洲南部(加里曼坦)的昆店區傳揚福音;中華傳道會也有一位宣教士在該區工作;該區需要數百位的宣教士!印尼勿里洞區有數間華人教會沒有傳道人(這些教會是建道前輩校友黃頌恩牧師所建立的);而且,華人教會也應該開始為非洲與南美洲的需要禱告,將眼光放遠。將心胸擴大!願主在華人教會中興起願意獻身往非洲和南美洲去傳福音的人! 先知以賽亞問以色列人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賽五十四2—3)。這兩節經文成爲十八,十九兩個世紀裏面歐美教會廣傳福音運動的金句。但願它們也成為今日全世界華人教會差傳運動的金句。阿們!
為北宣主日學事工感恩心語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感謝神帶領恩待北宣主日學的事工已達五十年之久,當此感恩與慶祝之際,樂於應邀執筆表達忱意。 北宣自創堂以來,在主帶領之下一直注重主日學的事工。蒙主眷顧多次賜下擴展堂址的機會,而每次隨著堂址的擴大,各級團契和主日學事工皆得增長。在1971年,主日學增設青年級,該時已經開始致力邁向「闔府齊上主日學」的目標。隨著主日早堂與午堂兩次崇拜之間相隔時間的延長,青年級及成人級主日學得以成立與進行,以致主日學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我從1987年退休之後,北宣的主日學事工隨著堂址的大幅擴充及教育樓的購置,闊步邁進,實施了「人人上主日學」的方針,各級人數合共約一千七百人,實在主恩豐盛。 詩篇——九篇裡面呈現了一幅令人接受主道、教導及栽培的景象: 1. 在理智上接受主道,例如: 「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73節) 「求你賜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125節) (共有五次提及「悟性」:34節,73節,125節,144節,169節)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27節) 2. 在感情上接受主道,例如: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24節)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16節) (共有二十一次提及「喜悅」、「喜樂」、「喜愛」主道) 3. 在意志上接受主道,例如: 「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5節) 「我必遵守到底。」(33節) 「我揀選了忠信之道。」(30節) 「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你的訓詞。」(45節) 4. 在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你的道中生活。」(37節)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40節) 「我又要遵行你的命令。」(48節) 5. 在娛樂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54節) 6. 在政治社會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46節) 7. 在家庭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9節) 願主在前面的日子中,繼續恩待北宣的主日學事工。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感謝神帶領恩待北宣主日學的事工已達五十年之久,當此感恩與慶祝之際,樂於應邀執筆表達忱意。
北宣自創堂以來,在主帶領之下一直注重主日學的事工。蒙主眷顧多次賜下擴展堂址的機會,而每次隨著堂址的擴大,各級團契和主日學事工皆得增長。在1971年,主日學增設青年級,該時已經開始致力邁向「闔府齊上主日學」的目標。隨著主日早堂與午堂兩次崇拜之間相隔時間的延長,青年級及成人級主日學得以成立與進行,以致主日學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我從1987年退休之後,北宣的主日學事工隨著堂址的大幅擴充及教育樓的購置,闊步邁進,實施了「人人上主日學」的方針,各級人數合共約一千七百人,實在主恩豐盛。
詩篇——九篇裡面呈現了一幅令人接受主道、教導及栽培的景象:
1. 在理智上接受主道,例如:
「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73節)
「求你賜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125節)
(共有五次提及「悟性」:34節,73節,125節,144節,169節)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27節)
2. 在感情上接受主道,例如: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24節)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16節)
(共有二十一次提及「喜悅」、「喜樂」、「喜愛」主道)
3. 在意志上接受主道,例如:
「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5節)
「我必遵守到底。」(33節)
「我揀選了忠信之道。」(30節)
「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你的訓詞。」(45節)
4. 在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你的道中生活。」(37節)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40節)
「我又要遵行你的命令。」(48節)
5. 在娛樂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54節)
6. 在政治社會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46節)
7. 在家庭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9節)
願主在前面的日子中,繼續恩待北宣的主日學事工。
金壇禱火導新局——使徒行傳中九次扭轉局勢的祈禱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六年,頁6-8。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六年,頁6-8。 祈禱的信心是從哪裡來的?其來源之一是重演過去歷史中神如何垂聽祈禱而扭轉了局勢。歷史是神工作的舞台,讓我們再一次靜下心來,注視在這舞台上演出的九幕歷史劇,從而重新裝備自己投入「屬靈爭戰」的行列中。 1. 五旬節大復興的序曲——十日靈戰的祈禱 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五旬節聖靈降臨,而這新頁的序曲是門徒們一連十天的「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1:14)。這序曲也是教會歷史中神一切新作為的序曲,沒有一次的例外。這是一切屬靈運動的基本條件。 2. 新堅強戰線產生的序曲——震動的祈禱 當大迫害臨到的時候(徒4:27),眾信徒「同心合意高聲」向神祈禱(4:24),隨即「聚會的地方震動」(4:31)。他們以堅強的信心建立了新的戰線:「叫祢僕人們大放膽量講祢的道,一面伸祢的手使神蹟奇事行出來」(4:30),同時也建立了新的生命線:人人將一 切財物完全獻上,開始一種「凡物公用」(4:32)的生活。這不是偶 然的事,因為這是唯一可以勝過敵人個別擊破的方法,正是集體功能(Community dynamics)的原理。 3. 教會新發展的序曲——「專心以祈禱為事」(6:4) 當教會面對危機的時候(6:1),使徒們採取了最好的戰略:專心祈禱傳道。他們甚至把祈禱放在傳道的前面。結果,下文緊緊跟著說:「神的道興旺起來,門徒增加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6:7) 4. 大迫害者悔改的序曲——首位殉道士震撼性的祈禱(7:60) 教會歷史中首位殉道士的偉大祈禱簡直是十架大愛的重演!基督的愛藉聖靈的充滿(7:55)澆灌在司提反的心中。這祈禱的呼聲震撼了掃羅的心,成為他後來悔改的伏線。雖然當時他硬著心,表示「喜悦」司提反被害(7:60),但是他心中必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經文在這祈禱的前後都特別提到了掃羅(7:58,60),可見有其深意。 一位殉道士倒下去,卻引來了一位更有能力的福音使者!神的作為何等奇妙! 5. 最大使徒事奉的序曲——三天三夜不食不睡的祈禱(徒9:9) 掃羅剛硬自恃的心被基督的愛與能力擊破了!三天三晚的認罪、反省、感恩與奉獻的祈禱和跟著而來的聖靈充滿(徒9:17),是他開始偉大事奉的前奏曲。 6. 整個耶路撒冷教會心態改變的序曲——彼得在屋頂上禁食祈禱(徒10:9—48) 當彼得這樣禁食祈禱仰望等候神的時候,神就賜給他一個重要的異象,破除了他對外邦人的成見,接受邀請開始到該撒利亞外邦人哥尼流的家裡傳福音,這一件事改變了整個耶路撒冷教會的觀念,而進行向「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廣傳福音的行動。 7. 耶路撒冷教會復興的序曲——「教會切切的禱告神」(徒 12:5,24) 希律對耶路撒冷的大迫害(12:1—4),卻因全教會的切切祈禱,一變而為教會的大復興和福音工作的大擴展。請注意:他們曾在祈禱上遭遇挫折——神好像沒有垂聽他們為雅各的祈禱(12:2),但他們仍然同心繼續仰望神,切切為彼得祈求,可見他們對神的信心是多麼堅固。 8. 保羅開始周遊宣教行程的序曲——安提阿教會領袖們的禁食祈禱(徒13:1—3) 安提阿教會在巴拿巴與保羅的教導之下,有了向外廣傳福音的 異象、負擔、與行動。教會的領袖們(一個猶太人,兩個非洲人,一個貴族,一個入了羅馬籍的猶太人),同心禁食祈禱(一連兩次),結果聖靈動工,成全他們的差傳計劃。 9. 福音進軍歐洲的序曲——腓立比監獄中的夜半祈禱(徒16:25) 歐洲福音一開始,就是半夜的祈禱與讚美,產生了驚人的果效!囚犯與監獄官接受了福音,人生大大改變(16:33—34)。歐洲的第一間教會竟然是悔改的囚犯和禁卒所組成的!多麼奇妙! 求神藉著聖靈挑旺華人教會的祈禱之火,帶來普遍的復興。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六年,頁6-8。
祈禱的信心是從哪裡來的?其來源之一是重演過去歷史中神如何垂聽祈禱而扭轉了局勢。歷史是神工作的舞台,讓我們再一次靜下心來,注視在這舞台上演出的九幕歷史劇,從而重新裝備自己投入「屬靈爭戰」的行列中。
1. 五旬節大復興的序曲——十日靈戰的祈禱
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五旬節聖靈降臨,而這新頁的序曲是門徒們一連十天的「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1:14)。這序曲也是教會歷史中神一切新作為的序曲,沒有一次的例外。這是一切屬靈運動的基本條件。
2. 新堅強戰線產生的序曲——震動的祈禱
當大迫害臨到的時候(徒4:27),眾信徒「同心合意高聲」向神祈禱(4:24),隨即「聚會的地方震動」(4:31)。他們以堅強的信心建立了新的戰線:「叫祢僕人們大放膽量講祢的道,一面伸祢的手使神蹟奇事行出來」(4:30),同時也建立了新的生命線:人人將一 切財物完全獻上,開始一種「凡物公用」(4:32)的生活。這不是偶 然的事,因為這是唯一可以勝過敵人個別擊破的方法,正是集體功能(Community dynamics)的原理。
3. 教會新發展的序曲——「專心以祈禱為事」(6:4)
當教會面對危機的時候(6:1),使徒們採取了最好的戰略:專心祈禱傳道。他們甚至把祈禱放在傳道的前面。結果,下文緊緊跟著說:「神的道興旺起來,門徒增加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6:7)
4. 大迫害者悔改的序曲——首位殉道士震撼性的祈禱(7:60)
教會歷史中首位殉道士的偉大祈禱簡直是十架大愛的重演!基督的愛藉聖靈的充滿(7:55)澆灌在司提反的心中。這祈禱的呼聲震撼了掃羅的心,成為他後來悔改的伏線。雖然當時他硬著心,表示「喜悦」司提反被害(7:60),但是他心中必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經文在這祈禱的前後都特別提到了掃羅(7:58,60),可見有其深意。
一位殉道士倒下去,卻引來了一位更有能力的福音使者!神的作為何等奇妙!
5. 最大使徒事奉的序曲——三天三夜不食不睡的祈禱(徒9:9)
掃羅剛硬自恃的心被基督的愛與能力擊破了!三天三晚的認罪、反省、感恩與奉獻的祈禱和跟著而來的聖靈充滿(徒9:17),是他開始偉大事奉的前奏曲。
6. 整個耶路撒冷教會心態改變的序曲——彼得在屋頂上禁食祈禱(徒10:9—48)
當彼得這樣禁食祈禱仰望等候神的時候,神就賜給他一個重要的異象,破除了他對外邦人的成見,接受邀請開始到該撒利亞外邦人哥尼流的家裡傳福音,這一件事改變了整個耶路撒冷教會的觀念,而進行向「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廣傳福音的行動。
7. 耶路撒冷教會復興的序曲——「教會切切的禱告神」(徒 12:5,24)
希律對耶路撒冷的大迫害(12:1—4),卻因全教會的切切祈禱,一變而為教會的大復興和福音工作的大擴展。請注意:他們曾在祈禱上遭遇挫折——神好像沒有垂聽他們為雅各的祈禱(12:2),但他們仍然同心繼續仰望神,切切為彼得祈求,可見他們對神的信心是多麼堅固。
8. 保羅開始周遊宣教行程的序曲——安提阿教會領袖們的禁食祈禱(徒13:1—3)
安提阿教會在巴拿巴與保羅的教導之下,有了向外廣傳福音的 異象、負擔、與行動。教會的領袖們(一個猶太人,兩個非洲人,一個貴族,一個入了羅馬籍的猶太人),同心禁食祈禱(一連兩次),結果聖靈動工,成全他們的差傳計劃。
9. 福音進軍歐洲的序曲——腓立比監獄中的夜半祈禱(徒16:25)
歐洲福音一開始,就是半夜的祈禱與讚美,產生了驚人的果效!囚犯與監獄官接受了福音,人生大大改變(16:33—34)。歐洲的第一間教會竟然是悔改的囚犯和禁卒所組成的!多麼奇妙!
求神藉著聖靈挑旺華人教會的祈禱之火,帶來普遍的復興。
以聖經真理回應時代潮流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五年,頁4-6。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五年,頁4-6。 提後三章一至五節預言末世情况:社會中充滿了道德與靈性上的危機,這種情况正在今日有着高潮的出現。分述如下: 1. 自我主義“專顧自己……自誇……自高自大”(二,四節) 自我主義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針對這種潮流,聖經真理指導我們追尋“基督中心”和“表現基督”的人生。基本的金句是“我活着就是基督”,“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 1:21,20)。 2. 物質主義:“貪愛錢財……賣主賣友”。(二,四節) 物質主義也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針對物質主義,聖經給我們永恒的價值觀:天國。天國有其現世的角度和永世的角度。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是這永恒價值觀的基本法。祂說,“天國在你們心裏。” “心裏”二字兼有“中間”的意境(路17:21)。它是個人性的,也是羣體性的。基督徒已經在瑪門和上帝之間作了選擇(太6:24)。 3. 反叛主義:“謗瀆”(二節) “謗瀆”是對權威的反抗,包括上帝的權威,道德的權威,傳統的權威,文化的權威等等。今天的反叛精神是高度的熾烈。 針對反叛主義,聖經教導我們“超越”的人生道路,以基督精神為依歸。基督徒不依順潮流也不反抗潮流。意即潮流中若有符合基督精神的因素,基督徒就接納它;若有不含基督精神的因素,就反對它。只跟隨基督而超越潮流。 4. 反家庭主義:“違背父母”(二節) 今天,家庭的約束力,穩定力和影響力,已經明顯大幅消退。青少年失去原有規範,又沒有新的規範,就落入放蕩之中,失去了生命力的正面作用,陷入迷途。 針對這一種潮流,聖經教導我們追求基督化的家庭,建立“家庭價值”觀念,作為對一般潮流的抗衡文化的基石。 5. 色情主義:“心不聖潔”(二節) 色情泛濫是今日世界的正確描寫,這正符合啓示錄17:4的預言:淫婦手中舉起金杯,盛滿淫亂的穢物,意即以淫行為榮。這恰是今日情况的大寫照。針對這一種潮 流,聖經發出呼聲:“神是聖潔的,所以你們要聖潔!”(彼前 1:15)。“你們是聖潔的國度”(彼前2:9)。 6. 暴力主義:“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三節) 今日暴力大行其道,成為電視文化的主題之一,甚至是娛樂的玩藝兒。 針對此種氣氛,聖經舉起“愛的人生”的旌旗,向全人類宣告:愛是唯一的希望。 7. 放任主義:“任意妄為”(四節) 今天的社會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可以做的,真是名符其實的放任社會(permissive society)。唯一不可做的事,就是說:“這一件事是不可做的”。 針對這一種風向,聖經宣佈了基督教的自由觀:不自由的自由。耶穌基督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意即只有當我們受真理的約束時,才有真自由。那些在罪惡之下的人都失去了自由,乃是奴隸:只有犯罪的自由而沒有不犯罪的自由。真理是真自由的軌道。 8. 享樂主義:“愛宴樂,不愛神”(四節) 這裡提到神,表示這是末世不少基督徒的情况。祂們受了世俗的影響,走入享樂的人生觀,愛世界過於愛神,已落在“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的屬世生活之中,不能自拔。 針對這一種腐化的情况,聖經教導們過一個“祝福和分享的人生”,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追求作主手中賜福的器皿(創12:2) 9. 儀式主義:“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五節) 這是對末世教會中失去屬靈實質的預言,這與今日敎會中許多基督徒的情况相似,也恰是撒狄敎會的表現(啓3:1—2)。 雅各說:“在神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簡言之,敬虔就是愛心加聖潔。 願主加給我們力量在今日的潮流中有勝利的回應。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五年,頁4-6。
提後三章一至五節預言末世情况:社會中充滿了道德與靈性上的危機,這種情况正在今日有着高潮的出現。分述如下:
1. 自我主義“專顧自己……自誇……自高自大”(二,四節)
自我主義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 生活層面——自私自利,追求自我滿足。
- 文化層面——“自我表現”儘情流露,無奇不有。
- 哲學層面——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宇宙一切以人自己為衡量標準。
- 一般學術理論層面——人本主義。
針對這種潮流,聖經真理指導我們追尋“基督中心”和“表現基督”的人生。基本的金句是“我活着就是基督”,“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 1:21,20)。
2. 物質主義:“貪愛錢財……賣主賣友”。(二,四節)
物質主義也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 生活層面——以物質享受為人生最高目標。
- 文化層面——物質文明的價值觀,虛榮的時尚,到處流行。
- 哲學層面——唯物論。
- 政治層面——唯物論的政權。
針對物質主義,聖經給我們永恒的價值觀:天國。天國有其現世的角度和永世的角度。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是這永恒價值觀的基本法。祂說,“天國在你們心裏。” “心裏”二字兼有“中間”的意境(路17:21)。它是個人性的,也是羣體性的。基督徒已經在瑪門和上帝之間作了選擇(太6:24)。
3. 反叛主義:“謗瀆”(二節)
“謗瀆”是對權威的反抗,包括上帝的權威,道德的權威,傳統的權威,文化的權威等等。今天的反叛精神是高度的熾烈。
針對反叛主義,聖經教導我們“超越”的人生道路,以基督精神為依歸。基督徒不依順潮流也不反抗潮流。意即潮流中若有符合基督精神的因素,基督徒就接納它;若有不含基督精神的因素,就反對它。只跟隨基督而超越潮流。
4. 反家庭主義:“違背父母”(二節)
今天,家庭的約束力,穩定力和影響力,已經明顯大幅消退。青少年失去原有規範,又沒有新的規範,就落入放蕩之中,失去了生命力的正面作用,陷入迷途。
針對這一種潮流,聖經教導我們追求基督化的家庭,建立“家庭價值”觀念,作為對一般潮流的抗衡文化的基石。
5. 色情主義:“心不聖潔”(二節)
色情泛濫是今日世界的正確描寫,這正符合啓示錄17:4的預言:淫婦手中舉起金杯,盛滿淫亂的穢物,意即以淫行為榮。這恰是今日情况的大寫照。針對這一種潮 流,聖經發出呼聲:“神是聖潔的,所以你們要聖潔!”(彼前 1:15)。“你們是聖潔的國度”(彼前2:9)。
6. 暴力主義:“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三節)
今日暴力大行其道,成為電視文化的主題之一,甚至是娛樂的玩藝兒。
針對此種氣氛,聖經舉起“愛的人生”的旌旗,向全人類宣告:愛是唯一的希望。
7. 放任主義:“任意妄為”(四節)
今天的社會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可以做的,真是名符其實的放任社會(permissive society)。唯一不可做的事,就是說:“這一件事是不可做的”。
針對這一種風向,聖經宣佈了基督教的自由觀:不自由的自由。耶穌基督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意即只有當我們受真理的約束時,才有真自由。那些在罪惡之下的人都失去了自由,乃是奴隸:只有犯罪的自由而沒有不犯罪的自由。真理是真自由的軌道。
8. 享樂主義:“愛宴樂,不愛神”(四節)
這裡提到神,表示這是末世不少基督徒的情况。祂們受了世俗的影響,走入享樂的人生觀,愛世界過於愛神,已落在“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的屬世生活之中,不能自拔。
針對這一種腐化的情况,聖經教導們過一個“祝福和分享的人生”,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追求作主手中賜福的器皿(創12:2)
9. 儀式主義:“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五節)
這是對末世教會中失去屬靈實質的預言,這與今日敎會中許多基督徒的情况相似,也恰是撒狄敎會的表現(啓3:1—2)。
雅各說:“在神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簡言之,敬虔就是愛心加聖潔。
願主加給我們力量在今日的潮流中有勝利的回應。
事奉的價值觀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四年,頁4-5。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四年,頁4-5。 每一個在聖工的事奉上有份的人,都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然後才能有蒙主悅納的美好事奉,因為價值觀決定一個人追求的方向、路線、優先次序,和心態。聖經中給我們奉價值觀的指示,分述如下: (一)工人比工作更重要(可三:14) 當日主耶穌在世時,祂呼召了門徒們,要他們先與祂自己「同在」——認識祂、效法祂,建立與祂之間的美好關係,然後才差遣他們出去工作。主看重工人的本質,過於工作。 (二)愛主比工作更重要(啓二:3—5) 以弗所敎會肯「勞苦」工作,但是失去了「起初的愛」,因此主責備他們。 (三)恩膏比口才更重要(約壹二:27) 恩膏的成份是主道加上聖靈的工作,這樣的講論才有屬靈的功效,使聽見的人獲得靈性的幫助。單有口才是不夠的。 (四)屬靈品質的恩賜比工具性的恩賜更重要(提後一:6—7) 保羅在此處所說的恩賜,是指屬靈品質的恩賜——「剛強、仁愛、謹守」,而非工具性的恩賜——會作甚麼。許多單有工具性恩賜的人跌倒了。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靈性好的時候,其工具性的恩賜便更有果效。 (五)神的工作比人的工作更重要(可六:18) 門徒們在船上「搖櫓甚苦」,但船仍不能到達目的地。耶穌上了船,就到達目的地,神作工才有果效。因此我們必須藉着懇切的祈禱,推動神工作的手。 (六)動機比行動更重要(提前一:5) 人看外貌,神看內心。有人的事奉是出於愛好活動、交際,或冀求人的稱讚,貪圖榮耀。這是錯誤的動機,不能蒙主悅納。 (七)神知道比人知道更重要(林前八:3) 我們在事奉中所作的,人知道與否並不重要,最快樂和寶貴的,是神知道。「神知道就夠了」,這一句話安慰鼓勵了許多人。為求人的欣賞而失去神的賞賜,是最失算的 事。 (八)質比量更重要(太十三:30) 田主所要的是麥子,不是外表像麥子的稗子——只有外殼而無實質。我們的事奉工作必須能經受得起「如火的考驗」(林前三:13),而非「草木禾楷」的表面工作。 (九)愛比一切恩賜更重要(林前十三章) 保羅把愛與三件事作比較:各樣的恩賜;屬靈的知識;無愛的善行。結論是:若沒有愛,這一切都算不得甚麼。愛是「最妙的道」。 (十)生命的見證比言語的見證更重要 「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2)。 (十一)榜樣比權柄更重要(彼前五:3) 有人追求由地位而來的權柄,但是失去了屬靈的權柄。真正的屬靈權柄是從好榜樣產生出來的。人人都樂意接受這一種權柄。 (十二)團隊的事奉比個人的事奉更重要 有人只追求與神的關係好,而忽略了與人的關係好;有人可以單獨工作,卻不能與人合作。結果其事奉的果效與範圍大打折扣。這是很可惜的,也是神國度的損失。 求主幫助每一個事奉的人都有正確的價值觀。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四年,頁4-5。
每一個在聖工的事奉上有份的人,都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然後才能有蒙主悅納的美好事奉,因為價值觀決定一個人追求的方向、路線、優先次序,和心態。聖經中給我們奉價值觀的指示,分述如下:
(一)工人比工作更重要(可三:14)
當日主耶穌在世時,祂呼召了門徒們,要他們先與祂自己「同在」——認識祂、效法祂,建立與祂之間的美好關係,然後才差遣他們出去工作。主看重工人的本質,過於工作。
(二)愛主比工作更重要(啓二:3—5)
以弗所敎會肯「勞苦」工作,但是失去了「起初的愛」,因此主責備他們。
(三)恩膏比口才更重要(約壹二:27)
恩膏的成份是主道加上聖靈的工作,這樣的講論才有屬靈的功效,使聽見的人獲得靈性的幫助。單有口才是不夠的。
(四)屬靈品質的恩賜比工具性的恩賜更重要(提後一:6—7)
保羅在此處所說的恩賜,是指屬靈品質的恩賜——「剛強、仁愛、謹守」,而非工具性的恩賜——會作甚麼。許多單有工具性恩賜的人跌倒了。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靈性好的時候,其工具性的恩賜便更有果效。
(五)神的工作比人的工作更重要(可六:18)
門徒們在船上「搖櫓甚苦」,但船仍不能到達目的地。耶穌上了船,就到達目的地,神作工才有果效。因此我們必須藉着懇切的祈禱,推動神工作的手。
(六)動機比行動更重要(提前一:5)
人看外貌,神看內心。有人的事奉是出於愛好活動、交際,或冀求人的稱讚,貪圖榮耀。這是錯誤的動機,不能蒙主悅納。
(七)神知道比人知道更重要(林前八:3)
我們在事奉中所作的,人知道與否並不重要,最快樂和寶貴的,是神知道。「神知道就夠了」,這一句話安慰鼓勵了許多人。為求人的欣賞而失去神的賞賜,是最失算的 事。
(八)質比量更重要(太十三:30)
田主所要的是麥子,不是外表像麥子的稗子——只有外殼而無實質。我們的事奉工作必須能經受得起「如火的考驗」(林前三:13),而非「草木禾楷」的表面工作。
(九)愛比一切恩賜更重要(林前十三章)
保羅把愛與三件事作比較:各樣的恩賜;屬靈的知識;無愛的善行。結論是:若沒有愛,這一切都算不得甚麼。愛是「最妙的道」。
(十)生命的見證比言語的見證更重要
「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2)。
(十一)榜樣比權柄更重要(彼前五:3)
有人追求由地位而來的權柄,但是失去了屬靈的權柄。真正的屬靈權柄是從好榜樣產生出來的。人人都樂意接受這一種權柄。
(十二)團隊的事奉比個人的事奉更重要
有人只追求與神的關係好,而忽略了與人的關係好;有人可以單獨工作,卻不能與人合作。結果其事奉的果效與範圍大打折扣。這是很可惜的,也是神國度的損失。
求主幫助每一個事奉的人都有正確的價值觀。
從希伯來書看基督徒的持守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七年,頁2-4。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七年,頁2-4。 希伯來書的主要信息之一,就是「堅持」。讓我們從這一卷書中看一看,我們應當在那些方面堅持到底。 一、將盼望堅持到底 「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三6)。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來十23)。 1)盼望主對我們今生的應許得以成就 我們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2)。不論在任何境况之中都永不失望。彼得用「活潑」兩個字來形容我們的盼望: 「活潑」二字有兩個意思:①可以適應任何環境。不是死板的,乃是活潑的,會適應的。在任何環境中都滿有盼望。舊約告訴我們神使人在黑夜中歌唱。黑夜表示痛苦與困難的時期,但主能使我們在這境况中歌唱。杜鵑鳥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下雨的時候歌唱。其他的雀鳥都藏起來,但杜鵑仍然歌唱。我們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失望。②「活潑」就是「活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叫它死去或被毀滅。 2)來生的盼望 主耶穌已經勝過死亡,從死裏復活。我們也要走祂所走的道路。在主未復活前,我們對來生的事只有猜想,沒有甚麼把握,但我們看見主已經復活了,因此我們清楚必有來生。 從前西班牙人以爲他們的海邊就是世界的盡頭,在他們的海岸以外無其他地方,但自從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後,他們才知道有更遠、更美的地方。主復活之後,我們就看見了屬靈的「新大陸」,有來生的盼望在我們心中。昔日門徒們如何因主復活,從絕望中變為有盼望,今天我們也是一樣。 當主第一次來的時候,有很多人不相信彌賽亞的應許真能應驗;但亦有不少人信 了。到了時候,神所預備的救主就降生了。 對於主第二次來,亦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亦有人相信,並儆醒等候。到了時候,主必再來。 二、當持定所承認的道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進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來四11)。 「持定」就是不變,緊執,及遵行的意思。 聖經中兩次提及主所愛的人。甚麼人是主所愛的呢?馬可第十章廿一節記載,,有一位青年人來見耶穌,主問他說:「你遵守誡命麼?」他回答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就遵守了。」聖經記載說:「耶穌看着他,就愛他。」 約翰福音十四章廿一節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 蒙我父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三、在事奉上堅持到底 「因爲神並非不公義,竟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0-12)。 弟兄姊妹們!我們因愛主而作工,一直到底!當以斯拉領以色列人回國的時候,他們要重建聖殿,後來因為受敵擋而停工。但他們得到先知的信息而再一次復工。 有人原來熱心事主,後來漸漸停止了,今天我們要作愛心的工作一直到底。我們要彼此勉勵,將愛主的心復興過來,將工作復興過來。 在芝加哥一次大火中,慕迪先生的禮拜堂被燒了。他跪在被燒的禮拜堂中禱告,向主感謝,並重新將自己獻與主。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七年,頁2-4。
希伯來書的主要信息之一,就是「堅持」。讓我們從這一卷書中看一看,我們應當在那些方面堅持到底。
一、將盼望堅持到底
「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三6)。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來十23)。
1)盼望主對我們今生的應許得以成就
我們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2)。不論在任何境况之中都永不失望。彼得用「活潑」兩個字來形容我們的盼望:
「活潑」二字有兩個意思:①可以適應任何環境。不是死板的,乃是活潑的,會適應的。在任何環境中都滿有盼望。舊約告訴我們神使人在黑夜中歌唱。黑夜表示痛苦與困難的時期,但主能使我們在這境况中歌唱。杜鵑鳥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下雨的時候歌唱。其他的雀鳥都藏起來,但杜鵑仍然歌唱。我們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失望。②「活潑」就是「活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叫它死去或被毀滅。
2)來生的盼望
主耶穌已經勝過死亡,從死裏復活。我們也要走祂所走的道路。在主未復活前,我們對來生的事只有猜想,沒有甚麼把握,但我們看見主已經復活了,因此我們清楚必有來生。
從前西班牙人以爲他們的海邊就是世界的盡頭,在他們的海岸以外無其他地方,但自從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後,他們才知道有更遠、更美的地方。主復活之後,我們就看見了屬靈的「新大陸」,有來生的盼望在我們心中。昔日門徒們如何因主復活,從絕望中變為有盼望,今天我們也是一樣。
當主第一次來的時候,有很多人不相信彌賽亞的應許真能應驗;但亦有不少人信 了。到了時候,神所預備的救主就降生了。
對於主第二次來,亦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亦有人相信,並儆醒等候。到了時候,主必再來。
二、當持定所承認的道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進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來四11)。
「持定」就是不變,緊執,及遵行的意思。
聖經中兩次提及主所愛的人。甚麼人是主所愛的呢?馬可第十章廿一節記載,,有一位青年人來見耶穌,主問他說:「你遵守誡命麼?」他回答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就遵守了。」聖經記載說:「耶穌看着他,就愛他。」
約翰福音十四章廿一節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 蒙我父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三、在事奉上堅持到底
「因爲神並非不公義,竟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0-12)。
弟兄姊妹們!我們因愛主而作工,一直到底!當以斯拉領以色列人回國的時候,他們要重建聖殿,後來因為受敵擋而停工。但他們得到先知的信息而再一次復工。
有人原來熱心事主,後來漸漸停止了,今天我們要作愛心的工作一直到底。我們要彼此勉勵,將愛主的心復興過來,將工作復興過來。
在芝加哥一次大火中,慕迪先生的禮拜堂被燒了。他跪在被燒的禮拜堂中禱告,向主感謝,並重新將自己獻與主。
豐盛生命的尋索(人物專訪——滕近輝牧師)(整理:佘福愛)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六年,頁12-14。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六年,頁12-14。 在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中,主耶穌很清楚的對我們說明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是叫每 一個相信祂的人都得著豐盛的生命,這不單是一個寶貴的應許,更是每一個信徒竭力追尋的目標,環顧遭周屬靈長者生活的豐盛,正是這應許的見證人;其中以我們的牧者滕近輝牧師,他對屬靈生命熱衷的追求和奉獻,更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滕牧師又名懷智,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五日出生於山東省一位長老宗牧師之家。早年畢業於中國國立西北大學外文系(學士)及英國愛丁堡大學(道學士);曾在伯特利神學院、廣州聖經學院及建道神學院任教,並担任建道神學院義務院長一職。現任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及多個福音機構之主席、委員或顧問等職務。七八至七九年間,滕牧師更嘗毅然放下在港的所有職務,前往印尼西加里曼丹,投身短期宣教工作。 * * * * * * * 佘:對一個基督徒來說,豐盛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其準則和基礎又是怎樣的呢? 滕:豐盛生命顧名思義是有了生命之後,又有豐富的生命;換句話說,不是像冬天的樹木,僅僅有生命而已,仍是像夏天、秋天的生命,它們有美麗的樹葉、開花、結果、看起來悅目,而實質上又會結果子,這就是豐盛的生命。又比喻一個病人,他是有生命,然是却是很軟弱的,臥在病牀上不能作工,更需要別人的照顧。相對的是一個健康的人,他的生命既活潑,又有力;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幫助人,令到他的人生是有作為、有貢獻和有意義的。所以一個基督徒重生得救之後,進入一個結果子的境界——事奉神、服侍人,同時結出聖靈的果子來;對神的國度、在社會方面都有所貢獻、發光、作鹽、 榮耀神,這樣的一個生命,就是「豐盛的生命」。 佘:我們如何才能得到這豐盛的生命呢? 滕:這生命是由主耶穌基督而來的,我們自己裏面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必須效法主耶穌所說的比喻: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必須在葡萄樹上,然後才能結出果子來,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與主之間活潑宜生命上的聯繫;常常親近主,透過祈禱、讀經在生命上與主結連,這樣主就藉著聖靈,像葡萄樹般將生命運行在我們裏面,這樣我們便可結出果子來,所以得到豐盛生命的秘訣是在於生命與主耶穌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佘:在信徒尋找豐盛的生命過程中,主日學能扮演些什麼角色? 滕:在這方面主日學是可以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從三方面來看:第一,當老師得到一班學生一同聚集,一起學習聖經的時候,這位老師可以注意到學生是否已經得救,是否與主耶穌有生命上的聯繫,他可以透過主日學帶領學生信主,蒙恩得救;就好像慕迪先生,他就是得到一位主日學老師帶領他重生得救,以後他成為一 個有豐盛生命的基督徒,更成為一個偉大的佈道家,帶領很多人信主,所以一位主日學老師可以做到的第一件事是引領學生進入主耶穌的生命裏面,有生命的聯繫。第二,有很多基督徒因為沒有參加主日學,所以讀經生活很懶散,只是靠主日聽一篇道,以致對主話語的認識缺乏有深度和有系統的領受,但如果他參加了主日學, 每主日到主面前,按步就班地有系統的將全本聖經的內容查考,他既可以聽,可以發問,也可以與同學、老師間討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一同研究,得到很多幫助,令他可以吸收神話語中屬靈的養料,使他在主裏面的生命漸漸得以成長。第三,在主日學裏學生之間透過互相交通,引領他們享受與其他弟兄姊妹交通的樂趣,幫助他們進入肢體團契生活裏面:從這三方面來看,主日學都有很具體的幫助和作用。 佘:作為一個主日學教員,他(她)如何能領受這個豐盛的生命? 滕:主日學老師就好像教會裏的一個「小牧人」,他要負起牧養自己一班學生的責任,就因他要担起這個教導的責任,所以當他預備功課、勸勉學生、為學生代禱、關心他們的時候,他自己的靈命就得到造就,因為靈命的成長是透過事奉,而主日學教員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奉,透過以上所提過的各方面,他的靈命便會漸漸成熟成熟, 從而進入豐盛的境界,所以一個主日學教員得到豐盛生命的機會是較其他信徒為高。 佘:又作為一個主日學學生,他(她)如何才能領受豐盛的生命? 滕: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老師需要指點他,叫他明白到他所學的不單是頭腦的知識而已,也不只是對聖經真理的了解而已,而是叫他們知道聖經真理的真正作用是給學生有生命——一個活潑的生命、結果子的生命、事奉的生命、見証的生命、 榮耀神的生命。換言之聖經中的真理是表現於一個有基督的生命,生活中有具體實踐的途徑。如果一個學生體會到這方面,就會將他所學到的真理知識與生活行動或行為配合起來,當這種情形出現時,他很自然地便會進人一個更成熟,更強壯, 更有功效的豐盛的生命裏。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六年,頁12-14。
在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中,主耶穌很清楚的對我們說明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是叫每 一個相信祂的人都得著豐盛的生命,這不單是一個寶貴的應許,更是每一個信徒竭力追尋的目標,環顧遭周屬靈長者生活的豐盛,正是這應許的見證人;其中以我們的牧者滕近輝牧師,他對屬靈生命熱衷的追求和奉獻,更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滕牧師又名懷智,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五日出生於山東省一位長老宗牧師之家。早年畢業於中國國立西北大學外文系(學士)及英國愛丁堡大學(道學士);曾在伯特利神學院、廣州聖經學院及建道神學院任教,並担任建道神學院義務院長一職。現任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及多個福音機構之主席、委員或顧問等職務。七八至七九年間,滕牧師更嘗毅然放下在港的所有職務,前往印尼西加里曼丹,投身短期宣教工作。
* * * * * * *
佘:對一個基督徒來說,豐盛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其準則和基礎又是怎樣的呢?
滕:豐盛生命顧名思義是有了生命之後,又有豐富的生命;換句話說,不是像冬天的樹木,僅僅有生命而已,仍是像夏天、秋天的生命,它們有美麗的樹葉、開花、結果、看起來悅目,而實質上又會結果子,這就是豐盛的生命。又比喻一個病人,他是有生命,然是却是很軟弱的,臥在病牀上不能作工,更需要別人的照顧。相對的是一個健康的人,他的生命既活潑,又有力;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幫助人,令到他的人生是有作為、有貢獻和有意義的。所以一個基督徒重生得救之後,進入一個結果子的境界——事奉神、服侍人,同時結出聖靈的果子來;對神的國度、在社會方面都有所貢獻、發光、作鹽、 榮耀神,這樣的一個生命,就是「豐盛的生命」。
佘:我們如何才能得到這豐盛的生命呢?
滕:這生命是由主耶穌基督而來的,我們自己裏面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必須效法主耶穌所說的比喻: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必須在葡萄樹上,然後才能結出果子來,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與主之間活潑宜生命上的聯繫;常常親近主,透過祈禱、讀經在生命上與主結連,這樣主就藉著聖靈,像葡萄樹般將生命運行在我們裏面,這樣我們便可結出果子來,所以得到豐盛生命的秘訣是在於生命與主耶穌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佘:在信徒尋找豐盛的生命過程中,主日學能扮演些什麼角色?
滕:在這方面主日學是可以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從三方面來看:第一,當老師得到一班學生一同聚集,一起學習聖經的時候,這位老師可以注意到學生是否已經得救,是否與主耶穌有生命上的聯繫,他可以透過主日學帶領學生信主,蒙恩得救;就好像慕迪先生,他就是得到一位主日學老師帶領他重生得救,以後他成為一 個有豐盛生命的基督徒,更成為一個偉大的佈道家,帶領很多人信主,所以一位主日學老師可以做到的第一件事是引領學生進入主耶穌的生命裏面,有生命的聯繫。第二,有很多基督徒因為沒有參加主日學,所以讀經生活很懶散,只是靠主日聽一篇道,以致對主話語的認識缺乏有深度和有系統的領受,但如果他參加了主日學, 每主日到主面前,按步就班地有系統的將全本聖經的內容查考,他既可以聽,可以發問,也可以與同學、老師間討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一同研究,得到很多幫助,令他可以吸收神話語中屬靈的養料,使他在主裏面的生命漸漸得以成長。第三,在主日學裏學生之間透過互相交通,引領他們享受與其他弟兄姊妹交通的樂趣,幫助他們進入肢體團契生活裏面:從這三方面來看,主日學都有很具體的幫助和作用。
佘:作為一個主日學教員,他(她)如何能領受這個豐盛的生命?
滕:主日學老師就好像教會裏的一個「小牧人」,他要負起牧養自己一班學生的責任,就因他要担起這個教導的責任,所以當他預備功課、勸勉學生、為學生代禱、關心他們的時候,他自己的靈命就得到造就,因為靈命的成長是透過事奉,而主日學教員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奉,透過以上所提過的各方面,他的靈命便會漸漸成熟成熟, 從而進入豐盛的境界,所以一個主日學教員得到豐盛生命的機會是較其他信徒為高。
佘:又作為一個主日學學生,他(她)如何才能領受豐盛的生命?
滕: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老師需要指點他,叫他明白到他所學的不單是頭腦的知識而已,也不只是對聖經真理的了解而已,而是叫他們知道聖經真理的真正作用是給學生有生命——一個活潑的生命、結果子的生命、事奉的生命、見証的生命、 榮耀神的生命。換言之聖經中的真理是表現於一個有基督的生命,生活中有具體實踐的途徑。如果一個學生體會到這方面,就會將他所學到的真理知識與生活行動或行為配合起來,當這種情形出現時,他很自然地便會進人一個更成熟,更強壯, 更有功效的豐盛的生命裏。
在「無根的一代」中作「有根有基」的基督徒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五年,頁3-5。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五年,頁3-5。 這一代的青年被稱爲「沒有根的一代」,這是一個很恰切的名稱。傳統觀念的繩索已經切斷,他們被潮流冲去——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忽前忽後,忽新忽舊,忽笑忽哭,忽愛忽恨。在道德觀念上沒有根,在人生觀念上沒有根;沒有自己的堅信,沒有自己的立場,無形中被人牽着鼻子走。 這一個無根的時代却同時是一個震盪的時代。我曾多次想到一節經文:「使那不被震盪的常存」(來十二27)。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沒有根基的一切都會倒塌,只賸下那些根基穩固的建築物。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在時代的動盪中,一定會倒下去——頹廢、消沉、變性,或者索性麻醉自己,放蕩、玩世,最後無聲無息的倒下。 基督要每一個跟從祂的人有堅固的基礎,受得起時代震盪的考驗。 (一)信仰建立在磐石上 主耶穌為祂的敎會預備了「磐石」(太十六18),這磐石是指着敎會對基督堅固的信仰說的。彼得宣告了這信仰:「你是基督(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這磐石就是基督和敎會對祂的信仰。每一個基督徒,必須對基督有清楚、確定和堅固的信仰。不然,他在這一個懷疑的時代中便站立不定。 (二)在真理上紮根 當真理之道的種子撒入人心時,其中一部份落在「土淺」的地方,不能扎根,所以一發芽就枯乾了。 今天,基督徒有三種趨勢: 第三種趨勢是正確的。今日基督徒漸漸多注意真理的討論,這是好現象,表示他們在真理上正在追求扎根。心靈與真理並重,才能站穩。心靈的熱誠只能一時,真理上的根基才能持久。 (三)在傳福音上堅定——「站立得穩」 保羅說:「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爲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一27)。「站立得穩」等於有根有基。這幾個字是指着傳福音的事工說的。 基督徒必須以傳福音爲首務。今天的基督徒,一般來說,缺少開荒工作的心志,避難就易,不肯「完全擺上」。我們多麼容易忘記,香港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基督徒。 每間教會必須盡力推進福音事工,不可任其自然發展。 (四)在事奉上堅定——「不可搖動」 保羅說:「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十五58)。「堅固,不可搖動」正是有根有基的意思。保羅要我們在事奉上「堅固」而「竭力」,恒久保持這種精神。「在主裏面的勞苦不是徒然的。」「願你們多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一直到底。」(來六11)。 (五)在愛心上有根有基 保羅說:「……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三17)。 這「愛心」包括愛人和愛神在內。 愛主減退的開始就是基督徒走下坡的開始。在這一個追求物質享受的時代裏面,我們多麼容易失去愛主的追求! 以弗所的教會是一個好敎會,但是她竟然漸漸失去「起初的愛」。基督徒們啊,千萬不要忘記主的話:我們失去「起初的愛」的時候,就是我們失去燈臺的時候!(啓二4-5)。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五年,頁3-5。
這一代的青年被稱爲「沒有根的一代」,這是一個很恰切的名稱。傳統觀念的繩索已經切斷,他們被潮流冲去——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忽前忽後,忽新忽舊,忽笑忽哭,忽愛忽恨。在道德觀念上沒有根,在人生觀念上沒有根;沒有自己的堅信,沒有自己的立場,無形中被人牽着鼻子走。
這一個無根的時代却同時是一個震盪的時代。我曾多次想到一節經文:「使那不被震盪的常存」(來十二27)。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沒有根基的一切都會倒塌,只賸下那些根基穩固的建築物。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在時代的動盪中,一定會倒下去——頹廢、消沉、變性,或者索性麻醉自己,放蕩、玩世,最後無聲無息的倒下。
基督要每一個跟從祂的人有堅固的基礎,受得起時代震盪的考驗。
(一)信仰建立在磐石上
主耶穌為祂的敎會預備了「磐石」(太十六18),這磐石是指着敎會對基督堅固的信仰說的。彼得宣告了這信仰:「你是基督(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這磐石就是基督和敎會對祂的信仰。每一個基督徒,必須對基督有清楚、確定和堅固的信仰。不然,他在這一個懷疑的時代中便站立不定。
(二)在真理上紮根
當真理之道的種子撒入人心時,其中一部份落在「土淺」的地方,不能扎根,所以一發芽就枯乾了。
今天,基督徒有三種趨勢:
- 專重心靈,棄絕一切知識;對時代的一切只有消極的反應,沒有主動的掌握。他們影響力的圈子越來越小;聖靈在他們中間的工作也越來越少。他們把神限制得很小;他們傳福音的作用逐漸縮萎。
- 專重頭腦知識,靈命枯萎,以方法代替聖靈,以理論代替禱告,以研究代替心靈的吸收,以工作代替愛神。
- 注重靈性,也注重真理(對聖經的系統了解);將心靈和知識都納入屬靈的範圍之內。
第三種趨勢是正確的。今日基督徒漸漸多注意真理的討論,這是好現象,表示他們在真理上正在追求扎根。心靈與真理並重,才能站穩。心靈的熱誠只能一時,真理上的根基才能持久。
(三)在傳福音上堅定——「站立得穩」
保羅說:「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爲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一27)。「站立得穩」等於有根有基。這幾個字是指着傳福音的事工說的。
基督徒必須以傳福音爲首務。今天的基督徒,一般來說,缺少開荒工作的心志,避難就易,不肯「完全擺上」。我們多麼容易忘記,香港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基督徒。 每間教會必須盡力推進福音事工,不可任其自然發展。
(四)在事奉上堅定——「不可搖動」
保羅說:「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十五58)。「堅固,不可搖動」正是有根有基的意思。保羅要我們在事奉上「堅固」而「竭力」,恒久保持這種精神。「在主裏面的勞苦不是徒然的。」「願你們多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一直到底。」(來六11)。
(五)在愛心上有根有基
保羅說:「……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三17)。
這「愛心」包括愛人和愛神在內。
愛主減退的開始就是基督徒走下坡的開始。在這一個追求物質享受的時代裏面,我們多麼容易失去愛主的追求!
以弗所的教會是一個好敎會,但是她竟然漸漸失去「起初的愛」。基督徒們啊,千萬不要忘記主的話:我們失去「起初的愛」的時候,就是我們失去燈臺的時候!(啓二4-5)。
從香港處境看「勇士」的裝備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三年,頁4-6。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三年,頁4-6。 歷代志上十二章記載大衛「勇士」們的表現,十分寶貴。他們的裝備可以分為四 方面,這些裝備也正是本港基督徒今日所需要的。 一、心志方面的裝備 (一)信心——這些勇士們確信,大衛是耶和華所揀選膏立的王(廿三節),最後勝利必然屬與他,所以堅決跟隨他。這也正是我們對基督(被膏者))的信心。 (二)逆境中的忠心——當時「大衛躲在洗革拉」(一節),因他正遭受掃羅王的追逼。這些勇士不是看風駛舵的人,乃是在逆境中顯出忠心。香港基督徒應在任何轉變中,保持對基督的忠心。 (三)獻身——他們對大衛說:「我們是歸於你的」(十八節)。 (四)「獅心」——「他們的面貌好像獅子」(八節),這是他們「獅心」的外在表現:大無畏的精神。 (五)「不生二心」(卅三節)——「誠心」,「一心」(卅八節)這正是「不事二主」的精神(太六24)。 (六)「決心」——他們在「約但河水漲過兩岸的時候過河」(十五節),這表示他 們決不被困難與危險所阻嚇。 (七)同心——卅四萬六百人同心合意跟從大衛(廿四至卅七節)。 二、兵器使用方面的裝備 (一)他們「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二節),這正是中國人所說的「左右開弓」。 這表示他們接受了充份的武藝訓練。今天,基督徒在恩賜上也需要充份的發揮與發展。一般人的左手少加使用,所以不夠靈活和有力。我們應該儘量發展「左手」所代表的潛能,加强恩賜的効能。 (二)他們「能拿盾牌和槍」(八節),這表示他們能攻能守,有勇有智。 (三)他們「能用各樣兵器打仗」(卅三節)。今天,我們在事奉上和傳福音上,也要使用各樣方式和工具。 三、戰術運用方面的裝備 他們「能守行伍」(卅八節),「能擺陣」(卅五節)。 (一)「守伍」——二人爲「伍」。伍是軍隊中最小的單位。能守伍才能站穩自己在軍隊中的崗位,這等於今天教會中的小組。小組內的互相交通與建立,是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所應受的訓練。這樣,無論將來局勢如何改變,都能站立得住。 (二)「守行」——在軍隊的隊形中,縱列為「伍」,橫列爲「行」。所以「行」是 較大的單位。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曉得他在整個教會中的崗位和職責。 (三)擺陣——軍隊的陣形是整體的行動。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應該了解敎會整體的真理,這樣才能有正確的追求與行動路線。 四、時代認識方面的裝備 這些勇士們「通連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卅二節)。他們了解當時的一般情勢與處境,認識大局,所以他們知道自己所當行的是甚麼。今天,每一個基督徒也應該認識自己的時代,和在這時代中的任務。 願主在這時代中的香港,興起許多「勇士」來。教導與學習中,獲致靈性的長進。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三年,頁4-6。
歷代志上十二章記載大衛「勇士」們的表現,十分寶貴。他們的裝備可以分為四 方面,這些裝備也正是本港基督徒今日所需要的。
一、心志方面的裝備
(一)信心——這些勇士們確信,大衛是耶和華所揀選膏立的王(廿三節),最後勝利必然屬與他,所以堅決跟隨他。這也正是我們對基督(被膏者))的信心。
(二)逆境中的忠心——當時「大衛躲在洗革拉」(一節),因他正遭受掃羅王的追逼。這些勇士不是看風駛舵的人,乃是在逆境中顯出忠心。香港基督徒應在任何轉變中,保持對基督的忠心。
(三)獻身——他們對大衛說:「我們是歸於你的」(十八節)。
(四)「獅心」——「他們的面貌好像獅子」(八節),這是他們「獅心」的外在表現:大無畏的精神。
(五)「不生二心」(卅三節)——「誠心」,「一心」(卅八節)這正是「不事二主」的精神(太六24)。
(六)「決心」——他們在「約但河水漲過兩岸的時候過河」(十五節),這表示他 們決不被困難與危險所阻嚇。
(七)同心——卅四萬六百人同心合意跟從大衛(廿四至卅七節)。
二、兵器使用方面的裝備
(一)他們「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二節),這正是中國人所說的「左右開弓」。 這表示他們接受了充份的武藝訓練。今天,基督徒在恩賜上也需要充份的發揮與發展。一般人的左手少加使用,所以不夠靈活和有力。我們應該儘量發展「左手」所代表的潛能,加强恩賜的効能。
(二)他們「能拿盾牌和槍」(八節),這表示他們能攻能守,有勇有智。
(三)他們「能用各樣兵器打仗」(卅三節)。今天,我們在事奉上和傳福音上,也要使用各樣方式和工具。
三、戰術運用方面的裝備
他們「能守行伍」(卅八節),「能擺陣」(卅五節)。
(一)「守伍」——二人爲「伍」。伍是軍隊中最小的單位。能守伍才能站穩自己在軍隊中的崗位,這等於今天教會中的小組。小組內的互相交通與建立,是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所應受的訓練。這樣,無論將來局勢如何改變,都能站立得住。
(二)「守行」——在軍隊的隊形中,縱列為「伍」,橫列爲「行」。所以「行」是 較大的單位。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曉得他在整個教會中的崗位和職責。
(三)擺陣——軍隊的陣形是整體的行動。今天每一個基督徒應該了解敎會整體的真理,這樣才能有正確的追求與行動路線。
四、時代認識方面的裝備
這些勇士們「通連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卅二節)。他們了解當時的一般情勢與處境,認識大局,所以他們知道自己所當行的是甚麼。今天,每一個基督徒也應該認識自己的時代,和在這時代中的任務。
願主在這時代中的香港,興起許多「勇士」來。教導與學習中,獲致靈性的長進。
從彼得後書看靈性的長進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一年,頁2-3。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一年,頁2-3。 彼得後書向我們傳達靈性長進的信息。分述如下: 一、靈性長進的兩個角度 使徒彼得說:「你們要在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三18)。 知識必須和恩典配合起來,我們的靈性才能有平衡的長進。單單頭腦的知識是不夠的。 二 、靈性長進的基本條件 彼得後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強調基督的主權。他不單是「救主」,也是「主」。該書對基督的稱呼是:「主救主耶穌基督」(一11,二20,三2,三18)。是的,我們若不接受基督爲「主」,靈性便難以長進。 在全部新約中,「救主耶穌」出現廿五次,而「主耶穌」出現了五百多次,是一與廿之比。由此可見,基督的主權是多麼重要!接受基督主權的信徒太少,所以長進的信徒也太少! 三、靈性長進的動力 彼得後書列舉了三件事實,它們對信徒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這吸引力就構成了信徒追求靈性長進的動力。 四、靈性長進的內容與步驟 彼得題及八級的長進與步驟(一5-7): 五、靈性長進的結果 願主恩待本堂的主日學,使所有的師生都能在課程的教導與學習中,獲致靈性的長進。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一年,頁2-3。
彼得後書向我們傳達靈性長進的信息。分述如下:
一、靈性長進的兩個角度
使徒彼得說:「你們要在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三18)。
- 在恩典上長進——「恩典」在這裡的主要意義,是與信徒的生命實質連在一起的。所以在恩典上長進,就是在生命的實況中更加蒙恩。
- 在知識上長進——眞理的知識對信徒的靈程發生指導的作用,正如地圖對軍隊的作用一樣。信徒應該了解父神的全部計劃和靈性進步的途徑,然後才能在追求上有所遵循,達致目標。
知識必須和恩典配合起來,我們的靈性才能有平衡的長進。單單頭腦的知識是不夠的。
二 、靈性長進的基本條件
彼得後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強調基督的主權。他不單是「救主」,也是「主」。該書對基督的稱呼是:「主救主耶穌基督」(一11,二20,三2,三18)。是的,我們若不接受基督爲「主」,靈性便難以長進。
在全部新約中,「救主耶穌」出現廿五次,而「主耶穌」出現了五百多次,是一與廿之比。由此可見,基督的主權是多麼重要!接受基督主權的信徒太少,所以長進的信徒也太少!
三、靈性長進的動力
彼得後書列舉了三件事實,它們對信徒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這吸引力就構成了信徒追求靈性長進的動力。
- 「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一4)——正如彼前一4所說的:「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爲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 「得與神的性情有份」(一4)——信徒竟然能與神性互相契合,這是何等榮耀的恩典!
- 「豐豐富富的進入基督永遠的國」(一11)——進入基督的國已經是了不得的事,何況「豐豐富富」的進入呢!
四、靈性長進的內容與步驟
彼得題及八級的長進與步驟(一5-7):
- 信心——基礎。得救的信心與生活的信心,都包括在內。
- 德行——信行合一。真信心必然產生好行爲。
- 知識——知識提供靈性長進的路線與途徑,不致誤入迷途或偏差。
- 節制——就是保羅所說的「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
- 忍耐——不是消極的忍受,乃是積極的得勝——勝過環境中一切困難與試煉。
- 虔敬——在凡事上對神存真誠與敬畏的心。
- 愛弟兄的心——原文是弟兄之情。
- 愛眾人的心——愛心圈子與程度上的擴大。原文無「眾人」,只有「愛」一個字。這愛就是基督所說的愛,包括愛仇敵在內。這愛的對象超越了信徒的範圍,而及於一切人。
五、靈性長進的結果
- 「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一8)。
- 不至於辜負恩典——「忘記了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一9)。
- 不至於使所蒙恩召的內容落空(一10)。
- 不至於在靈程上跌倒(一10)。正如騎腳踏車一樣,不進則跌。
- 獲得永遠的收成(一11)。
願主恩待本堂的主日學,使所有的師生都能在課程的教導與學習中,獲致靈性的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