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無意間,在屜底翻出一冊四十年前大學讀書期間的舊作集,再讀時,心情有些澎湃: 我愛冬夜的野火 那是與黑夜戰鬭的生命 我愛沙漠上的足踪 那是先驅在荒野裡留下的生命痕跡 它指示著沙漠中的出路 暴風雨中奔馳的閃電 比明媚的春光更美麗 因為它藏著更豐盛生命的啟示 海比碧空更美麗 因爲它蘊藏著深沈的生命浪濤 主,讓我的手探入你的釘痕和肋旁 阿,恩深的主啊,我應怎樣? 雖然我的眼淚沾濕了你的腳 但,主阿,我應怎樣? 主,我沒有什麼給你 只有,這裡—— 卑微卻是赤誠的生命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無意間,在屜底翻出一冊四十年前大學讀書期間的舊作集,再讀時,心情有些澎湃:
我愛冬夜的野火
那是與黑夜戰鬭的生命
我愛沙漠上的足踪
那是先驅在荒野裡留下的生命痕跡
它指示著沙漠中的出路
暴風雨中奔馳的閃電
比明媚的春光更美麗
因為它藏著更豐盛生命的啟示
海比碧空更美麗
因爲它蘊藏著深沈的生命浪濤
主,讓我的手探入你的釘痕和肋旁
阿,恩深的主啊,我應怎樣?
雖然我的眼淚沾濕了你的腳
但,主阿,我應怎樣?
主,我沒有什麼給你
只有,這裡——
卑微卻是赤誠的生命
「歡歡喜喜」:傳福音的喜樂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傳福音的工作是基督徒最大的喜樂。這喜樂俱有各種因素: 一、為福音奉獻自己的喜樂——「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代上二十九5)。 二、得人的喜樂——在路加福音十五章內,題到當一個人悔改信主時所造成三方面的喜樂:一、主耶穌的喜樂:「歡歡喜喜」(5);二、信徒的喜樂:「和我一同歡喜吧!」(6);三、天使的喜樂(10)。在本章內有九次提到喜樂。 三、為人代禱的喜樂——「歡歡喜喜的祈求」(腓一4)。腓立比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保羅在監牢中的祈禱(徒十六25)。許多信徒都是因為有人代禱而悔改信主的。 四、為福音付代價的喜樂——「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太十三44)。在華南宣道會的歷史中,至少有三位把一切為了福音獻給主:廣西的趙柳塘牧師為了讀神學而放棄官費留美;羅聖愛女士把全部家産贈給建道聖經學院;翟輔民牧師把所承受的遺產用在福音聖工上。 五、勝過撒但的喜樂——「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鬼也服了我們。」(路十17)。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第一位到緬甸去傳福音的耶德遜牧師(Judson),入境不久即被人誣告而坐監,腳上帶了卅二磅重的鐵鍊,但他說:「福音在緬甸的前途一如神的應許那樣光明!」果然,福音得勝,當他去世時,緬甸已有六千多人信主受洗。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傳福音的工作是基督徒最大的喜樂。這喜樂俱有各種因素:
一、為福音奉獻自己的喜樂——「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代上二十九5)。
二、得人的喜樂——在路加福音十五章內,題到當一個人悔改信主時所造成三方面的喜樂:一、主耶穌的喜樂:「歡歡喜喜」(5);二、信徒的喜樂:「和我一同歡喜吧!」(6);三、天使的喜樂(10)。在本章內有九次提到喜樂。
三、為人代禱的喜樂——「歡歡喜喜的祈求」(腓一4)。腓立比教會歷史的第一頁,就是保羅在監牢中的祈禱(徒十六25)。許多信徒都是因為有人代禱而悔改信主的。
四、為福音付代價的喜樂——「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太十三44)。在華南宣道會的歷史中,至少有三位把一切為了福音獻給主:廣西的趙柳塘牧師為了讀神學而放棄官費留美;羅聖愛女士把全部家産贈給建道聖經學院;翟輔民牧師把所承受的遺產用在福音聖工上。
五、勝過撒但的喜樂——「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鬼也服了我們。」(路十17)。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第一位到緬甸去傳福音的耶德遜牧師(Judson),入境不久即被人誣告而坐監,腳上帶了卅二磅重的鐵鍊,但他說:「福音在緬甸的前途一如神的應許那樣光明!」果然,福音得勝,當他去世時,緬甸已有六千多人信主受洗。
突破:建立福音橋樑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本堂執事會通過支持突破機構購置新址,擴大事工。因此將要在主日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獻,並呼籲弟兄姊妹們另外自由奉獻,以五萬元為目標。 也許有些弟兄姊妹對突破機構的事工還不甚了解。雖然本堂一直有弟兄姊妹每月為突破奉獻,而且奉獻的數目僅次於本堂對建道及中神的奉獻,但是仍有對突破加以介紹的需要。 突破機構主要的事工有八樣:一、兩種月刊——「突破」及「少年突破」。二、書籍——佈道性及信仰栽培性著作。三、輔導非信徒與信徒。四、製作福音性幻燈片及影片。五、音樂佈道。六、福音預工性的電台廣播。七、福音事工訓練。八、基督教社會輿論的表達喉舌。 上述各項事工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接福音事工與間接福音事工或稱「福音預工」。兩者在戰略價值上講,是同樣重要的。「預工」的作用是為福音事工打基礎,基礎越廣大,建築物的上蓋就越廣大。它的功效是無形的,卻是重要的,有人說,突破的兩種刊物裏面缺少直接而明顯的福音信息。這是事實,但是它們不斷的把一些基督教的基本觀念灌輸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去,等待有一天開花結果。也有人說,突破刊物裏面有些屬世事物的文章,但是它們的作用是透過一些青少年事實上所接觸的事物,去指導他們有正確的選擇與分析,獲得另一種眼光。這些事物是逃避不了的,所以需要面對與開導。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本堂執事會通過支持突破機構購置新址,擴大事工。因此將要在主日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獻,並呼籲弟兄姊妹們另外自由奉獻,以五萬元為目標。
也許有些弟兄姊妹對突破機構的事工還不甚了解。雖然本堂一直有弟兄姊妹每月為突破奉獻,而且奉獻的數目僅次於本堂對建道及中神的奉獻,但是仍有對突破加以介紹的需要。
突破機構主要的事工有八樣:一、兩種月刊——「突破」及「少年突破」。二、書籍——佈道性及信仰栽培性著作。三、輔導非信徒與信徒。四、製作福音性幻燈片及影片。五、音樂佈道。六、福音預工性的電台廣播。七、福音事工訓練。八、基督教社會輿論的表達喉舌。
上述各項事工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接福音事工與間接福音事工或稱「福音預工」。兩者在戰略價值上講,是同樣重要的。「預工」的作用是為福音事工打基礎,基礎越廣大,建築物的上蓋就越廣大。它的功效是無形的,卻是重要的,有人說,突破的兩種刊物裏面缺少直接而明顯的福音信息。這是事實,但是它們不斷的把一些基督教的基本觀念灌輸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去,等待有一天開花結果。也有人說,突破刊物裏面有些屬世事物的文章,但是它們的作用是透過一些青少年事實上所接觸的事物,去指導他們有正確的選擇與分析,獲得另一種眼光。這些事物是逃避不了的,所以需要面對與開導。
開始準備•團體行動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本堂將於十月十三日(主日)舉行立堂卅三週年紀念崇拜,同時於十一日至十三日一連三晚舉行堂慶佈道大會。屆時邀請海外神學院講師、平安堂主任吳主光長老、及順天邨青少年中心主任倪貢明牧師為講員。這兩位講員都是主所重用的僕人,他們所講的信息對於青年與年長的人都適合,既動聽又富於有意義的內容。 面對這麼好的佈道機會,求主幫助我們好好的加以利用,帶領親友信主得救。請大家注意六件事: 一、從現在開始就選定自己所要帶來聽福音的人:或家人、或同事、或同學、或親戚。 二、選定以後,就開始為他們懇切祈禱,求主預備他們的心,除去赴會的攔阻。也求主增加自己的信心。 三、然後向他們發出誠懇的邀請,甚至安排時間親自去帶他們赴會。 四、聽道後,以智慧鼓勵他們與陪談員談話。 五、若你沒有機會帶人赴會,也應安排時間自己赴會,在會中為講員與聽眾祈禱。同時你的出席也表達你心靈中一份對佈道工作的關心,並且你的出席會使聚會因人多而有更好的氣氛,這對講員與聽眾大有幫助。 六、讓我們學習教會的團體行動。眾人一致的出席參與,能使佈道聚會的果效升級。本堂一年兩次舉行佈道會,決非對會友過份的要求,這是信徒的本份與權利。讓我們通力以赴。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本堂將於十月十三日(主日)舉行立堂卅三週年紀念崇拜,同時於十一日至十三日一連三晚舉行堂慶佈道大會。屆時邀請海外神學院講師、平安堂主任吳主光長老、及順天邨青少年中心主任倪貢明牧師為講員。這兩位講員都是主所重用的僕人,他們所講的信息對於青年與年長的人都適合,既動聽又富於有意義的內容。
面對這麼好的佈道機會,求主幫助我們好好的加以利用,帶領親友信主得救。請大家注意六件事:
一、從現在開始就選定自己所要帶來聽福音的人:或家人、或同事、或同學、或親戚。
二、選定以後,就開始為他們懇切祈禱,求主預備他們的心,除去赴會的攔阻。也求主增加自己的信心。
三、然後向他們發出誠懇的邀請,甚至安排時間親自去帶他們赴會。
四、聽道後,以智慧鼓勵他們與陪談員談話。
五、若你沒有機會帶人赴會,也應安排時間自己赴會,在會中為講員與聽眾祈禱。同時你的出席也表達你心靈中一份對佈道工作的關心,並且你的出席會使聚會因人多而有更好的氣氛,這對講員與聽眾大有幫助。
六、讓我們學習教會的團體行動。眾人一致的出席參與,能使佈道聚會的果效升級。本堂一年兩次舉行佈道會,決非對會友過份的要求,這是信徒的本份與權利。讓我們通力以赴。
重要而被忽略的一項聖工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文字工作是基督教聖工的命脈之一,這是一般基督徒所公認的事實,但是綜觀各地基督徒與教會的實際表現,卻與這一項公認的事實大相逕庭。試舉六例為證: 一、在一般教會所印發的獻金徵信錄裏面,甚少見為文字聖工的奉獻,即算有,也是數目很小。 二、投入文字工作的信徒,在基督教出版社裏面所得的薪金很低。一位大學畢業的編輯所得的,約三千港幣(包括一切在內),難以維持家計而安心工作,以致造成流動性很大的現象。出版社已盡力而為。 三、一般信徒購買基督教書籍時,常斤斤於獲得一點折扣,不奉獻卻要折扣。 四、一般基督教出版社都感覺很難維持收支的平衡。 五、基督教作家遠不可能靠寫作維持生活,因為稿費很低。一本受歡迎的書,其作者只可得到等於一個月生活費的稿費。 六、讀者羣很小,因此無法提高銷量。 上述情況的原因之一,是文字工作過去慣於接受西國差會的經濟支持,中國信徒不需要甚麼奉獻而可買特價的書。這種情況與過去的神學教育一樣。目前,華人神學教育事工已漸漸普遍的獲得華人信徒的支持,情況改善。文字聖工也需要眾弟兄姊妹的大力支持。 本會宣道出版社是完全經濟自立的機構,同工們努力工作,但經濟相當困難,極需眾弟兄姊妹的支持和代禱。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文字工作是基督教聖工的命脈之一,這是一般基督徒所公認的事實,但是綜觀各地基督徒與教會的實際表現,卻與這一項公認的事實大相逕庭。試舉六例為證:
一、在一般教會所印發的獻金徵信錄裏面,甚少見為文字聖工的奉獻,即算有,也是數目很小。
二、投入文字工作的信徒,在基督教出版社裏面所得的薪金很低。一位大學畢業的編輯所得的,約三千港幣(包括一切在內),難以維持家計而安心工作,以致造成流動性很大的現象。出版社已盡力而為。
三、一般信徒購買基督教書籍時,常斤斤於獲得一點折扣,不奉獻卻要折扣。
四、一般基督教出版社都感覺很難維持收支的平衡。
五、基督教作家遠不可能靠寫作維持生活,因為稿費很低。一本受歡迎的書,其作者只可得到等於一個月生活費的稿費。
六、讀者羣很小,因此無法提高銷量。
上述情況的原因之一,是文字工作過去慣於接受西國差會的經濟支持,中國信徒不需要甚麼奉獻而可買特價的書。這種情況與過去的神學教育一樣。目前,華人神學教育事工已漸漸普遍的獲得華人信徒的支持,情況改善。文字聖工也需要眾弟兄姊妹的大力支持。
本會宣道出版社是完全經濟自立的機構,同工們努力工作,但經濟相當困難,極需眾弟兄姊妹的支持和代禱。
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內,多次題到「世界」二字,這兩個字的原文是COSMOS一個字(十八次)。但在中文聖經裏面,卻有三種不同的譯法:「世界」、「世人」、「世上」。當我們把這一個字的意義加以分析以後,就發現它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合在一起,構成了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分述如下: (一)「世界」(約十七5)——這裏的「世界」二字是指宇宙萬物或大自然而言,包括地球在內,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欣賞世界的,正如詩篇的作者們以「何其美」,「何其深」(宇宙裏面所寓藏的深奧智慧),「何其大」,「何其多」(物種繁多),種種驚嘆詞來形容大自然的奇妙。 (二)世俗——第14節所用的「世界」二字,是指世界裏面那些與上帝旨意相違反的事物而言。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抱著拒絕世界的態度,因為這「世界」與神為敵。「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6) (三)「世人」(十七21)——作為「世人」的世界,是基督徒所愛的,正如「上帝愛世人」一樣。主耶穌差遣祂的門徒進入世人中間(十七18)作祂的見證人。 (四)來世或永世——主耶穌祈禱說:「我在那裡,願祢所賜給我的人也在那裡…..創立世界以前……」(十七24)。在這一節經文中,主耶穌用「那裡」二字,來代表一個所在,就是創造世界之前祂所在的地方。它就是「永世」也即「來世」(來六5,提前一17)。基督徒愛慕這充滿榮耀的永遠家鄉。 綜合之,基督徒是入世而超世的,今世化而來世化的,疾世而愛世的。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八日「牧者心聲」。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內,多次題到「世界」二字,這兩個字的原文是COSMOS一個字(十八次)。但在中文聖經裏面,卻有三種不同的譯法:「世界」、「世人」、「世上」。當我們把這一個字的意義加以分析以後,就發現它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合在一起,構成了基督徒的「四重世界觀」。分述如下:
(一)「世界」(約十七5)——這裏的「世界」二字是指宇宙萬物或大自然而言,包括地球在內,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欣賞世界的,正如詩篇的作者們以「何其美」,「何其深」(宇宙裏面所寓藏的深奧智慧),「何其大」,「何其多」(物種繁多),種種驚嘆詞來形容大自然的奇妙。
(二)世俗——第14節所用的「世界」二字,是指世界裏面那些與上帝旨意相違反的事物而言。就這一種意義而言,基督徒是抱著拒絕世界的態度,因為這「世界」與神為敵。「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6)
(三)「世人」(十七21)——作為「世人」的世界,是基督徒所愛的,正如「上帝愛世人」一樣。主耶穌差遣祂的門徒進入世人中間(十七18)作祂的見證人。
(四)來世或永世——主耶穌祈禱說:「我在那裡,願祢所賜給我的人也在那裡…..創立世界以前……」(十七24)。在這一節經文中,主耶穌用「那裡」二字,來代表一個所在,就是創造世界之前祂所在的地方。它就是「永世」也即「來世」(來六5,提前一17)。基督徒愛慕這充滿榮耀的永遠家鄉。
綜合之,基督徒是入世而超世的,今世化而來世化的,疾世而愛世的。
你看那一面?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箴言說:「人心怎樣思想,他為人就是怎樣。」(三7)但是人的思想卻與他的「著眼點」有關。 一、夜間,兩個人從同一窗口向外觀看,一個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個看到地上的泥濘。你看那一方面——上面或下面。 二、「不要為枯枝失望,春天就要來到。」你看那一面——冬天還是春天? 三、一間偌大的暗室中,一根燭芯在角落裡發著微弱的光。你看那一面——沉沉暗室或願作微弱的燭光? 四、一張美麗的刺繡,背面卻是亂糟糟的一片。有人只看見它的背面,而不相信另一面有美麗的境界。你看那一面? 五、在盛開的玫瑰花朵下面,卻長滿了尖尖的刺。你看那一面——為了美麗的玫瑰喜樂感謝,或為了刺而抱怨? 六、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你看那一面——為了別人的缺點而指責、輕視、拒絕、或欣賞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七、「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你看那一面——是否因淚眼朦朧而看不見收割的遠景? 八、一粒黑黑的小種子卻生出美麗的花果——你看那一面——是否見那令人氣餒的小黑種而忘記了澆灌它,培植它? 九、約翰在拔摩海島上的患難逼近中,「轉過身來」(啟一12)而看見了榮耀之主的異象,因此改變了整個的感受。你看那一面——拔摩島上的礦穴或主的榮面?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牧者心聲」。
箴言說:「人心怎樣思想,他為人就是怎樣。」(三7)但是人的思想卻與他的「著眼點」有關。
一、夜間,兩個人從同一窗口向外觀看,一個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個看到地上的泥濘。你看那一方面——上面或下面。
二、「不要為枯枝失望,春天就要來到。」你看那一面——冬天還是春天?
三、一間偌大的暗室中,一根燭芯在角落裡發著微弱的光。你看那一面——沉沉暗室或願作微弱的燭光?
四、一張美麗的刺繡,背面卻是亂糟糟的一片。有人只看見它的背面,而不相信另一面有美麗的境界。你看那一面?
五、在盛開的玫瑰花朵下面,卻長滿了尖尖的刺。你看那一面——為了美麗的玫瑰喜樂感謝,或為了刺而抱怨?
六、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你看那一面——為了別人的缺點而指責、輕視、拒絕、或欣賞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七、「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你看那一面——是否因淚眼朦朧而看不見收割的遠景?
八、一粒黑黑的小種子卻生出美麗的花果——你看那一面——是否見那令人氣餒的小黑種而忘記了澆灌它,培植它?
九、約翰在拔摩海島上的患難逼近中,「轉過身來」(啟一12)而看見了榮耀之主的異象,因此改變了整個的感受。你看那一面——拔摩島上的礦穴或主的榮面?
差傳年會聲中再看 宣教士的動人事蹟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牧者心聲」。 美國宣道會一對宣教士夫婦在印尼屬的新畿內亞島上傳福音。後來有一天,丈夫被土人殺害了。當妻子聽到這消息時,心痛欲絕。許多土族的信徒聚集在她門前,以為她預備回國,但她將一歲大的嬰兒放在牀上,走到鋼琴旁邊彈出一首詩歌——那一首曾感動她決志獻身作宣教士的詩歌:「完全的奉獻」,她說:「我當日在奉獻的時候,向主唱過這一首詩歌,今日我仍然向主唱這一首詩歌,我仍要完全的奉獻自己給主。我不回國,我要繼續在我丈夫為主倒下去的地方為主傳福音。」 宣道會名作家陶恕博士(Tozer)寫了宣教士翟輔民牧師(R. A. Jaffray)的傳記,書中這樣說:他從靑年時期開始,就患了糖尿病和心臟衰弱症,但是他以信心依靠主,又以獻身的精神來工作。他在華南時,每天早上四時起身,靈修後,就開始為聖經報以中文寫稿;擔起建道聖經學院院長、聖經報主編、和差會主席的三重職務。他在華南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又開始往越南去作開荒佈道工作(他是那裏的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又順服主的呼召,組織了「中華國外佈道團」,到印尼去作開荒佈道工作,直到死在日軍集中營裏面的時候(七十五歲)。 蘇格蘭著名女宣教士施瑪利(Mary Slessor)在少年時十分害羞怕見人,是一位十足的弱女子。但是長大後被主愛激勵,獻身到非洲去作宣教士,剛強勇敢,為神作了大事。死後,倫敦差會需要派二十位男宣教士去接續她的工作。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牧者心聲」。
美國宣道會一對宣教士夫婦在印尼屬的新畿內亞島上傳福音。後來有一天,丈夫被土人殺害了。當妻子聽到這消息時,心痛欲絕。許多土族的信徒聚集在她門前,以為她預備回國,但她將一歲大的嬰兒放在牀上,走到鋼琴旁邊彈出一首詩歌——那一首曾感動她決志獻身作宣教士的詩歌:「完全的奉獻」,她說:「我當日在奉獻的時候,向主唱過這一首詩歌,今日我仍然向主唱這一首詩歌,我仍要完全的奉獻自己給主。我不回國,我要繼續在我丈夫為主倒下去的地方為主傳福音。」
宣道會名作家陶恕博士(Tozer)寫了宣教士翟輔民牧師(R. A. Jaffray)的傳記,書中這樣說:他從靑年時期開始,就患了糖尿病和心臟衰弱症,但是他以信心依靠主,又以獻身的精神來工作。他在華南時,每天早上四時起身,靈修後,就開始為聖經報以中文寫稿;擔起建道聖經學院院長、聖經報主編、和差會主席的三重職務。他在華南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又開始往越南去作開荒佈道工作(他是那裏的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又順服主的呼召,組織了「中華國外佈道團」,到印尼去作開荒佈道工作,直到死在日軍集中營裏面的時候(七十五歲)。
蘇格蘭著名女宣教士施瑪利(Mary Slessor)在少年時十分害羞怕見人,是一位十足的弱女子。但是長大後被主愛激勵,獻身到非洲去作宣教士,剛強勇敢,為神作了大事。死後,倫敦差會需要派二十位男宣教士去接續她的工作。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感想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牧者心聲」。 一連十日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剛剛結束,我心中有一些感受,與弟兄姊妹分享: 三十四年前我第一次被邀請,在大會的上午講道,查考詩篇,而這次也是講詩篇,內容卻不同。那次在士他令道浸信會舉行,上午聽眾約三四百人。今昔對比之下,益加感覺神恩得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 為什麼這「大會」能夠在五十七年來,不但一直進行,而且在近十餘年來保持高峯狀態?除了英國的Keswick培靈大會已有一〇九年的歷史而且繼續發展(增至七千人)之外,就以本港的「大會」為最長久了。新加坡的英語培靈大會曾有過六七年的好時光(三千人),但目前已跌至千人以下。台北市的同名的「培靈研經大會」,於約十年前開始,但二三年內就跌下去了。本港「大會」之所以特別蒙恩,我相信與眾教會的合作及信徒們對它的重視有特別關係。 每日上午的兩次聚會,靑年人約佔會衆的十分之四,晚上聚會則佔十分之八。由此可見「純聖經信息」仍然適合今日各種年齡信徒的需要和興趣。 上午聚會平均約一千四百人,這是難能可貴的,晚上聚會約三千人(城浸禮拜堂後面的大樓開放,停車場、副堂、及宣道中學禮堂皆開放),每日六時半已有人在會場外的鐵閘前等待開門),七時半才開會。渴慕主話的心十分感人。 第三晚有二百五十五位青年響應呼召,作全職事奉之奉獻,第五晚約四五百人響應參與教會的祈禱會。願主成全。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牧者心聲」。
一連十日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剛剛結束,我心中有一些感受,與弟兄姊妹分享:
三十四年前我第一次被邀請,在大會的上午講道,查考詩篇,而這次也是講詩篇,內容卻不同。那次在士他令道浸信會舉行,上午聽眾約三四百人。今昔對比之下,益加感覺神恩得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
為什麼這「大會」能夠在五十七年來,不但一直進行,而且在近十餘年來保持高峯狀態?除了英國的Keswick培靈大會已有一〇九年的歷史而且繼續發展(增至七千人)之外,就以本港的「大會」為最長久了。新加坡的英語培靈大會曾有過六七年的好時光(三千人),但目前已跌至千人以下。台北市的同名的「培靈研經大會」,於約十年前開始,但二三年內就跌下去了。本港「大會」之所以特別蒙恩,我相信與眾教會的合作及信徒們對它的重視有特別關係。
每日上午的兩次聚會,靑年人約佔會衆的十分之四,晚上聚會則佔十分之八。由此可見「純聖經信息」仍然適合今日各種年齡信徒的需要和興趣。
上午聚會平均約一千四百人,這是難能可貴的,晚上聚會約三千人(城浸禮拜堂後面的大樓開放,停車場、副堂、及宣道中學禮堂皆開放),每日六時半已有人在會場外的鐵閘前等待開門),七時半才開會。渴慕主話的心十分感人。
第三晚有二百五十五位青年響應呼召,作全職事奉之奉獻,第五晚約四五百人響應參與教會的祈禱會。願主成全。
神能用你嗎?——「破碎的器皿」(詩三十一12)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一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一日「牧者心聲」。 本堂在聖工上有份的弟兄姊妹,不下二百餘人。每一個事奉主的人都願意保守自己合主使用。下面的經文指出一些神所不能使用的器皿,可以作為我們的鑑戒: 一、「被棄的銀渣」(耶六29-30)——若銀子內的雜質不被煉掉,就不宜製成器皿,結果被神棄置一旁。 二、脆弱的枝子不能作神手中的杖(結十九14)——脆弱的枝子受不起壓力,很容易折斷,因此神不能用它作杖,顯出祂的能力。 三、腐蝕的腰帶(耶十三3-11)——很可惜,神原本要用作腰帶彰顯祂作為的人,卻不肯貼近祂身邊,以致被埋藏在沙土中,受腐蝕而失去效用。 四、埋在地下的銀子(太廿五25)——這一個僕人埋沒了神給他的恩賜,結果失去永遠的賞賜,遭受責備與虧損。神要祂的每一個僕人都去「賺」——發揮和發展他們的恩賜,為神使用。 五、失去彈性的弓(何七10)——「反背的弓」的意義之一,就是失去了彈力,毫無作用。當神的手要在我們身上工作時,我們是否麻木而無反應,以致神不能用我們? 六、偏行己路的牛(何四16)——牛原本是最善於工作的家畜,但是如果牠變為「倔強」,不肯順從主人的意思,就變為無用。 感謝神,祂能重新製作合用的器皿(耶十八4),願主隨時重新塑造我們。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一日「牧者心聲」。
本堂在聖工上有份的弟兄姊妹,不下二百餘人。每一個事奉主的人都願意保守自己合主使用。下面的經文指出一些神所不能使用的器皿,可以作為我們的鑑戒:
一、「被棄的銀渣」(耶六29-30)——若銀子內的雜質不被煉掉,就不宜製成器皿,結果被神棄置一旁。
二、脆弱的枝子不能作神手中的杖(結十九14)——脆弱的枝子受不起壓力,很容易折斷,因此神不能用它作杖,顯出祂的能力。
三、腐蝕的腰帶(耶十三3-11)——很可惜,神原本要用作腰帶彰顯祂作為的人,卻不肯貼近祂身邊,以致被埋藏在沙土中,受腐蝕而失去效用。
四、埋在地下的銀子(太廿五25)——這一個僕人埋沒了神給他的恩賜,結果失去永遠的賞賜,遭受責備與虧損。神要祂的每一個僕人都去「賺」——發揮和發展他們的恩賜,為神使用。
五、失去彈性的弓(何七10)——「反背的弓」的意義之一,就是失去了彈力,毫無作用。當神的手要在我們身上工作時,我們是否麻木而無反應,以致神不能用我們?
六、偏行己路的牛(何四16)——牛原本是最善於工作的家畜,但是如果牠變為「倔強」,不肯順從主人的意思,就變為無用。
感謝神,祂能重新製作合用的器皿(耶十八4),願主隨時重新塑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