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恩和義
作者:袁麗珠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作者:袁麗珠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黄竹坑堂的弟兄姊妹向以滕牧師爲敬愛的屬靈長者,原因是他一直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好讓我們盡量發揮所能,從多方的探索、失敗、改進中漸漸學習到真正的自立。但他不會因給了我們自由而不理會我們。他常表關懷、問候、諮詢我們的情況。他也同師母在禱告中記念我們,尤其我們遇着困難的時期;當我們提出需要他幫忙時,他每每樂於幫助,如教會規則、人事處理、信仰問題等。 記得八一年初,他為幫助我們堂委會解決一件困擾我們多月的事,冒着風雨來到我們堂中,當他踏黃竹坑堂時全身都濕了!然他仍留下與我們開會,直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才離去。 我們也不斷得到他屬靈的餵養,當我們邀請他講培靈會、特別主日講道、專題兼問題解答,只要不撞期,他都答允來到我們堂中講解主的真理,藉此造就及勉勵我們。 總括來說他給予我們堂很大的自由,使我們可以自由地運作。但在我們提出需要時又會給予我們實際的支持及鼓勵,故此,我們深領會到他的和義,願主繼續賜福他,使用他,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作者:袁麗珠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黄竹坑堂的弟兄姊妹向以滕牧師爲敬愛的屬靈長者,原因是他一直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好讓我們盡量發揮所能,從多方的探索、失敗、改進中漸漸學習到真正的自立。但他不會因給了我們自由而不理會我們。他常表關懷、問候、諮詢我們的情況。他也同師母在禱告中記念我們,尤其我們遇着困難的時期;當我們提出需要他幫忙時,他每每樂於幫助,如教會規則、人事處理、信仰問題等。
記得八一年初,他為幫助我們堂委會解決一件困擾我們多月的事,冒着風雨來到我們堂中,當他踏黃竹坑堂時全身都濕了!然他仍留下與我們開會,直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才離去。
我們也不斷得到他屬靈的餵養,當我們邀請他講培靈會、特別主日講道、專題兼問題解答,只要不撞期,他都答允來到我們堂中講解主的真理,藉此造就及勉勵我們。
總括來說他給予我們堂很大的自由,使我們可以自由地運作。但在我們提出需要時又會給予我們實際的支持及鼓勵,故此,我們深領會到他的和義,願主繼續賜福他,使用他,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滕牧師:謝謝您!
作者:簡亦微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作者:簡亦微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約三十年前,在建道認識滕牧師,跟他學哲學和普通書信。當時進入建道,不過唸完中學,是個黃毛小子,信主不過三幾年。雖然未知道天高地厚,也聽說滕牧師被主重用,心裡自然有幾分敬意。 建道四年混過去之後,在頭一間教會工作不滿一年,撞得滿鼻子灰,躲在家裡,不知進好還是退好。那時,已故潘士諤牧師在大埔黃肇枝中學教聖經,不斷有同學信主,便請求滕牧師在大埔開分堂,同時希望能讓我負責工作。潘牧師在神學院常關懷鼓勵,如今更是患難見真情。而滕牧師竟肯答允我,則可見其胸襟。 讀神學院的那些日子,倒學會拉拉手風琴,在鄉村佈道去。來到大埔,也想到村屋去傳福音。和滕牧師提起這事,想不到他自掏腰包,拿出數百塊錢,交給我用來為大埔堂買手風琴。這事我深刻難忘。 今年宣道會立會一百年,我在宣道會工作,先後剛好四分一個世紀,其中大部份時間在香港,前後參與大埔堂,華基堂,田灣堂,和利福堂的開辦工作,大埔堂和華基堂是北角堂的分堂,田灣堂和利福堂是華基堂的分堂,也得到北角堂間接或直接的協助。這麼多年來,在滕牧師默默的引導,教化,和護庇之下,慢慢的可以獨當一面。除了謝謝天父之外,讓我說一聲:滕牧師,謝謝您!
作者:簡亦微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6。
約三十年前,在建道認識滕牧師,跟他學哲學和普通書信。當時進入建道,不過唸完中學,是個黃毛小子,信主不過三幾年。雖然未知道天高地厚,也聽說滕牧師被主重用,心裡自然有幾分敬意。
建道四年混過去之後,在頭一間教會工作不滿一年,撞得滿鼻子灰,躲在家裡,不知進好還是退好。那時,已故潘士諤牧師在大埔黃肇枝中學教聖經,不斷有同學信主,便請求滕牧師在大埔開分堂,同時希望能讓我負責工作。潘牧師在神學院常關懷鼓勵,如今更是患難見真情。而滕牧師竟肯答允我,則可見其胸襟。
讀神學院的那些日子,倒學會拉拉手風琴,在鄉村佈道去。來到大埔,也想到村屋去傳福音。和滕牧師提起這事,想不到他自掏腰包,拿出數百塊錢,交給我用來為大埔堂買手風琴。這事我深刻難忘。
今年宣道會立會一百年,我在宣道會工作,先後剛好四分一個世紀,其中大部份時間在香港,前後參與大埔堂,華基堂,田灣堂,和利福堂的開辦工作,大埔堂和華基堂是北角堂的分堂,田灣堂和利福堂是華基堂的分堂,也得到北角堂間接或直接的協助。這麼多年來,在滕牧師默默的引導,教化,和護庇之下,慢慢的可以獨當一面。除了謝謝天父之外,讓我說一聲:滕牧師,謝謝您!
我所認識的滕牧師
作者:呂焯安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作者:呂焯安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我在宣道會信主,在宣道會的教會成長,在宣道會的神學院受造就,在宣道會的教會事奉至今。從最初認識近輝牧師至今,一路都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在我心目中,牧師有兩個明顯的形像:一是學者,二是牧者。 從我開始有機會聽滕牧師講道,看滕牧師所寫的書,到在神學院上滕牧師的課,有一個很深的印象,滕牧師像一個學者。不單外形、外貌像學者,最重要的是他的學識,無論是聖經、神學、歷史等,都十分淵博,令人佩服。雖然我並不是百分之百完全同意所有他的觀點,但我卻是十分佩服牧師在治學方面所下的工夫,還成為我的激勵。 我不是宣道會北角堂的會友,沒有機會直接受際牧師的牧養。但自從開始在宣道會的教會事奉後,就有較多機會接觸。滕牧師有如一位家長,在宣道家帶我們。許多次因應事工上的需要找牧師,之前總是有些戰,但是傾談之後,牧師那份牧者的心懷,很自然的就除去了我的戰。他很有耐心的聽又很有卓見的提點,很有愛心的幫助和支持,令我欣賞這位牧者不已。我深深體會到牧師之所以受多人愛戴,並不是虛有其名的。這位受人愛戴的良牧,就成了我牧養事奉的典範!
作者:呂焯安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我在宣道會信主,在宣道會的教會成長,在宣道會的神學院受造就,在宣道會的教會事奉至今。從最初認識近輝牧師至今,一路都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在我心目中,牧師有兩個明顯的形像:一是學者,二是牧者。
從我開始有機會聽滕牧師講道,看滕牧師所寫的書,到在神學院上滕牧師的課,有一個很深的印象,滕牧師像一個學者。不單外形、外貌像學者,最重要的是他的學識,無論是聖經、神學、歷史等,都十分淵博,令人佩服。雖然我並不是百分之百完全同意所有他的觀點,但我卻是十分佩服牧師在治學方面所下的工夫,還成為我的激勵。
我不是宣道會北角堂的會友,沒有機會直接受際牧師的牧養。但自從開始在宣道會的教會事奉後,就有較多機會接觸。滕牧師有如一位家長,在宣道家帶我們。許多次因應事工上的需要找牧師,之前總是有些戰,但是傾談之後,牧師那份牧者的心懷,很自然的就除去了我的戰。他很有耐心的聽又很有卓見的提點,很有愛心的幫助和支持,令我欣賞這位牧者不已。我深深體會到牧師之所以受多人愛戴,並不是虛有其名的。這位受人愛戴的良牧,就成了我牧養事奉的典範!
致滕牧師——我的牧師、良師、導師
作者:黃碩然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作者:黃碩然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滕牧師:謝謝您。 記憶中學畢業前的一年,我被同學帶到北宣家您在崇拜時傳講「受苦僕人」的信息,觸動了我的心弦,叫我決意脫離一切的阻礙,接受在十架上為我的罪被釘受死的耶穌救主。在考問心事時,您陪伴我們四個將接受浸禮的少年人流淚認罪的情景,至今仍時刻浮現在我眼前。多年來,我持續地得到從您心靈深處生發出來的油綠青草的餵養,使我得飽足,得成長。滕牧師:謝謝您。 當我決心離開多人冀盼能擠身進去的學府,願意對神的呼召作出順命的回應時,是您的體諒,接納和鼓勵,使我能看清楚神的心意。也是您幫助我去排除周遭的難處,並陪同我渡過「三號風球」高掛的怒海,踏進神學院去接受操練與造就。您不單是我的好牧者,您更是我的「良師」。每一堂課,您都是那麼的認眞和執著,將聖經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給同學們清楚的講解和教導。我不但能從您口中去學習明白神的話,更能從您生命的傾注中去學習事奉主應有的品質與態度。 滕牧師:謝謝您。 在我背後的事奉中,難免經歷困擾,疑惑的苦困。但您一而再的給予我個別的指導和輔導,使我得扶持免跌倒。猶記孤單無助的留學生涯,只有您這位比誰都忙碌的導師,不止一次抽空給我寫信,提醒我再進修的目的,也讓我知除了神以外,還有人關心和代禱。您對人的個別關顧情懷,給我留下美好榜樣。 我深信,我今日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才成的。但我也深知,在我生命中,有一位好牧者,他牧養我,教導我,眷顧我,使我漸得豐盛的生命,這是何等的寶貝和福氣。
作者:黃碩然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滕牧師:謝謝您。
記憶中學畢業前的一年,我被同學帶到北宣家您在崇拜時傳講「受苦僕人」的信息,觸動了我的心弦,叫我決意脫離一切的阻礙,接受在十架上為我的罪被釘受死的耶穌救主。在考問心事時,您陪伴我們四個將接受浸禮的少年人流淚認罪的情景,至今仍時刻浮現在我眼前。多年來,我持續地得到從您心靈深處生發出來的油綠青草的餵養,使我得飽足,得成長。滕牧師:謝謝您。
當我決心離開多人冀盼能擠身進去的學府,願意對神的呼召作出順命的回應時,是您的體諒,接納和鼓勵,使我能看清楚神的心意。也是您幫助我去排除周遭的難處,並陪同我渡過「三號風球」高掛的怒海,踏進神學院去接受操練與造就。您不單是我的好牧者,您更是我的「良師」。每一堂課,您都是那麼的認眞和執著,將聖經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給同學們清楚的講解和教導。我不但能從您口中去學習明白神的話,更能從您生命的傾注中去學習事奉主應有的品質與態度。
滕牧師:謝謝您。
在我背後的事奉中,難免經歷困擾,疑惑的苦困。但您一而再的給予我個別的指導和輔導,使我得扶持免跌倒。猶記孤單無助的留學生涯,只有您這位比誰都忙碌的導師,不止一次抽空給我寫信,提醒我再進修的目的,也讓我知除了神以外,還有人關心和代禱。您對人的個別關顧情懷,給我留下美好榜樣。
我深信,我今日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才成的。但我也深知,在我生命中,有一位好牧者,他牧養我,教導我,眷顧我,使我漸得豐盛的生命,這是何等的寶貝和福氣。
我的屬靈父親、良牧
作者:陳永標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作者:陳永標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滕牧師不單是我屬靈的父親,也是我的良牧。在過去二十六年中,他一直影響着我的人生,從信主到在真道上成長,他的信息與生活的見證都在我身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確是一位全所有奉獻的牧者。很多時候早上五時許醒來,見他已在預備講章或寫稿。每次應邀出外講道回港後,他都立刻工作,從不為自己留下少許時間休息,以適應時差(也不能不佩服他的魄力),有時週六晚上才回港;明天週日竟負責三,四次講道。有一次盲腸炎,因未能及早發覺,盲腸破了,引致腹膜炎,幾乎致命,但他只休息了很短的時間,就回復正常工作。他很少在北宣講十一奉獻的信息,但他以身作則作超過十一的奉獻,宣道會的薪酬是偏低的(特別是早期),但他會以教會有需要而婉拒執事會加薪的決議。 他雖然這樣忙,但卻沒有忽略家庭的生活。對師母及兒子們的愛護,可從生活中流露出來。廿多年前,當我與他的家庭同住一房子的時候,深感到他的兒子們對他既敬且愛,真是一位模範的父親。記得他在北宣事奉銀禧感恩會上會說師母是一個滿分的妻子。 因此滕牧師不單是信徒屬靈的典範,也是我們為人丈夫與父親所學習的榜樣。
作者:陳永標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5。
滕牧師不單是我屬靈的父親,也是我的良牧。在過去二十六年中,他一直影響着我的人生,從信主到在真道上成長,他的信息與生活的見證都在我身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確是一位全所有奉獻的牧者。很多時候早上五時許醒來,見他已在預備講章或寫稿。每次應邀出外講道回港後,他都立刻工作,從不為自己留下少許時間休息,以適應時差(也不能不佩服他的魄力),有時週六晚上才回港;明天週日竟負責三,四次講道。有一次盲腸炎,因未能及早發覺,盲腸破了,引致腹膜炎,幾乎致命,但他只休息了很短的時間,就回復正常工作。他很少在北宣講十一奉獻的信息,但他以身作則作超過十一的奉獻,宣道會的薪酬是偏低的(特別是早期),但他會以教會有需要而婉拒執事會加薪的決議。
他雖然這樣忙,但卻沒有忽略家庭的生活。對師母及兒子們的愛護,可從生活中流露出來。廿多年前,當我與他的家庭同住一房子的時候,深感到他的兒子們對他既敬且愛,真是一位模範的父親。記得他在北宣事奉銀禧感恩會上會說師母是一個滿分的妻子。
因此滕牧師不單是信徒屬靈的典範,也是我們為人丈夫與父親所學習的榜樣。
忠心推動差傳事工的牧者
作者:李佳音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作者:李佳音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謙和、渾厚、溫文、爾雅」這是二十三年前我在馬寶道「北宣」第一次訪晤滕牧師時所獲得的深刻印象。在滕牧師的鼓勵之下,我加入了「北宣」的事奉行列,在二十多年的事奉中,從牧師身上學習到許多屬靈的功課。 滕牧師在「北宣」」力倡差傳事奉,一九六二年開始差派宣教士前往印尼蘇北進行開荒工作。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勝牧師與師母曾往印尼西加里曼丹事奉一年,這是華人教會領袖以身作則的宣教事奉,使人深深體會到滕牧師激勵青年人獻身為宣教士的苦心!對於「北宣」會友這是最實際的差傳教育,此外亦使香港各教會許多青年人領悟普世宣教的責任,而且深深受到激勵。 滕牧師擔任香港差傳事工聯會主席以及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主席,十多年來,貢獻良多。記得他前往印尼西加擔任宣教士之前會經表示盼望將來有數以百計的華人宣教士走上宣教行列,將福音帶往天涯地角。今日「北宣」會友已有三位獻身成為宣教士前往海外工場事奉,此外香港亦有更多青年人獻身為宜教士被差派往海外傳福音,相信一向推動差傳事工不遺餘力的滕牧師內心亦必深感欣慰。
作者:李佳音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謙和、渾厚、溫文、爾雅」這是二十三年前我在馬寶道「北宣」第一次訪晤滕牧師時所獲得的深刻印象。在滕牧師的鼓勵之下,我加入了「北宣」的事奉行列,在二十多年的事奉中,從牧師身上學習到許多屬靈的功課。
滕牧師在「北宣」」力倡差傳事奉,一九六二年開始差派宣教士前往印尼蘇北進行開荒工作。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五日勝牧師與師母曾往印尼西加里曼丹事奉一年,這是華人教會領袖以身作則的宣教事奉,使人深深體會到滕牧師激勵青年人獻身為宣教士的苦心!對於「北宣」會友這是最實際的差傳教育,此外亦使香港各教會許多青年人領悟普世宣教的責任,而且深深受到激勵。
滕牧師擔任香港差傳事工聯會主席以及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主席,十多年來,貢獻良多。記得他前往印尼西加擔任宣教士之前會經表示盼望將來有數以百計的華人宣教士走上宣教行列,將福音帶往天涯地角。今日「北宣」會友已有三位獻身成為宣教士前往海外工場事奉,此外香港亦有更多青年人獻身為宜教士被差派往海外傳福音,相信一向推動差傳事工不遺餘力的滕牧師內心亦必深感欣慰。
流奶與蜜的牧師
作者:鄔苗根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作者:鄔苗根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我在北宣長大,聽滕牧師講道算起來超過一千次了,從我開始明白所聽的道這二十年來,我覺得滕牧師講道的內容能夠與生活相結合,一點也不沉悶,我常常都得到提醒。聖經馬太福音說:「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生命如何,果子也如何,這是永遠不變的定律。在舊約裏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當時迦南地被形容為「流奶與蜜」之地,我借用唐崇榮牧師一次在北宣講道的一句話:「北宣的牧師是流奶與蜜的牧師。」另一次聽已故基督精兵聖樂團創辦人之一歐陽廣賀先生講話,他說當他和牧師商量要借北宣地方,作為聖樂團每星期詩之用,牧師對他說:「你們借用北宣的地方,會給北宣帶來福氣。」這種屬靈的眼光和心胸,也是令人佩服的。 滕牧師要退休了,我相信牧師只是在北宣「主任牧師」的崗位上退休,我也相信主要在以後的日子繼續使用滕牧師,讓其他地方更多弟兄姊妹能得到幫助。最後我要說一句:「滕牧師,謝謝你。」
作者:鄔苗根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我在北宣長大,聽滕牧師講道算起來超過一千次了,從我開始明白所聽的道這二十年來,我覺得滕牧師講道的內容能夠與生活相結合,一點也不沉悶,我常常都得到提醒。聖經馬太福音說:「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生命如何,果子也如何,這是永遠不變的定律。在舊約裏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當時迦南地被形容為「流奶與蜜」之地,我借用唐崇榮牧師一次在北宣講道的一句話:「北宣的牧師是流奶與蜜的牧師。」另一次聽已故基督精兵聖樂團創辦人之一歐陽廣賀先生講話,他說當他和牧師商量要借北宣地方,作為聖樂團每星期詩之用,牧師對他說:「你們借用北宣的地方,會給北宣帶來福氣。」這種屬靈的眼光和心胸,也是令人佩服的。
滕牧師要退休了,我相信牧師只是在北宣「主任牧師」的崗位上退休,我也相信主要在以後的日子繼續使用滕牧師,讓其他地方更多弟兄姊妹能得到幫助。最後我要說一句:「滕牧師,謝謝你。」
我的良師、導師和同工
作者:胡欽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作者:胡欽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我認識牧師有卅四年之久,這些歲月中;在建道他是我的良師,五六年回到北宣事奉,他是我的導師,五七年起他是我的同工,直到如今。牧師對主的事奉“靜”與“動”,生活方式,處事待人,在我看來,均超乎常人,令我敬佩讚嘆!他是真基督徒,主的忠僕,肉身成道,活在我們中間,作羣羊的好榜樣。 我與他同工卅年之久,看在眼內,存在心裏,略提幾句,你與我一同向主獻上感恩: 在主前:我與他同住過一段時間,見到他每天早上三,四點鐘起身禱告、讀經、默想,我明白了他充沛靈力的來源。 在人前:態度謙讓,言語柔慎,樂意助人,善用主道,勉勵了許多人行在主的路上。雖有人來意不善,他用嚴肅的態度,回報一祝福。 事奉上:在他看來事奉的工作不分大小,他都盡力而為,善用時間,不推卸從各方面來的機會,事奉主。至於事奉的果效,有目共睹。 記得一件小事:北宣在五八至六〇年代,購堂分期付款常見赤字,牧師日間教神學,晚上不動聲色,帶着疲倦輭弱的身體,默默的翻譯每日讀經釋義,一連五個通宵,收來稿費補上教會不足。他這一份為主的心意,到如今還在震撼我的心底。 發現一件奇事:我與他卅年共處同工,見他日以繼夜,為主負軛,但在他的生活字典裏,態度表現中,聲音表達裡,我查不到的字:“忙” 、“急” 、“怨” 、“恨”。只有主自己。 父神將滕牧師安排在北宣事奉,帶領牧養我們在主裏成長。我們應該一同向主獻上感恩。向主僕牧師說一聲,謝謝。
作者:胡欽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4。
我認識牧師有卅四年之久,這些歲月中;在建道他是我的良師,五六年回到北宣事奉,他是我的導師,五七年起他是我的同工,直到如今。牧師對主的事奉“靜”與“動”,生活方式,處事待人,在我看來,均超乎常人,令我敬佩讚嘆!他是真基督徒,主的忠僕,肉身成道,活在我們中間,作羣羊的好榜樣。
我與他同工卅年之久,看在眼內,存在心裏,略提幾句,你與我一同向主獻上感恩:
在主前:我與他同住過一段時間,見到他每天早上三,四點鐘起身禱告、讀經、默想,我明白了他充沛靈力的來源。
在人前:態度謙讓,言語柔慎,樂意助人,善用主道,勉勵了許多人行在主的路上。雖有人來意不善,他用嚴肅的態度,回報一祝福。
事奉上:在他看來事奉的工作不分大小,他都盡力而為,善用時間,不推卸從各方面來的機會,事奉主。至於事奉的果效,有目共睹。
記得一件小事:北宣在五八至六〇年代,購堂分期付款常見赤字,牧師日間教神學,晚上不動聲色,帶着疲倦輭弱的身體,默默的翻譯每日讀經釋義,一連五個通宵,收來稿費補上教會不足。他這一份為主的心意,到如今還在震撼我的心底。
發現一件奇事:我與他卅年共處同工,見他日以繼夜,為主負軛,但在他的生活字典裏,態度表現中,聲音表達裡,我查不到的字:“忙” 、“急” 、“怨” 、“恨”。只有主自己。
父神將滕牧師安排在北宣事奉,帶領牧養我們在主裏成長。我們應該一同向主獻上感恩。向主僕牧師說一聲,謝謝。
臨別
作者:滕近輝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1。
作者:滕近輝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1。 今天,我對「依依不捨」有了新的感受。 要離開相聚了三十年的「北宣家」,是我不敢想的一件事。這裏有我三十年的生命痕跡。要放下我和同工們及弟兄姊妹們所共同建立起來的工作,激起內心深處不息的漣漪。感恩中帶着驅不盡的惆悵。我在這裏向主獻上了最好的年華來時是三十幾歲的小夥子,現在是「老牧師」行伍中的一份子。我在這裏笑過、哭過、夢過、流淚祈禱過、徹夜不眠過、歌唱過、奮鬥過、呼喊過、發現過自己許多的弱點,經歷過主數不清的恩惠與憐憫……這一切都烙在我的生命上。而於今——要離別了。 在這起伏的心情中,我要留下幾句心裏的話: 「永不減弱北宣的脈搏——傳福音。」 「永不忘記北宣的金箴——施比受更為有福。」 「永不離開北宣的動力寶——信心的祈禱。」 「永不損傷北宣的福鏈——合而為一的心。」 「永不背棄北宣的立場——純正的信仰,建於無誤的聖經上。」 「永不降低北宣的標準——成聖的生活。」 「永不失落北宣的異象——胸懷世界。」
作者:滕近輝
原載於《滕近輝牧師伉儷榮休感恩會特刊》,1987年6月28日,頁1。
今天,我對「依依不捨」有了新的感受。
要離開相聚了三十年的「北宣家」,是我不敢想的一件事。這裏有我三十年的生命痕跡。要放下我和同工們及弟兄姊妹們所共同建立起來的工作,激起內心深處不息的漣漪。感恩中帶着驅不盡的惆悵。我在這裏向主獻上了最好的年華來時是三十幾歲的小夥子,現在是「老牧師」行伍中的一份子。我在這裏笑過、哭過、夢過、流淚祈禱過、徹夜不眠過、歌唱過、奮鬥過、呼喊過、發現過自己許多的弱點,經歷過主數不清的恩惠與憐憫……這一切都烙在我的生命上。而於今——要離別了。
在這起伏的心情中,我要留下幾句心裏的話:
「永不減弱北宣的脈搏——傳福音。」
「永不忘記北宣的金箴——施比受更為有福。」
「永不離開北宣的動力寶——信心的祈禱。」
「永不損傷北宣的福鏈——合而為一的心。」
「永不背棄北宣的立場——純正的信仰,建於無誤的聖經上。」
「永不降低北宣的標準——成聖的生活。」
「永不失落北宣的異象——胸懷世界。」
第二届世界華人福音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界福音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會後,成立了「華福中心」,設於香港。在過去五年中,華福中心推行了差傳,教會增長,中西合作,青年工作等會議;也出版「今日華人教會」月刊及「教牧分享」雙月刊,發行網遍及全球,影響廣泛。
第二屆會議將於本月十七至廿四日在新加坡舉行,赴會者將達一千三百人,香港佔二百人。在香港赴會者中,宣道會同工及會友比例最高。大會數十位講員中。宣道會佔五位。胡牧師和我將出席大會。大會主題是「生命與事工」。大會將推動各地教會的「十年計劃」。
大會的費用相當大,已經收到的奉献相差尙遠,因此今天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献,請眾弟兄姊妹們代禱與支持。
但願「華福」異象逐漸造成全世界華人教會更强的合一運動與福音事工!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