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靈阿!」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牧者心聲」。
「我的靈阿,應當努力前行!」(士五21)。這一個呼聲裏面,充滿了對耶和華的倚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正是我們站在八二年門口的時候,所應該有的態度。
這一個呼聲有幾個特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勝利不驕的呼聲——當時,士師底波拉已經帥領以色列人獲得勝利,但是她勝而不驕。因為她知道,真正的勝利是一條路,而不是一個點。她所獲得的勝利不過是勝利之路的起點而已。這一種再接再勵的精神何等寶貴!
二、個人的呼聲——「我」的靈阿,應當努力前行!底波拉在團體的勝利中,不忘記自我的省察與振作,讓我們在屬靈的爭戰中,永遠站穩自己的崗位,堅定而奮發!
三、戰友的呼聲—— 底波拉在這一首歌裏面,三次提到戰友們的英勇犧牲精神(2,9,26),「甘心犧牲自己」是他們的特徵。以色列人的勝利是集體性的勝利。
四、大有成果的呼聲——在這一首詩歌之後,緊緊跟住說:「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31)。
八二年情形如何,端在我們的態度與精神如何。如果我們希望八二年成為「豐收之年」,我們就必須有底波拉的心志與精神。
假若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假若
我到達戰場,卻未曾計算過代價;
拉開戰弓,卻發現弓上無前;
拔劍出鞘,卻銹滿兩刃;
舉起戰旗,卻已徽號糢糊;
吹响號角,卻發出無定的聲音;
假若
我手裏提着燈,卻沒有油;
祭壇上燒着熊熊的火,卻沒有祭物;
手裏拿着寶盒,卻沒有黃金乳香沒藥;
頸項上掛着串串的恩賜之花,卻沒有愛果;
舉起斧柄,卻失去了斧頭;
假若
我口若懸河,卻沒有恩膏;
披着錦衣,内心卻是墳墓;
胸前掛着金十字架,背上卻沒有十字架;
口中向主滿了愛情,心卻追隨名利;
手扶着犁,頭卻後顧;
主阿,讓我伏在你的脚前痛哭!
新年期間談 過約但河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十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十日「牧者心聲」。
以色列人的兩個經歷具有重要的預表意義:一是過紅河——預表信徒蒙恩得救(林前十2);另一是過約但河——預表信徒進入豐盛生命的屬靈境界。
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之下,於一月十日渡過約但河,進入迦南應許美地(書三)。
迦南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在申命記中找到答案:
一、除去一切偶像,單單敬拜耶和華(申四23)申命記內七次用「免得忘記」一句話,來題醒以色列人不可拜偶像。又以金牛犢的事作為鑑戒(申九15)。又告訴他們不可在物質豐富時,忘記神(申八12-14)。
二、學習敬畏神(申五29)——「敬畏神」三字在申命記內用了十二次,顯然是迦南生活的重點之一。「學習」二 字表明敬畏神不單是一種心情,更是生活的表現。
三、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申六5)——申命記十二次題到愛神。
四、遵守神的道(申六6-9)——神的話在心上,在手上(行動),在額上(見證),在門框上(家庭),在城門上(社會)。
五、分別為聖(申七6,7)。神把以色列人從萬民中揀選出來。
六、慈愛公平的社會生活(申廿二8,廿三7-8,廿四15,廿五14-15)。
七、充滿喜樂——「歡樂」在申命記中用了七次。這是迦南生活的必然結果。
新年談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一月三日「牧者心聲」。
神一年一度使大地「氣象一新」,照樣,神的心意也要他的兒女們在靈性上更新。新年就是一個追求靈性更新的好時節。
一、新酒新袋——主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太九17)。這一個比喻的意思就是說:神的新恩典需要配合新的方式。換一句話說,新生命需要配合新方式。求主帶領本堂有生命的更新,因之帶出新的途徑,使神的新恩典在本堂有新的表達。
二、新團——保羅說:「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保羅希望教會得到完全的潔淨,脫離一切罪過,能榮耀神。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八二年內追求的目標之一。
三、新樣——保羅說:「叫我們服事主,要按着心靈的新樣,不按着儀文的舊樣。」羅七6)。保羅要我們在事奉上有更新:由儀文(外表)的事奉進入心靈的事奉。願主恩待我們,使我們在八二年中在事奉上有進步,更蒙祂悅納,更屬靈,更出自內心,更活潑,更積極,更喜樂,更有恩賜,更有聖靈的能力。
四、新命令(約十三34)——但願我們對這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在八二年裏面,有新的體驗。
延長時光的秘訣——充實人生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廿七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廿七日「牧者心聲」。
一逝不返!這一句形容人生的話,多麼令人觸目驚心!
每到年終時,個個人心中都有所感觸,這是好的,可以提醒我們正視人生的一個事實:時光不我待!從而檢討自己對光陰的用法是否正確。更進一步,對自己的人生意義重新估值。
許多人在時間的利用上,留下了廣濶的邊緣部份,讓它糊裏糊塗的溜過去。這一部份時光有時竟佔了可用時間的四分之一。一個人的人生是否充實,與這一部份「邊緣時間」(margin time)有密切關係。成功的人就是那些善於利用它的人。他們的人生等於增加了四分之一的長度。如果他的壽命是六十歲,實際上等於活了七十五年。
浪費光陰的人,是一種「浪子」,而他所浪費的,不是父母的財產,乃是自己的生命!
保羅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6)。「光陰」二字亦含有「機會」之意在內。光陰裏面藏着各種的機會,一縱即失。善於利用光陰的人,就能抓緊機會,作成許多有意義的事。「愛惜」的原文有「贖」與「買」的意義在內。就「贖」而言,每一個被主救贖的人,連他的光陰也在救贖範圍之內:光陰為主用。就「買」而言,我們應該為了善於利用光陰而付上努力的代價。
差遣禮中談 美中不足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牧者心聲」。
今天我們心中充滿歡喜,在崇拜當中舉行劉恭受宣教士的差遣禮。她將於最近往東馬來西亞的古晉區去傳福音。她是我們所差遣的第十七位宣教士。我深相信,九龍塘宣道會和本堂共同努力所推動的差傳工作,在神的恩待之下,必然繼續有進展。每次舉行差遣禮,我心中都有無限的感恩,每一位宣教士都代表着神豐富的恩典和造就。我們在每一次的差遣禮中,都會重新挑旺自己為宣教士代禱的心,和對整個華人教會差傳運動的關切。
但是,就本堂而言,我們的差傳工作顯然有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從一九六三年我們開始差傳工作以來,本堂本身還未曾產生過一位宣教士,我們所差出去的宣教士,都是其他教會的會友。我相信本堂的弟兄姊妹,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遺憾。
主阿,什麼時候本堂才會有第一位宣教士呢?
我們渴慕神的恩典沛降在本堂身上。讓我們求「莊稼的主」從本堂「打發祂的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但願本堂有人願意對主說:「主阿,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但願這一次的差遣禮,對我們成為一個新的挑戰!
聖誕節與聖誕期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牧者心聲」。
有些宗派把基督受難節的時間放長,從一天增至一周或十天,稱之為「大齋期」,藉之紀念救主為我們受苦。這是頗有意義的一種做法。我們可以把它用在聖誕節上——把聖誕節擴大為「聖誕期」,用二三個星期的時間來紀念和慶祝救主的降生。
我們怎樣使「聖誕期」成為一段富有意義的時間呢?以下是幾個可行的方法:
一、在這一段時間內,每天讀一段關於基督降生的經文,仔細查閱與默想。向主獻上感謝。
二、一連三個主日,在崇拜中宣講與救主降生有關的信息。這是本堂今年要作的。
三、加強寄聖誕賀咭的意義———在你心目中擬定一些人,作為特別的對象,把賀咭寄給他們。例如一些孤單的老人,曾遭遇變故的人,患病的人,在苦難中的人,遠離家鄉與親友的人,你所敬愛的人等等。咭內刻意寫上安慰與鼓勵的心聲(不要忘記貼足郵票)。
四、預備幾份特別的禮物,送給一些需要的人。
五、計劃一二件「愛心的行動」,把溫暖帶進這充滿冷酷與自私的世間。
六、為自己創造一種親切、喜樂、和愛的心態。
婚禮重重之際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廿九日「牧者心聲」。
近來,本堂青年弟兄姊妹們當中,舉行婚禮的真如雨後春筍,幾乎每週都有,甚至有時每週兩對。全教會喜氣洋洋。
這是很好的現象,表示基督徒與基督徒結婚,成立基督化的家庭,同心愛主、事主、見證主。這樣可以避免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結婚所可能產生的許多難處與問題:漸漸遠離主,甚至放棄信仰,兒女失去接受福音的機會,或家庭不和造成心靈痛苦等等。
結婚年齡的基督徒們繼續留在團契內,這是造成基督徒彼此結婚的重要因素。他們結婚後仍留在團契內,構成壯年期基督徒的中堅份子,加強了一般華人教會中最弱的一環,也可以說是填上了「破口」。他們逐漸形成教會的「接棒人」,是教會前途的新希望。這是令我們滿心感謝主的。
在準備結婚的青年會友中,有些約我作婚前輔導,這是我所樂為的。一般來說,我向他們提出四方面的建議:
一、夫婦二人在性格上,習慣上,對事物的見解上等等,彼此的適應與協調,各人只是一半,合成一體。人格的發展在結婚後才進入成熟階段。
二、靈性生活的建立:一同祈禱讀經,彼此帮助與勉勵。尤其在有小寶寶之後,如何計劃時間,不致影響對主的事奉。
三、與雙方家長和親友的相處關係。
四、提醒他們往家庭計劃處去接受指導,閱讀有關書籍。
對本堂聖樂的期望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牧者心聲」。
趁此聖樂主日的機會,稍述我對本堂聖樂的希望。
聖詩是信仰、喜樂、感恩、和勝利的流露。堅強的信仰產生雄壯的詩歌;喜樂的心靈發出活潑的吟詠;感恩的誠摯湧出由衷的讚美;勝利的生活孕育振奮的歡頌。因此, 但願本堂的弟兄姊妹先獲致這種靈性實質,然後發出屬天的歌唱。
本堂主日崇拜中的歌頌,還不夠嚮亮,這就是說,還有不少弟兄姊妹未曾開口讚美。但願每一個領受救恩的人,都不放棄頌讚的權利。讓我們的歌聲滙成讚美的洪流!
詩班肩負着代表和帶領會眾向父神發出讚美的重大責任,這是一項特殊的事奉,每一位詩班班員都應當珍貴這一個權利。靠着主儘量發揮與增進聖樂的恩賜。本堂還有不少有歌唱恩賜的人,希望他們把恩賜献給主,投入讚美的行列。
本堂顯然缺少一二位具有在特別聚會中領導會眾唱詩恩賜的人,尚未能帶起會眾熱烈唱詩的情緒。求主在未來的日子中把這恩典賜給我們。
本堂可能組成一個成人詩班麼?這是值得思想的一件事。
願主更加恩待本堂的聖樂水準。
文字聖工主日談 大題小做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一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一日「牧者心聲」。
——大使命與文字福音工作——
每一次在美國乘車經過守望台(耶和華見證人)的印刷機構,我心中都泛起一陣深深的感觸:最善於利用文字工具的團體,竟是異端教派!而「福音信仰」的眾教會,在文字福音工作上,總是不能振發起來。這是令人嘆息的事。這當然不是說,文字福音工作全無進展。多種新譯新著新刊陸續出現,令人得到安慰。但是,一般教會對文字福音工作的關心,支持,以及人才的訓練,實在仍然是十分淡漠。
文字福音工作是「大使命」實施中主要項目之一。它是一項重大的工作,但是今天一般教會對於它確實是輕描淡寫。這豈不正是「大題小做」?
「小題大做」是錯誤,「大題小做」更是錯誤!前者是浪費,後者是教會的失策與失職。
若對目前一般教會的情况稍加分析,就會發現三種現象;
第一種教會對傳福音的事工沒有熱誠,只求維持教會現狀,便心滿意足; 第二種教會只關心本堂的佈道工作,對本堂範圍以外的任何福音事工皆不問不聞;第三種教會不但積極推動本堂的佈道事工,也有寬闊的心胸,去關心和支持那些本堂獨力作不到,因而需要各教會聯合推進的福音事工,例如福音文字事工,廣播事工等等。
世界各地華人教會,皆應學習有廣濶的眼光,教導本堂會友關心各類福音事工。連小教會也應如此。「施比受更為有福」永遠是真確的。當我們按照屬靈原則去作的時候,小教會將漸漸長大,大教會更加蒙福。
在福音事工戰畧中,文字工作永遠有其極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們在文字工作上失敗,就永遠不能在「思想爭奪戰」中獲戰。
但願文字福音事工在父神的恩待之下,有全面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