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的意義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華福」的意義何在? 一、華福是「運動」 「華福」是主在普世華人教會中,所興起的傳福音運動,其目標是努力在主再來之前完成大使命。我們懇切祈禱,求主使這一個運動產生實際上的作用,催使全球華人教會在傳福音上,作加倍的努力。 二、華福是「感動」 聖靈將一種明確的感動,放入各地華人信徒的心中,所以當有人登高一呼的時候,立刻發生普世性的共鳴與響應,這是聖靈感動的證明。 三、華福是「行動」 華福中心所主辦的一切研討會議,都有一個具體的目標:產生傳福音的實際行動。會議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但是會議所產生的行動卻有無限的價值。 四、華福是「推動」 那些在福音事工上有行動的教會們,聯合起來,去鼓勵那些尚未有積極行動的教會,同時又自勉更加努力。 五、華福是「震動」 華福運動在主恩待之下,可能在華人教會中造成一種復興的震動。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華福」的意義何在?
一、華福是「運動」
「華福」是主在普世華人教會中,所興起的傳福音運動,其目標是努力在主再來之前完成大使命。我們懇切祈禱,求主使這一個運動產生實際上的作用,催使全球華人教會在傳福音上,作加倍的努力。
二、華福是「感動」
聖靈將一種明確的感動,放入各地華人信徒的心中,所以當有人登高一呼的時候,立刻發生普世性的共鳴與響應,這是聖靈感動的證明。
三、華福是「行動」
華福中心所主辦的一切研討會議,都有一個具體的目標:產生傳福音的實際行動。會議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但是會議所產生的行動卻有無限的價值。
四、華福是「推動」
那些在福音事工上有行動的教會們,聯合起來,去鼓勵那些尚未有積極行動的教會,同時又自勉更加努力。
五、華福是「震動」
華福運動在主恩待之下,可能在華人教會中造成一種復興的震動。
懷念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二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二日「牧者心聲」。 最近由友人處轉來邊雲波弟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作者)從中國寄出來的一首詩,懷念抗日戰爭期間,我們在陜南所享受的主內交通生活,令我心情激動,不能自己。刊錄如下: 光陰荏苒四十年, 漢江古城景依然? 往昔團契蒙恩眷, 今日感念淚不乾。 同歌共禱聲未遠, 相親相砥話仍甜。 風吹面頰縐紋滿, 霜染鬚眉白髮添。 歲月易逝何所獻? 地土空佔怎能安! 遙念故人雲霞晚, 俯求恩主晨曦間。 且將餘生相共勉, 直到永世在父前。 一九八二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三年一月二日「牧者心聲」。
最近由友人處轉來邊雲波弟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作者)從中國寄出來的一首詩,懷念抗日戰爭期間,我們在陜南所享受的主內交通生活,令我心情激動,不能自己。刊錄如下:
光陰荏苒四十年,
漢江古城景依然?
往昔團契蒙恩眷,
今日感念淚不乾。
同歌共禱聲未遠,
相親相砥話仍甜。
風吹面頰縐紋滿,
霜染鬚眉白髮添。
歲月易逝何所獻?
地土空佔怎能安!
遙念故人雲霞晚,
俯求恩主晨曦間。
且將餘生相共勉,
直到永世在父前。
一九八二
降生頌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牧者心聲」。 (一)乾地弱枝 祂是從「乾地」生出的弱枝,卻綻出「谷中百合花」的美麗; 他懷著一顆破碎的心,卻是心靈破碎者的良醫; 他孤單的受人輕視與壓制,卻向受壓制者熱情的伸出援臂; 他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卻引領心靈勞苦者進入安息。 (二)死死生生 馬槽上早已蓋著十架陰影,祂誕生為要捨生; 祂帶來死亡的死亡,彰顯由「死」而來的生命; 祂一生行走於「死」的途徑,帶領我們進入豐盛生命之境; 祂私諄諄教導我們與祂同死,好叫我們酷肖祂的容形。 (三)神人團圓 永恆進入時間,無限顯於有限; 聖潔的神子,誕生於罪惡的塵寰; 那條罪惡的深淵,將耶和華與人類隔斷; 道成肉身的奧秘,述說著神人的團圓。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牧者心聲」。
(一)乾地弱枝
祂是從「乾地」生出的弱枝,卻綻出「谷中百合花」的美麗;
他懷著一顆破碎的心,卻是心靈破碎者的良醫;
他孤單的受人輕視與壓制,卻向受壓制者熱情的伸出援臂;
他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卻引領心靈勞苦者進入安息。
(二)死死生生
馬槽上早已蓋著十架陰影,祂誕生為要捨生;
祂帶來死亡的死亡,彰顯由「死」而來的生命;
祂一生行走於「死」的途徑,帶領我們進入豐盛生命之境;
祂私諄諄教導我們與祂同死,好叫我們酷肖祂的容形。
(三)神人團圓
永恆進入時間,無限顯於有限;
聖潔的神子,誕生於罪惡的塵寰;
那條罪惡的深淵,將耶和華與人類隔斷;
道成肉身的奧秘,述說著神人的團圓。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榜樣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十月十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十月十日「牧者心聲」。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榜樣
帖前第一章幾乎成了本堂的「堂章」。使徒保羅在這一章內,題及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許多優點,正是本堂的好榜樣:
一、「因信心所作的工夫」(3)——真信心必然產生行動。有信心的教會是「動」的教會。
二、「因愛心所受的勞苦」——愛心帶來許多「麻煩」,打擾我們安逸清靜的生活。我們面對選擇:愛的勞苦或自私的清閒?
三、「因盼望所存的忍耐」——「盼望」永遠是向前看的。在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需要我們用耐心來克服。
四、接受與傳遞——「福音傳到你們那裏」(5),「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8)。受與施應該永遠結連在一起。而且在受與施的過程中,必須有「權能和聖靈」(5)的重要因素。
五、「傚法了主」(7)—這是信主後生命上的追求與長進。
六、作榜樣(7)——帖撒羅尼迦教會作了眾教會的榜樣,產生了廣大的影響力,鼓勵了許多人,這是一個寶貴的貢獻。這也應該是本堂的目標。
七、服事神(9)——讓我們以又真誠又活潑的心,來侍奉那「又真又活的神。」
八、榮耀的盼望(10)——等候基督再臨。但願這榮耀的盼望充滿我們的心!
三十週年感恩事項
一、為了本堂卅年來會友中七十二位獻身讀神學事奉主的弟兄姊妹感謝神(不計分堂)。目前正讀神學的有十九位。
二、為本堂二十年的差傳事工感謝神,先後差遣了二十九位宣教士往海外工作。目前與九龍塘宣道會合差十七位宣教士,在七個地區工作。為本年度差傳認獻的新高峯感謝神(九十五萬)。為了華基分堂所差遣的二位宣教士感謝神。
三、為本堂卅年來所設立的九間分堂感謝神。其中三間是分堂所設立的(田灣、水邊圍、鴨梨洲)。
四、為卅年來聚會人數增加了卅餘倍感謝神。由開始時的六十人增致目前的二千餘人(連分堂計算在內)。
五、為本堂本年度受浸與過會的一一八位弟兄姊妹感謝神。
六、為本年八位青年進入神學院受造就感謝神。
七、為主保守本堂同工、執事、各部門委員、各團契職員、主日學教職員工、詩班、與眾弟兄姊妹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感謝神。
八、為過去一年,主豐豐富富供給,使堂內外一切事工經費都充足感謝神。
九、為本堂有更多的弟兄姊妹參加佈道隊,本堂、分堂、醫院及個人佈道,感謝神。
十、為靈修部推動家庭聚會,做主門徒訓練,感謝神。
西行觀感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牧者心聲」。
行程的第一站,是南韓的漢城。
在那裏的五天中(八月十七至二十一日),參加了兩個會議:亞洲差傳聯會三年一次的會議,和亞洲教會復興會議。講道四次。大會期間再次感受到南韓教會增長的激勵。在過去九年中,南韓基督徒從三百萬增至九百萬,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國大學生中,基督徒佔三分之一,教授中基督徒佔百分之二十五,國會議員中,基督徒也佔三分之一。多麼令人振奮鼓舞! 還有值得特別一提的,在亞洲教會復興會議中,通過成立「亞洲福音信仰教會聯會」。
在連任「亞洲差傳聯會」(AMA)主席六年之後,我堅辭再次連任,由印尼的 Oelavianus牧師繼任,深慶得人。
第二站是在加拿大溫哥華宣道會講道,感謝主,又增加了一間新址,目前該市已有四間華人宣道會。第三站是「華人宣道大會」,在雷城宣道會神學院舉行,由美加各地赴會者八百餘人,加上本地的赴會者,近一千人,坐滿了美侖美奐的新禮堂。聖靈在大會中工作,屬靈氣氛甚好,每次聚會前五分鐘,會眾已全部就座,流露了對主道的愛慕心情。這次大會的成功,鼓勵了籌委會決定三年後擴大舉行第二次聚會。
第四站在建道校友會所主辦的三處培靈會中講道:
多倫多、滿地可和溫哥華。共七次聚會。赴會者平均有四、五百人。建道校友在該三處工作者達廿七人。聚會中為建道神學院之獻金近港幣四萬元。目前在北美各地事主的建道校友不下一百五十人,起了美好的作用。
我往北美領會,由於一九六四至今已超過三十次,其中只有一次患小病,實在感謝主的保守。眼見北美華人教會由數時間增至五百餘間,讚美主!
一封令人興奮的信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牧者心聲」。
「滕牧師:我在主裏向你請安。
「……兩年前我曾將一份調查表格寄給你,請你填寫,謝謝你的協助。現在,調查工作已經完畢,謹將一部分調查所得奉告如下。相信你一定會與我們一同為神在「第三世界」(非西方non Western)教會中的作為,而歡喜快樂!
「這報告是根據一九八〇年底以前,從世界各地二百八十五位宣教領袖的報告而作出的。
「第三世界共有三百六十八個差會,他們所差遣出去在異鄉工作的宣教士共有一萬三千位。並且另有二千二百四十九位新宣教士,將在一九八一年內被差派出去。
「這個數字代表著八年來的成長:宣教士方面,百分之二百八十二;差會數方面,百分之八十一。這成長的速度,比北美快五•七倍。
「雖然差傳事工仍然面臨許多困難,但是第三世界的教會顯然已經蒙受了許多恩典,你們的差會也是這個增長的一部分。
Dr. Lawrence E. Keyes
Research Coordinator
O. G. Ministries
這一封信給我們無限的鼓勵!我們在差傳事工上不是孤單的。神正在遍地動工,求神幫助我們更加努力!
三大考驗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牧者心聲」。
每一個基督徒和傳道人都面對三大考驗:
一、時間的考驗:僵化
我們在屬靈生活中(包括靈修、聚會、事奉等),漸漸習以為常,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活潑的悟性感應(reflection),而墜入機械式的反應(reflex),以致心靈逐漸僵化。僵化的靈性沒有屬靈的創造力,沒有對主愛的活潑回應,沒有喜樂。這一切引向冷漠、退後、跌倒。
二、困難的考驗:軟化
一切困難都對人造成一種危機。在這危機中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信心的堅強態度,或軟化,退後,頹喪。
讓我們在一切困難中,藉著祈禱學習信心的功課。信心是超越性的——超越環境,超越限制,超越自己,超越感覺,超越情緒……信心把我們和神結連起來。
三、世俗的考驗:腐化
世俗裏面物質享受的追求,永遠有「迷」和「醉」的作用,其過程是漸進式的,令人難以防備。它使基督徒漸漸失去對屬靈事物的興趣,忘記主的愛和話語,放棄事奉,跟著「罪」透過眼睛悄悄鑽進潛意識中,觀念中,行動中。終於結出罪果。
求主幫助我們在這些考驗中得勝。
惜別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廿五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廿五日「牧者心聲」。
惜別
本堂執事潘邦泰先生伉儷已於昨天移民赴美。他倆在本堂已超過廿七年,留下了美好的榜樣。他們一直以愛主的心忠誠而安靜的參與聖工。他們在我心中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廿多年來,一直參加本堂祈禱會,未曾稍輟。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聖靈的工作
臺北的「青年宣道大會」蒙主特別恩待。近二千青年出席會議,一切井井有條,每天每餐時間,都有一二百人禁食祈禱。主辦者校園團契已於會後作出報告:大會中獻身「全職事奉」者共三百七十五人(其中一百七十人會前已經奉獻)另外六百〇二人表示若主呼召,他們也願意全職事奉。此外,有三百〇九人將人生主權奉獻給主。感謝主!求主使這些愛主的青年們,成為臺灣教會的大祝福。
再一次呼籲
本堂已經報名參加本會聯合夏令營的人甚少,只有四十餘人,離開一百六十人的目標太遠了!我難以相信這是事實。報名截止日期已經迫近,我懇切的為本堂在本會事工中所應起的作用,和應有的貢獻,再作一次呼籲。讓我們努力,使這首次的聯合聖工不致失敗,遭受打擊,反而有合主心意的成功。
轉捩點的造成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四日「牧者心聲」。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四日「牧者心聲」。 請弟兄姊妹們為以下所提三個重要的聚會代禱,因為他們可能成為重要的轉捩點。 一、臺灣校園團契(等於本港的學生福音團契)主辦「青年宣教會議」,定於7月5日至10日(本週一至週六),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舉行,目的是向臺灣大專學生及畢業生發出傳福音的挑戰,從而創造臺灣教會發展的新動力。已經有一千九百位大專學生及畢業生報名參加,且已徵得一千零卅七位代禱勇士,為大會祈禱。唐崇榮先生與滕近輝牧師分擔晚上培靈會和早上查經會。另有上午「使命研究」的十八個專題,以及下午「獻身之路」的廿三個專題。求主興起臺灣的大專基督徒學生及畢業生,造成強大的福音生力軍! 二、北美華人宣道會用了兩年的時間,籌備「北美華人宣教大會」,希望倚靠主掀起北美華人普世宣教的浪潮。大會時間是今年八月廿五日至卅一日,假加拿大宣道會神學院舉行,希望有一千二百人參加。目前已經有八百餘人報名。 三、本港宣道會各堂聯合夏令營,將於八月廿三日至廿八日,假烏溪紗營地舉行,名額是九百五十人。這是宣道會極有意義的創舉,在主恩待之下,可能為本會帶來新氣象——新團結,新異象,新動力!九龍塘宣道會也參加。現在已經到了報名的時候,希望本堂有一百六十位弟兄姊妹們參加!請快些報名吧!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七月四日「牧者心聲」。
請弟兄姊妹們為以下所提三個重要的聚會代禱,因為他們可能成為重要的轉捩點。
一、臺灣校園團契(等於本港的學生福音團契)主辦「青年宣教會議」,定於7月5日至10日(本週一至週六),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舉行,目的是向臺灣大專學生及畢業生發出傳福音的挑戰,從而創造臺灣教會發展的新動力。已經有一千九百位大專學生及畢業生報名參加,且已徵得一千零卅七位代禱勇士,為大會祈禱。唐崇榮先生與滕近輝牧師分擔晚上培靈會和早上查經會。另有上午「使命研究」的十八個專題,以及下午「獻身之路」的廿三個專題。求主興起臺灣的大專基督徒學生及畢業生,造成強大的福音生力軍!
二、北美華人宣道會用了兩年的時間,籌備「北美華人宣教大會」,希望倚靠主掀起北美華人普世宣教的浪潮。大會時間是今年八月廿五日至卅一日,假加拿大宣道會神學院舉行,希望有一千二百人參加。目前已經有八百餘人報名。
三、本港宣道會各堂聯合夏令營,將於八月廿三日至廿八日,假烏溪紗營地舉行,名額是九百五十人。這是宣道會極有意義的創舉,在主恩待之下,可能為本會帶來新氣象——新團結,新異象,新動力!九龍塘宣道會也參加。現在已經到了報名的時候,希望本堂有一百六十位弟兄姊妹們參加!請快些報名吧!
讀經秘訣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日「牧者心聲」。
讀經需要秘訣,試舉其四:
一、將經文作為祈禱的內容
經文是外在的,祈禱是內在的。怎樣使外在的經文進入內心,變成自己屬靈追求的目標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自己所讀的經文中,尋出要點,然後根據它們去祈禱。這樣,不但讀經有果效,而且可以幫助自己的祈禱生活,新鮮而活潑。
二、背誦金句
在自己所讀的一段經文中,尋出一節作為金句或鑰句,然後背誦。 這樣,在一日之中,這一句寶貴的話會在心中重覆出現,成為幫助,而且可以「反覆思想」。
三、捕抓亮光與靈感
讀經時,準備好一本筆記簿,每天把最重要的心得,用幾句話寫下來。這樣,你就「捕捉」了每日的亮光與靈感。集少成多,可能成為你一生的寶藏。若沒有筆記,就成了「捕風捉影」。
四、讀經以愛神之心
「愛」字在詩一一九篇中,出現了十八次。這是詩人讀經的主要動力。讓我們把聖經當作「家信」來讀,是天父寫給我們的,把祂的「心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