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看見許多人 ,就憐憫他們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八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2年8月,頁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祂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六)。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八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2年8月,頁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祂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六)。
主耶穌的心,是「憐憫」的心,而這憐憫的心是由「看見」產生出來的。若我們想獲得主耶穌的心,就必須先有主的眼。讓我們學習用主的眼光來看一切的事物,然後就會有主的胸懷去憐憫人和關顧人。
差傳的本質就是愛與憐憫。甚麼時候差傳失去了悲憫之心,什麼時候差傳就失去了本質而單留下空殼。
「無所見」就「無所感」,「無所感」就「無所動」。一個未曾看見周圍需要的人,必然不會有任何愛心的關懷行動。但願本年度,每一張信心認獻咭上所寫的數字,都是從「愛心的關懷」發出來的。
主耶穌跟着說:「要收的莊稼多」這一句話是多麼真實!今天世界各地,滿了收莊稼的機會,真是名符其實的「俯拾皆是」。但是物力及人力卻極之缺乏!例如泰國東北部的工場上,宣道會有十五位新宣教士的空額,卻無人補上去。其他地區也何嘗沒有同樣的情況讓我們懇切的「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求主在今年的差傳年會中,向我們講話。
施比受更為有福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七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1年8月,頁3。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七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1年8月,頁3。 差傳事工的基本意義之一,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每一間從事差傳工作的教會,是走上了「施」的道路,其必然結果就是「有福」,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從事差傳的動機,就是追求自己蒙福。當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爲有福」的時候,並非講論動機問題,乃是直述其結果。並且「有福」二字的基本意義,是指屬靈的福氣,所以並非一種世俗觀念。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近廿年,每年都有所增展,弟兄姊妹的響應,也越來越積極。同時差傳教育已經瀰漫於本堂各部門之中,形成一種基本的觀念型態。這是一種寶貴的進步,也是在打下真正的差傳基礎。 我深深相信,本堂之所以在各方面的靈工上,都有蒙福的現象,正是因另我們走在「施」的路上,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警惕牢牢保守我們的腳步,永遠走在這一條道路上。 「施」量愈大,「福」量也愈大。本堂本年奉獻目標的提升正是本着這一個原則。弟兄姊妹中間仍有一部份尚未在這「施」上有份,願主恩待他們,早早踏上這一條蒙福的道路。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七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1年8月,頁3。
差傳事工的基本意義之一,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每一間從事差傳工作的教會,是走上了「施」的道路,其必然結果就是「有福」,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從事差傳的動機,就是追求自己蒙福。當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爲有福」的時候,並非講論動機問題,乃是直述其結果。並且「有福」二字的基本意義,是指屬靈的福氣,所以並非一種世俗觀念。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近廿年,每年都有所增展,弟兄姊妹的響應,也越來越積極。同時差傳教育已經瀰漫於本堂各部門之中,形成一種基本的觀念型態。這是一種寶貴的進步,也是在打下真正的差傳基礎。
我深深相信,本堂之所以在各方面的靈工上,都有蒙福的現象,正是因另我們走在「施」的路上,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警惕牢牢保守我們的腳步,永遠走在這一條道路上。
「施」量愈大,「福」量也愈大。本堂本年奉獻目標的提升正是本着這一個原則。弟兄姊妹中間仍有一部份尚未在這「施」上有份,願主恩待他們,早早踏上這一條蒙福的道路。
三分鐘的異象?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六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0年8月,頁3。
當日使徒保羅所見的「馬其頓異象」,其出現時間可能不超過三分鐘,但是它在保羅心中的作用,却不只三分鐘,乃是一生之久。它對初期教會的影響,也歷久不衰。
原載於《宣道會北角堂第六屆差傳年會大會手冊》,1980年8月,頁3。
當日使徒保羅所見的「馬其頓異象」,其出現時間可能不超過三分鐘,但是它在保羅心中的作用,却不只三分鐘,乃是一生之久。它對初期教會的影響,也歷久不衰。
讓我們自省:我們對差傳事工的熱誠與關心,是否「曇花一現」——「三分鐘熱心」?或是「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爲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末世是廣傳福音最後的一段路程,也是「衝線」的一段路程!讓我們以「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來預備等候主的再來!
在啟示錄的末句(最後祝福之前)裡面,有屬主之人的心聲:「主耶穌阿,我願你來!」但是,在這呼聲之前,還有另一個呼聲:「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凡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啓廿二17)。這兩個呼聲是不可分割的。每一個說「主阿,我願你來」的人,都應該同時發出福音的召請:自來喝生命水!」
差傳年會的目的,就是讓「新婦」(教會)有機會聽聖靈的呼聲,然後與聖靈一同發出福音的呼聲:「來!喝生命水!」每一個聽見這呼聲的信徒,都應該響應而參與福音工作。
第二届世界華人福音會議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曾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牧者心聲」
五年前,在本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赴會者約一千五百人,來自世界廿餘個不同的地區。那一次的會議是嘹亮的角聲,號召全世福音信仰的華人教會,走上合一、合作、見證、與復興的道路。因此,它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會後,成立了「華福中心」,設於香港。在過去五年中,華福心推行了差傳,教會增長,中西合作,青年工作等會議;也出版「今日華人教會」月刊及「教牧分享」雙月刊,發行網遍及全球,影响廣泛。
第二屆會議將於本月十七至廿四日在新加坡舉行,赴會者將達一千三百人,香港佔二百人。在香港赴會者中,宣道會同工及會友比例最高。大會數十位講員中。宣道會佔五位。胡牧師和我將出席大會。大會主題是「生命與事工」。大會將推動各地教會的「十年計劃」。
大會的費用相當大,已經收到的奉献相差尚遠,因此今天崇拜中收一次特別奉献,請衆弟兄姊妹們代禱與支持。
但願「華福」異象逐漸造成全世華人教會更强的合一運動與福營事工!阿們。
系統講道的優點與缺點及禁食祈禱的呼籲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牧者心聲」
由本主日開始,我每月的講道都有一個系統。(有時要配合該月所推行的事工目標)。系統講道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所以在教會歷史中有人推行亦有人反對。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牧者心聲」
系統講道的優點與缺點
由本主日開始,我每月的講道都有一個系統。(有時要配合該月所推行的事工目標)。系統講道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所以在教會歷史中有人推行亦有人反對。
英國教會的清教徒運動(十六至十八世紀)很注重全年講壇系統化,但最著名的傳道人如司布麵等,却强烈反對系統化的講道,因為他認為講道者必須每週懇切而順服的尋求聖靈的活潑引導,從而决定其講題與內容。
我們可以在兩者之間採取一個折中的路錢。聖靈既可引導講道者每主日講不同的獨立題目,當然也可以引導講道者採取一連串的系統化題目,正如聖靈可以臨時把重要信息賜給講道者,也可以在講道者詳盡的準備中,把信息放在他心中。這正是英國當代著名講道者 Martin Lloyd Jones 所主張的。因此,我在這一年內所要作的,就是系統化的講道,但隨時可以按照當時的需要而改變講題。我們不願意讓任何形式變成桎梏。
禁食祈禱的呼籲
本堂定於本週六晨舉行禁食析禱會,我懇切希望有許多弟兄姊妹們抽出時間,參加這一個重要的學習與追求,使本堂進一步走上「建立所禱的教會」的道路。
神學教育及禁食祈禱的意義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神學教育是教會的命脉之一,神學教育的索質如何,就决定教牧人員的素質如何。教會的前途與神學教育有極密切的關係,不容忽視。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廿四日「牧者心聲」
神學教育
神學教育是教會的命脉之一,神學教育的索質如何,就决定教牧人員的素質如何。教會的前途與神學教育有極密切的關係,不容忽視。
過去,華人的神學教育完全由西教士主辦。在行政上和經濟上都是如此。因此,一般華人教會完全沒有關心與支持神學教育的觀念。今天,華人教會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神學教育人才倍增,而且已達專門水準。同時,献身全時間事奉的青年也逐漸增加。這是令人鼓舞的好現象。此外,華人教會對神學教育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和關心,在支持上有了新的表現。
建道神學院是本會的神學教育機構,已有八十餘年歷史,桃李在六大洲事奉主,學生數目為本港各神學院之冠,而且目前已有繼續發展的計劃,需要甚大。因此,本堂執事會通過,每月奉献八千元,並在「建道主日」收一次特別献金,支持該院聖工。
禁食祈禱的意義
木堂本年度的目標之一,是使本堂成為一個祈禱的教會,而我們要學習的功課之一就是禁食祈禱。但是禁食祈禱是什麼?
- 禁食祈禱是聖經中的榜樣﹣﹣摩西,但以理,尼希米,保羅,安提阿教會,更加上主耶穌!
- 禁食祈禱使我們更能集中精神和心力在祈禱上。
- 禁食祈禱使我們的祈禱更深入,脫離繁忙生活中膚淺匆促的祈禱。
- 禁食祈禱使我們超越只有「代求」的祈禱,而進入「靈交」的祈禱。
- 禁食祈禱表示我們對祈禱的重視和决心。
- 禁食祈禱訓練我們靈性上的堅持力。
- 禁食祈禱引發屬靈的能力(太十七21)。
- 禁食祈禱提供信徒之間最深刻交通的機會。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日「牧者心聲」
以後在每一個主日的週刊中,我要和你們談談「北宣」的家事,把我心裏的話傾訴出來。有許多話是在主日講道時沒有機會題說的,但是它們在靈性,事奉,交通,和彼此了解上,都是有意義的。我很快樂能和大家分享「心事」。
原載於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日「牧者心聲」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以後在每一個主日的週刊中,我要和你們談談「北宣」的家事,把我心裏的話傾訴出來。有許多話是在主日講道時沒有機會題說的,但是它們在靈性,事奉,交通,和彼此了解上,都是有意義的。我很快樂能和大家分享「心事」。
感謝主,我得以由本年四月中旬起,有一年的時間不出外領會,留在本堂,作些我應該作的事工。這是令我感覺興奮和欣悅的一件事。這份心情使我覺察到,我的靈性與心力,在近六十歲的年紀,還沒有衰老。(與我去年的感覺顯然不同。)我心靈裏感覺滿有主的同在,和一種屬靈追求的願望。
我常常感謝主,祂賜給本堂一班愛主又愛教會的弟兄姊妹:真誠、謙卑、合一、熱誠事奉主、對福音工作有負担、甘心奉献金錢支持聖工、心胸寬闊﹣﹣不但熟心本堂事工,也關懷堂外福音機構,甚至海外救靈大工。這些表現都令我心中無限欣慰。
本年度我們有許多目標要達成。目前已經進行的,有門徒訓練(約一百八十人參加,一連三個月),崇拜的改進,教牧輔導(每週五晚舉行),祈禱的加强(週四晚祈禱時間約有一百五十人參加,分十五組),讀經運動的推進。
將於六月份開始推動的事工如下:一、主日系統性講道﹣﹣五月第五主日及六月份講題:基督徒的宇宙觀,基督徒的人生觀,基督徒的價值觀,基督徒的倫理觀(敬老主日),基督徒的社會觀。二、學習禁食祈禱﹣﹣每兩個月一次,週六晨七時至九時,禁食早餐。首次定於六月六日舉行。三、信仰座談會﹣﹣暫定每月首個週一晚八時在九 O 三室舉行,試行三個月。歡迎帶領未信主之親友參加。全用討論方式。七月份開始之事工,以後再談。
請為上述事工懸切代薦,求主恩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