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正在呼喚
原載於《北宣第21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六年,頁2。
原載於《北宣第21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六年,頁2。 聽啊 基督正在呼喚——呼喚今天的馬利亞們 打破玉瓶傾出真哪噠香膏 讓它的香氣充滿神的家! 把它抹在基督的釘痕與槍傷之處 抹在祂曾戴荊冠的頭上 抹在祂曾負十架的肩上 抹在祂曾受鞭傷的背上 啊,這香膏與普世福音事工編織在一起: “你們往普天之下傳福音時 要記念述說這香膏” 基督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我們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我們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聽啊 基督正在呼喚——呼喚今天的基甸勇士們 打破他們的瓶子,取出火把 點燃起來!點燃起來! 照耀那在迷途中的人們 取出號角——吹得響亮!吹得響亮! 宣告那在基督裡的慈愛與盼望 區區三百勇士?是,但——他們已展化成為普世一區一區的勇士隊 聽啊 普世的福音號角正在吹響 廿世紀的中華基甸勇士們,歸隊吧!歸隊吧!
原載於《北宣第21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六年,頁2。
聽啊
基督正在呼喚——呼喚今天的馬利亞們
打破玉瓶傾出真哪噠香膏
讓它的香氣充滿神的家!
把它抹在基督的釘痕與槍傷之處
抹在祂曾戴荊冠的頭上
抹在祂曾負十架的肩上
抹在祂曾受鞭傷的背上
啊,這香膏與普世福音事工編織在一起:
“你們往普天之下傳福音時
要記念述說這香膏”
基督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我們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我們的愛已經傾倒出來??
聽啊
基督正在呼喚——呼喚今天的基甸勇士們
打破他們的瓶子,取出火把
點燃起來!點燃起來!
照耀那在迷途中的人們
取出號角——吹得響亮!吹得響亮!
宣告那在基督裡的慈愛與盼望
區區三百勇士?是,但——他們已展化成為普世一區一區的勇士隊
聽啊
普世的福音號角正在吹響
廿世紀的中華基甸勇士們,歸隊吧!歸隊吧!
疾馳的「機會」
原載於《北宣第20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五年,頁3-5。
原載於《北宣第20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五年,頁3-5。 「活在此刻」是對人生感悟的結論。對基督徒來說,更是如此。「機會」永遠是現在式的,稍縱即逝的。「起風駛船」是好舵手的基本反應,不然只有望著機會的後影興嘆! 「現今的機會」是神對昔日莫底改與以斯帖的啓發,藉此扭轉了以色列人整個的情勢——滅族的悲劇一轉而為慶祝的日子:普珥節。以色列人永遠記念這節期,基督徒也要常常抓住「現今的機會」。 在差傳的事工上,「現今機會」意義重大。分述如下: (一)香港教會的獨特時境一金三角 我們可以把這一個毒味四溢的名稱淨化,而用在香港的差傳事工上。香港在九七之後,將要蟠居三種有利的形勢之上:其一是本身經濟的高度發展,使香港教會的經濟實力隨之增長,因而加強差傳事工的發展力量;其二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必然與國內有更密切的關係,在兩地福音事工的交流上必然更進一步,使香港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其三是香港將成為更重要的一個轉運港口,與世界各地的關係更為密切,因而成為一個差傳中心。這些情況應可鼓勵香港教會更加積極的計劃並推動差傳工作。 (二)香港的差傳事工現狀 根據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廿週年紀念刊(九四年四月)的統計報告,在八十年初期,本港的六百多間教會中,有百分之十五參與差傳事工;在八十年末期,九百多間教會中參與差傳的有約二百間;在九四年全港約有二百廿間教會參予差傳。 在宣教士人數方面,九三年有一百一十七位,其中約一半是在非華人中間工作。 宣教士的流失率相當高。由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五十五位宣教士中間,有卅一位離職。其後有六十六位離職。換言之,在過去的卅餘年內,本港曾差出共一八三位宣教士,而今日仍在工場上的有一一七位。 至於宣教士流失的原因,根據調查約有下列八項:一、缺乏終身宣教的觀念;二、孤獨感;三、性格問題;四、家庭或婚姻問題;五、工作問題;六、不足夠的訓練;七、差會或教會的督導問題;八、其他。 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目前有廿三位宣教士,過去的流失率也相當高。 當前最大的需要是有更多青壯年投入宣教士的行列。各神學院的差傳師資很缺乏。 (三)短宣隊的興起 短宣隊的興起,是在普世華人教會中間的一個相當廣泛的現象,香港也在其中。在這現象中有三個相當明顯的因素:其一是中國大陸的大好傳福音的機會,吸引了許多短宣隊及帶職事奉的基督徒進去,很有成果。神在中國大大動工,有人統計,每天有二萬人信主,上海有二千多個家庭聚會,全國已有超過八千萬的信徒。這些工作是國內信徒的工作,但是外來的短宣隊也頗有培植領袖的作用。 其二是短宣訓練課程的建立和推廣,對有志傳福音的信徒提供有效的訓練,並建立了具體工作的架構,成為一種動力。香港是其中心地。 其三是俄國突然向福音開放而引起的短宣熱潮,各國的華人信徒陸續投入由「大使命中心」所組織的短宣隊中,川流不息的在那裡傳揚福音。 短宣隊可能有兩個相反的作用:一是由短期的宣教經驗,可能引致一部份隊員投入長期的宣教工作。另一是短宣成為長宣的代替品,因而減少了終身宣教士的人數。求主親自管理短宣的成果。 (四)差傳事工的堅持心志 華人差傳事工在一些地區可能面對低潮,一些會積極推動差傳的同工或信徒,可能感受到一些困難或令人灰心的情況,因而變為消極或卻步。是的,華人教會的起步時期似乎拖得太長,宣教士產生得太慢,以致令不少失去了起初的熱誠。但是有一件事是絕對清楚的:大使命是神的心意,永不改變,祂要我們不屈不撓的依靠祂繼續努力,再接再勵奔跑前程。對神旨意的順服永不落空! 主已經感動我,將自己在差傳事工上完全擺上,無論是順或逆,願主扶持使用。
原載於《北宣第20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五年,頁3-5。
「活在此刻」是對人生感悟的結論。對基督徒來說,更是如此。「機會」永遠是現在式的,稍縱即逝的。「起風駛船」是好舵手的基本反應,不然只有望著機會的後影興嘆!
「現今的機會」是神對昔日莫底改與以斯帖的啓發,藉此扭轉了以色列人整個的情勢——滅族的悲劇一轉而為慶祝的日子:普珥節。以色列人永遠記念這節期,基督徒也要常常抓住「現今的機會」。
在差傳的事工上,「現今機會」意義重大。分述如下:
(一)香港教會的獨特時境一金三角
我們可以把這一個毒味四溢的名稱淨化,而用在香港的差傳事工上。香港在九七之後,將要蟠居三種有利的形勢之上:其一是本身經濟的高度發展,使香港教會的經濟實力隨之增長,因而加強差傳事工的發展力量;其二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必然與國內有更密切的關係,在兩地福音事工的交流上必然更進一步,使香港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其三是香港將成為更重要的一個轉運港口,與世界各地的關係更為密切,因而成為一個差傳中心。這些情況應可鼓勵香港教會更加積極的計劃並推動差傳工作。
(二)香港的差傳事工現狀
根據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廿週年紀念刊(九四年四月)的統計報告,在八十年初期,本港的六百多間教會中,有百分之十五參與差傳事工;在八十年末期,九百多間教會中參與差傳的有約二百間;在九四年全港約有二百廿間教會參予差傳。
在宣教士人數方面,九三年有一百一十七位,其中約一半是在非華人中間工作。
宣教士的流失率相當高。由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五十五位宣教士中間,有卅一位離職。其後有六十六位離職。換言之,在過去的卅餘年內,本港曾差出共一八三位宣教士,而今日仍在工場上的有一一七位。
至於宣教士流失的原因,根據調查約有下列八項:一、缺乏終身宣教的觀念;二、孤獨感;三、性格問題;四、家庭或婚姻問題;五、工作問題;六、不足夠的訓練;七、差會或教會的督導問題;八、其他。
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目前有廿三位宣教士,過去的流失率也相當高。
當前最大的需要是有更多青壯年投入宣教士的行列。各神學院的差傳師資很缺乏。
(三)短宣隊的興起
短宣隊的興起,是在普世華人教會中間的一個相當廣泛的現象,香港也在其中。在這現象中有三個相當明顯的因素:其一是中國大陸的大好傳福音的機會,吸引了許多短宣隊及帶職事奉的基督徒進去,很有成果。神在中國大大動工,有人統計,每天有二萬人信主,上海有二千多個家庭聚會,全國已有超過八千萬的信徒。這些工作是國內信徒的工作,但是外來的短宣隊也頗有培植領袖的作用。
其二是短宣訓練課程的建立和推廣,對有志傳福音的信徒提供有效的訓練,並建立了具體工作的架構,成為一種動力。香港是其中心地。
其三是俄國突然向福音開放而引起的短宣熱潮,各國的華人信徒陸續投入由「大使命中心」所組織的短宣隊中,川流不息的在那裡傳揚福音。
短宣隊可能有兩個相反的作用:一是由短期的宣教經驗,可能引致一部份隊員投入長期的宣教工作。另一是短宣成為長宣的代替品,因而減少了終身宣教士的人數。求主親自管理短宣的成果。
(四)差傳事工的堅持心志
華人差傳事工在一些地區可能面對低潮,一些會積極推動差傳的同工或信徒,可能感受到一些困難或令人灰心的情況,因而變為消極或卻步。是的,華人教會的起步時期似乎拖得太長,宣教士產生得太慢,以致令不少失去了起初的熱誠。但是有一件事是絕對清楚的:大使命是神的心意,永不改變,祂要我們不屈不撓的依靠祂繼續努力,再接再勵奔跑前程。對神旨意的順服永不落空!
主已經感動我,將自己在差傳事工上完全擺上,無論是順或逆,願主扶持使用。
祂看見許多人 ,就憐憫他們
原載於《北宣1982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二年,頁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祂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六)。
原載於《北宣1982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二年,頁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祂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六)。
主耶穌的心,是「憐憫」的心,而這憐憫的心是由「看見」產生出來的。若我們想獲得主耶穌的心,就必須先有主的眼。讓我們學習用主的眼光來看一切的事物,然後就會有主的胸懷去憐憫人和關顧人。
差傳的本質就是愛與憐憫。甚麼時候差傳失去了悲憫之心,什麼時候差傳就失去了本質而單留下空殼。
「無所見」就「無所感」,「無所感」就「無所動」。一個未會看見周圍需要 的人,必然不會有任何愛心的關懷行動。但願本年度,每一張信心認獻咭上所寫的數字,都是從「愛心的關懷」發出來的。
主耶穌跟着說:「要收的莊稼多」。這一句話是多麼真實!今天世界各地,滿了收莊稼的機會,真是名符其實的「俯拾皆是」。但是物力及人力卻極之缺乏!例如泰國東北部的工場上,宣道會有十五位新宣教士的空額,卻無人補上去。其他地區也何嘗沒有同樣的情況
讓我們懇切的「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求主在今年的差傳年會中,向我們講話。
施比受更為有福
原載於《北宣1981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一年,頁1。
原載於《北宣1981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一年,頁1。 差傳事工的基本意義之一,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每一間從事差傳工作的教會,是走上了「施」的道路,其必然結果就是「有福」,這當然不是說,我 們從事差傳的動機,就是追求自己蒙福。當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時候,並非講論動機問題,乃是直述其結果。並且「有福」二字的基本意義,是指屬靈的福氣,所以並非一種世俗觀念。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近廿年,每年都有所增展,弟兄姊妹的響應,也越來越積極。同時,差傳教育已經瀰漫於本堂各部門之中,形成一種基本的觀念型態。這是一種寶貴的進步,也是在打下真正的差傳基礎。 我深深相信,本堂之所以在各方面的靈工上,都有蒙福的現象,正是因另我們走在「施」的路上,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警惕,牢牢保守我們的脚步,永遠走在這一條道路上。 「施」量愈大,「福」量也愈大。本堂本年奉獻目標的提升,正是本着這一個原則。弟兄姊妹中間仍有一部份尚未在這「施」上有份,願主恩待他們,早早踏上這一條蒙福的道路。
原載於《北宣1981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一年,頁1。
差傳事工的基本意義之一,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每一間從事差傳工作的教會,是走上了「施」的道路,其必然結果就是「有福」,這當然不是說,我 們從事差傳的動機,就是追求自己蒙福。當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時候,並非講論動機問題,乃是直述其結果。並且「有福」二字的基本意義,是指屬靈的福氣,所以並非一種世俗觀念。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近廿年,每年都有所增展,弟兄姊妹的響應,也越來越積極。同時,差傳教育已經瀰漫於本堂各部門之中,形成一種基本的觀念型態。這是一種寶貴的進步,也是在打下真正的差傳基礎。
我深深相信,本堂之所以在各方面的靈工上,都有蒙福的現象,正是因另我們走在「施」的路上,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警惕,牢牢保守我們的脚步,永遠走在這一條道路上。 「施」量愈大,「福」量也愈大。本堂本年奉獻目標的提升,正是本着這一個原則。弟兄姊妹中間仍有一部份尚未在這「施」上有份,願主恩待他們,早早踏上這一條蒙福的道路。
三分鐘的異象?
原載於《北宣1980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0年,頁3。
原載於《北宣1980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0年,頁3。 當日使徒保羅所見的「馬其頓異象」,其出現時間可能不超過三分鐘,但是它在保羅心中的作用,却不只三分鐘,乃是一生之久。它對初期教會的影響,也歷久不衰。 讓我們自省:我們對差傳事工的熱誠與關心,是否「曇花一現」——「三分鐘熱心」?或是「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末世是廣傳福音最後的一段路程,也是「衝線」的一段路程!讓我們以「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來預備等候主的再來! 在啟示錄的末句(最後祝福之前)裡面,有屬主之人的心聲:「主耶穌阿,我願你來!」但是,在這呼聲之前,還有另一個呼聲:「聖靈和新婦都說:來! 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凡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啓廿二17)。這兩個呼聲是不可分割的。每一個說「主阿,我願你來」的人,都應該同時發出福音的召請:「來喝生命水!」 差傳年會的目的,就是讓「新婦」(敎會)有機會聽聖靈的呼聲,然後與聖靈一同發出福音的呼聲:「來!喝生命水!」每一個聽見這呼聲的信徒,都應該 響應而參與福音工作。
原載於《北宣1980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八0年,頁3。
當日使徒保羅所見的「馬其頓異象」,其出現時間可能不超過三分鐘,但是它在保羅心中的作用,却不只三分鐘,乃是一生之久。它對初期教會的影響,也歷久不衰。
讓我們自省:我們對差傳事工的熱誠與關心,是否「曇花一現」——「三分鐘熱心」?或是「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末世是廣傳福音最後的一段路程,也是「衝線」的一段路程!讓我們以「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來預備等候主的再來!
在啟示錄的末句(最後祝福之前)裡面,有屬主之人的心聲:「主耶穌阿,我願你來!」但是,在這呼聲之前,還有另一個呼聲:「聖靈和新婦都說:來! 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凡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啓廿二17)。這兩個呼聲是不可分割的。每一個說「主阿,我願你來」的人,都應該同時發出福音的召請:「來喝生命水!」
差傳年會的目的,就是讓「新婦」(敎會)有機會聽聖靈的呼聲,然後與聖靈一同發出福音的呼聲:「來!喝生命水!」每一個聽見這呼聲的信徒,都應該 響應而參與福音工作。
差傳事工的因素
原載於《北宣1979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九年,頁1。
原載於《北宣1979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九年,頁1。 我們從聖經裏面發現差傳事工的各種必需因素: 1)順服——主耶穌把「大使命」交託給門徒,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今天,這使命也交託給我們。我們也應該照樣順服主的吩咐。 2)神的榮耀——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了神的榮耀充滿全地(賽六3),這是他接受神差遣的動力之一。於是他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今天,我們也是為了神的榮耀而傳福音,促成「人人尊你的名為聖」的成果。 3)愛心——「耶穌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主憐憫滅亡的人,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愛心去傳福音。 4)祈禱——主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當我們祈求的時候,神就差遣人出去傳福音,收割莊稼。正如當安提阿教會的領袖禁食祈禱的時候,聖靈就差遣巴拿巴與保羅出去做宣教士。 5)舉目——主要門徒向田舉目觀看。當他們舉目的時候,就看見更廣大的需要和機會。主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羊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約十16)。在以色列人以外,還有外邦人也是主的羊,主也要拯救他們。今天,讓我們在自己教會的圈子以外,看見還有許多「另外」的人需要我們去帶領他們歸入主的愛圈。當我們舉目的時候,我們關懷與工作的圈子就擴大了。 6)信心增長——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說:「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因着你們更加開展,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林後十16)。信心是差傳工作不可少的因素。沒有信心的人永遠不肯嘗試把福音傳到「以外」的地區去。 7)奉獻——恩賜的奉獻,時間的奉獻,金錢的奉獻,生命的奉獻,都是差傳事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奉獻,因爲有了好的宣教士才有好的宣教工作。 願主將上述各種因素賜給本會的差傳事工。
原載於《北宣1979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九年,頁1。
我們從聖經裏面發現差傳事工的各種必需因素:
1)順服——主耶穌把「大使命」交託給門徒,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今天,這使命也交託給我們。我們也應該照樣順服主的吩咐。
2)神的榮耀——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了神的榮耀充滿全地(賽六3),這是他接受神差遣的動力之一。於是他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今天,我們也是為了神的榮耀而傳福音,促成「人人尊你的名為聖」的成果。
3)愛心——「耶穌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主憐憫滅亡的人,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愛心去傳福音。
4)祈禱——主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當我們祈求的時候,神就差遣人出去傳福音,收割莊稼。正如當安提阿教會的領袖禁食祈禱的時候,聖靈就差遣巴拿巴與保羅出去做宣教士。
5)舉目——主要門徒向田舉目觀看。當他們舉目的時候,就看見更廣大的需要和機會。主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羊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約十16)。在以色列人以外,還有外邦人也是主的羊,主也要拯救他們。今天,讓我們在自己教會的圈子以外,看見還有許多「另外」的人需要我們去帶領他們歸入主的愛圈。當我們舉目的時候,我們關懷與工作的圈子就擴大了。
6)信心增長——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說:「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因着你們更加開展,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林後十16)。信心是差傳工作不可少的因素。沒有信心的人永遠不肯嘗試把福音傳到「以外」的地區去。
7)奉獻——恩賜的奉獻,時間的奉獻,金錢的奉獻,生命的奉獻,都是差傳事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奉獻,因爲有了好的宣教士才有好的宣教工作。
願主將上述各種因素賜給本會的差傳事工。
華人差傳事工的「生產之苦」
原載於《北宣1978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八年,頁1。
原載於《北宣1978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八年,頁1。 保羅為了加拉太的信徒「再受生產之苦」(加4:19),使基督的生命在他們裡面成長。「生產之苦」是一種代價,保羅為了一個寶貴的目標甘願付上這代價。 差傳事工是華人教會增長的必經路線,這是我所深信的,也是許多華人教會同工所看見的。 聖靈正在許多地區裡面,以不同的方式把差傳的異象向祂的兒女顯明出來。例如:印尼蘇門答腊首城棉蘭的衛理公會,竟然請我在四天的培靈會中向會眾宣講差傳的信息,這是令我十分快樂的一件事!可見聖靈正在廣泛的動工。 但是,為要使差傳運動更有屬靈的果效,我們必須付上「生產之苦」的代價。這代價的內容是什麼?試舉其三: ①代禱上的「生產之苦」——當以色列人被擄期滿的時候,但以理就禁食祈禱(但9:1),他的祈禱是信心和負担交織而成的。當他祈禱的時候,上帝就向他顯示其計劃,同時以大能大力把以色列人領回本國。但以理的祈禱是生產之苦的祈禱,它生「產」了以色列人的中興。照樣,今天讓我們以祈禱去為差傳運動 「催生」。如果沒有强有力的祈禱,華人教會的差傳運動就很難真正展開。在過去的半年中,主在印尼教導我學習為差傳事工付上祈禱的代價。 ②經歷困難的「生產之苦」——各地從事推動差傳事工的弟兄姊妹們,必然會遭遇困難,這是不可避免的。撒但必然情有不甘的設法興風作浪,為差傳工作造成許多困難,例如:那些不了解差傳事工意義的人對此項工作的批評或反對;宣教士人數少,宣教士在工場上遭遇困難或患病,或其工作一時未能迅速發展,或某些宣教士本身有弱點,或發生居留的困難,差傳組織在經濟上拮据等等。任何工作在創始的階段裡面,必然會遭遇困難,我們千萬不可因此灰心退後!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所遭遇的困難比我們更多,但是主藉着他 開始了全世界的宣教大運動! ③宣教士所新經歷的「生產之苦」——無可諱言的,華人差會尙在幼稚階段,許多青年因此裹足不前,他們想等待差會更加進步的時候才申請做宣教士,但是,另有青年深知差傳必須經歷困難的初期才能長進,所以毅然决然担起先鋒的責任,願意為華人差傳運動付上吃苦的代價,為後人走出一條路來。這種精神和心志是何等偉大和寶貴!這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宣教士。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以信心挺起胸來,為基督國度的擴展忍受生產之苦!有一天,我們的苦楚要變為喜樂!
原載於《北宣1978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八年,頁1。
保羅為了加拉太的信徒「再受生產之苦」(加4:19),使基督的生命在他們裡面成長。「生產之苦」是一種代價,保羅為了一個寶貴的目標甘願付上這代價。
差傳事工是華人教會增長的必經路線,這是我所深信的,也是許多華人教會同工所看見的。 聖靈正在許多地區裡面,以不同的方式把差傳的異象向祂的兒女顯明出來。例如:印尼蘇門答腊首城棉蘭的衛理公會,竟然請我在四天的培靈會中向會眾宣講差傳的信息,這是令我十分快樂的一件事!可見聖靈正在廣泛的動工。
但是,為要使差傳運動更有屬靈的果效,我們必須付上「生產之苦」的代價。這代價的內容是什麼?試舉其三:
①代禱上的「生產之苦」——當以色列人被擄期滿的時候,但以理就禁食祈禱(但9:1),他的祈禱是信心和負担交織而成的。當他祈禱的時候,上帝就向他顯示其計劃,同時以大能大力把以色列人領回本國。但以理的祈禱是生產之苦的祈禱,它生「產」了以色列人的中興。照樣,今天讓我們以祈禱去為差傳運動 「催生」。如果沒有强有力的祈禱,華人教會的差傳運動就很難真正展開。在過去的半年中,主在印尼教導我學習為差傳事工付上祈禱的代價。
②經歷困難的「生產之苦」——各地從事推動差傳事工的弟兄姊妹們,必然會遭遇困難,這是不可避免的。撒但必然情有不甘的設法興風作浪,為差傳工作造成許多困難,例如:那些不了解差傳事工意義的人對此項工作的批評或反對;宣教士人數少,宣教士在工場上遭遇困難或患病,或其工作一時未能迅速發展,或某些宣教士本身有弱點,或發生居留的困難,差傳組織在經濟上拮据等等。任何工作在創始的階段裡面,必然會遭遇困難,我們千萬不可因此灰心退後!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所遭遇的困難比我們更多,但是主藉着他 開始了全世界的宣教大運動!
③宣教士所新經歷的「生產之苦」——無可諱言的,華人差會尙在幼稚階段,許多青年因此裹足不前,他們想等待差會更加進步的時候才申請做宣教士,但是,另有青年深知差傳必須經歷困難的初期才能長進,所以毅然决然担起先鋒的責任,願意為華人差傳運動付上吃苦的代價,為後人走出一條路來。這種精神和心志是何等偉大和寶貴!這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宣教士。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以信心挺起胸來,為基督國度的擴展忍受生產之苦!有一天,我們的苦楚要變為喜樂!
使徒保羅所見的雙重異象
原載於《北宣1976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六年,頁2。
原載於《北宣1976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六年,頁2。 耶穌基督在大馬色的路上向保羅顯現,對他說: 「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我差你到他們(外邦人)那裏去,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徒26:16—17)。 保羅說,他「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26:18)。於是他就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作了「外邦人的使徒」。 但是,保羅工作的範網只限於小亞細亞一帶地方,他需要神進一步的啟示,才能將福音工作更加展開。神就將另一個異象賜給他——馬其頓的異象。在這一個異象裏面有一個呼聲:「過來帮助我們!」「過來」二字是指超越海洋的界限,由亞洲進入歐洲(馬其頓就是現在的希臘)。 這一個異象使保羅的眼光與關心開闊,他再一次順服了從天上來的異象,憑着信心渡海到歐洲去傳福升。雖然他在歐洲的第一站(腓立比)就遭遇困難,但是困難終於變為祝福,福音更加廣傳。 正如保羅在福音工作上需要雙重的異象,今天的華人教會在差傳事工上也需要雙重的異象:第一個異象是華人教會應該起來向海外華人傳福音;第二個異象是華人教會應該再進一步,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中國」二字生動的表现了華人過去的「自我中心」觀念。我們在差傳事工必須超越「華人中心」觀念,進而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這不是說,我們向海外華人傳福音的差傳事工是錯誤的,乃是說,我們不可單單向華人傳福音,我們應該在普世傳福音的事工上有份。我們的責任是超越種族界限的。也許將來華人教會的差傳對象,還是以華人為主,但是我們應該在最短期內,發動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讓我們禱告,求神興起献身向其他民族傳福音的宣教士! 本堂差傳工作要走的路還很遠。讓我們倚靠主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為福音打美好的仗! 本堂的目標是雙重的:「錢」的奉献和「人」的奉献。前者的目標是廿二萬元;後者的目標是五位献身宣教事工的青年。 願主帮助我們達成目標!
原載於《北宣1976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六年,頁2。
耶穌基督在大馬色的路上向保羅顯現,對他說:
「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我差你到他們(外邦人)那裏去,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徒26:16—17)。
保羅說,他「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26:18)。於是他就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作了「外邦人的使徒」。
但是,保羅工作的範網只限於小亞細亞一帶地方,他需要神進一步的啟示,才能將福音工作更加展開。神就將另一個異象賜給他——馬其頓的異象。在這一個異象裏面有一個呼聲:「過來帮助我們!」「過來」二字是指超越海洋的界限,由亞洲進入歐洲(馬其頓就是現在的希臘)。
這一個異象使保羅的眼光與關心開闊,他再一次順服了從天上來的異象,憑着信心渡海到歐洲去傳福升。雖然他在歐洲的第一站(腓立比)就遭遇困難,但是困難終於變為祝福,福音更加廣傳。
正如保羅在福音工作上需要雙重的異象,今天的華人教會在差傳事工上也需要雙重的異象:第一個異象是華人教會應該起來向海外華人傳福音;第二個異象是華人教會應該再進一步,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中國」二字生動的表现了華人過去的「自我中心」觀念。我們在差傳事工必須超越「華人中心」觀念,進而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這不是說,我們向海外華人傳福音的差傳事工是錯誤的,乃是說,我們不可單單向華人傳福音,我們應該在普世傳福音的事工上有份。我們的責任是超越種族界限的。也許將來華人教會的差傳對象,還是以華人為主,但是我們應該在最短期內,發動向其他民族傳福音。
讓我們禱告,求神興起献身向其他民族傳福音的宣教士!
本堂差傳工作要走的路還很遠。讓我們倚靠主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為福音打美好的仗!
本堂的目標是雙重的:「錢」的奉献和「人」的奉献。前者的目標是廿二萬元;後者的目標是五位献身宣教事工的青年。 願主帮助我們達成目標!
「興起,發光!」——華人教會差傳事工展望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發出呼聲:「興起,發光!」(賽六十1)。今天,聖靈也正在向全世界的華人教會發出呼聲:「興起!往全世界去發出福音眞光!」 約翰衛斯理以全世界為他的教區,華人教會豈不更可以全世界爲傳福音的對象麼? 聖靈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中動工,逐漸造成差傳事工的洪流。例如:在星加坡已經有五間教會正在推進差傳事工,另四間正在計劃發動差傳事工;馬來亞已經組成了差傳聯會;星馬第一屆福音會議(舉行於一九七五年七月間)的宣言中說:「華人教會已經進入差傳時代」;馬尼拉共有八間華人教會,其中至少有六間已經進行差傳工作,而且靈惠堂支持四十六位宣教士之多!北美華人教會中發動差傳事工的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北美洲華人教會在一九七四年內為差傳事工的獻金已達卅萬美金。華盛頓華人教會在七五年度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高達七萬六千美金,獻身事主的青年達卅位!本港已有廿間教會或差遣與支持宣教士,或為差傳事工奉獻金錢。傳中宣道會希伯崙堂,在今年七月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達十八萬七千元。台灣也有「海外宣道協會」的組織,和其他差傳事工。有人建議:在一 九七六年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中,成立一個世界性的華人差傳聯繫組織,來共同推進差傳運動。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建議。 這一切都顯示着聖靈運行的方向,也顯示着主在這末世時代,把特殊的恩典加給華人教會,使我們在世界福曾廣傳史中,也可以佔有光榮的一頁——如果我們不辜負這恩典的話。 如果全世界華人教會都起來從事推進差傳事工,傳福音的動力就要增加一倍!教會數目會增加一倍!全時間事奉主的人會增加一倍!金錢的奉獻也會增加一倍!這正是教會增長的最好途徑。香港目前就有一個好例子:在過去二年中,已經有超過一百位的青年表示决心爲了差傳工作獻上自己!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今年第一次舉行第一屆差傳年會,這表示本堂願意更加積極的投身在聖靈所發動的差傳洪流裏面,加入全世界的差傳大隊,靠着主的恩典盡上自己的責任。深望眾弟兄姊妹了解主的心意,响應主在這末世時代的呼召,熱烈支持本堂的差傳事工。 雖然越南和高棉已經關上了門,但是還有許多敞着的門,例如:澳門至少有兩個地區,每區數萬居民,尚無教會。本會海外佈道會已經派人前往調查實況,發現確有建立佈道所的需要;印尼除了蘇島之外,尚有許多地區需要福音。本港生命堂已經决定差遣一位宣教士往印尼婆羅洲南部(加里曼坦)的昆店區傳揚福音;中華傳道會也有一位宣教士在該區工作;該區需要數百位的宣教士!印尼勿里洞區有數間華人教會沒有傳道人(這些教會是建道前輩校友黃頌恩牧師所建立的);而且,華人教會也應該開始為非洲與南美洲的需要禱告,將眼光放遠。將心胸擴大!願主在華人教會中興起願意獻身往非洲和南美洲去傳福音的人! 先知以賽亞問以色列人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賽五十四2—3)。這兩節經文成爲十八,十九兩個世紀裏面歐美教會廣傳福音運動的金句。但願它們也成為今日全世界華人教會差傳運動的金句。阿們!
原載於《北宣1975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五年,頁2。
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發出呼聲:「興起,發光!」(賽六十1)。今天,聖靈也正在向全世界的華人教會發出呼聲:「興起!往全世界去發出福音眞光!」
約翰衛斯理以全世界為他的教區,華人教會豈不更可以全世界爲傳福音的對象麼?
聖靈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中動工,逐漸造成差傳事工的洪流。例如:在星加坡已經有五間教會正在推進差傳事工,另四間正在計劃發動差傳事工;馬來亞已經組成了差傳聯會;星馬第一屆福音會議(舉行於一九七五年七月間)的宣言中說:「華人教會已經進入差傳時代」;馬尼拉共有八間華人教會,其中至少有六間已經進行差傳工作,而且靈惠堂支持四十六位宣教士之多!北美華人教會中發動差傳事工的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北美洲華人教會在一九七四年內為差傳事工的獻金已達卅萬美金。華盛頓華人教會在七五年度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高達七萬六千美金,獻身事主的青年達卅位!本港已有廿間教會或差遣與支持宣教士,或為差傳事工奉獻金錢。傳中宣道會希伯崙堂,在今年七月的差傳年會中信心認獻,達十八萬七千元。台灣也有「海外宣道協會」的組織,和其他差傳事工。有人建議:在一 九七六年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中,成立一個世界性的華人差傳聯繫組織,來共同推進差傳運動。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建議。
這一切都顯示着聖靈運行的方向,也顯示着主在這末世時代,把特殊的恩典加給華人教會,使我們在世界福曾廣傳史中,也可以佔有光榮的一頁——如果我們不辜負這恩典的話。
如果全世界華人教會都起來從事推進差傳事工,傳福音的動力就要增加一倍!教會數目會增加一倍!全時間事奉主的人會增加一倍!金錢的奉獻也會增加一倍!這正是教會增長的最好途徑。香港目前就有一個好例子:在過去二年中,已經有超過一百位的青年表示决心爲了差傳工作獻上自己!
本堂從事差傳工作,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今年第一次舉行第一屆差傳年會,這表示本堂願意更加積極的投身在聖靈所發動的差傳洪流裏面,加入全世界的差傳大隊,靠着主的恩典盡上自己的責任。深望眾弟兄姊妹了解主的心意,响應主在這末世時代的呼召,熱烈支持本堂的差傳事工。
雖然越南和高棉已經關上了門,但是還有許多敞着的門,例如:澳門至少有兩個地區,每區數萬居民,尚無教會。本會海外佈道會已經派人前往調查實況,發現確有建立佈道所的需要;印尼除了蘇島之外,尚有許多地區需要福音。本港生命堂已經决定差遣一位宣教士往印尼婆羅洲南部(加里曼坦)的昆店區傳揚福音;中華傳道會也有一位宣教士在該區工作;該區需要數百位的宣教士!印尼勿里洞區有數間華人教會沒有傳道人(這些教會是建道前輩校友黃頌恩牧師所建立的);而且,華人教會也應該開始為非洲與南美洲的需要禱告,將眼光放遠。將心胸擴大!願主在華人教會中興起願意獻身往非洲和南美洲去傳福音的人! 先知以賽亞問以色列人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賽五十四2—3)。這兩節經文成爲十八,十九兩個世紀裏面歐美教會廣傳福音運動的金句。但願它們也成為今日全世界華人教會差傳運動的金句。阿們!
為北宣主日學事工感恩心語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感謝神帶領恩待北宣主日學的事工已達五十年之久,當此感恩與慶祝之際,樂於應邀執筆表達忱意。 北宣自創堂以來,在主帶領之下一直注重主日學的事工。蒙主眷顧多次賜下擴展堂址的機會,而每次隨著堂址的擴大,各級團契和主日學事工皆得增長。在1971年,主日學增設青年級,該時已經開始致力邁向「闔府齊上主日學」的目標。隨著主日早堂與午堂兩次崇拜之間相隔時間的延長,青年級及成人級主日學得以成立與進行,以致主日學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我從1987年退休之後,北宣的主日學事工隨著堂址的大幅擴充及教育樓的購置,闊步邁進,實施了「人人上主日學」的方針,各級人數合共約一千七百人,實在主恩豐盛。 詩篇——九篇裡面呈現了一幅令人接受主道、教導及栽培的景象: 1. 在理智上接受主道,例如: 「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73節) 「求你賜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125節) (共有五次提及「悟性」:34節,73節,125節,144節,169節)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27節) 2. 在感情上接受主道,例如: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24節)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16節) (共有二十一次提及「喜悅」、「喜樂」、「喜愛」主道) 3. 在意志上接受主道,例如: 「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5節) 「我必遵守到底。」(33節) 「我揀選了忠信之道。」(30節) 「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你的訓詞。」(45節) 4. 在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你的道中生活。」(37節)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40節) 「我又要遵行你的命令。」(48節) 5. 在娛樂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54節) 6. 在政治社會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46節) 7. 在家庭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9節) 願主在前面的日子中,繼續恩待北宣的主日學事工。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二00三年,頁4-5。
感謝神帶領恩待北宣主日學的事工已達五十年之久,當此感恩與慶祝之際,樂於應邀執筆表達忱意。
北宣自創堂以來,在主帶領之下一直注重主日學的事工。蒙主眷顧多次賜下擴展堂址的機會,而每次隨著堂址的擴大,各級團契和主日學事工皆得增長。在1971年,主日學增設青年級,該時已經開始致力邁向「闔府齊上主日學」的目標。隨著主日早堂與午堂兩次崇拜之間相隔時間的延長,青年級及成人級主日學得以成立與進行,以致主日學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我從1987年退休之後,北宣的主日學事工隨著堂址的大幅擴充及教育樓的購置,闊步邁進,實施了「人人上主日學」的方針,各級人數合共約一千七百人,實在主恩豐盛。
詩篇——九篇裡面呈現了一幅令人接受主道、教導及栽培的景象:
1. 在理智上接受主道,例如:
「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73節)
「求你賜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125節)
(共有五次提及「悟性」:34節,73節,125節,144節,169節)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27節)
2. 在感情上接受主道,例如: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24節)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16節)
(共有二十一次提及「喜悅」、「喜樂」、「喜愛」主道)
3. 在意志上接受主道,例如:
「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5節)
「我必遵守到底。」(33節)
「我揀選了忠信之道。」(30節)
「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你的訓詞。」(45節)
4. 在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你的道中生活。」(37節)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40節)
「我又要遵行你的命令。」(48節)
5. 在娛樂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54節)
6. 在政治社會中接受主道,例如:
「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論說你的法度。」(46節)
7. 在家庭生活中接受主道,例如:
「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9節)
願主在前面的日子中,繼續恩待北宣的主日學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