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福愛姊妹
敬愛的滕牧師:感謝您多年來以聖經真理,言訓身教牧養卑微的我……永遠懷念您!
佘福愛姊妹
敬愛的滕牧師:感謝您多年來以聖經真理,言訓身教牧養卑微的我……永遠懷念您!
音容笑貌仍猶在——
春風化雨沐主愛;
恩情福澤延萬載——
安息主懷見天開!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65。
歐陽瑞清姊妹
親愛的滕牧師:謝謝你的牧養,特別每次無力量祈禱時,會想起你的教導,無力祈禱就要多祈禱,因神必幫助我們有力量去祈禱。
歐陽瑞清姊妹
親愛的滕牧師:謝謝你的牧養,特別每次無力量祈禱時,會想起你的教導,無力祈禱就要多祈禱,因神必幫助我們有力量去祈禱。
在事奉軟弱時,就想起你的鼓勵,不要被軟弱得勝,因我們的奉獻是一生之久,主必與我們同行。滕牧師,多謝你教導,天家再見。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66。
周澤本、馬美蓮夫婦
敬愛的滕牧師:在你身上我們學甚麼是簡樸的生活、忠心的事奉、祈禱出來的能力。
周澤本、馬美蓮夫婦
敬愛的滕牧師:在你身上我們學甚麼是簡樸的生活、忠心的事奉、祈禱出來的能力。你的身教和言教,都成為北宣家寶貴的屬靈遺產。我們永遠懷念你!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66。
韓仲芳姊妹
三十六年前你為我洗禮,我沒有忘記。總是愛聽你所講的道,謝謝你的教導。
韓仲芳姊妹
敬愛的滕牧師:
三十六年前你為我洗禮,我沒有忘記。總是愛聽你所講的道,謝謝你的教導。
雖然我捨不得你的離去,但我知道神的時間是最好的。你盡心盡力服事神數十年,現在神息去了你在地上一切的勞苦。你在主懷裡安息吧!
我不會忘記你和藹的笑容!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66。
朱樂斯姊妹
滕牧師:你是我屬靈生命的啓導者,你的訓言,仍在我腦海中;你的著作,使我得益。
朱樂斯姊妹
滕牧師:你是我屬靈生命的啓導者,你的訓言,仍在我腦海中;你的著作,使我得益。如今離開,心裏難過,但我深信你已得著生命的冠冕,正如保羅一樣。滕牧師,我會永遠懷念您!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66。
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潘余妙雲姑娘
前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
「要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福音不是一個空洞的理想,而是實在的見證。」這是滕近輝牧師於1974年2月17日工業福音團契成立一周年時,向三十多位被神呼召去承擔向工人宣教責任的基督徒所作出的訓勉。
潘余妙雲姑娘
前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
「要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福音不是一個空洞的理想,而是實在的見證。」這是滕近輝牧師於1974年2月17日工業福音團契成立一周年時,向三十多位被神呼召去承擔向工人宣教責任的基督徒所作出的訓勉。他更鼓勵工福各人雖然所作的工不容易,果效又不明顯,可是,到了主所定的時候滿足之際,果效便會出來。
工福自1973年成立至今,滕牧師就已經是我們的顧問,他關心當時被社會和教會忽略的勞工群體,他鼓吹並推動成立工業福音團契。要拓展向工友傳福音,實在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滕牧師在言語和行動上一直支援我們,與工福同行接近三十五載。
還記得在1998年12月工福二十五周年慶典,同時也是工福在港島南區成立家庭資源中心的奉獻禮上,他勉勵我們說:「『工福』是一個道成肉身的事奉,過去四分一世紀中,工福將基督的道帶入勞工界,興起許多弟兄姊妹去關心勞工,為他們代禱和支持他們。工福成了一個基督徒群體同心合意的事奉,將福音傳給貧窮人,不但傳講,且要道成肉身來傳講,讓很多人認識天父。」滕牧師愛基層人的心就此顯明。
滕牧師是我敬愛的牧者,是他親手為我施浸,帶領我屬靈生命的成長;滕牧師又是我的恩師。當我在中國神學研究院接受神學訓練時,他既是院長,又是我的老師,我最愛聽他講早會,他的信息簡短扼要,又有釋經,更有應用。他更是我在工福事奉上支持的動力。每次見到他,他都會熱誠地握着我的手,關心和了解工福的近況,給予鼓勵和祝福。他常向我說,很喜歡聽到我的笑聲,這正表示出我在事奉上的喜樂。因此我更加愛笑,大聲的笑,因為事奉的確充滿喜樂。神的恩典是豐富的,在同心合意下,福音就能興旺,這一切都是恩典。
在他身上看到的都是恩典
容保羅牧師
前環球聖經公會總幹事
1950年信主之後,經常聽到滕牧師證道,靈命得益不淺。學習事奉時,又得到滕牧師的教導、栽培和提拔,奠定了服事的基礎。日後又在許多聖工上跟他配搭事奉,實在感謝父神。承蒙許朝英社長邀請在滕牧師的回憶錄《都是恩典》中寫些感言,甚感榮幸。現憶述三件事一同感恩。
容保羅牧師
前環球聖經公會總幹事
1950年信主之後,經常聽到滕牧師證道,靈命得益不淺。學習事奉時,又得到滕牧師的教導、栽培和提拔,奠定了服事的基礎。日後又在許多聖工上跟他配搭事奉,實在感謝父神。承蒙許朝英社長邀請在滕牧師的回憶錄《都是恩典》中寫些感言,甚感榮幸。現憶述三件事一同感恩。
1948年年底,我逃難到香港,1950年初信主,並同時獻身事奉祂。我日間工作,晚上在一間培靈學院裝備自己。當時有陳美音教士、陳終道牧師和滕牧師等十多位老師。我在一次試講道中,陳美音教士給我很高的評價,事後傳到滕牧師耳中,他竟邀我到他的教會主日證道多次。能讓一個未出茅廬的弟兄得到如此珍貴的機會,實在是難能可貴!他印證了我事奉的心志,也替我奠定獻身的基礎。這「都是恩典」。
1972 年初,為了醫好復發的肺病,我動了一次大手術,出院後正在等候神的指引。那時,中國教會歷史展開了嶄新的一頁,中文聖經新譯會成立了,滕牧師獲推選為委員會的主席,我被聘為總幹事。在滕牧師的感召和領導之下,委員會全體同心合意,原文學者陸續加入譯經的行列,各地同工上下一心,《聖經新譯本》終於完成了,快速供應華人教會。這「都是恩典」。
1976年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簡稱華福會)決定在香港擧行。滕牧師榮任大會主席,王永信牧師擔任大會總幹事,我被邀擔任香港區委員會主席兼王牧師的特別助理。像這樣一個又大又難的歷史里程碑要由華人自己來辦,實在是破天荒的事。幸得聖靈大動工,加上王牧師和眾同工的努力,大會終得圓滿結束。其間雖然歷盡千辛萬苦,攔阻重重,但滕牧師總是不慌不忙、平靜安穩。他那處變不驚的信心,成了大家的「定心丸」,也提升同工的效率。這「都是恩典」。
滕牧師不只不遺餘力為華人教會提拔年輕後進,他具前瞻性的眼光和寬闊的胸襟,使具有優良傳統的華人教會得到適當的突破,在質量上都有創新。為如此偉大的教會領袖,我心中充滿感恩。
願將一切榮耀歸給父神,阿們!
屬靈的父親
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我於1965年信主,信主後對屬靈的追求極其熱切,除了勤讀
聖經外,還經常參加培靈聚會。有一段時間,凡滕牧師主領的培
靈會,只要有空我例必參加,彷彿要跟着他學盡聖經的道理。
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我於1965年信主,信主後對屬靈的追求極其熱切,除了勤讀聖經外,還經常參加培靈聚會。有一段時間,凡滕牧師主領的培靈會,只要有空我例必參加,彷彿要跟着他學盡聖經的道理。
1974年,那時我仍在福樂神學院修讀道學碩士課程,滕牧師以中神院長的身分寫信予我,邀請我作中神的儲備師資。當時雀躍之情實難以形容。能成為滕牧師的同工對於我來說,就是造夢也沒想過。就是這樣,我自1975年開始,近距離地看到一位以平實的生命言說真道的長者。
滕牧師與我們一眾年青小伙子共事,謙和溫厚,視我們如平輩一般。議事之時,他總是耐心地聆聽,彷彿每個不同的意見都有極重的分量。遇到我們爭持不下之時,他越發緘默;在關鍵的時刻,他才以溫柔之言、銳利的觀察、簡潔的分析和令人折服的智慧之言,將問題的癥結剖示,引導我們作合情合理的決定。在他口中我從沒聽過一句語帶權威的說話。他胸襟之寬宏,每當念及,佩服之餘卻又有慚愧之感。
話說1982年,在張修齊博士大力鼓吹下,當時包括我在內的三數同工相當積極地倡議一嶄新的事工。滕牧師表達了相當的保留。然而,看到我們的堅持,他竟放下自己的意見,全力支持我們,為的是表示對我們的信任。事隔二十五年,想到當時自己只懂堅持己見而聽不進理智之言,實感歉疚。
1984年我接到浸會學院的邀請,前往創立宗哲系。在猶疑之際,滕牧師鼓勵我從大局權衡此事,認為這是在知識界建立福音橋頭堡的良機,祝福我暫別中神,前往浸會學院工作,以四年為限。不過我一去十載,回中神之時,滕牧師已遠赴紐約,這於我無疑是一大損失。然而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他的氣度和遠見。
數年共事,我們視滕牧師為父親多於為院長。對我來說,印象頗深的是他不時請我們到尖沙嘴的豐澤樓吃京菜。滕牧師很喜歡請客,自己也頗喜歡吃,而我們也樂得陪他大吃一頓。那是充滿喜悅的日子。
最後,令我深受感動的是滕牧師八十大壽時的分享。當時他分享兩件當牧者難忘的事。其中一件是這樣的:四十多年前的一個清晨,大概是早上五時,他獨自回教會祈禱。推開大門,赫然看見一位姊妹正在打掃教會。這位姊妹並沒有覺察到滕牧師的到臨,繼續默默地工作。滕牧師靜靜地退出門外,把門輕輕地關上。心中想着,這姊妹選擇靜悄悄地事奉,顯然不願為人所知,作為牧者的應尊重她這種心志,讓她在隱密處事奉,因為這是她與主之間的事。從這分享,我看到滕牧師的敬虔是何等真實。我深信,他在不少人生命中的服事都是在隱密處不為人知的,他關心的是滿足主的心。
沿途有你
周永健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在我信主與事奉的不同階段中,滕近輝牧師都擔當了重要的
角色。我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人生沿途有他的指導和眷顧。
周永健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在我信主與事奉的不同階段中,滕近輝牧師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我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人生沿途有他的指導和眷顧。
1960年夏天中學畢業那年,我在宣道會北角堂擧辦的佈道會中決志信主,當時北宣位於北角馬寶道,滕牧師是堂主任。大學期間在大學團契聽他講道,受益良多。1966年我往美國費城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攻讀神學,滕牧師為我寫推薦信。後來他告訴我,他從愛丁堡大學神學畢業後,曾申請威斯敏斯特並獲錄取修讀神學碩士,不過他選擇到香港事奉。1973年我學成回港籌辦「中神」,創校之前滕牧師為我安排工作。還記得他邀約了播道神學院鮑會園院長、香港神學院何海濤院長在中環安樂園餐室見面,介紹我認識他們,後來我在播道和建道兼課教學。
滕牧師擔任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達十四年之久。有人說他是「掛名」院長,事實上他不是全職院長,但與他共事的就知道他帶領學院,主持會議,關心事工進展,信任我們處理校務。1988年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按立我為牧師,滕牧師是按牧團的主席,在按牧禮中主禮。1989年我接任院長,在交職典禮中滕牧師給我擁抱,驚喜之餘,感受他的親切熱情,至今不忘。
歲月不留人,轉瞬我亦任職院長十八載,2007年卸任。在退休的感恩晚宴上,我與滕牧師同席,會中蒙他 分享及祈禱,心中對他充滿感 謝和敬意。感謝神,從我信主、奉獻讀神學、在神學院事奉、按牧、直至退休,沿途都有滕牧師扶助。
滕牧與我
姚添壽牧師
前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總幹事
1976年我入建道神學院受訓時,正是滕牧師擔任院長,自此我的神學畢業禮、結婚典禮、按牧典禮及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總幹事的就職禮都是由滕牧師負責證道或訓勉。他的教導與提醒仍是一生受用。
姚添壽牧師
前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總幹事
1976年我入建道神學院受訓時,正是滕牧師擔任院長,自此我的神學畢業禮、結婚典禮、按牧典禮及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總幹事的就職禮都是由滕牧師負責證道或訓勉。他的教導與提醒仍是一生受用。
以身力行
滕牧師不單在華人教會積極鼓勵、推動差傳,更是以身力行。1978年,當時五十多歲的滕牧師與師母遠赴印尼加里曼丹短宣一年,期間建立了多間華人教會,當時我還在神學院受訓,每月收到他們的宣教分享,得以對印尼宣教事工有所認識,深受感動,成為日後自己在堂會推動差傳事奉的激勵。
記憶驚人
一次當教授大先知書的謝真如老師因病未能上課,由滕牧師臨時代課,他只問同學謝老師教到哪裏,知道後隨即打開聖經接上去授課,手上也沒有筆記,使同學們驚訝他的記憶力驚人。院長不愧是院長。
親力親為
在神學院時曾受教於滕牧師,他的筆記是他親手抄蠟紙的油印版本,而不是影印的。畢業時神學院贈送給畢業同學的皮面金邊串珠聖經,也是滕牧師逐本親筆寫上同學的名字,可見滕牧師事事親力親為。
嚴肅幽默
眾所周知,滕牧師是十分和藹的牧者,但在學期間仍經歷了他十分重的提醒。事因建道神學院每月一次在主日事奉後,晚上在學院有聖餐崇拜,偶然長洲蚊子會特別多,加上當時沒有冷氣,聚會時蚊子從四方八面而來,於是同學隨手以不同的工具打蚊,噼噼啪啪之聲此起彼落。終於滕牧師站起來,以嚴肅的語氣請同學尊重聖餐聚會,忍耐片刻,之後只聽見蚊子的聲音。
其實滕牧師也有幽默一面的。一次堂慶的晚宴上,滕牧師、蔡元雲醫生和我同坐一起,他對我們說:「有添壽就唔使睇蔡醫了!」(意即生命增添就不用見醫生了。)
心慈樂助
滕牧師在個人困難哀傷時仍保持樂助的心。記得1993年,我當時事奉之宣恩堂適逢三十周年堂慶及新堂啟用,很渴望請滕牧師為堂會題字,但又知道師母剛被主接回天家,不知是否方便邀請,後得蒙林高勵志師母鼓勵及協助試問滕牧師,他即應允並很快便從美國傳真題字給我,成為了堂會莫大的鼓勵及祝福。十多年後的今天,他的題字仍貼在堂會大門的當眼處,成為會眾的鼓勵。
建立聯會
1957年7月香港宣道會組成了「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香港區主任會」。1958年11月,由滕牧師任主席,在他的帶領下,於1959年1月組成了「華人宣道會堂聯會」,當時他又被選為主席。1963年,他獲選為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主席。至1989年,他連任十三屆主席,領導香港宣道會超過三十年。他在1983年親手寫下宣道會由1984至1993年的十年增長計畫,將不同大小的堂會分成不同組別,按部就班訂定植堂計畫,目標是由當時三十八間堂會增至七十間。結果十年後的1993年,宣道會堂會的數目倍增至七十五間,崇拜人數也由6,012人倍增至12,002人。滕牧師的十年計畫為華人宣道會在香港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滕牧師即使在退休後至今,仍樂意擔任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榮譽主席及牧顧長之職,實在是對宣道會莫大的支持及祝福。
感謝主,差派滕牧師到宣道會事奉,他生命的服事,成為了今天學習作僕人領導的牧者效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