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主親近、燦爛光輝的一生──懷念滕近輝牧師
周永健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滕近輝牧師是上帝厚賜近代華人教會寶貴的禮物。我們感謝上帝的恩賜,為滕牧師的一生獻上感恩。
周永健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滕近輝牧師是上帝厚賜近代華人教會寶貴的禮物。我們感謝上帝的恩賜,為滕牧師的一生獻上感恩。
滕牧師生於中國,往蘇格蘭修讀神學,長時期在香港生活與事奉,亦有數年移居美國。他曾在美國爾班拿宣教大會主領研經,在加里曼丹宣教,他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為神大大使用。他的事奉超越地域疆界。
滕牧師是一位堂會的牧者,畢生牧養信徒,傳講聖道;他是一位領袖,曾擔任神學院院長,多間機構董事會主席等;他是一位老師,曾在多所神學院授課;他是一位作者,著述等身。滕牧師學貫中西,多才多藝,書法揮灑秀麗。他的事奉超越堂會和宗派,他參與及推動的事工全面並且多元性。
滕牧師是許多人的恩師,也是我的恩師。我認識滕牧師超過半個世紀,中學生年代在宣道會北角堂的佈道會決志信主,後來申請就讀美國的神學院,滕牧師為我親筆書寫推薦信,回港初期他為我安排事奉的崗位,使我有機會在建道神學院及播道神學院任教,並參與聖經《新譯本》的翻譯事工。中國神學研究院創校後,他是首任院長,慶幸在他領導之下與他同工,在日常接觸和工作中,從他身上學習良多,並深受他的感染。我相信不少人與我有相似的經歷。
滕牧師是傳道人的典範,他溫文有禮,謹言慎行,柔中帶剛。他給人的印象也許是外貌嚴肅,不苟言笑,但與他相處日久,便知道他平易近人,看見他輕鬆談笑的一面。他心胸寬廣,態度開明,器重同工,提拔後輩,成人之美,功成身退,不說閒言閒語,不私下或背後批評別人。他的品格崇高,使人欽佩,是我輩的楷模。
一九八二年,中國神學研究院全體講師執筆撰文,誌賀滕院長六十壽辰,出版《事奉的人生》一書,見證「事奉」是滕牧師生命的主題,並紀念他事主的勞苦及成就。如今,我們敬愛的滕牧師按上帝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世代的人,就安睡了。我們永遠懷念他。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2。
敦柔若水,道劍如虹──感激、懷念僕人領袖滕近輝牧師
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從沒向他拜過師,也沒有得他的確認,但自年青時候開始,已一心決定,以滕牧師為我的生命師傅,以他作屬靈的榜樣。年青時遠距離的聽他講道,固然因他的道對他仰慕不已,到有機會近距離的與他同工同行,看到一位真正敬虔、氣度宏大、溫柔謙讓的領袖,那就不得不從心底裡佩服他了。
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從沒向他拜過師,也沒有得他的確認,但自年青時候開始,已一心決定,以滕牧師為我的生命師傅,以他作屬靈的榜樣。年青時遠距離的聽他講道,固然因他的道對他仰慕不已,到有機會近距離的與他同工同行,看到一位真正敬虔、氣度宏大、溫柔謙讓的領袖,那就不得不從心底裡佩服他了。
我在1965年信主後,因對信仰熱切追求,經常參加培靈會,因而被滕牧師的釋經講道深深地吸引着,所以有一段時間亦步亦趨地跟着他的「道踪」,到處聽他講道,得到極大的屬靈造就。滕牧師以他的道鑄人無數,因此,除了以文字出版的書籍,他的重大著述乃是以釋經講道,將道寫在千百人的心中。
1974年,正當我在福樂神學院進修時,忽然收到時任中神創校院長的滕牧師的信,邀請我加入中神。75年畢業後,滿懷不配和感恩的我開始與他在中神同工,與他近距離接觸。此外,他也邀請我在《抉擇月刊》當他的助手,專責編輯新開闢的「福音版」。就這樣,滕牧師成了我的恩師。
從異象到創校,中神屢歷艱困。銳意發起大學生獻身運動,堅持提高神學訓練的學術水平,強調福音的表述、敬虔的操練必須與嚴謹的釋經和縝密的信仰思辯結合起來,這樣的理想與取向受到不少質疑,甚至抗拒。要不是滕牧師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信譽押上去,肯定中神的路向,更毅然擔負起院長之職,以扶立這學院的開展與成長,中神大抵沒有今日。我們對他感激之深,不能言喻。
滕牧師作領袖的風範與氣度是我在華人教會中少見的。眾人以為美的事,他會極度留心,甚至不惜放下自己有理有據的見解,對同工全力支持。然而在關鍵時刻,他也會獨排眾議地堅持那艱難的決定。在一次事工推展的討論中,他靜心地聽完同工們的剖析與建議,以清晰而有力的論據提出相反意見。然而當他看到同工們堅定的信念和熱忱,他欣然放下自己的意見,決定與同工一起全力推動這事工。回望這事工的發展,我們醒覺,他當時的論據是多麼高明!他作決定時不單對同工們有極大的信任與尊重,更重要的是,他是從大處看事情,沒有被小節拘禁。他對人的敦厚更令我折服。在一次事工檢討中,同工們都因某些事態而對負責的同工表達不滿。他聽着聽着,一言不發,等到大家議論完畢,他提出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婉委地維護這受批評的同工。另一次,在關鍵的時刻,他作了一個極艱難的決定,而這決定影響深遠。一些教會領袖對他不滿,並有人寫信批評他。他並沒有為自己辯解,只默然地承受一切壓力;更難得的是,他恩慈地、沒有表現絲毫芥蒂地,繼續與這位同工合作和相交。他真的是一位柔和謙卑的僕人領袖。
他對人的尊重,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聽他在八十大壽晚宴上所講及的一件事。在分享訪問中,有人請他講述在事奉中最深刻的幾件事。他道出一個深藏心內四十多年的秘密。一天清早,他五點鐘回教會祈禱,開門進去時赫然發現一位姊妹在那裡為教會打掃,看到這情景,為了不讓那位姊妹覺察,他輕輕退回門外,深知她選擇在這時間服事,是不要讓人知曉。他說,這是姊妹與神之間的事,因尊重她,所以一聲不響,讓她在隱密處服侍主。滕牧師的敬虔在這件事上表露無遺。
滕牧師講道,充滿生命的感染力,不在激昂的語調,不在工巧的釋經,而在於他對神的道那種真切的領悟從生命透出。他的道簡潔清晰卻鏗然有力,是出自生命體悟的感染力。例如他的一篇講道就深深的嵌在我的心中,成了我生命重要的導引。那次他講主再來,我聽的時候感受到,他所講的是他生命的主導信念。三十多年了,仍記得他如何以自己寫的一首詩作總結,而其中幾句就成了我多年來的座右銘:「透過主的再來看萬事,透過主的再來看自己;我的燈是否剔亮?我的油是否添滿?是否能欣然對主說,主啊,我願祢來。」多少弟兄姊妹因他的道而向神徹底委身,我就是其中一個。說他道劍如虹實最為貼切。
我們為神將這位傑出的領袖賜給華人教會而感恩,因為這是一份極厚重的禮物。滕牧師的生命仍將會繼續向我們說話。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3-94。
李思敬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1974年4月,滕近輝牧師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首任院長。75年9月28日開學禮上,滕牧師代表所有同工,「為了中國教會的神學教育,獻上我們的忠心」。
李思敬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1974年4月,滕近輝牧師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首任院長。75年9月28日開學禮上,滕牧師代表所有同工,「為了中國教會的神學教育,獻上我們的忠心」。
這三十八年來,中神一直不敢稍忘那從天上來的異象;願感動滕牧師的靈,加倍的感動我們。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5。
陳濟民牧師
前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師
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滕牧師是牧者、作家、詩人、宣教士、神學教授和院長,但他從不誇耀自己。他成為教會的領袖,是神自己高舉。他講道感人,明顯是聖靈的工作。若不是他提供蔭庇,華人神學教育也難有今天。
陳濟民牧師
前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師
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滕牧師是牧者、作家、詩人、宣教士、神學教授和院長,但他從不誇耀自己。他成為教會的領袖,是神自己高舉。他講道感人,明顯是聖靈的工作。若不是他提供蔭庇,華人神學教育也難有今天。
感謝神,祂將一位活得像主耶穌的傳道者賜給華人教會!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5。
馮蔭坤博士
前中國神學研究院研究院士
滕牧師曾經︰當我在倫敦聖經學院初讀神學、因覺得困難而欲轉校時,鼓勵我留在原處完成學業。
馮蔭坤博士
前中國神學研究院研究院士
滕牧師曾經︰當我在倫敦聖經學院初讀神學、因覺得困難而欲轉校時,鼓勵我留在原處完成學業。
在「中神」早期某一場合上、某院董直指某講師是書獃子時,出言為他辯護。由此可以略窺這位屬靈長輩的睿智及其院長風範。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6。
張修齊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退休教授
感謝天父,厚賜滕牧師屬靈的遠見,廣闊的胸襟,愛心的承擔,義務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創校院長。提攜昔日年輕幼嫩的老師們,啟動了為大專畢業生的神學教育,回應了華人教會因時代變遷而出現的新需要。
張修齊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退休教授
感謝天父,厚賜滕牧師屬靈的遠見,廣闊的胸襟,愛心的承擔,義務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創校院長。提攜昔日年輕幼嫩的老師們,啟動了為大專畢業生的神學教育,回應了華人教會因時代變遷而出現的新需要。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6。
中國神學研究院學生會
敬愛的滕近輝牧師,我院第一任院長,一生忠心事主立人。滕牧師為人謙和敦厚,常面帶慈容。
中國神學研究院學生會
敬愛的滕近輝牧師,我院第一任院長,一生忠心事主立人。滕牧師為人謙和敦厚,常面帶慈容。現雖已走完世上人生路,離世暫別安息主懷,惟滕牧師所留下美好的事奉足印,對教導和建立生命的熱忱,實為我們這些未來傳道人一生追求、學效的榜樣。
中國神學研究院學生會
原載於《恩典懷清輝: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頁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