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歷史中一個靈性復興的模式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89期,1985年12月,頁5-6。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在以色列歷史中最重要的復興之一,發生於希西家王在位時期,這事記載於《歷代志下》廿九至卅一章內。這一次的復興有下列數方面重要的表現:
一、敬虔與良善生活上的復興
「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廿九2)
真正的復興必然與生活有關。它產生「正」的人生。這「正」是敬虔與公義良善的綜合體。「敬虔」是對神而言,公義良善是對人而言。真正的復興必然調整基督徒對神對人的關係。不然便不是真復興。
王明道先生說,他見過一個熱誠追求聖靈充滿的人,散會後回到家中,卻打太太。他是被自己的愚昧所欺騙。
一九○六年,英國威爾斯發生空前的大復興。復興所及之處,居民生活產生明顯的改變。在某一個城市中,罪案全無。市民特別舉行一次大會,來慶祝這一件事。坐在臺上的法官全都戴着白手套,表示他們無事可作——無案可審。那是真復興。
真復興產生真悔改,而真悔改含有四個元素:知罪、為罪憂傷、認罪、離罪。單有前三個元素,還不是真悔改。悔改不僅是流淚,更是行動。
二、領袖的復興
「正月間他們不能守(逾越節),因為自潔的祭司尚不敷用……會中(百姓)有許多人尚未自潔……」(三十3、17)
由此可見,未自潔的祭司(領袖)產生未自潔的百姓。當復興來臨時,「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就潔淨自己。」(三十15)結果,百姓也被潔淨(參三十17)。我們在這裏看見一個原則:聖潔的領袖造成聖潔的會友;復興的領袖造成復興的會友。
二十多年前,史密斯牧師(Rev. Oswald Smith加拿大民眾教會的創辦人)到香港來,向一千位傳道人講道時,說了一句話,使我永遠不能忘記:「怎麼樣的傳道人,就產生怎麼樣的會友。」
主應許把「榮耀的冠冕」賜給那些作別人榜樣的牧人(參彼前五4)。
三、敬拜上的復興
「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大大喜樂,守除酵節七日……日日頌讚耶和華……全會眾商議要再守節七日,於是歡歡喜喜的又守節七日。」(三十21、23)
在復興中,以色列人以喜樂的心敬拜神,守節七日還覺不夠,決定再來一次。這種「日日頌讚」的精神,正是愛神之心復興的流露。
復興中的敬拜之心,與敬拜的形式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心靈活潑而成熟的基督徒,可以在任何形式之中喜樂地敬拜神。那些嫌崇拜聚會枯燥的人,問題的真正所在,還是他們的心靈狀態。他們豈不是曾在同樣的形式中,虔誠滿足地敬拜過神麼?豈不是仍然有人在被認為是枯燥死板的形式中活潑而喜樂地敬拜神麼?
四、事奉上的復興
「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祂面前事奉祂……於是……」(廿九11、12)
希西家王發出鼓勵的呼召,立刻得到響應。
真正的復興決不會是「感而不動」,而行動的重要出口之一,就是事奉。真事奉是「甘心事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弗六7)。亞伯拉罕給我們留下了好榜樣:「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祢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羣裏,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創十八3-8)這個「跑」字何等生動!年老的亞伯拉罕以喜樂的心熱切事奉神。他口裏說「一點點」,獻上的都是最好的。「站在旁邊」正是他謙卑事奉的表現。
我永遠忘記不了:一日清早我到教會時,發現一位家中有兩個工人的女執事,正在抹禮拜堂的窗子,我悄悄退出,為她感謝神。最近,另一位姊妹每週到禮拜堂來擦地板。
五、儆醒上的復興
「封鎖(殿中)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或獻燔祭。」(廿九7)
上述情形是復興之前的現象,現在改正過來。「香」象徵祈禱(詩一四一2;啟八3),而祈禱是人神團契交通的流露。教會歷史給我們清楚看見,祈禱與復興是互為因果的:祈禱是復興的前奏曲,而復興又挑旺祈禱。從來沒曾有過不着重祈禱的復興。南韓教會在這一方面,成為現代最顯著的見證。
六、聖潔上的復興
「從正月初一日潔淨起……用八日的工夫潔淨耶和華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了。」(廿九17)
在復興中,聖殿得到完全的潔淨。這與《新約》中主耶穌潔淨聖殿先後輝映。
在這一節經文中,字裏行間顯示出一個富有意義的過程:他們先用八日的時間去潔淨聖殿,以為潔淨之工已經完成了,但是在更仔細的檢查之下,他們發現更多需要潔淨的地方,於是又進行了八日。這正符合我們的經驗:我們的靈程越高,就越多發現自己需要潔淨的地方。
七、除去偶像
「他們起來,把耶路撒冷(偶像)的祭壇和燒香的壇,盡都除去。」(三十14)
以色列人把偶像盡都除去,單單敬拜耶和華。這是復興中極重要的一件事。「讓主居首位」是復興必然的現象。基督徒心目中和生活中一切漸漸形成的偶像,即一切爭取首位的事物和一切與基督對立的行為,都被清除。這才是真復興。
八、奉獻上的復興
「以色列人就把初熟的五穀、新酒、油、蜜,和田地的出產,多多送來。又把各物的十份之一送來的極多。」(卅一5)
以色列人過去忽略了他們應有的奉獻,但現在熱誠響應希西家王的發動,使神的「倉庫」充實起來。今天,許多聖工在經費上有缺乏,就是因為有許多基督徒尚未盡上應盡的責任。復興的到來,必然大大加强聖工的支持力量。
「喜樂!喜樂!」
在這三章經文內,「喜樂」二字出現了六次(廿九30,三十21、23、25、26)。整個教會歷史都證實:真復興的總表現就是心靈裏的喜樂!
(本文獲許轉載自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委員會出版之《教會更新論壇》第一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