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意義的探討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94期,1986年6月,頁28-29。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華福運動有一個很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國度的觀念。主耶穌非常注重國度的眞理。《馬太福音》有三份之一的篇幅闡論國度的眞理。
使徒保羅也非常注重這個眞理,在他每一封書信裏面都提到國度。在《使徒行傳》二十八章最後一段,記載使徒保羅在羅馬傳福音,他所傳的正是國度的福音。由此可見,無論是我們的主或使徒保羅都是非常注重國度的眞理。
在近代教會歷史中,最先注重國度的是自由派的神學家,他們之所以注重國度,是基於他們倡導社會福音。他們把國度的理論與社會福音配合起來。另一方面,在福音信仰的圈子裏,有那一派系是特別注重國度的眞理的呢?我們很自然想到聚會所——小羣。他們有一段頗長的時間,很注重講解國度的信息,而他們的重點就是把得救和進國度分作兩件事。一個基督徒得救以後,他還要追求得勝,才能夠進入國度得榮耀、得獎賞,與基督一同作王。這一個重點給聚會所會眾帶來了屬靈的活力。
在自由派神學和福音信仰圈子之間的範疇,有甚麼國度的重點呢?我們想到龔斯德牧師(Stanley Jones),這一位美國宣教士在印度展開宣教工作的時候,成立了很多基督教社團(Christian communities),在其中推行基督化生活,在印度產生了很好的果效和貢獻。他也寫了好幾本關於國度信息的書,很受推重。
今天,國度的眞理究竟對華人教會有甚麼意義?讓我們看一看國度的特質對華人教會的時代意義。
一﹒使徒保羅說:「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
神國的特質之一就是權能。神的權能在甚麼時候彰顯出來呢?乃是當信徒順服基督主權的時候。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都服從主的話,跟隨祂,作祂的門徒,國度的權柄和能力便能彰顯出來。這個信息與今天門徒訓練的重點是相配合的。順服基督的權柄、跟從他、實踐基督的眞理,這些都是門徒訓練的中心要點。
二﹒國度被稱為「愛子的國」(參西一13)。並且在《雅各書》二章五節裏說這國度是神「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這兩處經文都是講到「愛」:神愛子的國和神所愛之人的國。由此可見,這個國度的重點之一就是信徒和主之間愛的關係。在今天的華人教會中,我們仍然需要保持並注重愛主這一個教導。對於現今的世代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信息,因為末世是愛主的心漸漸冷淡的時代。
三﹒國度是那「不能震動的國」(參來一8,十二28)。這國度是永存的,堅立到永永遠遠。在今天的香港,我們生活在面對轉變的壓力底下,需要重新思索國度的這一個特質。在香港和其它類似的地區,這信息實在有重要的意義,能更加堅定我們對基督國度的信念。
四﹒保羅說:「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神國的特質之一就是公義、和平、喜樂。這跟社會秩序有關,也是今天福音信仰的教會的一個新方向和目標。我們要關心社會,使我們能彰顯神的公義與和平。
五﹒「進祂國得祂榮耀」(參帖前二12)。這裏把進國度和得榮耀這兩件事連在一起。得救和進國度在神學思想上不能截然分作兩件事。這樣的劃分在神學上是很難成立的。但是我們可以用另一個方式來達致同樣的造就功效。《聖經》裏論及國度的意義,常是注重國度的榮耀、勝利和能力。與基督一同作王是我們得救後所追求的路向,這重點鼓勵弟兄姊妹追求得榮耀與獎賞。這是今日華人教會所切切需要的。
六﹒保羅說,所有屬主的人都是同國的人(參弗二19)。我們同屬於這個國度,也同忠於這個國度。這是教會合一的基本因素,也是華人教會最需要注重的一個眞理。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所以合一的意義在「教會」這個名稱上已經十分明顯。但是「教會」這兩個字已成為慣語,常常和宗派及堂會連在一起,已失去了合一的涵義,國度這個名稱明顯地重新帶來了合而為一的基本觀念。
七﹒「聖潔的國度」(參彼前二9)。國度的另外一項特質是聖潔,正是針對今天黃色泛濫的潮流而言。在這一個充滿色情的時代中,基督的國度是一股聖潔的力量,使基督徒離開一切罪惡得以成聖。
八﹒主耶穌基督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太六33)求「神的義」就是求神國本質的實現;而求「神的國」是指求神國度的擴展。
第一個重點是關於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在生活上見證神和榮耀神;第二個重點就是以傳福音來擴大基督國度的範圍,帶領更多人進入這國度。這個重點對於今天的福音運動和許多人獻身投入佈道工作有着緊密的聯繫。
國度的觀念和華福運動的路線與目標有密切的關係。
(本文整理自於本年二月一日假尖沙咀浸信會舉行之華福運動未來動向分享會上之錄音,經講者過目及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