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時代教會的十二個危機(十):偏見的危機——傳統或異象?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22期,1979年10月,頁40-42。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經文:徒十9-20
使徒們儘管聽過主耶穌所有的教訓,見過祂的榜樣,自己也曾有一點經歷;他們卻仍保存着屬於舊時代的傳統思想。他們沒有領會主的教訓說:祂「另外有羊」,必須領來合成一羣(約十16)。他們沒有了解主向外邦人施恩的榜樣(太十五28)。他們在撒瑪利亞親歷外邦信徒接受聖靈的事實(徒八17),但卻沒有從中學到功課。我們發現彼得仍然猶豫是否應邀前往該撒利亞向哥尼流一家傳福音。
由此可見,要一個人擺脫傳統的思想和作風,是何等困難。神需要用一個異象去改變彼得,把他從傳統和偏見的束縛中釋放出來。
這個異象(十9-16)具有深遠的意義。我想稱之為「超越的異象」,因為它使彼得超越了傳統加諸他身上的限制,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這個異象,加上神給保羅的異象,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普世傳福音的新紀元!
這異象有六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一、這是一個由禱告產生的異象。彼得在禱告的時候看到這異象(十9)。
二、這是一個出於需要的異象。彼得覺得肚子餓,需要食物(十10),但神藉此異象給他看見另一個更大的需要——需要一種突破,使神的聖言可餵飽眾多的心靈。
三、在異象中,彼得回答天上來的聲音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十14);即是說:「主阿,不」。「不」和「主」是互相矛盾的,卻被彼得連在一起。要我們學習一些異於我們固有的觀念的事物,眞是談何容易!
四、在異象中,從天上來的聲音重覆了三遍,表示強調。誠然,我們像彼得一樣,需要主三番四次的提醒,才能從祂有所學習。
五、這是一個表面看似自相矛盾的異象——神在舊約中定為不潔淨的,現在卻視為潔淨了。神如此前言不對後語,彼得聽後眞是大感困惑!神怎能自我矛盾呢?
神這表面的自我矛盾,最少教導我們三個功課:
1﹒神是超越邏輯的神。在有限的人的眼中,無限的神必然看似自相矛盾。我們有限的頭腦,永遠不能調合時間和永恆、神的多位性和一元性、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三位一體中父子「永恆」的關係和「父子」的關係……等。若要明白屬於無限範疇之內的事物,我們必須先成為無限。這些矛盾不過是神更高和諧的一部份。我們必須認識我們人類的限制,而對於超乎這有限範疇以外的事物,不致妄闖限區。這些屬於無限的事物,就是「自隱的神」所隱藏的事物(賽四十五15)。
2﹒律法的字句不過是屬靈和道德眞理的預表和影兒。字句不過是暫時的,引致律法精義的應驗。當眞理的實體完全顯現的時候,那影兒就自動消失。在舊約中不可吃任何屬於不潔淨之物的誡命,不過是「神是聖潔的神,神的子民應為聖潔的子民」這屬靈眞理的影兒。現今,聖潔的屬靈實際,已在耶穌基督裏成全,那影兒就自動消失,不潔淨的也成為潔淨的了。
3﹒所有誡命、傳統、規條、和暫時性的定例,必須被新時代的新形態和新作風所取代。神在不同的時代會用不同的方法。這事實對今天的福音工作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找出神今天要我們在福音和差傳事工上運用的方法。我們若認識這事實,就會產生「時代感」——如何有效的向現代人傳福音,用最能吸引現代人注意的上乘傳播方法,使福音的眞理與現代的問題發生關聯。
六、當神向我們啟示聖經的眞理和模式之時,無論這些與我們的傳統觀念多麼不同,我們必須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