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時代教會的十二個危機(五):組織的危機——任其自然或有計劃的教會增長?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17期,1979年5月,頁36-38。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經文:徒六1至7
當使徒時代的教會開始在耶路撒冷迅速增長的時候,這增長也附帶着危機。若不及時挽救這危機,這增長可能招致教會的覆亡。
這危機的訊號——埋怨——頗使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們震驚。結果他們想出一條妙策:把教會組織得更完善。結果,危機變成祝福。
從上述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們面對教會內最少九種衝突,每一種皆足以傷害教會,軟化團契生活,威脅合一,把領導人物的力量引離正當的用途,從而阻滯增長和進步。這些衝突是:
一、屬靈事工和行政之間的衝突(六2)。
二、屬靈事工和愛心服事之間的衝突(六1)。
三、會眾社會地位的差異所引起的衝突(六1)。
四、生產與生產之苦之間的衝突(六1上)。
五、領袖們的遠見和會眾的領會程度之間的衝突。當時領袖們透過有效的傳達方法明智地處理這衝突(六2-4)。領袖判斷正確是一回事,他們能否把這判斷有效地傳遞給會眾是另一回事。很多領袖就在此失敗。
六、教會領袖中的種族界線所引起的衝突(六5)。
七、職位與人才之間的衝突(六3)。值得注意的是:使徒們解決這問題的辦法,是列明職位所要求的資格,包括品格和智慧在內(構成一個平衡的結合),然後選出符合條件的人去作這些工作。好品格並非解決一切需要的唯一條件,知識與智慧也是不可少的。
八、人的委任和神的呼召之間的衝突(六3)。
九、工作和禱告之間的衝突(六4)。
這些衝突,全部被初期教會用明智的組織瓦解。由此可見,好組織的眞正意義,概言之有以下幾點:
一、組織是作出安排,動員教會一切的人力。
二、組織是聖靈施展能力和作為的渠道。
三、組織是善用一切屬靈和物質資源的方法。
四、組織是有計劃地訓練和發揮屬靈恩賜。
五、組織是在會眾和領袖之間,及教會各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系統。
六、組織是在教會生活任何一個範疇內,避免因重覆或疏忽而引起衝突和浪費的途徑。
七、組織是提供肢體生活和事奉機會的模式。
八、組織是釐訂教會增長的具體步驟,以完成大使命。
今天所有的教會都需要這樣的組織。亞洲教會在傳福音、事奉和增長上,大都沒有健全的組織,這顯然是可哀的事實。
蔑視組織,是屬靈的幼稚病。從宇宙的創造奇工,可見神是組織大師。聖靈依照人體奇妙的模式,為基督身體的每一肢體預備了屬靈的恩賜,又透過歷世歷代的差傳事工,勾描出普世傳福音的策略,可見祂也是組織大師。主耶穌命令五千人的羣眾五十人一組一組的坐下,用五餅二魚餵飽他們;又差派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揚天國的福音,凡此皆証明基督也是組織大師。
從很多跡象來看,使徒時代的教會組織十分堅強。譬如說:教會剛成立數週,最少就有八千個新信徒加入團契,當時急劇的增長必定帶來很多的難題。在這麼短的時間,湧進這麼大批的新血,必然產生很多可以拖跨全教會的大問題。但教會卻解決了所有的問題,一點也沒有軟弱下來的徵兆。
又譬如,數以千計的基督徒變賣一切所有,把所得的交給教會。這是鉅額奉獻。當時全無處財不當的醜聞。相反,使徒行傳清楚記載,會眾在捨己奉獻以後,教會領袖們大受平民的尊重(五13)。這些都足以証明,初期教會領袖們處理一切事務又忠心、又智慧、又能幹。
一個人越漸趨成熟,生活就越有條不紊。同樣,教會若沒有好好的組織起來以求有效的作見証和增長,就不能算是成熟。如果我們說亞洲教會已成熟、長大成人,那麼,讓我們向全世界顯出我們有好的組織罷。
有關組織,有另一方面值得注意: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有錯誤的組織,不但不能釋放我們屬靈的生命力,反倒窒息了它。這樣的組織,使靈命凝固和僵化,產生很多的事務員,而非領袖。我們可能組織過度,也可能組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