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生命的尋索(人物專訪——滕近輝牧師)(整理:佘福愛)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六年,頁12-14。
在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中,主耶穌很清楚的對我們說明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是叫每 一個相信祂的人都得著豐盛的生命,這不單是一個寶貴的應許,更是每一個信徒竭力追尋的目標,環顧遭周屬靈長者生活的豐盛,正是這應許的見證人;其中以我們的牧者滕近輝牧師,他對屬靈生命熱衷的追求和奉獻,更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滕牧師又名懷智,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五日出生於山東省一位長老宗牧師之家。早年畢業於中國國立西北大學外文系(學士)及英國愛丁堡大學(道學士);曾在伯特利神學院、廣州聖經學院及建道神學院任教,並担任建道神學院義務院長一職。現任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及多個福音機構之主席、委員或顧問等職務。七八至七九年間,滕牧師更嘗毅然放下在港的所有職務,前往印尼西加里曼丹,投身短期宣教工作。
* * * * * * *
佘:對一個基督徒來說,豐盛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其準則和基礎又是怎樣的呢?
滕:豐盛生命顧名思義是有了生命之後,又有豐富的生命;換句話說,不是像冬天的樹木,僅僅有生命而已,仍是像夏天、秋天的生命,它們有美麗的樹葉、開花、結果、看起來悅目,而實質上又會結果子,這就是豐盛的生命。又比喻一個病人,他是有生命,然是却是很軟弱的,臥在病牀上不能作工,更需要別人的照顧。相對的是一個健康的人,他的生命既活潑,又有力;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幫助人,令到他的人生是有作為、有貢獻和有意義的。所以一個基督徒重生得救之後,進入一個結果子的境界——事奉神、服侍人,同時結出聖靈的果子來;對神的國度、在社會方面都有所貢獻、發光、作鹽、 榮耀神,這樣的一個生命,就是「豐盛的生命」。
佘:我們如何才能得到這豐盛的生命呢?
滕:這生命是由主耶穌基督而來的,我們自己裏面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必須效法主耶穌所說的比喻: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必須在葡萄樹上,然後才能結出果子來,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與主之間活潑宜生命上的聯繫;常常親近主,透過祈禱、讀經在生命上與主結連,這樣主就藉著聖靈,像葡萄樹般將生命運行在我們裏面,這樣我們便可結出果子來,所以得到豐盛生命的秘訣是在於生命與主耶穌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佘:在信徒尋找豐盛的生命過程中,主日學能扮演些什麼角色?
滕:在這方面主日學是可以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從三方面來看:第一,當老師得到一班學生一同聚集,一起學習聖經的時候,這位老師可以注意到學生是否已經得救,是否與主耶穌有生命上的聯繫,他可以透過主日學帶領學生信主,蒙恩得救;就好像慕迪先生,他就是得到一位主日學老師帶領他重生得救,以後他成為一 個有豐盛生命的基督徒,更成為一個偉大的佈道家,帶領很多人信主,所以一位主日學老師可以做到的第一件事是引領學生進入主耶穌的生命裏面,有生命的聯繫。第二,有很多基督徒因為沒有參加主日學,所以讀經生活很懶散,只是靠主日聽一篇道,以致對主話語的認識缺乏有深度和有系統的領受,但如果他參加了主日學, 每主日到主面前,按步就班地有系統的將全本聖經的內容查考,他既可以聽,可以發問,也可以與同學、老師間討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一同研究,得到很多幫助,令他可以吸收神話語中屬靈的養料,使他在主裏面的生命漸漸得以成長。第三,在主日學裏學生之間透過互相交通,引領他們享受與其他弟兄姊妹交通的樂趣,幫助他們進入肢體團契生活裏面:從這三方面來看,主日學都有很具體的幫助和作用。
佘:作為一個主日學教員,他(她)如何能領受這個豐盛的生命?
滕:主日學老師就好像教會裏的一個「小牧人」,他要負起牧養自己一班學生的責任,就因他要担起這個教導的責任,所以當他預備功課、勸勉學生、為學生代禱、關心他們的時候,他自己的靈命就得到造就,因為靈命的成長是透過事奉,而主日學教員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奉,透過以上所提過的各方面,他的靈命便會漸漸成熟成熟, 從而進入豐盛的境界,所以一個主日學教員得到豐盛生命的機會是較其他信徒為高。
佘:又作為一個主日學學生,他(她)如何才能領受豐盛的生命?
滕: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老師需要指點他,叫他明白到他所學的不單是頭腦的知識而已,也不只是對聖經真理的了解而已,而是叫他們知道聖經真理的真正作用是給學生有生命——一個活潑的生命、結果子的生命、事奉的生命、見証的生命、 榮耀神的生命。換言之聖經中的真理是表現於一個有基督的生命,生活中有具體實踐的途徑。如果一個學生體會到這方面,就會將他所學到的真理知識與生活行動或行為配合起來,當這種情形出現時,他很自然地便會進人一個更成熟,更強壯, 更有功效的豐盛的生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