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特性:學與行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八0年,頁4-5。
聖經的真理是一種「存在性 」的境界,所以主耶穌說:「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我們與真理的關係,不是明白真理,而是「進入」真理。因此,真理的範疇是生活,而不是知識。不過它的途徑是知識。換言之,明白真理並不等於進入真理,但是明白真理是進入真理的必經之途。這樣,學與行就連繫在一起了:「學」爲要明白;「行」爲要進入。
保羅也把學與行的關係講得很清楚,他說:「你們聽過基督的道,領了祂的愛,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從前行爲上的舊人⋯⋯穿上新人⋯⋯ 」(弗四21-24)。「學」了真理以後,就產生「行爲」上的改變,進入「新人」的生活之中。
照樣,主耶穌把「學」和「樣式」連在一起。他說:「你們要學我的樣式」(太十一29)。學的結果不單是了解,更有樣式上的改變:像基督。
學生與門徒不同。學生讀課本;而門徒傚法老師。基督的真理所產生的,不是學生,乃是門徒。
在使徒行傳裡面記載,初期教會的信徒被稱爲「門徒」。在使徒行傳裡面,「信徒」,「聖徒」這兩個名詞只各用了一次,而「門徒」却用了四十次。可見當時的教會,在使徒們的領導之下,是何等注重門徒的意義!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裡面,把「教育」和「服從善道」連在一起(四6)。一個受過眞理敎育的人,就有服從真理的表現。
眞理有如醫書,其目的不在於僅僅獲得醫學知識,乃在於醫病,使人進入健康的境界。真理又有如地圖,其目的不在於地理知識,乃在於到達目的地。
彼得把「認識」和四件事連在一起:一、認識和「結果子」連在一起。他說:「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彼後一8)。二、「認識」和「生命」連在一起(彼後一3)。三、認識和脫離罪惡連在一起(二20)。四、認識和恩典連在一起(三18)。這四件事都是人生的境界。由此可見,我們對真理的真正認識(即知識),一定引入新的人生境界之中。
約翰的「認識論」更加具體。他用最强的語氣說明眞理的境界性。例如,他說:「人若說,我認識神,却不遵守祂的誡命,便是說謊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約書二4)。「凡犯罪的,未曾認識神。」 (三6)。「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四8)。
舊約的教訓也是一樣。大衛在王宮中教導一班弟子學習真理。課程是什麼?「眾弟子阿,你們當來聽我的話,我要將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你們。」(詩卅四11)。他的課程是在生活中敬畏神。
中文「道」字的寫法極有意義:它是「首」與「腿」,二字合成的。是的,道在頭中(知識);也在腿中(生活行動)。這正是學與行的連繫。
主日學的一切課程,都包括在「學與行」之內。這才是主日學教育的正確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