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聖經真理回應時代潮流
原載於《北宣主日學特刊》,一九九五年,頁4-6。
提後三章一至五節預言末世情况:社會中充滿了道德與靈性上的危機,這種情况正在今日有着高潮的出現。分述如下:
1. 自我主義“專顧自己……自誇……自高自大”(二,四節)
自我主義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 生活層面——自私自利,追求自我滿足。
- 文化層面——“自我表現”儘情流露,無奇不有。
- 哲學層面——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宇宙一切以人自己為衡量標準。
- 一般學術理論層面——人本主義。
針對這種潮流,聖經真理指導我們追尋“基督中心”和“表現基督”的人生。基本的金句是“我活着就是基督”,“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 1:21,20)。
2. 物質主義:“貪愛錢財……賣主賣友”。(二,四節)
物質主義也在四種層面上出現:
- 生活層面——以物質享受為人生最高目標。
- 文化層面——物質文明的價值觀,虛榮的時尚,到處流行。
- 哲學層面——唯物論。
- 政治層面——唯物論的政權。
針對物質主義,聖經給我們永恒的價值觀:天國。天國有其現世的角度和永世的角度。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是這永恒價值觀的基本法。祂說,“天國在你們心裏。” “心裏”二字兼有“中間”的意境(路17:21)。它是個人性的,也是羣體性的。基督徒已經在瑪門和上帝之間作了選擇(太6:24)。
3. 反叛主義:“謗瀆”(二節)
“謗瀆”是對權威的反抗,包括上帝的權威,道德的權威,傳統的權威,文化的權威等等。今天的反叛精神是高度的熾烈。
針對反叛主義,聖經教導我們“超越”的人生道路,以基督精神為依歸。基督徒不依順潮流也不反抗潮流。意即潮流中若有符合基督精神的因素,基督徒就接納它;若有不含基督精神的因素,就反對它。只跟隨基督而超越潮流。
4. 反家庭主義:“違背父母”(二節)
今天,家庭的約束力,穩定力和影響力,已經明顯大幅消退。青少年失去原有規範,又沒有新的規範,就落入放蕩之中,失去了生命力的正面作用,陷入迷途。
針對這一種潮流,聖經教導我們追求基督化的家庭,建立“家庭價值”觀念,作為對一般潮流的抗衡文化的基石。
5. 色情主義:“心不聖潔”(二節)
色情泛濫是今日世界的正確描寫,這正符合啓示錄17:4的預言:淫婦手中舉起金杯,盛滿淫亂的穢物,意即以淫行為榮。這恰是今日情况的大寫照。針對這一種潮 流,聖經發出呼聲:“神是聖潔的,所以你們要聖潔!”(彼前 1:15)。“你們是聖潔的國度”(彼前2:9)。
6. 暴力主義:“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三節)
今日暴力大行其道,成為電視文化的主題之一,甚至是娛樂的玩藝兒。
針對此種氣氛,聖經舉起“愛的人生”的旌旗,向全人類宣告:愛是唯一的希望。
7. 放任主義:“任意妄為”(四節)
今天的社會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可以做的,真是名符其實的放任社會(permissive society)。唯一不可做的事,就是說:“這一件事是不可做的”。
針對這一種風向,聖經宣佈了基督教的自由觀:不自由的自由。耶穌基督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意即只有當我們受真理的約束時,才有真自由。那些在罪惡之下的人都失去了自由,乃是奴隸:只有犯罪的自由而沒有不犯罪的自由。真理是真自由的軌道。
8. 享樂主義:“愛宴樂,不愛神”(四節)
這裡提到神,表示這是末世不少基督徒的情况。祂們受了世俗的影響,走入享樂的人生觀,愛世界過於愛神,已落在“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的屬世生活之中,不能自拔。
針對這一種腐化的情况,聖經教導們過一個“祝福和分享的人生”,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追求作主手中賜福的器皿(創12:2)
9. 儀式主義:“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五節)
這是對末世教會中失去屬靈實質的預言,這與今日敎會中許多基督徒的情况相似,也恰是撒狄敎會的表現(啓3:1—2)。
雅各說:“在神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簡言之,敬虔就是愛心加聖潔。
願主加給我們力量在今日的潮流中有勝利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