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差傳事工的「生產之苦」
原載於《北宣1978年差傳年會大會手冊》,一九七八年,頁1。
保羅為了加拉太的信徒「再受生產之苦」(加4:19),使基督的生命在他們裡面成長。「生產之苦」是一種代價,保羅為了一個寶貴的目標甘願付上這代價。
差傳事工是華人教會增長的必經路線,這是我所深信的,也是許多華人教會同工所看見的。 聖靈正在許多地區裡面,以不同的方式把差傳的異象向祂的兒女顯明出來。例如:印尼蘇門答腊首城棉蘭的衛理公會,竟然請我在四天的培靈會中向會眾宣講差傳的信息,這是令我十分快樂的一件事!可見聖靈正在廣泛的動工。
但是,為要使差傳運動更有屬靈的果效,我們必須付上「生產之苦」的代價。這代價的內容是什麼?試舉其三:
①代禱上的「生產之苦」——當以色列人被擄期滿的時候,但以理就禁食祈禱(但9:1),他的祈禱是信心和負担交織而成的。當他祈禱的時候,上帝就向他顯示其計劃,同時以大能大力把以色列人領回本國。但以理的祈禱是生產之苦的祈禱,它生「產」了以色列人的中興。照樣,今天讓我們以祈禱去為差傳運動 「催生」。如果沒有强有力的祈禱,華人教會的差傳運動就很難真正展開。在過去的半年中,主在印尼教導我學習為差傳事工付上祈禱的代價。
②經歷困難的「生產之苦」——各地從事推動差傳事工的弟兄姊妹們,必然會遭遇困難,這是不可避免的。撒但必然情有不甘的設法興風作浪,為差傳工作造成許多困難,例如:那些不了解差傳事工意義的人對此項工作的批評或反對;宣教士人數少,宣教士在工場上遭遇困難或患病,或其工作一時未能迅速發展,或某些宣教士本身有弱點,或發生居留的困難,差傳組織在經濟上拮据等等。任何工作在創始的階段裡面,必然會遭遇困難,我們千萬不可因此灰心退後!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所遭遇的困難比我們更多,但是主藉着他 開始了全世界的宣教大運動!
③宣教士所新經歷的「生產之苦」——無可諱言的,華人差會尙在幼稚階段,許多青年因此裹足不前,他們想等待差會更加進步的時候才申請做宣教士,但是,另有青年深知差傳必須經歷困難的初期才能長進,所以毅然决然担起先鋒的責任,願意為華人差傳運動付上吃苦的代價,為後人走出一條路來。這種精神和心志是何等偉大和寶貴!這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宣教士。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以信心挺起胸來,為基督國度的擴展忍受生產之苦!有一天,我們的苦楚要變為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