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馳的「機會」
原載於《北宣第20屆差傳年會特刊》,一九九五年,頁3-5。
「活在此刻」是對人生感悟的結論。對基督徒來說,更是如此。「機會」永遠是現在式的,稍縱即逝的。「起風駛船」是好舵手的基本反應,不然只有望著機會的後影興嘆!
「現今的機會」是神對昔日莫底改與以斯帖的啓發,藉此扭轉了以色列人整個的情勢——滅族的悲劇一轉而為慶祝的日子:普珥節。以色列人永遠記念這節期,基督徒也要常常抓住「現今的機會」。
在差傳的事工上,「現今機會」意義重大。分述如下:
(一)香港教會的獨特時境一金三角
我們可以把這一個毒味四溢的名稱淨化,而用在香港的差傳事工上。香港在九七之後,將要蟠居三種有利的形勢之上:其一是本身經濟的高度發展,使香港教會的經濟實力隨之增長,因而加強差傳事工的發展力量;其二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必然與國內有更密切的關係,在兩地福音事工的交流上必然更進一步,使香港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其三是香港將成為更重要的一個轉運港口,與世界各地的關係更為密切,因而成為一個差傳中心。這些情況應可鼓勵香港教會更加積極的計劃並推動差傳工作。
(二)香港的差傳事工現狀
根據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廿週年紀念刊(九四年四月)的統計報告,在八十年初期,本港的六百多間教會中,有百分之十五參與差傳事工;在八十年末期,九百多間教會中參與差傳的有約二百間;在九四年全港約有二百廿間教會參予差傳。
在宣教士人數方面,九三年有一百一十七位,其中約一半是在非華人中間工作。
宣教士的流失率相當高。由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五十五位宣教士中間,有卅一位離職。其後有六十六位離職。換言之,在過去的卅餘年內,本港曾差出共一八三位宣教士,而今日仍在工場上的有一一七位。
至於宣教士流失的原因,根據調查約有下列八項:一、缺乏終身宣教的觀念;二、孤獨感;三、性格問題;四、家庭或婚姻問題;五、工作問題;六、不足夠的訓練;七、差會或教會的督導問題;八、其他。
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目前有廿三位宣教士,過去的流失率也相當高。
當前最大的需要是有更多青壯年投入宣教士的行列。各神學院的差傳師資很缺乏。
(三)短宣隊的興起
短宣隊的興起,是在普世華人教會中間的一個相當廣泛的現象,香港也在其中。在這現象中有三個相當明顯的因素:其一是中國大陸的大好傳福音的機會,吸引了許多短宣隊及帶職事奉的基督徒進去,很有成果。神在中國大大動工,有人統計,每天有二萬人信主,上海有二千多個家庭聚會,全國已有超過八千萬的信徒。這些工作是國內信徒的工作,但是外來的短宣隊也頗有培植領袖的作用。
其二是短宣訓練課程的建立和推廣,對有志傳福音的信徒提供有效的訓練,並建立了具體工作的架構,成為一種動力。香港是其中心地。
其三是俄國突然向福音開放而引起的短宣熱潮,各國的華人信徒陸續投入由「大使命中心」所組織的短宣隊中,川流不息的在那裡傳揚福音。
短宣隊可能有兩個相反的作用:一是由短期的宣教經驗,可能引致一部份隊員投入長期的宣教工作。另一是短宣成為長宣的代替品,因而減少了終身宣教士的人數。求主親自管理短宣的成果。
(四)差傳事工的堅持心志
華人差傳事工在一些地區可能面對低潮,一些會積極推動差傳的同工或信徒,可能感受到一些困難或令人灰心的情況,因而變為消極或卻步。是的,華人教會的起步時期似乎拖得太長,宣教士產生得太慢,以致令不少失去了起初的熱誠。但是有一件事是絕對清楚的:大使命是神的心意,永不改變,祂要我們不屈不撓的依靠祂繼續努力,再接再勵奔跑前程。對神旨意的順服永不落空!
主已經感動我,將自己在差傳事工上完全擺上,無論是順或逆,願主扶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