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禧:恩典的串珠
原載於《宣道北角堂五十週年紀念特刊》,頁92。
在這金禧之慶的時刻,讓我一粒一粒的數算這些寶貴的恩典之珠。是的,都是恩典!
珠一:
一群祈禱讚美的老太太們,從上海逃難來港,聚居北角。每次聚在一起就發出祈禱與讚美之聲,獲得父神豐富恩典的回應。這是我對北宣最早的印象。
珠二:
逼遷的恩典——五七年我加入北宣事奉的行列,當時租用下一間鋪位作聚會之用。業主通知加租一倍逼遷,結果引致購堂之舉。
珠三:
每年年底的通宵祈禱會蒙神垂聽悅納,恩典與日俱增。
珠四:
面對購買堂址之舉,教會苦無首期付款,此時教會暫在附近租用幼稚園聚會,會眾坐在幼稚園的小凳子上,學習謙卑的功課。神感動劉福群牧師願意動用他的積蓄,作為首期付款,購買附近馬寶道一座大廈七樓的兩個單位,合共一千二百餘呎。教會用九百呎,其餘三百呎作為傳道人兩家的住處(滕牧師一家四口,黎姑娘一家二口,都用雙架床),胡欽同工則住堂內間出的一間小室內。劉牧師自願開設主日早堂英語崇拜,午堂是華語聚會,由我負責。迅即增至四百人聚會(英語150,華語250)。
珠五:
六七年香港動亂樓價大跌,使北宣獲得英皇道購買堂址的良機。可容五、六百人聚會,不久坐滿,增加一堂聚會,並一直維持主日晚堂。至八十年代,聚會人數達一千四百人。
珠六:
北宣在六十年代初期,開始推動差傳事工,差出宣教士。宣道會其他堂會亦先後推動差傳事工,最後組成宣道聯合差會,差派宣教士往十餘國家傳福音。
珠七:
北宣執事會心胸廣闊,不但關心本堂事工,也贊助福音機構與神學院事工。每年經費之中,三分之二為堂外事工。
珠八:
北宣先後建立了十餘間的分堂。在建立的過程中,會友組成佈道隊往新區協助事工。今日這些堂會皆有其發展。早期本堂與各分堂每年舉行兩次聯合浸禮,數百人加入教會,年年如此。
珠九:
我由七四年開始,兼任中國神學研究院義務院長,及在建道神學院任教。北宣歷年來進入神學院受造就的會友,超過一百人。
珠十:
我在八七年退休時,神奇妙的引導會友蕭壽華弟兄加入本堂事奉。神大大使用他,使北宣踏入新的迅速發展時期,購置新堂址,事工突飛猛進,主日有九堂崇拜,總人數達四千多人。
奇珠:
胡欽牧師得主引導,組成基金會,傾力在中國安徽等地協助建築二百餘所禮拜堂、培訓中心及學校。他每年多次在國內奔跑,有重大貢獻,是一朵奇葩。
是的,都是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