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傳的循環律與危機
原載於《宣教情》2期,1995年4月,頁2。
聖經歷史是一個使命的歷史,以亞伯拉罕為開始。
向亞伯拉罕顯現,對他說:「我要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12:2)。這兩句話中寓藏著一個循環律:神賜福給亞伯拉罕,他又使別人得福,當他這樣作的時候,就更蒙神賜福給他。如此循環不息,蒙福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神的旨意與計劃。
這循環律不但用在亞伯拉罕身上,也用在他的後裔身上。神對他說:「地上萬族要因你的後裔得福」(創22:18)。他的後裔是誰?“後裔”二字有三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指基督而言,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意義(後裔二字的原文是單數)。第二個意義是指以色列人而言(集體性的單數),神要藉他們恩待萬民。第三個意義是指基督徒而言,他們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加拉太3:7)。今天,神恩待拯救了我們,為要藉我們去傳拯救的福音給那些尚在救恩門外的人。
保羅把這循環律教導給他所建立的各教會,要他們去作差傳的工作,例如:他向哥林多教會進行差傳教育(林後10:15-16),他提出四個要點:
- 傳道人不僅建立教會,將福音的範圍推廣,並且藉著這新教會把福音的範圍“更加開展”。
- 上述推廣工作的動力是“信心增長”。
- 這是幾何級數的推進。
- 基本的戰略是到“以外的地方”去。
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派宣教士出去傳福音。例:腓立比教會差派宣教士(腓2:25);歌羅西教會差派宣教士(西4:12);哥林多教會差派宣教士(林前16:17);路司得教會差派宣教士(徒16:3);帖撒羅尼迦教會差派宣教士(徒27:2)等。
保羅所建立的教會“差錢”出去幫助宣教工作(腓4:15-18)
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以祈禱支持宣教士(弗6:19、西4:3、帖前3:6、帖後3:1)每一位宣教士都有許多人為他禱告。
教會把自己的傳道人差派出去:安提阿教會把自己最重要的兩位領袖差派出去作宣教工作:保羅與巴拿巴。這是千古美談。
但是在這使命的循環進程中,有些危機存在,可能造成使命的停頓:
1﹒目標上的危機
亞伯拉罕在使命的路上,幾乎停止在哈蘭:半途而廢。羅得貪求容易而揀選了“瑣爾”(小的意思),結果鑄下大錯,他和後人都受了虧損(創19:20-22)。
2﹒曠野漂流的危機
以色列人失去了目標,在曠野打圈子四十年,成為以色列人使命史上的大危機。
3﹒不建橋而建塔的危機
以色列人建立王國,尋求自己的榮耀,落入巴別塔的陷阱中。今日有些教會只求成為大教會,忘記了大使命。
4﹒信心與順服的危機
非拉鐵非教會雖然“只有一點力量”,但他們願意“遵守主的道”,接受主的使命,願意憑信心去傳福音,主就給他們一個敞開的門。(啟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