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小心胸
原載於《宣教情》6期,1995年12月,頁1。
大使命是天父的心,讓我們摸到祂的心。也讓祂摸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與祂的心合一。
主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另外,另外……直擴展到全世界。主耶穌胸懷全世界,願祂開闊我們的心胸,一直到包容得下全世界,像祂的心胸一樣。
天父也是一樣,祂“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主耶穌對們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大使命是“廣大”的使命—把全球包括在內;
大使命是“重大”的使命—是主所最重視的;
大使命是“偉大”的使命—其價值崇高無比,等於全球靈魂的總值。
悲劇:大使命竟配上只顧自我的小心胸。
大使命—小信心
主耶穌在賜下大使命之後,跟著發出祂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他是大使命的主,祂也是創始成終的主,所以二千年來,在祂的領導與幫助之下,福音已幾乎傳遍全世界,但仍有許多地區未聞福音,等待我們投入。差傳工作決不會落空或失敗,值得華人教會大力投入。
許多教會在大使命上未曾嘗試過信心的投入;也有許多曾受感動獻上自己作宣教士,因為缺少信心就不敢走上去。
戴德生牧師走上大使命的道路時,只有十鎊,但他願意仰望主的供給,結果十變百,變千,變萬,至今已經一百四十年了。
大使命—小地位
許多華人教會與信徒常把大使命放在教會中很小的地位上—只附帶的作一點,裝飾一下。或只在教會偶然稍有餘款時,奉獻一點給差傳工作,安慰一下不安的良心。在會務的先後次序表上,差傳總是在最底下。講台上很少傳講大使命的信息。如果偶然舉辨差傳性聚會,出席人數常是各種聚會中最少的。
大使命—小範圍
每間教會可以由近開始差傳,但不應以近處為永遠的目標。不怕小,只要由小而大;不怕近,只要由近而遠。有的教會永遠把自己限於本區福音工作之內。初期教會的確是由耶路撒冷開始,但他們不久之後擴展到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而歐洲。
福音傳給華人已經一百九十年之久,讓我們倚靠主放長我們差傳的“繩子”(賽54:2)。
大使命—小預算
做生意是量入為出,辦教會是量出為入。有些教會永遠錢少,是因為他們沒有把信心計算進去。有的教會每年憑信心增加差傳的預算,結果實際的奉獻就跟著增加上去。很希奇,金錢的奉獻與靈性的長進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奉獻愈多,靈性愈好。有的牧師怕講奉獻,結果教會愈來愈低沈;有時牧師按聖經講為聖工多奉獻,結果奉獻增加,會友喜樂蒙恩,聖工愈來愈興旺。
我們倚靠主提高差傳的預算,看看主如何施恩。
大使命—小代價
華人信徒步步為營,精打細算,前思後想,結果很少很少步上宣教士之路。這已經成了華人的民族性。反而在美國長大的華人青年中間有更高的比例投入宣教行列。
在全球六千間華人教會裡面,只產生了四百多位長期宣教士,平均每間教會只有0.07位宣教士。在那些曾經到台前獻身作宣教士的青年當中,也有很高的比例走不上去。
恩主正在繼續向華人信徒發出呼聲:“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但願更多的華人回應主的呼召,向主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