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宣教』價值評估
原載於《宣教情》13期,1997年9月,頁1。
短期宣教的聖經根據
在摩西的律法中,有關於「拿細耳人」的條例(民六1-12)。任何一個以色列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決定在任何的一段時間裡面,把自己獻給神,離俗「歸神為聖」作拿細耳人。時間的長短由自己決定,滿期以後即恢復原來身份。照樣,任何一個信徒都可以把自己人生的一段時間來獻給神,專職作宣教士,或在本地福音工作。
短期宣教簡史
西方的短期宣教制度,於四五十年前已經開始。美國聯合長老會首先發動。六十年代中,數大宗派跟隨其後。同時,美國兩大福音信仰的差會聯合會(IFMA,EFMA),也因長期宣教士缺少而接納短期宣教士。世界各地政局動盪,新興國家對歐美宣教士入境諸多限制,共產政權擴張等,諸如此類的因素,促使西方差會重新檢討宣教士的差遣方式。同時,美國政府所發動的「和平使團」(Peace Corps)服務計劃,成績卓著,頗受各國歡迎,也引起差會領袖們的再思。於是,多姿多彩的短期宣教方式逐漸誕生。
北美短期宣教士的總數,超過一萬八千。
短期宣教士的貢獻
綜合西方與東方的情況來講,短期宣教士顯然有下列各種貢獻:
1﹒短期宣教的方式,對於華人教會而言,已成為今日福音運動所產生之屬靈熱能的出口之一。那些參與此類事工的傳道人與青年弟兄姊妹們,在實際工作的經歷中,見證的心志與熱誠獲得挑旺,然後將差傳事工的負擔與異象帶回自己的教會裡面,影響全體會眾,加強差傳動力。
2﹒根據西方差傳學者的統計,短期宣教士(二年以上者)當中,有20%轉為長期宣教士。而那些四年以上的短期宣教士當中,竟有一半轉為長期宣教士。由此可見,短期宣教制度對差傳事工,確有貢獻。
西方的短期宣教士約有下列數種:
1﹒教育宣教士—在基督教背景的大專學院裡面任教,有些講師是以宣教士的精神工作的。他們工作的時間由一年至三年不等。
2﹒已經退休的工作者—他們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或提早數年退休),利用餘下光陰義務為差會工作。或作秘書,或任庶務員,或教書等。
3﹒神學教育工作者—他們利用「安息年」到第三世界的神學院裡面去授課,或半年或一年,這一種方式越來越流行。一方面,他們可以獲取國外工作經驗,另一方面,也有所貢獻,一舉兩得。
4﹒巡迴訓練講座—西方某些機構,有感於第三世界各國教會在人才訓練方面的廣大需要,就聘請專門人才週遊各地,舉行訓練班。
5﹒暑期工作隊—西方各宗派相繼發動暑期宣教與服務工作,鼓勵大學生參加。例如宣道會每年暑期都有很多青年,從北美外出,協助各國的工作。
宣道會西差會的反應
在這樣一個多變的時代中,宣道會西差會採取什麼立場呢?直至今日,當局仍盡力保持長期宣教士的制度,配以「青年使團」。因為他們認為短期宣教制度,可能成為青年人逃避神呼召他們終身作宣教士的藉口與橋樑。短期宣教制度可能在長期的作用上,成為宣教事工的致命打擊。雖然真正結果尚待時間證明,但他們寧願採取謹愼態度與路線。
華人宣道會是否適於短期宣教制度的實施?
本會可以試行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將工作重點放在長期宣教士身上,盡量教導並鼓勵青年弟兄姊妹毫無保留的獻身,終生作宣教士;另一方面,如果發現合用的宣教人才,也可以按照其當時的感動,幫助他們走上宣教事奉第一步,而將以後道路交在主手中。總之,我們在這開創的階段之中,應憑著信心,使用各種方式把福音迅速傳開!主會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