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看」到「遠看」
作者:吳羅瑜
原載於《大使命》雙月刊,第108期,2014年2月,頁26。
最初接觸滕近輝牧師,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下半期,那時候他常應邀在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CA)的聚會裏講道。我作為團契的一分子,從座位裏遠望他,不但欣賞他溫文爾雅的儀表、流利漂亮的國語,更對他精彩的聖經講解大為欽佩。他和當時CA的好幾位著名講員(如艾德理、蔡偉賢、鮑會園、馮蔭坤),讓我徹底改變了先前對傳道人的錯誤看法,不再以為讀書不成功之人才會奉獻讀神學。因為他們的見證,我對神持開放態度,結果自己也蒙了呼召,最後也踏上了全時間事奉的道路。
離開香港到美國讀神學後,又一次從聽眾席遠看滕近輝牧師,那是1973年終在爾班納(Urbana)學生宣教大會的查經講道上。不同的是,參加者人數眾多,滕牧師是以流利英語主講。那一次,我對福音信仰的普世性有了更深的體會。
1976年返港事奉後,翌年的春季我擔任建道神學院的客座講師,每週一次到長州講授約翰福音。那時,滕牧師除了在宣道會北角堂牧會之外,也兼任建道的義務院長,我因而經常在輪船上碰到他和師母傅忠愛女士。我心目中的滕牧師是國際級的大人物,始終對他有點「敬而遠之」,倒是感到和滕師母可以輕鬆交談,也覺得她是滕牧師難得的賢內助。
1977年我加入中國神學研究院專職事奉,雖然並非核心小組的成員,但仍有不少機會近距離認識滕牧師──中神義務的首任院長。在我的印象中,滕牧師縱然在華人教會圈子裏身兼多職,但對中神的事情和發展卻充分了解,也透過言教身教參與了學院方向的釐定,以及對學生與同工的塑造。1989年6月他卸去中神院長一職,當時院方致送給他的禮物中有文集一冊,編輯自他從1978年6月起至1988年初在《中神院訊》發表的文章及在早會主講的信息。該文集的書名為《一份禮物:給事奉的人》,筆者有幸為編者之一,在編者序中特別提到滕牧師本人三方面的特徵和重點:對事情持平衡的態度、抱廣闊的心胸、強調福音信仰的立場。這也是他對後輩殷切的期望。
後來,滕牧師往紐約在宣道會乃役神學院華人部擔任主任並授課,我也在1995年離開了香港,雖然陸續聽到他再婚與回港任教牧職神學院的消息,但跟他再沒有接觸。最後一次見到他,又是從觀眾席上遠望他坐在台上,但他已不再是講員,也不再是眾人注目的焦點;然而,他仍然面帶笑容,在中神喜慶的聚會中,樂意充任配角,鼓勵聽眾奉獻,支持中神的事工。
這位就是我所認識的滕近輝牧師──神在祂的時間裏,賜給華人教會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