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靈會方式的再思
原載於《大使命》雙月刊,第42期,2003年2月,頁18。
普世各地的華人教會,具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特色,就是每年舉行一次或數次培靈性的聚會。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工。一般說來,這樣作的教會,其會友比較熱心與具有較高的屬靈素質。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培靈會常面對三種問題:一是倚靠外地或外堂較著名的講員,而這些講員人數不多,難以邀請得到,同時邀請的教會需要具有赴會人數眾多的保證。第二個問題是:培靈會的方式千篇一律,缺少活潑的創意。第三個問題是缺少祈禱的支持。
本文的焦點是在第二個問題上。茲提出幾項可試行的方式:
一. 三元式
開始時,台上有兩位講員彼此討論一項與基督徒信仰或靈性有關的問題或難處,提出不同的意見。然後第三位講員上台。前兩人將問題向他徵詢意見,他就根據聖經指出答案。
這一種三元式的表達,能使問題的意義實踐化或具體化,引起聽眾的興趣與新鮮的感受
二. 藉詩歌傳達信息
講員將一首著名而得多人喜愛的詩歌讀出,指出其作者或歌詞的特殊背景,然後由詩班或小組唱出,跟著會眾同唱。最後講員傳講信息。
三. 見證講道
在講員講道之後,有一位會友上台作個人見證,使信息產生具體的培靈作用。
四. 朗誦法
將一本培靈名著的一段,以朗誦的方式讀出,可加手勢。有如學校裡面朗誦比賽的聲調、手勢與表情。亦可朗誦一段經文。然後由講員講道。
五. 知名人士見證
知名基督徒的個人見證,道出基督徒在社會中榮神益人的見證。可用訪問方式演出。
六. 名畫培靈會
以幻燈投射基督教名畫,並藉之宣講培靈信息。
七. 集思廣益法
由一人提出人生中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然後有人把有關的經文讀出作為答案。講員可以穿針引線,講出培靈信息及生活指引。
八. 教會各部門輪流主領培靈會
教會中的主日學部、婦女部、青年部、聖樂部、執事部、慈善部、團契部等等,可以輪流負責教會培靈會的安排,產生新鮮感,吸引會眾參加。
總結:培靈會的基本問題,還是會眾的屬靈素質。素質好的教會可以從任何方式的培靈會得到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