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全部聖經的四條線
原載於《抉擇月刊》,1977年2、3月,頁24。
有四條線是貫通全部聖經的,極具重要性,是基督徒所應該清楚了解的。它們與救恩有關,更與基督徒的生活有關
(一)紅色線——救贖線
贖罪之血像一條紅線貫串全部聖經,由創世記直到啟示錄。舊約和新約都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舊約獻祭的牛羊之血是預表,新約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是實體。上帝“在基督裡”為人類的罪付上代價,成全了祂的慈愛與公義,使信從基督的人可以獲得赦罪之恩,承受新生命和永遠生命。
這一條紅線代表上帝在救恩上的永遠計劃,極其明顯,是每一個讀聖經的人所必然會發現的。
(二)金色線——信心線
用金色來代表信心,是很恰當的,因為彼得在他的書信裡面用金子來形容信心(彼前1:17)。
信心的原則像一條金線貫通全部聖經。從創世記亞伯和亞伯拉罕的信心開始,一直到啟示錄為止,處處顯示著信心的重要和寶貴。保羅說:“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這正是基督徒人生的基本原則。
上帝按照信心的原則在人間工作。基督向門徒說:“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約11:40)。上帝常常藉著人的信心顯出祂奇妙的能力和作為。那裡有信心,那裡就多有上帝的作為。這是聖經一貫的信息。凡是被上帝使用的人都是有信心的人。
(三)銀色線——使命線
耶和華呼召亞伯拉罕(創12:1-3)。這一個呼召含有兩個因素:其一是應許,另一是使命。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又將 “叫別人得福”的使命託付給他。
耶和華不但把這一個使命託付給亞伯拉罕一個人,也託付給他後裔(創22:18)。“後裔”二字包括以色列人,主耶穌,和基督徒(基督徒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見於加拉太書3:7)。在上帝的旨意中,上述四種人都是賜福的器皿(參閱撒迦利亞書8:13小字,以弗所書1:3, 彼得前書3:9)。換一句話說,在一切屬上帝的人身上,都有這一個重大的使命。所以說這一條 “使命線” 貫通全部聖經之內。
如果一般基督徒有了這一個基本認識和觀念,全世界的教會就會有極大的改變和奮興。
這一條線可以稱作銀色線,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凡是廿歲以上的,都要按一定的數目獻上銀子給上帝,作為贖價,用來製作會幕中的器皿,被上帝所用(出38:26-28)。照樣,每一個被主救贖的人,都應該將自己獻上給主,成為祂所使用的賜福器皿。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一條使命線稱作銀色線。
(四)白色線——得勝線
主耶穌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信中題到每一間教會裡面 “得勝的” 基督徒。
這七間教會一方面是當時實有的教會,另一方面它們代表所有的教會(啟2:7, “眾教會”)。主耶穌向它們所發出的信息,也是向一切教會發出的信息——包括各時代各地區的教會在內。因此,這七間教會裡面的得勝者是代表教會歷史裡面各時代的得勝者。他們形成一條線,貫通在全部教會歷史裡面。
擴大來說,這一條線並不限於教會歷史裡面,它也貫通在全部聖經歷史裡面,包括舊約和新約在內。在每一個時代裡面都有一部份屬上帝的人,大有信心,向上帝忠誠,不畏逼迫和艱苦,堅立不屈,被上帝大大使用,成全祂的旨意和計劃。例如在以利亞的時代,上帝保守了七千人不向巴力屈膝。
這一條線的意義極其重大,因為上帝的旨意與計劃是藉著每一個時代的得勝者而完成的。昔日大部份的以色列人和今日大部份的基督徒,常常是悖逆的,失敗的,退後的,軟弱的,自私的,不負責的。上帝無法藉著他們作成甚麼。因此,這些“得勝者”成為不可或缺的器皿,他們是時代的見証者,緊守著自己的崗位,願意付代價,至死忠心。
在歐美的一些基督徒中,有一種表達方式是很有意義的:他們用 “把心給了主耶穌” 來表示信主(conversion)。當一個人信主的時候,他說: “我已經把心給了主耶穌”。信和獻連在一起的時候,信仰就有了豐富的內容。
近來,有些美國的基督徒通用一句話來彼此提醒和勉勵,就是 “耶穌基督是你的主麼?” (Is Christ your Lord?)他們不再說 “耶穌基督是你個人的救主麼?”換言之,他們把重點從得救挪開而放在基督的主權上(the Lordship of Christ)。這不是否認得救的重要和必需性,乃是拒絕把 “入口”當作 “道路”。得救只是神人關係的第一步,我們絕對不可在無意之間把它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以致造成許多得救主義的信徒。一個接納基督為主的人,必然是一個已經接納基督為救主的人,但是他跨前一步,走入順服和奉獻的生活之中。 “得勝者” 是從這些人中間產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