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歷史中的10大關鍵
原載於《抉擇》,1977年9月,頁3。
在聖經所記載的歷史中,會屢次出現關鍵性的危機,最重要的有十次。它們不但是歷史中的關鍵,也是基督徒個人屬靈生命中的關鍵。分述如下:
(一)賜福器皿的抉擇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的時候,對他說:“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創12:2)。亞伯拉罕是否接受上帝的呼召,是一個重大的關鍵——與他自己的幸福有關,也與許多人的幸福有關。這一個呼召裡面有三個條件:一、亞伯拉罕必須離開原居之地,到一個新地方去,開始新的生活。二、他必須了解,他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是連在一起的,不能拆離;三、他必須有信心,因為在這一條“賜福器皿”的路上,有許多困難和試煉。
上帝不但這樣呼召亞伯拉罕,也同樣呼召每一個基督徒作賜福器皿。你是否接受這呼召,是一項重大的抉擇,會影響你整個靈命的前途。
(二)自由與奴役之間的抉擇
上帝計劃將選民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他就呼召摩西做祂的器皿。摩西起初不願意,多方推諉,因為過去的失敗使他膽寒。但是在上帝的鼓勵及催促之下,他終於挺身而出,擔起了極重的擔子——帶領三百萬選民出埃及。他數次被這擔子壓倒,其中一次他向上帝求死!
摩西是否能勝過埃及王宮裡的腐化勢力,而以同胞為念,保持信心和愛心?他又是否肯在失敗四十年之後,重新為上帝興起擔當大任?這是極重大的關鍵,與整個以色列人的歷史有關。
照樣,你我是否能勝過世界的腐化作用,保持對主的信心和愛心,“看為基督所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16),這也是我們靈命成敗的重大關鍵。
(三)離曠野進迦南的抉擇
如果以色列人不接納約書亞和迦勒的挑戰,他們就會永遠在曠野裡漂流,直至消滅為止。他們永不能承受上帝的應許。雖然第一代的以色列人因剛硬而死於曠野,但新的一代接納了約書亞和迦勒的領導,停止流浪,進入迦南。
許多基督徒在得救之後,長期留在屬靈的曠野裡面漂流,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追求,過著不結果子的療野生活。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曠野漂流,是一個大悲劇!照樣,許多基督徒把他們的寶貴生命,消耗在屬靈的曠野中,也是一個大悲劇!
你在哪裡?在迦南還是在曠野?這是你靈命的大關鍵!你所愛慕的是埃及的“蔥、蒜、韭、肉”還是迦南的嗎哪、奶與蜜?
(四)王位攫捨的抉擇
以色列人受周圍列國的影響,想要設立君王來治理他們,代替耶和華。雖然撒母耳勸阻他們,他們竟不肯聽從。耶和華明說,他們這樣作是厭棄上帝作他們的王。他們既然一定要這樣作,耶和華就任憑他們。這任憑就是上帝的審判。以人代替上帝作王,是最愚拙的事。以色列人自以為聰明,卻被聰明所誤。
從此以後,以色列人落在許多昏君手中,受了許多痛苦。以色列人共有四十二個王,其中卅一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十一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其中八個先好後壞。所以真正的好王只有三個,就是大衛、約西亞、和約坦。
四十二個王之中,十四個被殺,一個自殺,三個被攄,一個被挖眼。多麼悲慘的結果!
正如“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照樣,萬事互相效力叫進行上帝旨意的人得益處。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以上帝為王。
人自己作王的時候,就是墮落的開始;人否定自我肯定基督的時候,就是上進的開始。
誰坐在你人生的寶座上?是你自己還是基督?
(五)先求上帝之國的抉擇
所羅門王在位的時候,是以色列國的鼎盛時期。其所以如此,與所羅門的抉擇有密切關係。當上帝將選擇的自由賜給他的時候,他竟不為自己求福,求壽,求榮,而只求治理國事的智慧。這實在萬分難得!結果全國蒙福,成為以色列史中的黃金時代。
在你的生命中,上帝的國與義是否佔首位?
(六)生命與信仰之間的抉擇
但以理在以色列人被擄期間,成了信仰的精神標誌。他在信仰上始終忠誠不渝。他至少五次為了信仰而將生命置於度外:
① 他初被擄時,為了信仰而冒生命危險違背王命。
② 他不拜王所立的金像。雖然聖經只記但以理三友之事,未題及但以理(可能但以理患病或出國),但是他的心志必然與三友相同,雖入火窯不違上帝旨意。
③ 他一日三次面向耶路撒冷,跪在上帝而前禱告,決不因波斯王之命而改變。寧入獅洞不違上帝旨意。
④ 他忠誠傳達上帝對尼布甲尼撒王的審判,將個人安危置於度外,忠言諫王。
⑤ 同樣對待伯沙撒王。
但以理在生命與信仰之間的抉擇,堅固了被擄猶太人的信仰,使他們在七十年被總期內,因為有一位忠貞的精神領袖而站立得住。這是猶太人歷史中一個重大的關鍵。
(七)權利與義務之間的抉擇
以斯帖在波斯王宮中享受王后的權利,但是當責任來臨的時候,她毫不畏縮。她在禁食祈禱以後,冒生命危險進行救拯同胞的工作。結果,猶太人不但得免於難,而且大蒙皇帝的恩寵!如果以斯帖不解大義,只顧一己之享受和安全,則以色列歷史將會改觀。
每一個蒙恩的基督徒,都應該擔起基督國度的責任。
(八)重建聖殿與家國的抉擇
以色列人被擄歸回時,決定重建聖殿聖城,那就是他們中興的時候。當時,他們是否肯接納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勉勵而再接再勵重建聖殿,是一個重大關鍵——決定他們能否中興。
先知撒迦利亞所見的異象,對於以色列人有極大的鼓勵作用。以色列人會被迫停工,落入沮喪深淵之中的十年之久。但是當撒迦利亞把異象傳遞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得到復興,重新開工,直到建成聖殿的時候。
以色列人的中興期間,發生了四件大事,都對後世有重大影響:
① 停止拜偶像——舊約新記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可悲情形到甚麼時候才停止呢?正是在這中興的時候。從此以後偶像絕跡,直到今日。
② 會堂興起——猶太人的會堂起源於被擄時期,但是其興盛時期卻是在中興之後。猶太人在會堂中經常接受信仰教育。
③ 兒童宗教教育普遍化——猶太人的家庭宗教教育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所以猶太人能在亡國二千年後,仍然保持其民族與宗教特性,這種教育亦在中興時期興起。
④ 在以斯拉的領導之下,猶太人在婚姻上竭力避免與外邦人通婚。這一件事對其血統及信仰之保持,居功至偉。
我們何等很羨華人教會有一個中興的氣象!
(九)第一屆教會領袖會議上的抉擇
基督教將是猶太信徒的專利品,抑將成為普世信仰?這一個問題的答案繫於耶路撒冷首屆教會領袖會議的決定。
彼得是否肯按照異象的指示捐棄成見而向外邦人傳福音?這是一個重大的關鍵,決定了教會發展的路線。
這一個異象(徒10:9-16),擴大了彼得的眼界和心胸,因而擴大了福音事工的範圍。
(十)禁食祈禱中的抉擇
安提阿教會的領袖們在禁食祈禱的時候,按照聖靈的引導作了一個重大的抉擇:開始差傳事工!(徒13:1-3)。
從此福音無限廣傅——直到地極!有人說得不錯:教會歷史就是差傳歷史。如果初期沒有差傳,今天你我都不會得救。
華人教會歷史的新頁,勢必由差傳運動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