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之頁] 令人矚目的兩件事實
原載於《抉擇》,1977年4月,頁3。
近年在普世教會的圈子裡面,發生了兩件事,是令基督徒特別矚目的,它們彼此有連帶的關係,分述如下:
(一)福音信仰圈子迅速擴展
在北美,有人把一九七六年稱為“福音信仰者之年”(The year of the Evangelicals”,這並非過份的渲染,事實的確如此。北美的傳播媒介首次把福音信仰的圈子拉入焦距之內,引起前所未有的廣泛的注意。
例如: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 刊登過威爾士(Garry Wills) 的一篇文章,說:“福音信仰運動如花開放,目前已經成為北美宣教界的主力,在人數上和影響上都是如此。”諾瓦 (Michael Novak) 說:“在統計上最被一般人忽略或估計錯誤的事實,就是美國國內福音信仰的巨大數目。”
當“美國福音聯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舉行全國大會的時候,福特總統特別召見他們的三位代表,垂詢教會情況。而且福特總統和不少政府領袖參加大會。一般傳播媒介對大會很注意,多所報導。美國新總統卡特 (Carter) 常在電視廣播中被介紹為“福音信仰者”(他是美南浸信會會友,主日學教員。)
已經有數份雜誌公佈美國福信仰者的總數是四千萬。這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在美國基督教上與天主教徒的總數中,佔很高的比例。
當美國二百週年紀念之際,全國人民再一次注意到,他們的祖先和立國元勳們是福音信仰的“清教徒”(the Puritans)。他們當日給美國人創下了一個珍貴的傳統,奠定了堅強的精神基礎,留下了信仰的榜樣。
一些著名人物陸續歸信基督,公開宣佈和見証他們的信仰。這也引起了一般群眾對福音信仰的注意和興趣。例如電視著名品評家克爾 (Graham Kerr) 等,公開見証他們所新獲得的信仰。尤其當“黑豹黨”(the Black Panthers) 的領袖克利域(Eldridge Cleaver) 悔改歸信基督的時候,有如一顆炸彈投入無數人心靈裡面,攪起響應的波紋。另有許多著名的運動員,例如在滿地可世運會獲四面金牌的奈波(Naber),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告他的信仰。舉世聞名的幽默評論家慕哲力治(Malcolm Muggeridge) 以著作來解釋他對基督的信仰。諸此種種造成福音信仰在社會中凸出的可見性。
葛培理博士在世界各地的大型佈道會中所造成的正面響應,是空前的和令人驚奇的。透過他的號召力,福音信仰獲得更多人的重視。
美國各城市中最大的教會多數是福音信仰的。近年來新成立的福音電台數以百計;福音信仰的書籍空前暢銷。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美加大學生近二年來信仰的復興。例如:美加學生福音團契 (IVCF) 在伊州大學舉行的學生福音大會 (Urbana Convention) 吸引了一萬六千學生赴會;學園傳道會在德州達勒斯市的大會吸引了六萬學生赴會。
福音信仰者漸漸更加注重神學和學術的研討;也關懷到教會在社會中的見証;在傳達的方式、技巧、和範圍上,日有進步,極有助於福音信仰基本觀念的傳遞。
最近蓋洛普民意測驗宗教方面的報告很值得我們注意:
自從卡特總統公開說他自己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以後,蓋洛普民意測驗的問卷裡面就加了關重生的一項問題。測驗結果顯示美國有五千萬人自認已經“重生”。(問卷對於重生的定義是:在信仰基督以後經歷了人生的轉機)。換言之,基督教徒的百分之四十八和天主教徒的百分之十八,自認有重生的經歷。
在報告中還有一件事也很值得我們注意,就是大學生參加主日崇拜的比例,高過中學程度的基督徒。十八歲至卅歲之間的美國人有百分之五十自稱基督教徒,百分之卅一自稱天主教徒,只有百分之十二自稱無宗教信仰。
福音信仰的教會一般來說是在增長之中,而且近年來各種福音會議更造成一種傳福音的新重點和新潮流,極有助於福音信仰教會的發展。
福音信仰的擴展有一個重要的背景:神學上的自由主義已經顯明不能滿足人心靈的真正需要。今天,福音信仰重新被接受,因為其他的理論在實際的功能上無法建立起來。事實証明,聖經的福音並不依附於人的理智,乃是上帝的大能——能改變人生,滿足信者心靈深處的需要,包括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內。
自由主義的神學家有一個很好的動機:迎合知識份子的心理,希望能使他們做基督徒。但是事實告訴我們,這一種改造了的福音並不能吸引知識份子做基督徒,反而我們看見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包括科學家在內,熱誠的,毫無保留的接受了聖經中原封的福音。許多大學生被福音信仰所吸引,而沒有被自由主義所吸引。熱心的基督徒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福音信仰的。這一個事實正與自由主義神學家所想像的相反。無可否認的,那些被自由主義操縱的教會日漸衰弱;自由主義的神學院學生日漸減少。不錯,有一部份自由主義的神學院目前又有學生增加的情形,但是正如芝加哥大學神學院院長所說,這些學生絕大多數是福音信仰的學生。
(二) 尼克遜主要助手在監中經歷了重生
一九七六年十月份的“書店月刊”(Bookstore Journal) 刊登美國宗教書籍中最暢銷的書名表,高踞表中首位的一本書是“重生”(Born Again),它的作者是前美國總統尼克遜的主要助手高爾遜(Charles Colson)。它的銷量高過葛培理的“天使”。為甚麼這一本書的銷路這麼好?
它是一本見証——見証水門事件中一位政府高級官員的悔改過程:耶穌基督如何把他的思想和人生完全改變過來。作者描寫他自己的悲劇——一位熱烈的理想主義者卻作了違背法律的事,身陷牢獄。在這一本書裡面,我們看見人性的脆弱,理想的破滅,絕望的呼聲,和基督裡的再生。下面是該書第一章的片斷:
“我的心靈在痛苦中呻吟。這一切的事(指水門事件)怎可能發生?我的思想飛越廿年的時光,從我在海軍做中尉的日子直到我坐在白宮主人身旁工作的時候,多年來我抱著熱切的理想為國家服務。“我們這些受國家委託的人怎麼竟然可能如此迷失正途?這一次的失敗裡面一定藏著教訓——為我自己,為別人,為全國。這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什麼?
“監獄中,在我周圍都是一些跌入環境陷阱的人;我回想白宮裡面的同事,他們也都是帶著人生鎖鏈的人,是脆弱人性的犧牲品。……
“我在脆弱之中尋求上帝的幫助。祈禱對我是一件新事。我應該寫一本書麼?有人願出高價出版我寫的書——關於尼克遜總統的事。但是我越祈禱我的思想就越集中在自己心靈的經驗上。我在自己的人生中發現了甚麼?
“……上帝好像把他的手放在我肩頭上,說:‘把一切理論都放開吧,只寫一個人生命的故事——你的。’
“但我是誰,怎能講道德說倫理呢?一個幫助造成水門事件因而坐監的人能說甚麼呢?但是也許我不幸的經驗加上我心靈中的新感悟,能幫助别人……
“我開始看見,全國是在黑暗中……我本來的傾向是推行社會改革,但是上帝似乎在向我說:‘全國精神上的更新須從每一個人開始。如果你想有所作為,你就要歸向我,聽我的話,我必引導你。’
“……我們的祖先,美國的創立者,清楚了解:美國的命運不決定於政治上的勝利,乃在於作基督的門徒。……我們最偉大的總統林肯說:‘沒有上帝的幫助,我必然失敗。’
“水門事件令我們想到許多問題,是人本主義所不能解決的……人性能善能惡,但跌倒時多。……人需要歸向上帝,祂能重新創造我……祂能重新創造我們的國家。”
我們把上面的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就發現:聖經的福音——非人造的福音——是上帝的大能,這大能顯明在那些歸向祂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