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十二章內八個關於基督的“反合性”真理
原載於《抉擇》,1977年7月,頁3。
約翰福音第十二章裡面,題到關於基督的八件事。在每一件裡面,都有正反兩方面。表面上看起來,它們是互相衝突對立的,但是實際上,它們形成一個整體的真理,使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基督。我們可以把這些真理稱為“反合性”的真理 (paradoxical truths)。
(一) 驢駒與王權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十三節)。群衆熱烈稱頌的對象,竟然是一個騎在驢駒背上的拿撒勒人!(“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
基督的王權不是軍事性和政治性的,所以他不是騎在高頭大馬上,乃是騎在驢駒上。這正應驗了先知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 謙謙和和地騎驢駒子”(亞9:9)。“謙謙和和”在馬太福音中被譯為“溫柔”(太21:5)。基督是和平之君,仁愛之君,也是真理之君(約19:37)。祂以愛統治其國,“凡屬真理的人就聽祂的話”,祂付上生命的代價為真理作見証。
驢駒和王權本來是性質相反的兩件事,但是在基督身上融合為一,多麼寶貴!
(二) 死與生
當基督面臨十字架的時候,他說:“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的子粒來”(廿四節)。
這一個比喻顯然是指著祂自己說的。這比喻用在基督身上極為恰切。祂就是這一粒麥子,甘心為人類受死,卻因為祂的死,就使千千萬萬的人得到新生。
有一位將軍,胸襟上掛滿了勳章,人人羨煞,但勳章下面的胸膛上,有一個子彈穿過留下的傷口,是沒有人知道的。那傷口解釋了勳章的由來。當我們享受新生命的福份時,不要忘記福份後面有釘痕的雙手。
這比喻用在基督徒身上,也很恰切。當我們向自我死了的時候,我們就獲得結果子的豐盛生命。正如原子分裂的時候,自己消失,卻產生巨大的能力;當橄欖被榨碎的時候,橄欖油就流出來;當蠟燭燃燒自己的時候,就發出光來。
(三) 畏避與赴湯蹈火
基督說:“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廿七節)。
當基督面對十字架的時候,祂清楚知道自己將遭受心靈上和身體上極度的痛苦,所以他自然的反應就是“心裡憂愁”。這顯出祂的人性是多麼真實。
但是祂在軟弱畏縮之中,立刻顯出剛強果敢的心志和精神。祂堅決地擔起捨生救人的任務,完成父上帝的旨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如果基督沒有人性的軟弱,祂的剛強和勝利就對於我們沒有真實的意義。反過來說,正因為祂凡事受過試探,所以他才能了解我們的軟弱,又給予我們勝過軟弱的力量。
(四) 失敗與勝利
基督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卅一節)。
“現在”二字是指著基督釘十字架的時候說的。在表面上看,那是基督失敗的時候。但是事實上,基督死於十架的時候,正是勝過撒但的時候。撒但的權勢從十字架開始漸漸衰退,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就完全崩潰。
舊約裡面早就有了關於這一件事的預表,而且那預表也是反合性的。那預表就是摩西在曠野“舉蛇”的事。當時,以色列人被毒蛇咬,耶和華將醫治的方法指示摩西——那是多麼奇特的一個方法!奇特到似乎毫無理由。祂吩咐摩西將一條銅蛇掛在長杆上,然後通告所有受傷仆地的人舉目仰望這高懸的銅蛇,就可以痊癒。就當時看,這一件事毫無道理;但是從預表的角度來看,它卻充滿了寶貴而重要的意義。它是十字架的奇妙預表。請注意,掛在杯子上的不是羔羊,而是蛇!它的意義就是說:基督死於十架的時候,就是撒但失敗和受審判的時候;基督在十字架上勝過撒但,所以祂能將生命給予仰望祂的人。
“被殺的羔羊”正是“猶大支派的獅子”(啟5:5~6)。兩者的合一恰是十字架上失敗與勝利合一的寫照!
(五) 羞辱與吸力
基督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卅二節)。
“舉起來”是指著基督釘十字架說的。那是最可羞恥的一件事。但是事實上,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蒙的羞辱,正構成了祂的吸力!今天,十字架成了基督教的標誌,是最光榮的記號——象徵著無比的愛。最羞恥的變了最榮耀的。它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人到基督這裡來。
在基督的膜拜者中,有最偉大的音樂家,藝術家,著作家,詩人,君王⋯⋯ 他們都被十架之愛吸引來的。
(六) 死亡與永恆
“衆人回答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基督必須被舉起來呢?”(卅四節)。
基督即彌賽亞。在猶太人的心目中,彌賽亞是神性的。他們認為,永恆的基督怎可能死呢?
這一個問題把我們帶入基督教最大的奧秘之中:永恆的“道”成為屬時間的人,而且死在十字架上,以義者的身份代替罪人受罪,成全救贖之功。
這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永恆的道成為有限的人,為要使有限的人進入無限的永恆裡面,與永恆的上帝互相契合。
(七) 隱藏與顯露
“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卅六節)。
基督有時顯露自己,有時隱藏自己。祂隱藏自己的時候,正是祂顯露自己的時候。為什麼呢?
舊約裡面說:“耶和華是自隱的上帝”(賽45:15)。祂向那些真正尋求祂的人顯露祂自己;卻向那些自以為有智慧有才能的人隱藏祂自己。這正是基督所說的:“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
上帝大過大自然,人在實驗室內不能發現祂;上帝大過人的智慧與理性,人在哲學裡面不能發現祂。祂卻活潑地向那些真純如嬰孩的人顯現,因為他們心靈的眼睛尚未被蒙蔽。
(八) 拯救與審判
基督說:“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四十七、八節)。
基督的道是拯救的道,但是有一天,這拯救的道要成為審判的道。基督愛世人,要拯救他們,但是有一天,對於那些拒絕其愛的人,他的愛將要成為審判的根據。基督的真理是救人的真理,但是對於那些違背真理的人,有一天祂的真將要成為審判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