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復興的呼籲:詩人體驗中的祈禱十喻
原載於《抉擇》,1977年9月,頁15。
按照主耶穌的預言,末世是在祈禱上沉落的時代(路18:1對照8)。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主耶穌發出一個挑戰的呼聲:“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祈禱的)信心麼?”你我是被這時代特點的潮流所沖去呢,還是逆流而上,在祈禱上與神同工呢?
大衛身為君王,日理萬機,但是他仍然極重視親近上帝,祈禱竟然成為他的特徵,實在難能可貴!他的禱詞留在詩篇中,與其他詩人的禱詞一同燃起了萬古祈禱的火把!
在詩篇中至少有十個關於祈禱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更深體會祈禱的意義和重要,因而在祈禱上更有追求。
(一)祈禱如鹿渴慕溪水
“上帝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渴慕溪水…我幾時得朝見上帝呢?”(42:1)。
真正的祈禱是愛慕上帝的表現。祈禱的吸引力在於對上帝的愛。沒有愛的祈禱是重擔;只有愛能使祈禱成為一種享受。
鹿行動活潑迅速,以跑代行,所以牠需要的水份特别多。牠切慕溪水是出自亟切的需要。若沒有溪水的供應,牠便不能繼續行動。照樣,真正的祈禱是靈屬的能源。
(二)祈禱如堵住破口
“摩西站在破口,使他的憤怒轉消”(106:23)。
摩西的代禱有如補救河堤的裂口或城牆的缺口,使猛如洪水的敵人不能入侵。這是一樁意義重大的工作。一間缺少祈禱的教會,就好像一座沒有城垣的城,敵人隨時可以侵入掠奪。
(三)祈禱如焚香獻祭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141:2)。
古代聖殿中充滿三種香氣:一、聖膏油——以沒藥、香肉桂、菖蒲、桂皮、橄欖油,五種材料製成。一切聖物都要抹上這聖膏油,表示分別為聖獻給上帝(出30:22-29)。二、素祭——素祭是會幕中的七祭之一。素祭裡面有乳香,經火時香氣四溢,充滿會幕。素祭預表基督完全的品格,亦象徵基督以好品格為祭獻與上帝(利2)。三、香——會幕中所燒的香是以五種材料製成的(出30:34-35)。香預表基督的代禱,亦象徵基督徒的祈禱。真誠的祈禱如馨香之氣上達天父。
但願在教會裡面充滿著這三種屬靈的香氣。
(四)祈禱如守夜
“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130:6)。
祈禱者有如守望者,為衆人的安全徹夜儆醒不眠。敵人一有動靜,守望者立即發出信號,全體戒備。守望者在當值時睡覺是嚴重罪行。代禱者的責任和貢獻是何等重大!
(五)祈禱如燈
“你必點著我的燈”(18:28)。
祈禱使我們“裡面的光”明亮(太6:23),就能在是非,真假、前後、輕重、貴賤、久暫、美惡、義利、光暗之間作正確的分辨。聖靈常常藉著我們的祈禱光照我們,引導我們。
(六)祈禱如向山舉目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121:1)。
此處之“山”有雙關意義:一、指山上的聖殿,即耶和華所在之處;二、山有堅固永存之意,是耶和華所造。詩人以此形容上帝之可靠。祈禱表示對上帝的投靠,向祂支取穩定一切的力量。“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七)祈禱如在祭壇上築巢之燕
“我的上帝阿,在你祭壇那裡,燕子為自己找著抱雛之窩。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84:3-4)。
“菢雛之窩”顯然象徵屬靈的生產。在上帝面前的仰望是結出靈果的必需條件。
(八)祈禱如屬靈容器
“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81:10)。
當我們以信心“大大張口”祈求時,上帝就賜予豐富恩惠。上帝的恩惠是與祈禱的容量成正比例的:容量大,恩惠就多;容量小,恩惠就少。
(九)祈禱如孤雀
“我儆醒不睡,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102:7).
詩人心靈痛苦,以孤雀自喻。照樣,有不少心靈裡有沉重負擔的人,也儆醒禱告如孤雀。他們雖然在禱告上孤單零仃,但是仍然繼續禱告。這是負擔的表現。
(十)祈禱如僕人候命
“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上帝”(123:2)。
僕人注視主人的手——等候主人以手勢發令,立即進行。照樣,我們以順服的態度禱告,求主指示當行之路,當作之事。聖經告訴我們,主的心意常向等候祂的人顯出。一個多禱告的人,是一個多認識主的人,也是一個多蒙主引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