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洪流與時代的夾縫
原原載於《抉擇月刊》,1974年9月,頁16。
歷史告訴我們,各時代中對人類有貢獻的人,都是那些投身時代洪流之中的的人;反過來說,那些被時代淘汰的人,就是那些留在時代夾縫裡的人。
時代夾縫
那些留在時代夾縫裡面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對時代的特性缺乏認識,以致在不知覺中被撇在時代後面的人;另一種是逃避時代的挑戰,而鑽入夾縫裡面藏身的人。總之,他們都成了時代的犧牲者。
時代的夾縫是甚麼?
(一)悲觀主義所形成的時代夾縫
每一個時代裡面,都有一股新潮流在冲激着人群。這一股激流的成份有好有壞。悲觀主義者缺少實地分析的眼光,就將潮流當作一個整體看待,加以絕對的否定。他們既不能制止潮流的進行,就只好悲觀的退入時代的夾縫裡面去,尋找心理上的寧靜,讓時代隨意發展下去。他們完全與時代脫節。
(二)消極主義所形成的時代夾縫
許多人只對時代潮流的壞因素作單純的消極反應:批評、不滿、牢騷、嘆息。這種反應的最後結果是隔離——跌入夾縫。我們不能只靠隔絕去完成任何任務。隔離的結果是萎縮。是的,夾縫裡面沒有擴展的餘地。消極性的反應只有一個命運——永遠跟着時代的尾巴跑。
(三)逃避現實所形成的時代夾縫
現實的潮流裡面充滿了醜惡、隔膜、矛盾、虛空、痛苦、孤單。如果要面對這一切,需要勇氣、智慧、獻身、戰鬥。但是逃避這一切,只需要兩條向後轉的長腿。許多人揀選了逃避,但是逃避實在是失敗的代名詞。時代的潮流終必追上逃避者——若不是追上他們,就是追上他們的子女。這一個夾縫終必破裂。
(四)兩個時代之間的夾縫
處於兩個時代之間的人,感覺徬徨,沒有方向,只有被窒息了的信息。他們站在一個時代的尾巴上,向新的時代發怔。漸漸他們發現自己被遺棄在時代的夾縫中。從遺棄到遺忘。
時代洪流
既然時代的夾縫不是我們的安身之所,那麼我們就必須投身在時代的洪流中。投身時代洪流具有兩種意義:
(一)作中流砥柱
在時代潮流的因素中,有一部份是壞的,它們把許多青年毀滅了。這些因素的力量強大,難以抵禦。那些沒有基督信仰和生命的,很容易被它冲走。這些因素構成了時代潮流的主流。當基督徒面對這主流的時候,決不可悲觀,也不可只作消極性的反應,更不可逃避,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挺身而出,積極的傳福音,作見証,發動各種攻勢,呼召大批志願軍開入戰場,以福音的能力作中流砥柱。這是積極的反應,主動的作戰。我們決不靜靜等待時代的淘汰。在這一種的投身之中,就產生了基督的強大隊伍。
讓我們永遠記住:在這一個時代中,不是戰士,就是俘虜!這一個時代不容許基督徒衰老、畏縮,患得患失!基督徒的人生裡面沒有悲觀,因為我們有一位勝利的主。
但基督徒的態度並不是幼稚的樂觀主義——沒有悲觀的樂觀。我們的樂觀是透過悲觀的樂觀,是現實與信仰的揉和體。我們以沉痛的心去承認現實的醜惡,而且相信這種醜惡還要惡化下去(多麼悲觀!),正如聖經所言;但是我們深深相信基督的最後勝利!這樂觀使我們在現實的醜惡中,不計目前成敗的戰鬥下去。
(二)駕御洪流
我們既然不能逃避潮流,就要積極的認識潮流,分析潮流,把潮流裡面中立性的因素加以利用,成為我們的工具;了解時代青年的心理,移入他們的營地去作戰,而不是在幻想的陣地裡,在他們聽不到的地方吶喊,用他們聽不懂的語言挑戰。
具體來講,在禮拜堂裡「等」人來信主,就是跌入時代的夾縫裡面去;跑到教會外面「去」見証基督,就是投入時代的需要,按照今日社會的組織特點,打入一般人生活圈子裡去。例如工業福音團契的工作,就是按照工業時代的社會特點,打入工人生活裡面去傳福音;香港「突破」運動裡面計劃開始的青年輔導工作,就是投入本時代青年的生活圈子裡面去,與他們一同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最後引領他們發現基督,接受基督;學生福音團契的工作,就是投入本時代學子的生活圈子裡面去,藉着許多時代問題的討論,引領他們認識基督。差傳工作就是趁着第三世界興起的潮流和局勢,鼓勵這些國家的教會,負起廣傳福音的責任;教會的大眾傳播運動,就是追求充份利用本時代的特有工具,去傳揚福音。夏令福音營就是主動的去拉青年們進入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們在安排好的與時代觀念發生關連的氣氛中,聆聽基督的真理。福音咖啡屋,就是使那些因時代潮流的冲激而不肯與教會接觸的青年們,有遇見基督的機會。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必須對基督的福音有堅強的信心,透徹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不氣餒,不妥協。
基督所要求於我們的,就是「獻身和投入」!只有這些人是真正的駕御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