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者”的行列 向你招手
原載於《抉擇》,1977年8月,頁24。
主耶穌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啟二至三章)。祂在每封信內都題到“得勝者”。
七教會的每一間都有其困難和問題。但是這些“得勝者”在不利的環境中有優越的表現——克服了困難,解決了問題,戰勝了試探,超越了潮流。
(一)以弗所教會中的得勝者
以弗所教會漸漸失去了“起初的愛”(啟2:4)。“起初的愛”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時間性的解釋,即中文聖經所譯出的意義,指過去會有過的愛。二、程度性的解釋,“初”字亦可譯為“第一”,即最高的愛。主耶穌的原意可能包括兩種意義在內。
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漸漸失去火熱、真純、深切愛主的心。但是那些“得勝者”在冷淡的環境中仍能保持“起初的愛”,愛主愛人至終不變。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一種勝利。
有人在主愛中,好像泥一樣,越久越硬;有人好像蠟一樣,越晒越軟。
(二)士每拿教會中的得勝者
士每拿教會面對逼迫,主耶穌勉勵他們“至死忠心”(啟2:10)。那些得勝者因經歷逼迫患難而獲致靈性上的“富足”,備受主耶穌的稱讚。他們將要戴“生命的冠冕”,因為他們有豐盛的生命。他們與主一同受苦,也與主一同戴冠冕。
你是否甘心為主受逼迫?你是否樂意為主付代價?
士每拿三字是沒藥的意思。每一個為主受苦的人,都在主面前有馨香之氣,像沒藥一樣。彼得說:為主受苦的人“常有上帝榮耀的靈住在他身上”(彼前4:14)。
(三)别迦摩教會中的得勝者
别迦摩城中有“撒但的座位”(啟2:13),這是指著該城內有大神廟說的。但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該城內有撒但的座位,乃在於這座位竟然進入教會裡面(2:13下句)。
該教會接納了“假師傅”的教訓,給錯誤的信仰開了門。主耶穌很重視信仰上的錯誤,所以祂在七封書信中六次題到信仰問題(2:2,6,14-15,20,24,3:3)。
在末世持守聖經的信仰,是很寶貴的一種勝利,因為末世是“許多假先知起來”的時代,信徒容易受他們的迷惑(太24:11)。
主耶穌題到關於撒但的四個名稱:
① “撒但座位”——“座位”是勢力中心的意義。撒但將假宗教當作牠的大本營。
②“撒但居所”——撒但在教會裡面找尋踏腳之處,然後築巢。牠透過“巴蘭”和“尼哥拉”之類的理論,在教會裡面進行混亂的工作。這兩種理論在本質上都是把異教的理論帶入基督教,造成一種混合。宗教混合是我們必須小心防範的一件事。
③“撒但深奧之理”(2:24)——撒但善於以彎彎曲曲的詭辯蒙蔽真理,造成似是而非的理論,似乎滿有學問,卻導致錯誤的信仰,離開啟示之道。
④“撒但一會”(2:9,3:9)——“撒但一會”原文“撒但會堂”,與“猶太會堂”對應。猶太師傅自稱正統,主耶穌卻稱之為“撒但一會的人”。這是另外一個極端。
綜觀上述撒但的四種作為,我們要小心保持由啟示而來的正確信仰,不偏左,不偏右。
(四)推雅推喇教會中的得勝者
主耶穌對這一間教會說:“你已經有的總要持守,那得勝……”(2:26-26)。這是“持守”的得勝。持守甚麼?“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2:19)。主耶穌要他們保守愛心的善行,即愛心的服務。這是教會的社會見証,是主所重視的,它是“得勝者”的陣線之一。
(五)撒狄教會中的得勝者
撒狄教會“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3:1)。在這樣有名無實的背景中,得勝者追求屬靈的實際和實質,鄙視“草木禾楷”的表面工程,腳踏實地建立“金銀寶石”的靈命與生活。他們與主同行。
(六)非拉鐵非教會中的得勝者
主耶穌為非拉鐵非教會開了機會之門(3:8)。這“敞開的門”顯然是指傳福音的機會而言。這一間教會的力量雖然小,但是他們肯按照主的旨意盡力去作,就蒙主悅納,獲得敞開的門。主耶穌要他們“持守”傳福音的重點。主明說:若他們持守這重點,就是持守了“冠冕”(3:11)。
持守傳福音的重點,是一種寶貴的得勝。這些得勝者是“上帝殿中的柱子”(3:12)。
(七)老底嘉教會中的得勝者
老底嘉教會的一般情形是“不冷不熱”,自以為“富足”,但是在靈性上卻是貧乏可憐的。主要得勝者在這一種麻木的背景中“發熱心”(3:19);在著重物質享受的潮流中,將主和屬靈的事放在首位上。
主耶穌被老底嘉教會趕到門外,但是得勝者請主坐在人生的首位上。因此,主要得勝者分享祂的寶座(3:21);他們既然勝過了物質的誘惑,主就要他們分享他屬靈的筵席(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