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曼丹來鴻(3):從銀婚說起
原載於《抉擇》,1978年5月,頁11。
十八呎長四呎寬的小船上,竟然坐了廿八個人,水面離船邊只有四吋。船上裝了一個小馬達,篤篤聲中將小船推駛在如鏡、如畫、如夢的河中,兩岸被隨風搖曳的椰枝夾住,茂密青翠秀色欲滴。稍遠處聳立著另一種的椰樹,挺直的高幹傲然伸向碧空,滿頭翠髮迎風婆娑。我們坐在小船上,一面咋舌耽心船會沉下去,一面卻被美麗的景色吸住。我低聲問太太:「你會不會游泳?」她用更低的聲音回問我:「跟你結婚了廿五年,還不知道我會不會游泳?」
——結婚廿五年了:一種相當特別的感覺。銀色的感覺?重渡蜜月(蜜年)的感覺?一種靜悄悄的感覺?(這裏沒有一個人知道。)一種慶祝的感覺?(銀婚紀念日正是大年初一,這裏的華人很重視農曆新年。)但是,充滿在我們心裏的卻是感恩的感覺!銀色的恩典,銀色的日子,銀色的記憶,銀色的讚美!
還有,還有——我們收到十一張銀色的賀卡!這使我們驚喜,因為我們想不到香港的弟兄姊妹們竟然有人記得我們的結婚日子!三張是美國寄來的,八張是香港寄來的,其中有幾張簽了許多名字。這些咭片帶給我們許多溫暖!一位同工很幽默,在賀咭的信封上貼了一張英女皇銀婚紀念的郵票。
往年,西加華人在新年的時候大放鞭炮,但是今年因為印尼在三月初要選舉新總統,數處的大學生舉行示威,所以政府禁止燃放炮竹,這使我們的銀婚紀念日更加安靜。我們決定用禱告來紀念我們的銀婚——上下午在主面前感恩和祈求,求主使我們餘下的光陰勝於往日。我們向主求一節「銀婚金句,我用了很少用的方法:祈禱後打開聖經,看哪一點經寶貴的經文呈現在我眼前:「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帖後3:5)。這一節經文的三個信息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① 每事尋求主的引導,永不自定腳步;② 追求愛神;③ 學基督的樣式。我深信這一節寶貴的經文是由主而來,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感謝主!
我和太太對論銀婚的「銀」的意義,我自作聰明的說:「銀婚來到的時候,頭髮已經變成銀白色了。」「那豈不是說,金婚來到的時候,頭髮又從銀色變真金色?」我表示幌然大悟的說:「阿,金婚的時候頭髮全無,的確很近金色呢!」我們大笑起來。我們決定購製一對白金戒指作為銀婚紀念,上面鑄上四字:「同心愛主」。廿五年前我們結婚的時候,定製一對金戒指,上面有這四字,但是當時因為節省(我當時只有八百元港幣的積蓄,連銀行戶口也沒有)就用K金來製(14K),結果戴了幾個月就變色了,不能再用。回想起來,我們過去的生活多采多姿,連褪色也包括在內!
那天中午本來有一位弟兄請我們吃餐,但是我們想應該自己慶祝一下,所以請他延到次日才請。我們自己請坤甸教會的牧師一家四位到餐館吃飯,但是唐餐館都放假,所以只好吃印尼餐——吃了一條大金魚(可能是銀色的金魚),又在椰殼中吸椰汁,别有風味。
廿五年來,主的恩典難以數盡——盡是恩典!過於我們所配得的。我希奇主為其麼把這麼多的恩典賜給我們,而我們的虧欠是那麼多!
從上一次寫信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在這一段時間裏面,我們到過九個鄉鎮工作,嚐過了十足的鄉村風味,享受了傳道人和弟兄姊妹們愛心的接待,例如一位傳道人把他們的床讓給我們,自己睡在地上,孩子們睡在桌子上(我躺在床上,有時一陣陣聞到一種似乎是潔淨劑的香氣,當我告訴太太時,她悄悄告訴我,那是床單下面褥子上留下的嬰兒尿味。我後悔告訴她,因為她告訴了我以後,那味道的確不同了。但是我仍然可以睡得很好。)有一間教會的執事會特別在禮拜堂後面為我們建了廁所,免得我們往山邊跑,令我們感謝不盡。一間教會的傳道人自己一家用河水沖涼,而花錢從廿公里外的地方為我們買比較乾淨的水沖涼。一位傳道人剛剛結婚不足三個月,把新房讓給我們,自己睡在到處破洞用布簾編出來的「房間」裏,他們說:「這裏很風涼」。有兩處的教會特别為我們油漆了房間,他們的盛情蓋住了油漆味。他們的愛心令我們感動。有一處地方,雖然我們房間的窗外就是雞棚,但是希奇得很,一點味道都沒有(我沒有傷風,太太也沒有),我從棚頂缺口處可以望見美麗椰樹和夕陽。一位曾經在那裏實習過的女傳道對我們說:「現在情形已經好得多了。半年前,那雞窩還是豬窩呢,臭氣難忍,沖涼的水還有味道哪!」感謝主,在我們到來以前,似乎都改善了不少。我們一點難為都沒有。雖然我們到過的地方大多數都沒有電,但是房間有油燈或蠟燭,聚會有汽燈。主給了我們「睡覺的恩賜,任何地方都可以睡得很好。這裏的食物也適合我們的口味,連烏龜蛋也有得吃。
在每處地方除了晚上的佈道會以外,還有清早的培靈會(有的教會在六時一刻舉行,有的六時半,也有的五時半)。有的教會在上午舉行訓練班,其中一間每日上午有三堂聚會。在我們到過的十八處教會中,只有四間是自立的,這四間要照顧那些尚未自立的教會。一般說來,西加信徒在奉獻上很軟弱,一方面因為收入微薄,(沿海各鄉鎮居民多以捕魚為生),另一方面在奉獻上未受教導,傳道人過份顧惜會友,或懼怕會友反感,以致不講奉獻的真理,這樣反而剝奪了他們奉獻的福份。大多數的教會主日只有二三十人聚會,但是佈道會的人數卻是一二倍,或三四倍。不過要他們決志卻不容易,因為在鄉間人們彼此認識,並沒有真正信主的決心就不會舉手表示信主。在過去兩個月內三四十次的作這會中(我已講道一百四十餘次,但大多數是培靈和訓練性質),只有105人決志信主,可見一般情形。但佈道機會卻實在很好(指撒種)。尚未有教會設立的地方,機會更好。大約有十處地方可以設立佈道所。我希望下半年在幾間比較強的教會裏面發動組織佈道隊,去那些尚未有教會的鄉鎮作開荒工作,願主引導和成全。
目前這裏物價尚低,外幣在這裏的用處很大。二萬港幣可以建造一座禮拜堂(坐一百五十人),傳道人住宅,和一萬五千方呎的地皮。(較重要的鎮內比較貴些),加里曼丹的房子都是木的,但是很堅固,可用五六十年(這裏有一種「鐵木」,不怕水,也不怕火,數百年不壞,但很貴,房屋的根基和樑木就是用它。)我在兩週前寫了一封信給華福中心的王永信牧師,請他印出來,分發給那些參加「世界華人差傳會議」的各地教會代表們,作為我的呼籲。我希望各地從事差傳工作的衆教會能聯合起來,每月奉獻二萬港幣(以三年為一期,三年後視情形作新決定)。這樣可以作成下列幾件事:
① 在三年內建築九間教會或佈道所;② 供應五至七位新傳道人的薪水;③ 增加聖經學院的經費(目前他們每月經費只有港幣二千餘元);④ 擴建聖經學院院舍,增加學生與教员(六萬港幣即可建兩層大院舍);⑤ 提高原有傳道人待遇,使他們安心工作,不致離開西加往他處去。(這裏教會訂定傳道薪水單身者四百五十元港幣一個月,但除了一間教會以外,其他教會事實上只給予三百五十元,有的夫婦二人只得四百元),對於各國華人教會而言,每月二萬元是區區之數,但對西加教會卻是極大的帮助。我正懇切禱告,願主施恩成全,使東西各地華人教會在西加福音事工的開發上有份。上述計劃的大部份,在二三年內就可以完成,三年後所需要的就很少了。這是一個具體而實際的計劃,只要外地華人教會給予物力上的協助和少數宣教士的協助,本地聖經學院可以擔起訓練傳道人才的責任。退一步講,如果得不到二萬元,一萬元(以五年為一期)也可以大有作為。
讓我再告訴你們一些西加的習俗和背景。
約在二百年前,一個講客語的華人由中國大陸來到西加,名叫羅芳伯,他與土人(達雅族)交好,成為華人領袖,儼然土皇帝。在沿海一帶建立勢力。一切社會風習管按照中國文化。華人繼續由大陸來西加以客人為主,潮人次之。羅芳伯憎潮人,多方殺害。相傳他指枕頭問潮人:「這是甚麼?」「是斬頭」(潮音)。「好,拉去斬頭!」以後西加形成兩派勢力,互相對立。相持不下的時候,其一請荷蘭出兵援助,引狼入室,終於全境落在荷軍手中。但是西加沿海一帶一直是華人天下,而且逐漸向內地延伸。一九六七年以前的五年內,左派思想流行。一九六五年印尼共黨政變失敗,蘇加諾下台,反共軍人握權,同年下令關閉全國一切華文學校。一九六七年在西加發生所謂「六七事件」——印尼政府利用達雅族人將內地華人全部逐出,房屋田地財產損失淨盡,六七萬人頓成無家可歸的難民。同時政府大捕共產黨嫌疑人物。十年後的今日,這些難民漸漸安頓下來,教會在他們中間設立了五六間佈道所。但是很難成為自立自養的教會。目前華人聚居的鄉鎮中,一部份仍有左派思想,但對福音最大的攔阻是迷信勢力,到處是廟宇,邪術之風甚盛。福音廣傳仍待教會更大努力!
在我們到過的一間教會裏面,有一位會友,傳道人曾在她身上趕出卅個鬼,有時鬼離開她的時候,她倒在地上好像死了一樣。她現在是很好的信徒。這種事使人無法了解。有一位傳道人說,當他初到一處地方工作的時候,一天晚上熟睡中忽然蚊帳內通明,好像燃燒一樣,滿了煙氣,令他窒息,他急忙祈禱 —— 一祈禱這一切都消失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西加留下了令人髮指的暴行紀錄。一九四五年,盟軍勝利快要來臨的時候,日軍將各地優秀華人數萬人捕去,集中在離坤甸二三十公里的一處地方,全部殺害,集體埋葬。勝利後建集「萬人塚」作為紀念。德軍日軍的殘暴行為慘絕人寰!
目前,西加華人與本地人之間的關係相當好,和平相處,這對於傳福音很有幫助。政府對基督教會相當好,基督教與回教之間也沒有甚麼問題。我在這裏得到政府正式發給的傳道証件。雖然每到一處鄉鎮必須對警察局報到,但不過是循例手持而已,從來沒有甚麼難處。
近四五年來,西加情況改善了不少。坤甸和山口洋兩主要城市已經有了自來水(只有一部份居民可以享用)。澳洲政府為西加修築了不少公路,交通情形大大進步,車輛增加迅速。在公路上行駛的新式小巴越來越多,比香港的小巴還漂亮,都是日本貨。不過超額載客的情形很糟糕,我們試過一架小巴裏面擠入廿五個人(其中五個是兒童)。最近我們還在公路上見過一部冷氣小巴呢!(十天以後我們就有乘它的機會了,往內地去,坐車七小時)。
目前我們已從鄉鎮回到坤甸。在這裏一連十一天舉行特別聚會 —— 三晚義工造就會(六堂,赴會者五六十人),四晚信徒訓練會(約一百五十人)。四晚佈道會(人數未知)。這些聚會完了以後,我們再次出發佈道十天,這一次是往內地去,要乘小巴和飛機。其中的一站是彬路鎮的宣道會。請代禱。
我繼續學印尼文,每天讀印尼文的新約聖經,四福音可以讀得通了,感謝主。我們的健康蒙主保守皮膚黑了許多,心情愉快,工作順利,在公路上跑來跑去,沿海一帶情形已經十分熟悉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好像一年那麼久。再談。敬祝蒙恩
近輝、忠愛上
七八年二月廿八日 坤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