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非而是”的真理
原載於《抉擇》,1978年8月,頁12。
在基督所講的真理之中,有些在表面上在看來是不合理的,但是經過進一步的思考以後,卻發現它們是極寶貴的真理,舉例如下:
(一)“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這句話(太20:16)乍看起來是不通的,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猛省。
按照四福音的記載,主耶穌在四種不同的情況之下說過這一句話:
①基督說:“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在上帝的國裡坐席。只是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路13:29-30)。這一句話的意思有兩方面:一、以色列人雖然是上帝的選民,但是他們自以為義拒絕基督,因此外邦人反而比他們先進上帝的國。二、有人蒙恩特多,先聞福音,好像坐在天國的門口,舉步可進,但是他們卻輕視恩典,心裡剛硬,拒絕基督,因此那些遠離天國門口的人反而比他們先進天國,正如基督對法利賽人說:“稅吏和妓女倒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了。”罪人比自以為義的人更容易悔改蒙恩。
②基督說:“凡為我和福音撇下……沒有不得百倍的……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可10:29-31)。在聖工上常常有人漸漸失去熱誠,被後起的人“奪去冠冕”(啟3:11)。
③基督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衆人的用人”(可9:35)。那些爭名奪位的在前者將要落後,那些甘自居後服務人的,將要在前。
④基督說:“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太20:1,16)。在這一個比喻中有“理”有“恩”:就理來講,家主對每人所作的都合理,因為他按照所應許的給各人,並無食言或減少;就恩來講,他照先來的工人的工價給後來的工人,並不因工作時間短而少給工錢。
在這裡,我們學了四種功課:謙卑接受救恩;在福音聖工上不懈怠;甘心服務;凡事感恩。
(二)“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路6:24)
基督說:“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無知)”(路12:21)。又說:“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路6:20)。義富財貧,強如義貧財富!孟子說:“王何必曰利,有仁義而已矣!”正是這個道理。富而不仁,既可惜又可憐!“錢”字裡面有二“戈”,戈戈相向,正是義貧財富的結果。香港報載兄弟二人爭遺產兄以手槍擊斃其弟,正是基督真理的寫照。
(三)“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
基督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5)。
基督在這裡把低級生命和高級生命加以比較。凡斤斤計較低級生命的利益的人,必喪失高級的人生;凡為了實行基督真理而犧牲低級人生利益的人,必獲致崇高的人生。這是每一個基督徒應該牢記在心的。
低級的人生以自我為中心;高級人生以基督為中心。“非我唯主”或說“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加2:20),恰是聖經真理的中心,也是基督教信仰的精義。
(四)“哀哭的人將要喜笑;喜笑的人將要哭泣”
這一句名言(路6:21,25)將人間哭笑的意義倒轉過來!這一位人生的主宰向哀哭的人伸出慰撫之手;又向歡笑的人發出警告的號角。祂要人們重新估計哀哭和歡笑的意義和價值。
①“憂傷的靈,痛悔的心”所流出的淚,是何等寶貴!自慚形穢的嘆息使靈魂甦醒。彼得的痛哭使他靈眼復明。我的靈魂阿,為自己哭吧!
②耶利米的眼淚(耶9:1),尼希米的眼淚(尼1:4),保羅的眼淚(腓3:18),主耶穌的眼淚(路19:41)。有一位主所大用的傳道人說:“當我眼淚乾了的時候,我的愛心也乾了。”我的靈魂阿,為别人哭吧!
(五)“若不死了,仍是一粒”
基督說:“一粒麥子不落地裡死了,仍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仍是一粒”是基督徒人生的大悲劇!好像“仍是一千”一樣的可嘆!(太25:25)。那些“仍是一粒”的基督徒不肯接受基督所講的基本真理,拒絕走上“死了”的道路,一生被困在自我裡面作死囚,過著貧乏的人生,有葉無果,白佔地土。“仍是一粒”的基督徒阿,醒過來吧!靠著主痛下決心揀選“死”的道路吧!
(六)“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從字面上看來,這一句話(太25:29)正是進化論的寫照:“適者(強者)生存”。“有的(強者)還要加給他,沒有的(弱者)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消滅)。”尼采大聲疾呼的提倡這一種“強人”(或稱超人)哲學,希特拉是他的執行者;結果世界遭殃!
基督這一句話的意義,是限於屬靈的範疇之內的。主耶穌在三種情況之下說過這一句話:
①基督在講論屬靈恩賜的時候說這話(太25:29),教導我們忠於主的託付,負起發展恩賜的責任。這一句話是運用恩賜的法則。
②基督在講論“量器”的時候說這話(可4:25),教導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給予越多,領受也越多。
③基督在講論領受真理的時候說這話(路8:18),教導我們一個寶貴的原則:越願意領受真理,就越了解真理。
(七)有罪者無罪,無罪者有罪
基督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9:41)。法利賽人自以為義,認為自己擁有上帝的律法,也能解釋律法,又是衆人的老師,這種態度正構成了他們的罪案。如果他們謙卑知罪悔改,反而可以獲得赦免。
(八)“我來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基督的這一句話(太10:34)會經引起許多誤會和誤解。連法國哲學家伏洛泰爾也批評過這一句話。另有人引用它為宗教戰爭作辯護。這是十分可惜的事。其實這一句話是極有意義的。
基督的意思是說:“真理”必然顯明“非真理”或“反真理”;兩者必然對立。那些站在真理一邊的人要站定立場,不妥協,不屈服,“為真道打美好的仗”。這“仗”並不是武力鬥爭的仗,乃是屬靈的戰爭,精神的戰爭。請記住:基督一方面說“動刀兵”,另一方面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九)“有人強迫你走一里,你就同他走二里”
這被稱為“奴隸道德”的一句話(太5:41),其中藏著無限的睿智。未成熟的理性不能了解它。它裡面包含著最堅強的力量,最高深的哲理,最韌挺的愛心,最不拔的勇氣,最光榮的勝利!它恰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這是百分之百以退為進,以善勝惡。這是昇華進入主動境界的愛和善!
(十)“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
假先知善投人喜,所以一般人都說他們好。沒有立場的人才能獲得人人稱讚。向上帝忠實的人,必受惡人的反對。
從另一方面來看,人的稱讚未必正確。每逢我們受人稱讚的時候,應當自省,是否自己真像人所說的那麼好?主前的我和人前的我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