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的大能──使徒行傳中的重要信息(三)
原載於《宣訊》83期,2006年11月,頁2。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使徒行傳中的第三個重要信息是祈禱,分述如下:
1.教會歷史始於禱告
「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一13-14)
教會歷史始於禱告。今天我們的一切聖工都應該以禱告為開始。主耶穌開始工作的時候,四十晝夜禁食禱告(太四2)。
現代也有一個祈禱的好榜樣,就是「學園傳道會」的領袖白立德博士(Dr. Bill Bright)。他每年有一次四十天的祈禱,因此神大大賜福給他的工作。事實上,他是一九七四年南韓「福音大爆炸(Explo. 74)」的策劃與推動人。
2.使徒專心以祈禱為事
主耶穌的十二使徒專心以祈禱為事(六4)。今天的教會領袖們也應該注重祈禱。
有一首詩歌説:「禱告搖動神的手」。當我們祈禱的時候,神的手就開始工作。我們不可單單倚靠人的方法與才智。正如另一首詩歌説:「非勢力,非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取自撒四6)
3.祈禱產生神蹟:死人復活
「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説:『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便坐起來。」(九40)
4.祈禱產生神蹟:獲救出獄
當希律王迫害教會的時候,他捉拿彼得,把他囚在監牢裡,「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當時「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忽然,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天使……拍醒他……那鐵鍊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十二4-10)
這是使徒行傳中第二次因禱告而發生的神蹟。
5.為教會領袖禱告
保羅與巴拿巴「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十四23)。
今天,教會的會友為教會領袖禱告,也是很需要的一件事。許多會友在對教會領袖不滿意的時候,常常發出批評的話語。結果教會中出現對立、糾紛的情況,使教會更加軟弱,並且給撒但留了地步。這是何等的可惜!
6.為宣教士禱告
「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傳道],蒙弟兄們把他們交於[禱告]主的恩中。」(十五40)
今天當教會差派宣教士到遠方去傳福音時,教會的同工與會友們是否記得為他們禱告與關心他們,或是「差了,實了」。
小結:我自己在禱告上的學習與經驗是,當我在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讀神學時,有一位從美國來的博士後研究生Christy Wilson每主日下午約我一同禱告。後來我於一九五○年底由英國來到香港。主感動我通宵禱告。我在那一段時間內翻譯《祈禱出來的能力》(Power Through Prayer)。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受感動,流淚祈禱,淚滴在稿紙上。我永遠記得這一件事,成為我祈禱的動力之一。感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