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牧師「退休」後做什麼?
作者:潘素行
原載於《宣訊》95期,2007年11月,頁5。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對華人以至普世教會,滕近輝牧師有多重身分──牧者、神學院院長及教授、宣教士、講員、作者、譯者……數之不盡。但對筆者這隻北角堂「老羊」來説,最切身的是他「北角堂堂主任」的身分。滕牧師牧養北角堂(下稱北宣)三十年,帶領教會走「施比受更為有福」和差傳的路,在上一輩華人信徒心目中,他的名字與「北宣」幾乎是同義詞。
二十年前他從北宣退休,隨即踏上「退而不休」的里程,應邀赴美國宣道會奈亞神學院,開辦「北美華人雙文化教牧事工」課程,並擔任主任及教授達十年之久,期間亦歷任美國華人宣道會主席,在北美各地講道領會。一九九七年與張佳音教士在香港結婚後,滕牧師留港於牧職神學院任講座講師。二○○四至○六年,他陪同師母到美國完成她的宣教學博士論文,期間他有安靜的時間寫畢回憶錄和五本小書。
牧師的兒孫大部分在美國,他本可留美居住,但夫婦倆選擇回港,原因是有北宣及宣道會這個屬靈的家。香港夏天炎熱,滕牧師怕熱,但不會去別處避暑,他微笑説:「我到過四十四個國家講道,什麼地方都不想去了!」
義務工作多籮籮
返港後,牧師過著較優悠的生活,但並非閒著沒事做,世界各地的教會、基督教機構、刊物編輯和個別作者絡繹不絕請他寫文章、書序、賀辭,甚至為教會及機構寫招牌!最近葛福臨佈道大會的會歌,也是請滕牧師撰中文詞及譯成英文的。此外,本港眾多機構和堂會都尊敬這位屬靈長者,經常邀他出席堂慶、按牧及就職典禮等;為免牧師過勞,師母唯有代他婉拒一些邀請。
滕牧師仍然講道,但坦言感到有壓力,因記憶力不如前,需要加倍時間預備講章,過程中,有時後悔答應了人家,但講完道後,又覺得還可以,下次又欣然接受邀請。總之,心情矛盾!他向神的祈求是:能講道到一百歲!
不記往事不長氣
滕牧師現居北角,早睡早起,日常做他一貫喜愛做的事──讀聖經、唱聖詩、祈禱、寫書法。今年九月,師母向建道神學院申請到把全職教學工作轉為部分時間,能有多點時間陪伴他。
滕牧師喜歡去飲廣東茶,但茶翁之意不在茶,志在吃點心!他目前至愛的點心是叉燒包,不過口味會時時變的!
一般長者喜歡「想當年」,滕牧師的人生態度卻是「不記往事,只向前看」,説話也不嘮叨;雖然記憶力遜前,但對青年時精於的學科或嗜好,觸角仍敏鋭。他的英語底子深厚,在國內西北大學求學時,英語演講比賽獲第一名,後來在悠長的事奉年日亦常要以英語致辭和講道,因此儘管他現在老認為自己聽覺不靈,師母卻發覺倘若她偶然英語發音不準,即使説得很小聲,滕牧師也能指出更正!牧師也喜愛音樂,大學時是合唱團的指揮,今天他聽人唱歌,誰走音都聽得出來!
全是恩典,恩上加恩 年初,牧師八十五歲壽辰時,説到自己五○年代患肺病,從沒想過會活到今天那麼久,一切──健康、事奉、家庭──都是恩典。他即將出版的回憶錄就以《都是恩典》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