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的人生
作者:編輯室
原載於《宣訊》169期,2014年1月,頁1-3。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滕近輝牧師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安息主懷了。九十二歲的神僕安返天家,接受主人的嘉許,本為美事;但我們難免不捨,因為就此告別一位屬靈父親,一位捨己的牧者,一位燃點了無數生命的良師,一位引導香港宣道會前瞻遠眺的領袖。
滕牧師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五日生於祖籍的山東,父親是長老會牧師。自幼安靜寡言,青年決志事主,母親擔心他不愛説話怎傳道呢?然而他雖內向,仍熱心佈道,十九歲第一次在主日崇拜講道,多年後更成為福音派國際知名的講員。他自言如摩西拙口笨舌,但蒙神幫助並賜予信息,一生寫下三千篇講章,自己也感不可思議。
他四六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大學,主修外文。在一對內地會宣教士幫助下,四七年赴蘇格蘭愛丁堡大學修讀神學。五○年學成,回國途中意外留居香港,在神的恩典下,展開六十年由香港至普世的事奉歷程,其中三十年領導香港宣道會及北角堂(北宣),五十餘年委身神學教育。
善牧恩情
五七年,有主的帶領,他推卻一間大教會的邀聘,到只有數十人的北宣出任堂主任;即使患上肆虐當年的肺結核,仍熬夜至兩三點,寫作翻譯來補貼教會;早上六點前又要出門教學去,在三間神學院任教。北宣每月支薪三百元給他,養家活兒,他倒奉獻回五百,如是者幾年。
自六三年當選為宣道會香港區聯會主席,連任十三屆,他領導宣道會專注建造屬靈生命,承擔福音使命。亦在宣道家凝聚力量關心細小堂會,協助支薪、遷堂或購堂;甚至未待對方開口求助,他已在北宣籌集奉獻寄上。彼此關顧成為宣道會堂會的傳統。
後期他牧會兼任兩間神學院的院長,並經常要到外地領聚會,但在港時總關心堂會傳道人及牧會近況。言語依然不多,但謙和真摯,為主牧養羊群和同工;隱密中資助過不少神學生、新進傳道、有需要的人及福音事工,從沒為自己家庭購置居所。
爲主奔馳
他自言身受普世宣教之恩──祖父從宣教士領受了福音;更深信:「差傳是神的心」,六○年代起在教會推動差傳,促進了「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國外佈道團」差遣出多位香港宣教士;該會後來輾轉合併,組成現今的宣道差會。
六○年代他也開始應邀到海外,在無數中外教會及大型聚會中講道、培靈、研經、培訓、宣講差傳;足跡遍六大洲、四十多個國家。他胸懷世界,不單屬於宣道會或華人教會,是屬於普世教會的。他承擔多項國際事工,參與推動二十世紀多個重要如洛桑運動(Lausanne Movement)的國際宣教運動;共同組織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
多年來他帶領北宣把總奉獻的三分之一用於差傳,更於七七年底與師母傅忠愛赴印尼的加里曼丹(前婆羅洲)宣教一年,走遍各村各鄉,在宣道會的支援下,建立了十間教會,果子纍纍,已有第二代信徒起來事主,眾人都懷念他。
七十歲後,他專以推動差傳為己任,鼓勵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投身普世宣教,完成神的心意。
靜中睿智
在港牧會同時,他義務擔任多個本地福音機構的顧問、董事會主席,不為名銜,只為扶掖事工發展。身兼多職,但從不忙亂;溫文儒雅,卻柔中帶剛,果敢、開明。議事時,安靜聆聽,在關鍵時刻説一句精簡明智的話,問題就得解決。
八三年,他以對神堅定的信心,寫下香港宣道會由八四至九三年的十年增長計劃,指引如何按部就班由當時的三十八間堂會增至七十間。八○年代香港面臨移民潮,但宣道會有一貫原則:知道是神的工作就去實行,不受時勢動搖。結果,植堂數目提前達標。十年後堂會增至七十五間,崇拜人數由6,012增至12,002人。滕牧師高瞻遠矚。
他提攜第二梯隊,八七年榮休,重返神學院培育工人。晚年靜謐安詳地坐在北宣會眾中接受牧養,好美的一幅畫!
滕牧師有幾個名字,觀其一生,恰如其名。他原名「懷智」,小名「仁和」,取名「近輝」(愛慕接近主的光輝),英文名Philip(徒二十一8:傳福音的腓力)。他説:「我希望做個好的福音使者。」
相信主已面對面告訴他:「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哪,你作得好!」(太二十五21,新譯本)
近輝遠去,事奉流光
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牧師,為滕牧師撰寫生平述史時,形容他是宣道會最重要的華人牧者、普世華人教會的傑出領袖、耶穌基督良善又忠心的僕人。相信無人異議。滕牧師集多項恩賜與職務於一身,厥功甚偉,卻極其謙卑。以下我們可透過一些認識他、曾與他同工的人,一窺他的胸懷和言行。
胸懷天國,竭力承擔
滕牧師二十餘年曾義務擔任世界華福會主席;赴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領會;亦曾任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十三屆主席,領導香港宣道會超過三十年,任內推動十年增長計劃,為宣道會在香港日後的發展建立了穩固的基礎。
前任華福中心總幹事陳喜謙牧師表示,滕牧師藉著大有能力的聖經教導,在一九五○年代的青少年復興運動擔當了領導和推動的角色。而復興時期的領袖不少亦成了學生工作的領袖,他的影響順延到學生福音工作。身為一九六○至七四年香港學生福音團契的幹事和總幹事的陳牧師,見證滕牧師對這事工的鼎力支持和所起的作用。
美國華人宣道會聯會主席潘熙宇牧師分享:「滕牧師自八○年代末居美期間,一直致力於神學教育及普世差傳事工,在紐約宣道會神學院開創華人神學課程及差傳基金,至今仍不斷訓練華人牧者及宣教士在北美及世界各地事奉。」
過去與滕牧師有緊密接觸的區聯會副總幹事郭瑞榮牧師説:「在區聯會事奉,讓我更看到他為人謙厚、關心同工。他擔任兩間神學院的院長,很多機構的主席等,但他仍然承擔著區聯會主席一職,事事親力親為……他以身作則的榜樣,給我們認識甚麼是僕人服侍。我認為滕牧師對香港宣道會的貢獻,絕不下於宣信博士對美國宣道會的貢獻,他實在是我們偉大的屬靈領袖。」
忠誠實踐,身體力行
滕牧師認為大使命是教會擴展的觀念性基礎,是普世傳道的憲章,是傳福音的房角石,是基督的教會基本的取向。每一位教會領袖和信徒,故必須熟習大使命。他不單言教,更身教實踐,在一九七八年,當時在任北角堂堂主任,到印尼作一年的宣教事奉。
北角堂會友何盛華姊妹説:「滕牧師的言行和決定,往往反映了他不高舉個人,也沒有『大北宣』的觀念,他心中坦然,沒有榮辱得失的負累與牽掛。他樂於把個人和教會的錢財慷慨地分出去,真真正正相信一切財富乃神所有,自己只是神諸般財富的管家。他積極支持形形式式的宣教工作,心中沒有山頭主義、沒有個人崇拜。他的口頭禪是『天國是很寬敞的』,意即歡迎人人來參與,絕不是『只此一家』。這種『天國無疆界』的觀念,已深植我心,不斷提醒我,神僕人的胸襟和品格非常重要。」
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女士述説滕牧師與工福同行四十載,自工福成立以來,他已經是顧問,他關心當時社會和教會所忽略的勞工群體。「工福會秉承他的教導:『要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福音不是一個空洞的理想,而是實在的見證。』」
盡心牧養,扶掖工人
滕牧師在宣道會北角堂牧養信徒達三十年之久,奠下美好的屬靈根基,結果纍纍。曾於北角堂受滕牧師施洗、牧養的蔡元雲醫生分享:「滕牧師的釋經講道及以聖經為根據的著作,成為我生命成長中的事奉路標。他講解聖經時一絲不苟、脈絡鮮明,並且以生命的內涵傳遞生命之道。大學期間,我在事奉中曾遇挫折,更領悟到跟隨基督一定要在神的話語上扎根,遵行主道,這成為我一生的祝福。」
滕牧師一生重視神學教育,認為若神學教育的素質不好,培養出來的傳道人一定會對教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他曾任教中外六間神學院,先後擔任建道神學院與中國神學研究院的院長。
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牧師説:「滕牧師對建道由西差會移交華人教會、教師團隊本地化,以及學院轉型等,奠下重要基礎。滕牧師對建道另一個重要貢獻,是親自從加拿大邀請張慕皚博士回港,接任建道院長,開始長達二十五年的服侍,全面推動學院的轉型。翻查院史紀錄,無論是全職抑或兼職,在建道服侍超過一個甲子的,只有滕牧師一人。」
前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分享:「從異象到創校,中神屢歷艱困。鋭意發起大學生獻身運動,堅持提高神學訓練的學術水平,強調福音的表述、敬虔的操練必須與嚴謹的釋經和縝密的信仰思辯結合起來,這樣的理想與取向受到不少質疑,甚至抗拒。要不是滕牧師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信譽押上去,肯定中神的路向,更毅然擔負起院長之職,以扶立這學院的開展與成長,中神大抵沒有今日。我們對他感激之深,不能言喻。」
以文明道,以歌潤靈
前環球聖經公會總幹事容保羅牧師指出:「滕牧師是基督教文壇上的一位健將。他能寫,在各基督教報刊上開闢專欄證道,回答信仰問題。著作了《路標》、《靈力剖視》等書;他能翻譯,譯了《祈禱出來的能力》……;他能編,葛培理佈道團出版的《抉擇》月刊,他是主編。像這樣全能的文宣戰將,實在不可多得。」
《生命聖詩》總編輯何統雄先生緬懷滕牧師時説:「他是《生命聖詩》的審訂者,全部歌詞都是由他審訂,主要是審核歌詞是否都符合聖經真理,其次是文字的潤飾。」他更在百忙中審訂《青年聖歌》,這兩本詩歌集至今仍然滋養不少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
滕牧師勇於承擔、扶掖後進、造就別人,委實值得我們學習。誠如容保羅牧師所説,他人雖已離去,風範卻深藏在我們心中,他的影響力還會延續後代。
告別我們敬愛的滕近輝牧師
滕近輝牧師的安息禮拜在一月十七日下午一時正舉行。喪禮執行委員會想到滕牧師參與的事奉,包括教會、神學教育和佈道宣教機構工作的推動,而且遍及海內外,期望向滕牧師懷念和道別的人為數必然眾多,因此決定以宣道會北角堂作為場地以應需求;感謝神,有關政府部門的申請程序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並最終為靈柩送進禮堂定出理想的方法。
除了安息禮拜外,還在十六日晚上和十七日早上安排了兩場追思會,分別供北角堂、區聯會各堂會、友好堂會,以及眾神學院、機構團體的教牧同道和弟兄姊妹表達對滕牧師的懷念。參與聚會的人數如預計的超越主禮堂座位,還要開放其他禮堂;感謝神,過程中各堂點的同步轉播十分順暢。
滕牧師安返天家的消息發出之後,不少本地與海外的牧長領袖都十分關心,紛紛表示悼念。要特別多謝答允撰寫悼文的主內牧長們,感激他們在十分緊迫的時間內送交悼文,使滕牧師的紀念特刊能夠完成;尤其在外地的牧長們,由於正值節日和假期,聯絡不太容易,部分接到邀請時,距離截稿日只一兩天,但仍然全力協助,趕及供稿。
三個聚會,得到了多位主內牧長領袖襄禮與協助,其中更有專程來港的。在聚會中緬懷分享的,不論是事奉夥伴,學生晚輩,無不以滕牧師為學習的屬靈榜樣,都因為滕牧師忠主託付、甘願承擔、胸懷廣闊、正直謙遜、積極向前、扶助後輩、慎言慎行、生活簡樸、樂於助人等品格而心悦誠服。還有家人的緬懷分享,又讓大家認識到滕牧師的溫情、細心、活潑和風趣的一面。
滕牧師遺體,按照其生前所立意願,於安息禮拜完畢後隨即火化,骨灰將帶到美國已安排好的墓園,與滕傅忠愛師母葬在一起。另外,香港的安息禮拜結束後,分別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繼續有追思聚會。
滕近輝牧師紀念特刊《恩典懷清輝》由宣道會北角堂製作出版,派發與會者留念。內裡記載了滕牧師生平簡述、著作資料;滕師母、兒孫、親屬,以及從各方各界收集得到的悼文。從中讓大家體會到神如何透過祂所重用的僕人,把恩典如沛雨甘霖降在華人教會,特別在香港宣道會之中。滕牧師雖然已離開我們,但深信他所行所言仍舊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