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榜樣與挑戰
原載於《宣道會一百年紀念》刊物,1987年。
一、南美秘魯宣道會:突飛猛進
南美秘鲁首都利瑪市的宣道會,在一九五八年成立,當時只有一百二十位會友。不久牧師離開,會務陷入停頓狀態。有些會友開始懇切祈禱,求主復興教會。一九七三年,阿根廷籍的史密斯牧師( Rev . Alfredo Smith )到任,他立即展開了一連十五個月的佈道運動。他所採用的方式是:兩週佈道會,跟着兩週裁培聚會,一直連續了十五個月。結果有二千人決志信主,主日崇拜人數增至七百五十人。
美國一個與宣道會有關的基金會以低息貸款給該堂,興建了一間可容納一千人的禮拜堂,也幫助該堂邀猜南美最好的佈道家來領會。結果在十年内(七三至八三年),會友增至二千人,同時建立了十三間分堂,總人數達到五千二百人。
這情況引起世界各地的注意。不少教會增長學者加以研究與報導。今天利瑪市會友已增至七千五百人。
後來史密斯牧師往厄瓜多爾去作宣教士,也有很好的成績。
二、菲律賓宣道會:驚人的信心
宣道會的宣教士由一九0七年開始在菲律賓工作。在最初的二十三年裡,充了困難與攔阻,但在這期間創立了「以便以謝」神學院(一九二五年),成為教會發展的基礎。由三0年代開始,黎明來臨。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帶來破壞與攔阻。戰後,教會迅速發展,一九六一年已有一萬六千八百名受洗會友。由一九七三年開始,他們努力推動佈道與訓練工作,結果,教會大大發展,會友迅速增加。在一九八七年,受洗會友已達十萬二千人,十四年內增加了五倍;教會也增至一千二百周。
但他们並不以此為滿足,又在一九八三年訂立了「二·二·二」計劃:到了主後二OO0年時,教會增至二萬間,會友增至二百萬名。這是多麼大的信心!他們全面發動會友,向着這個目標前進。按照他們過去十年的表現来看,這並不是一個絕對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過去,菲律賓宣道會專在鄉鎮裹工作,但由十年前開始,他們兼向大都市進軍,目前已在馬尼拉市建立了十餘間教會。
三、印尼宣道会:完全奉献的硕果
日期:一九二八年。
當事人:智輔民。
年齡:五十五歲。
背景:已在中國傳道三十二年。
健康:心藏衰弱,自青年起患有糖尿病。
目的地:荷屬東印度(印尼)。
原因:出於年來心中的感動,加上夢中見自己手上有血,須還血債。
經濟背景:北美經濟大蕭條期問( TheGrea Depression ),差會無力支持工作。心須依靠私人積蓄與信心。
同行:五個中國傳道人,全無經濟能力。
任何人悉以上的情况,都會搖頭.但是在完全奉獻與無窮信心之下,翟輔民牧師與五位華人同工.買棹南渡,開展了基督國度中的豐功偉業。
在神的帶領與使用下,他們在華人與達雅族人中間建立了三十多間教會。同時,北美宣教士陸續來到,逐步在加里曼丹與伊里安查亞展開工作。翟牧師於一九四五年死於日軍集中營內。今天,在上述兩處地方與蘇拉威西島上,共有一千五百間教會,受洗會友超過十五萬人,有十七間聖經學院,兩間神學院。
一九七八年,當印尼宣道會慶祝立會五十周年紀念的時候.領袖們仰望主發動了「爪哇五百」( Java 500)計劃:在十二年內進軍爪哇島,建立五百間教會。
在最初八年間,有四十位本地宣教士從加里曼丹的教會被差遣到爪哇工作,在其後四年中,增加了二十五位宣数士。他們在爪哇開始了一間聖經學院就地造才,加強工作。目前,他們已建立了約一百間教會:雖距離日標還遠,但是相信將來必能達成目標。
四、非洲金沙薩市:植堂運动登收
非洲的扎伊爾國( Zaire ),舊稱比屬剛果( Belgian Congo ).它的首都是金沙薩市( Kinshasa )。
宣信牧師在創立宣道會之前,於一八八四年差遣了五位宣教士到比屬剛果去宣揚福音。結果,其中一人在到達後一個月内,就染上虐疾而死。另一人轉往另一個比較容易的地區,加入浸信會差會工作。其餘三人因無法工作而返回美國。一八八七年宣道會成立.翌年差派四位宣教士再往剛果去。在一八九O至一九 OO的十年内,共差派了八十七位宣教士到達剛果,成為當時宣教士最多的宣教區。在這十年內,宣教士付上極大的代價:三十一位宣教士與子女死在剛果;但工作漸有成果。一九一五年,共有受洗會友一千一百餘人。二O年代之後,開始迅速發展。今天,扎伊爾的宣道會僅次於印尼,全國教會達一千六百餘間,另有一千八百餘所未成立教會的聚會處,傳道人數高達四千三百,受洗會友近十一萬人。
金沙薩市宣道會的工作始於一九六五年。當時有宣道會會友從內陸移居金巿。因此宣造會差派傳道人到那裏牧養他們。當時市內已有大宗派的教會存在,宣道會開始植堂運動,在二十二年内建立了五十間堂會,以及在四百零五處有家庭聚會。這五十間堂會都是由家庭聚會逐漸發展而成的。當一處家庭聚會人數漸多,能負擔一位傳道人時,就選出執事成立教會。因此目前的四百零五處家庭聚會都有發展成為堂會的可能性。事實上,有七十幾處家庭聚會已可稱為教會,因其人數已起過一百人。前景極其樂觀。
這種情況可作為各國宣道會植堂工作的借鏡。它是教會增長的基本原則之一。
美国著名的教會增長學家麥蓋文博士( Dr . McGovron ).曾於一九八五年訪問金市宣道會,並加以特別研究。他說:照當時的情況推論,到了一九九○年金巿的宣道會會友可能增至二萬人。
我們的回應
面對上述的榜樣與挑戰,我們可能有種反應,一種是:他們能作得到,因為他們的條件不同;我們卻作不到。另一種是:求主給我們信心,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努力追求教會增長,在神的恩待之下,我們也可以為主有更大的成就。
香港宣道會所要推動的全面十年計劃,正需要我們憑信心而努力去作。切望各堂同工與會友同心仰望主,投入這追求的行列之中。是所至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