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十大異端
原載於《播種人》16期,1967年4月,頁3-5。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一9),這一句話用在異端上似乎特別適合。今天流行的許多異端,只不過是古代的異端披上了一件摩登外套而已,在實質上說,它們早已在二千年前就存在了。
使徒們早已面對許多異端的困擾,他們為了保守信徒們的正確信仰,不得不與異端作戰,並且向信徒指出他們的錯謬所在。在使徒們所留下的書信之中,我們至少可以發現十種異端的論調,而這些論調今天正在我們的四周傳播與滋生。我們可以在使徒書信的亮光中認識它們,並且提防它們。
一、否認耶穌的神格
「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四節)。「不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約壹四23)。「不認耶穌為基督」(約壹二22)。
聖經有多處經文明確提及耶穌的神格,而其中最顯著者,是保羅所說:「祂(指耶穌)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羅九5)。但是最重要的,耶穌的神格並不是建築在一兩節經文上,而是立基於全部聖經的整個論調上。但竟然有異端人士想藉一二處經文之文法上的脆辯,企圖推倒全部聖經的綜合教訓。這種異端的新衣就是神體一位論unitarianism,與「守望台」(耶和華見證人)等。
還有人企圖以神聖divinity來魚混神格deity,欲矇蔽那些沒有神學知識的人。換言之,他們只把普通意義的神性加在耶穌身上(例如約十34,彼後一4),而否認祂真正的神格。
保羅確定的說:「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約翰警告說:「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約壹二23)。
二、依靠律法(好行為)得救
這正是那些企圖破壞福音本質的「假師傅」們的論調。保羅十分重視這種異端,因為它迎合一般人心(尤其是猶太人),所以潛勢力很大。它是基督教以外一般宗教的基本元素。在本質上,它也與現代主義的神學(或稱新派神學)互相通連。保羅說,十字架的代贖信仰對於這班人是「可討厭的」(加五11)。但保羅指明:「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自己的好行為)在神面前稱義。」(加三10-11)。到底怎樣才能稱義呢?「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加三13)。這是何等清楚的代贖論。凡以阿畢拉德Abelard之「愛之動力論」為依歸的神學思想(即認為十字架只顯明神的愛,此愛感人悔改歸向神,凡歸向神者即可得救,不需代贖),在事實上正是把自己的「悔改歸向神」看作一種義,欲憑之得救。這種思想與保羅的教訓何等不同!愛的動力只是十字架功能的一方面,並非全部真理。
三、規條化的表面信仰
「為什麼仍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的……使人徒有智慧之名……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欲上,是毫無功效。」(西二20-23)。「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禁止嫁娶,禁戒食物」(提前四3)。
這是法利賽主義的異端,不能救人脫離肉體的情慾。
四、否認基督的復活
「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林前十五12-13)。「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提後二18)。
否認基督復活的「基督徒」,仍大有人在。但保羅卻說:「我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就是基督照聖經(舊約)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顯給……看,然後顯給……看,後來一時顯給……顯給……顯給……末了也顯給我看。」(林前十五3-8)。
五、否認主耶穌再來
「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裏呢?」(彼後三3)。
這正是今天許多自稱為神學家的論調。但是第二節告訴我們,主再來的信仰是建立在三重的根基上;先知的預言,主耶穌的教訓,以及使徒們的見證。新約廿七卷之中,有廿三卷提及主再來。這根基真不容易推倒阿!今天有人不信主再來,正像當日有人不信主耶穌第一次降生一樣。
六、以遺傳代替聖經
「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裏。」(約壹二24)這是約翰在論及異端的時候所說的話。他的意思就是說,異端之產生是因為離棄了從起初所領受的教訓(即記載於聖經中之基督與使徒的教訓)。這件事我們在天主教身上看得何等清楚!天主教的錯謬,就在於把教會的遺傳代替了聖經的教訓。他們以遺傳去解釋聖經,而不肯以聖經去檢討他們的遺傳或傳統。
七、否認主耶穌的救贖
「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彼後二1)。否認「代替贖罪論」是今天流行的一種思想,但是聖經明言主以「寶血」(彼前一19)救贖我們。在啟示錄中,新約之歌就是以血買贖之歌(啟五9)。彼得明說:「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保羅說:「義的代替不義的」,「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林後五21)。「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來九22)。有些神學家企圖把「血」所代表的死,巧妙的轉換為「生」的觀念(即注重其所代表之生命),欲以一二處經文推翻全部聖經之明顯主調,用心之苦可以想見,但公正何在?這不是地地道道的「私意」麼?(彼後一20)。
八、失去了「義」的信仰
當約翰提到異端的時候,他說:「小子們哪,不要被人(異端)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約壹三7)。「你們若知道祂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祂所生的。」(二29)。
有許多基督徒把頭腦上的同意認作信心,而又把這種信心當作其信仰中唯一的實質。在他們的生活中找不到「義」,找不到「良善」,找不到「果子」。這種思想是一個大異端,必須鏟除。
約翰告訴我們,信是「接受」(約一12);信是「有」(約壹五12-13);信是信靠(約三14);信是跟從(約六68-69)。保羅說,信心產生仁愛(加五6);信就是有主住在心裏(林後十三5)。這才是真正的信,才是合乎聖經的信。
九、以屬物質的代替屬靈的
約翰告訴我們,敵基督者的靈,造成一種假信仰(即異端),我們不要受其迷惑,總要試驗那靈是否出於神(約壹四1-2)。他又告訴我們,這異端有一個表現,就是「他們是屬世界的,所以論世界的事,世人也聽從他們。」(四5)。
有許多基督徒或神學家,專以物質的事為念,換一句話說,專注意或關心人的物質需要,以致置屬靈之需要於不顧,或置之於次要地位。我們決不反對社會服務,這是基督徒愛心的表現,是重要的,是需要的。但決不可把服務看作一切,也不可把它看為首要。「人不是單靠食物」雖不是「不靠食物」之意,也不是「全靠食物」之意。神的話(即屬靈需要)第一,食物第二。把這個次序顛倒,就是約翰所說的異端,成了屬世界的。他們得到世人的歡迎與注意,正如約翰所說:「世人也聽他們。」
十、以哲學代替聖經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哲學),和虛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把你們擄去。」(西二8)。
今天我們何等需要這一句話的提醒!神學變成了哲學;啟示變為了人意;「耶和華如此說」變成了「某種哲學家如此說」;「聖經說」變成了「我想」。正如葛培理不久以前所說的:許多神學家因求取人的注意,而標新立異大創其新說。同時也正有一批人「耳朵發癢」「厭煩純正的道理」,尋找新師傅,「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四3-4)。二者配合就造成了今天的局勢。
在這異端的浪潮之中,我們必須十分小心謹慎,才能保守「純正的道理」與「敬虔的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