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與出路
原載於《播種人》35期,1977年1月,頁2-3。
播種人的編輯要我寫一篇關於華人教會發展方向和神學生出路的文章,我很願意藉著這機會,思考一下這一個問題,因此答應下來。
近幾年來,華人教會和基督教機構很明顯的有下列數種發展方向。
一、差傳觀念的成長
根據統計,各地華人教會中間已經發動差傳事工的不下百間,在一九七六年內差傳獻金的總數,超過二百五十萬。差傳的古老觀念以簇新的姿態出現在華人教會裏面,成為一股傳福音的新動力。這顯然是聖靈的工作。最近,差傳的觀念已經擴大而將本地的福音事工也包括在內。這樣一來,那些過去認為海外差傳工作太渺茫的教會,現在也開始注意到本地的差傳工作了。只要是開展性的福音工作,不論海外或本地,都劃入差傳的圈子以內。這一種趨勢必然漸漸產生華人教會「倍加運動」的洪流。
在這種情勢之下,有一個因素舉足輕重,就是神學生是否有開荒和犧牲的精神。如果有,各教會就不會缺乏海外宣教士和本地開荒的傳道人;如果沒有,華人教會福音工作的開展就會大受攔阻。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我相信,既然聖靈已經藉著各種福音會議,在各地華人教會中造成了傳福音的新重點,祂必然會興起許多神學生,願意為福音付代價,再不以地位、薪金、名聲為重,甘心走上十字架的道路,作華人教會擴展的先鋒部隊。
二、專才化的趨勢
華人教會各部門的水準日益提高,對於專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例如文字工作專才、神學教育專才、輔導專才、行政專才、大眾傳播專才、美術專才、基督教教育專才、學生工作專才、教牧專才等等。在這一種新需求之下,神學生應該認識清楚自己的恩賜與託付,努力學習和充實自己,追求達到專才的水準。海外宣教工場一樣需要專才的。
過去一個有恩賜的人可以作任何部門的工作,例如一位佈道家可以作神學院院長,出版社社長等等,一位神學院講師可以教授任何一個科目,又教新約、又教舊約、又教神學。但是今天,每一部門都在那裏尋求專門人才。這是進步,表示水準已經提高。舊時代已經漸漸過去了。
三、行政、組織、方法、經營等觀念獲得屬靈的意義
過去,「屬靈」的圈子被劃得太小太窄,這是傳統的人意造成的。今天,一切屬世的才能都可以經過「奉獻」的聖化,而按照屬靈的原則用在聖工上。例如科學化的行政管理,成為教會屬靈果效的因素之一;健全的組織成為聖靈能力的出口之一。教會的發展已不再像過去靠一個領袖的靈感,而多靠集體的靈感之方法、系統,已被發現是聖靈恩賜的一部份。
在這種新發展之下,神學生應該追求更寬廣的知識基礎,事奉的幅面越大,效果總和的幅面也越大。
四、基督教機構自立觀念漸漸成長
有一件事是顯然可見的,凡是西差會所統屬的機構,都難以達到自立的地步,尤以文字工作為然。但是,一到華人專才的手中,就漸漸走上自立之途。至少有四個出版機構是如此。例如台灣的道聲出版社,他們一反傳統路線,一面出版基督教書籍,一面出版高級的有價值的文藝書籍,因此獲致三個好的效果:(一)經濟不但自立,而且還有盈餘,可以發展工作;(二)透過非宗教書籍的推銷,把基督教著作打進一般書店裏面去,而且銷路頗好;(三)供應了基督徒廣闊的閱讀需要。基督徒不但需要閱讀屬靈書籍,還需要閱讀有益的非宗教性書籍。過去,基督教出版社印行的圈子太小,以致一般青年信徒除了純屬靈書籍以外,都要往一般書店裏面去尋找讀物,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
神學生應該學習注意到信徒們全面生活的需要:靈修生活、社交生活、感情生活、理智生活、健康生活等。這樣才能正確的、全備的,對他們予以輔導。
五、奉獻觀念日漸擴大
近年來,好像基督教興學證基會一類的團體漸漸興起來,在他們的號召之下,不少愛主的青年願意以獻身的精神,放下官立學校優厚的待遇,進入積極傳福音的學校裏面去任教,發揮了甚好的效能,令人鼓舞!他們的獻身與教牧人員的獻身,是一樣的寶貴。我從前有一個時期認為一個身為校長的牧師,是一個後退的牧師,但是今天我的觀念已經改變了。一位熱心傳福音的校長能帶領許多學生信主,不亞於一位牧師。
獻身的範圍是廣闊的,神學生們可以按照聖靈的帶領走上各種事奉的崗位——只要你全心全意的事奉主。
但願各神學院的學生在最近的將來,都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