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聖面面觀
原載於《播種人》28期,1973年6月,頁2-4。
成聖是聖經的基本信息之一,其含義甚為豐富。我們可以從六對角度來分析其內容:
一、地位上的成聖與生活上的成聖
A地位上的成聖
經文:「因為基督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14)
使徒保羅把一切信徒稱為「聖徒」(西一4),因為他們都已經被基督的寶血洗淨,站在聖潔的地位上。但是我們有了成聖的地位以後,還要追求。
B生活上的成聖
經文:「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二21)
聖經中有很多地方勉勵聖徒追求聖潔,成為名符其實的聖徒,在實際生活上脫離一切罪污。
二、關係上的成聖與生命上的成聖
A關係上的成聖——在舊約時代中,凡與神或會幕或聖殿發生關聯的人,皆冠以聖字,例如:「聖物」、「聖職」、「聖膏油」,「聖民」等。
B生命上的成聖——「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十一10)
三、消極性的成聖與積極性的成聖
A消極性的成聖:分別
基督徒應該從非基督徒中間分別出來:「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林後六14-15),「我的民哪,要從那城出來」(啟十八4)基督徒應該與一切不合神旨意的事物分開,不可沾染世上的罪污。
B積極性的成聖:「歸耶和華為聖」
「歸」字有獻的意思——把自己獻給耶和華,屬祂所有,為祂所用。
單有「分別」是不夠的,因為任何單具消極性的事物都不是最有價值的。「分別」不過是真理的一面而已,有了「獻」才有方向,才有作為,才有成就。
四、狹義的成聖與廣義的成聖
A狹義的成聖:道德性的潔淨
經文:「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七1)
B廣義的成聖——主耶穌說:「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十五2)
這裏的「修理乾淨」是修剪雜枝的意思。這一種潔淨與結果子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將雜枝剪去之後,葡萄樹的汁漿可以避免消耗於雜枝上,轉而集中於結果子上,因此產量增加。
所以這一種潔淨的意義,是摒除一切結果子的攔阻,使枝子達成它的任務。
當一位國畫家不小心將墨汁滴在畫面上的時候,那就一個污點,雖然那滴墨正是繪畫所用的顏料,但是因為它落在不應該落的地方,所以被稱為污點。照樣,當一個基督徒在他的生活中容讓任何事物來攔阻他結果子的時候,他的生活中就有了污點,需要潔淨。除去了這污點,他的生命中就有了焦點——集中力量結果子。
五、今生的成聖與來生的成聖
A今生的成聖——「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的,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一15)。我們在今世中追求聖潔,但是總不能到達絕對聖潔的地步。反過來說,雖然我們不能在今生達到完全聖潔的地步,但是我們的目標卻是「全然成聖」(帖前王23)。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十五節裏面,清楚暗示我們:凡追求完全的人就是完全人。
B來生的成聖——「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一4)
這裏所說的「成為聖潔無有瑕」,一方面是指著信徒完全成聖的地位說的,另一方面是指著他們永世中完全成聖的實際說的。新耶路撒冷裏面永無罪過。
六、漸進成聖觀與轉機成聖觀
(The Progressive Concept of Sanctification and the Crisis Concept of Sanctification)
A漸進成聖觀——信徒在蒙恩得救以後,就站在成聖的地位上,而這地位包括了聖靈的內居,聖靈在他們裏面開始了實際的工作,使他們逐漸成為聖潔,其過程是漸進式的,而非突變式的。
B轉機成聖觀——另有些神學家認為:信徒的實際情形並非如此,他們常常在屬靈的生活中有兩個明顯的階段:肉體為主,隨從私欲;聖靈為主,得以成聖。在他們的屬靈生命史中有一個轉機,從第一個階段引往第二個階段。這轉機是聖靈所造成的。聖靈充滿了他們的時候,就把他們從肉體中釋放出來,開始過聖潔的生活。
事實上,上述兩種理論是並立的,這兩種情形同時存在於信徒的經驗中,這兩種觀念聯在一起時,才是完整的成聖論,我們不必將它們放在對立互斥的地位上,而應該將它們綜合起來,成為正確的成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