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看教會領袖的律則
原載於《宣訊》60期,2004年12月,頁2。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在聖經中清楚提及關於教會領袖的多種律則,它們對今日教會的領袖們有重要的提醒
分述如下:
一、成為榜樣
領袖們應該走在會友的前面,做他們的榜樣。主耶穌説:「我是好牧人」(約十11),這一位好牧人把羊從圈裡放出來,他走在羊群的前面(約十4),羊群跟在後面走。領袖們不是以地位與權柄來吩咐會友當怎樣行,乃是做他們的榜樣。
一位愛主的牧者會感動會友也愛主;一位聖潔的牧者會感動會友也追求聖潔;一位注重祈禱的牧者會感動會友注重祈禱……。
二、認識群羊
主耶穌説:「他〔好牧人〕按著名叫自己的羊」(約十3下),好牧者應該追求更多認識自己的羊,為他們祈禱。大教會的牧者不容易做到這一件事,因此,大教會應學習實施「分區牧養」──將會友按居住的地區分組,每一區派—位教會同工牧養。會友愈多,牧者也愈多。如此,眾會友可以獲得教會同工的探訪與代禱。有些教會讓長老與執事也參與探訪會友的工作。
三、效法基督
教會領袖應該效法基督,保羅説:「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當一位領袖要求會友效法他的時候,他必須記住他自己必須先效法基督,然後才能有效的要求會友效法他。
「基督徒」一名,其原文(希臘文)是由兩個字合成的:「基督」與「人」。當一個人與基督密切連在一起時,他就是一位「基督人」,亦即「基督徒」一名的原意。
四、學習「隊工」
「隊工」的精意有三點:
- 隊工的成員須學習「團隊精神」,即合作的心態,而不是獨斷獨行,我行我素,或自以為是。
- 隊工的成員須學習互相欣賞,清楚自己的崗位。
- 隊工的成員必須清除自我中心的心態,而學習「基督中心」的精神。
保羅在這件事上也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西四7-14);他提到他的八位同工之名:推基古、阿尼西母、亞里達古、巴拿巴的表弟馬可、耶數、以巴弗、路加、底馬。
五、不居功,歸榮耀給神
希律王不歸榮耀給神,因此受了神的刑罰而死亡(徒十二23)。這是我們的鑑誡。保羅説:「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六、無私心,求眾人得造就
保羅説:「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為造就你們。」(林後十二19)保羅也説,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然而一般人卻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
七、不忌才,知人善任
教會的領袖應該不忌才,反而善用人才,為神國的緣故愛護並提拔人才。更進而積極栽培人才,務使神家人才濟濟,以致神國日益擴展與興旺。
巴拿巴被神大大使用,帶領了許多人歸主。當他發現保羅是一個人才,就去尋找他,找到之後就帶他到安提阿去,成為比自己更好、更成功的新領袖(徒十一24-26)。
八丶不自誇,存謙卑的心
教會領袖應具有謙卑的美德。「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7)使徒保羅説:「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九、有計劃,目標明確
教會的好領袖對事工有好計劃與明確目標,並且在釐定目標上有短線與長線的配合,然後以決心「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4)。
十、有毅力,不屈不撓
教會的領袖應有毅力,不屈不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經過曠野四十年,歷盡各種艱難,終於在神的恩領之下,到達目的地的邊界。
十一、注重溝通
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彼此了解,方能同心合意事奉主與傳福音。一個和睦與合作的教會,必定是—個興旺發展的教會。
摩西在這件事上又留下一個好榜樣:「摩西去召了民間的長老來,將耶和華吩咐他的話,都在他們面前陳明。百姓都同聲回答説:『凡耶和華所説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十九7-8)
十二、注重組織
教會的領袖應該注重適當的組織。「那時,門徒增多,有説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説:『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神的道就興旺起來。」(徒六1-7)
十三、注重代禱
教會領袖應注重代禱,也發動會友代禱,應為未信主的人代禱。當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作戰時,摩西到山上去為以色列人舉手祈禱……,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出十七11)。一間多祈禱的教會,一定蒙神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