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馬書十二章看事奉上的平衡
原載於《北宣週刊》,一九八一年八月三十日「牧者心聲」。
一、謙卑與信心——「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十二3),這是謙卑;「照着信心」,這是信心,一方面謙卑,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大有信心。
二、肢體與全體(十二4-5)身體上的每一肢體追 求自己的強健和發展,同時,也顧及全身的健康和發展。教會中的每一會友或每一部門,應追求進步,但同時也當顧及其他的會友與部門的進步。
三、教導與執事(十二7)――「執事」主要是指會務方面的處理;「教導」是指靈性的栽培。兩者都要有好的表現。馬大的手配上馬利亞的心,就十全十美了。
四、方正與和善(十二9-10)――「惡要厭惡」,這是方正與公義;「彼此親熱」,這是和藹親切,這恰是「內方外圓」,是上上境界。
五、樂觀與現實(十二12)——「在指望中要喜樂」,這是樂觀;「在患難中要忍耐」,這是現實。與現實脫節的樂觀,不是樂觀,乃是糊塗。
六、祈禱與工作(十二12,11)「禱告要恒切」,「常常服事主」。這是最美好的配合。
七、喜樂與負担(十二15)——同情之淚代表心靈的負担。沒有負担的喜樂,是膚淺的,沒有喜樂的負担,是無人能負得起的。
八、和陸與眞理(十二17-18)在眞理的原則下求彼此和陸。沒有眞理的合作,是無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