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北美九○大會」提出新策略:採多元化路線應付轉變
林來慰整理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140期,1990年10月,頁44-47。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邁向主後二千年,北美華人教會面對人口及文化的急劇轉變,必須重整策略,採取靈活及多元化路線。
這是出席「華福北美九○大會」的教牧同工及信徒所得的共識,也是這次大會向北美華人教會提出的挑戰。
為期五天的「華福北美九○大會」,於八月六日至十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亞蘇撒太平洋大學舉行,參加者有三百二十多名,均來自美加各大城市,其中有幾位則為臺灣、香港、新加坡及菲律濱等地的過境訪客。
是次大會,為一九八七年夏「北美華人福音事工推進會」與「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合併後,由華福北美辦事處主辦的第一次全北美華人教會的福音會議。
大會總主題為「華人教會邁向公元二千年——轉變與成長」。早上的查經會,即從《聖經》眞理溫習「主不變的心意」,尤其是祂對世界、信徒、教會和工人四方面的心意。查經會分兩組舉行:中文組由滕近輝牧師主講,英文組則由安大略神學院暨聖經學院院長麥戈理博士(Dr. William McRae)主講。
上午另一系列的聚會乃主題研討,以「轉變中的北美華人教會」為中心,分開四天由多位講員探討如何「了解轉變」、「善用轉變」、「應付轉變」及「探求轉變」。
在茶點之後,即再度分開中英語兩組舉行聯席研討,其分題為「面對轉變的具體策略」,每次亦由三至五位講員提出事工模式,題目計有:「教會的醒覺與反省」、「創意的羣體佈道」、「多元化的教會模式」,及「整全的福音事工」。
在午餐後,大會共安排十七個小組專題研習,以「裝備與聯繫」為中心,希望一些對某方面事工有深切負擔者,得以在一連三個下午(共九小時)的研討中,深入探討事工課題,並形成以後推進事工的聯絡網,作為跟進。可能由於組別過多,有些題目的參與研討人數不如理想。
大會的晚堂聚會,全部公開給洛杉磯區的信徒參加。信息則以「委身與動員」為重心。各晚之題目與講員如下:
一﹒面前的挑戰(Partners International主席Dr. Luis Bush);二﹒分歧中的合一(華福總幹事陳喜謙牧師);三﹒地方教會與普世宣教(馬利蘭聖經教會主任牧師劉傳章牧師);四﹒屬靈的氣質與能力(貝克萊第一長老會副牧師阮培德牧師);五﹒邁向主後二千年(大使命神學院院長/主後二千福音運動主席王永信牧師)。
第四天晚堂聚會之前,絕大部份出席者不吃晚餐,參加為時一個半小時的禁食祈禱會,迫切為普世福音事工、北美華人教會,及很多大小個人事項禱告。
最後一天的晚餐,則為一個特別愛筵,邀得洛杉磯若干教牧同工前來參加。其後並舉行聖餐聚會,與會的肢體均體會在主裏之合一。
綜合大會信息及研討內容,可見踏入九十年代,北美華人及華人教會勢必面對急劇的轉變。在大會中,多位講者透過不同的研究調查,對轉變中的華人社區及教會作出了深入剖析。促使北美處境產生巨大變化的因素相當複雜,包括:人口的結構及遷徙、社會背景的轉變、價值系統的崩潰、生活方式的更改等等。而北美華人的數目將由目前二百萬增至主後二千年時的三百萬,除大量新移民湧入之外,在北美土生土長的一代也日益增加。
面對急劇轉變的處境,北美華人教會必須深切認識周圍的變遷,本身亦要更新改變,適切時代的需要。
在大會研討中,與會者咸認為北美華人教會必須正視日益增加的華人人口之福音需要,接受北美華人人口極度多元化的事實,從而突破傳統框框,透過研究方法,把龐大的北美華人人口分成各種不同羣體,作為福音工作的對象,釐定創新而有效的福音事工策略。
對於配合新世代新社會的福音事工策略,與會者提出四項綱領,一是靈活運用不同的植堂方法,在華人居住的地方多設宣教點;二是建立不同模式、多元化的教會,吸納多重文化背景的福音未得羣體;三是開拓普世宣教觀念,加强地方教會的信仰異象,堅固信徒教牧的地方工作;第四是各區華人教會應同心合力,總動員工作,互相協調,以應付不同羣體的需要。
邁向主後二千年,能否把福音遍傳北美及至全世界每一角落?這正是享有豐厚資源的北美華人信徒及教會面前的挑戰,是在轉變與成長中應肩負的福音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