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時代教會的十二個危機(九):內向的危機——本地主義或普世宣道?
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21期,1979年9月,頁39-42。
[本文獲世界華福中心授權轉載]
人自然而然會分門別類、糾黨結派,顧自己多於顧別人。家庭觀念、鄉族觀念、民族主義、種族主義、階級觀念、工會主義等,都是人類「內向」的表現。教會在人的層面上也無例外。這種自然趨勢,為教會的擴展計劃帶來極大的危機。但因着神的介入,祂用四種方法把使徒時代的教會從危機中解救出來。
一、頒佈大使命
大使命是教會擴展的觀念性基礎,是普世宣道的憲章,是傳福音的房角石,是基督的教會基本的取向。每一位教會領袖和信徒,都必須熟習大使命。
在頒佈大使命之前,主有特别周詳、刻意的準備。祂曾三次——一次在受死之前,兩次在復活之後——叫門徒到加利利的一個山上遇祂。這樣三番四次的囑咐,使門徒引頸期待主要在那裏做的事。當他們到達那裏,主向他們顯現,然後聖經強調說,祂就近前來,給他們大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去!去!去!這就是在初期教會每一位信徒的耳際常響起的聲音。
二、藉聖靈的催逼
主耶穌在約三38預言聖靈的工作時,所說的既眞實又生動:「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正是聖靈在基督徒身上所作的事——流入與流出。流入充滿,流出祝福。所謂被聖靈充滿,意思永遠不是只被充滿而已,也包括聖靈的流露。何時停止流出,何時就停止充滿。被充滿,是為了溢出。
聖靈永遠是向外伸延的。祂把我們推到田野去收割莊稼。徒一8永遠是基督的教會爭戰的口號:「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要……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証。」聖靈永遠指向地極。我們一被聖靈充滿,就開始舉目,看見全世界的田野,開始推動福音的廣傳。
三、藉着逼迫
使徒們忙着在耶路撒冷建立教會,對於向周圍的地方傳福音,卻太久沒有行動。或許他們有點內向了,因此神要用逼迫把門徒趕出去傳福音。徒八1、4所說的很有趣:「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在徒九31,我們發現他們在那些地方建立了很多教會。我們又發現,這些教會沒有一間是使徒們建立的;使徒們要留在耶路撒冷,治理當地教會。如前文所說,逼迫使福音向最少五個方向傳開。
四、藉着差傳事工
我們發現從徒九32開始,彼得在耶路撒冷以外旅行佈道,到過不少省份的很多地方。雖然聖經沒有明言彼得是耶路撒冷教會正式差派的宣教士,但我們有理由推論:他身為教會的首要領袖,既離開耶路撒冷到附近地區旅行佈道,必先得到教會所有領袖的祝福。
早在安提阿教會差遣保羅和巴拿巴做宣教士以前,耶路撒冷教會已差遣他們的首席使徒到宣教工場上去。但安提阿教會却常被譽為第一間把最優秀的人才差出去的教會,主要是因為保羅的佈道行程歷時較久,且更為人所知。
安提阿的教會,從各方面看都是出類拔萃的教會。這教會的領袖們禁食禱告。這教會有堅強的平信徒事奉,建立了教會的根基。神賜給這教會一位被聖靈充滿的領袖——巴拿巴,他甘願把領導權移交給一位比他更好的同工——保羅,此捨己之舉,足見其靈命的深度。這教會的領導層是國際性的,成員包括兩位非洲的弟兄(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兩位希伯來弟兄(巴拿巴和保羅),一位皇室中人(與分封之王希律一同長大的馬念)。還有,這是一間有差傳意識的教會,成為差傳事工的先鋒。
安提阿教會的領袖們一同禁食禱告的時候,聖靈就向他們說話;他們再多禱告,然後順服,隨即有所行動。他們做了最不容易做的事:差遣最優秀、最需要的領袖——保羅和巴拿巴——出去做宣教士。
此舉具有重大意義和效果,它成為後來歷代所有教會的榜樣。差傳事工是由三個因素產生的:聖靈的引導、禱告、和順服——這包括安提阿教會方面的順服(即願意獻上最好的),和保羅、巴拿巴方面的順服(即願意獻身、憑信心前往)。
差傳的呼聲,今天已臨到亞洲教會。或許我應確切一點的說:差傳的呼聲一直是在亞洲,但越來越多的亞洲教會,正用更具體可見的方法回應這呼聲,以致可能成為一個普遍性的運動。在過去,只有孤單的聲音為差傳事工呼籲,得到零星的反應。現在時候到了,所有亞洲教會應携手參與差傳事工——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差傳。亞洲差傳協會已組織成立,成為我們的號角,催使我們更積極的合作參與完成差傳的任務;這對我們是一大鼓勵。
早期教會的差傳運動從禱告中誕生,讓我們也多為亞洲的差傳工作禱告。讓我們在差傳的事工上自我教育,也教育我們的信徒。讓我們尋求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去履行我們的異象。
如果你覺得你的團體太軟弱,不能做海外差傳,你可以做四件事:第一、求主賜下去做的信心和能力;第二、開始為差傳收特别奉獻,以幫助現有的在你團體以外的差傳工作;第三、開始傳講差傳的信息;第四、推動本地差傳。
有人高唱差傳的反調。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請更深入、更透徹的反省一下,看你這樣做對亞洲教會是益是害?
我絕對相信,當差傳在亞洲成為普遍的運動之時,也就是亞洲教會經歷最大的增長和復興之日。
內向是基督的教會生長和擴展最大的攔阻,我們必須教導信徒抗拒它。我們應訓練信徒在事奉、團契和佈道事工上有廣闊的眼光。
內向的病徵有以下幾種:
一、為了一些不合聖經的理由,而與其他教會沒有或少有交通。
二、無論在本地或海外的差傳事工上,都沒有或少有經常的佈道工作。
三、在超宗派或眾教會合作的福音事工上,沒有或少有參與。
四、在傳福音、差傳、或教會擴展上,沒有或少有經費預算。
五、沒有專人負責擴展教會的工作。
六、沒有計劃栽建教會或增加會友人數。
七、教會理事會沒有定下每年要達到的目標,以告訴會眾,使他們代禱實施。
八、沒有或甚少傳講有關大使命或會眾傳福音責任的信息。
九、沒有或甚少為佈道、差傳、和教會擴展而代禱。
十、對教會過往的成就,存有滿足感。
十一、強調靈命進深生活,多過強調傳福音。
十二、禱告會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小圈子。
這些病徵若出現,我們就應提高警覺,積極的對付。內向可能是教會增長最大的威脅,是絕對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