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預言與中東局勢
原載於《播種人》17期,1967年12月,頁4-7。
預言中末世以色列的三部曲
復國、聯軍圍攻、建殿。這三件事緊緊相隨的出現於先知以西結的預言中。(結卅七—四十)。
A復國:歷史中的神蹟(結卅七)
神蹟,這是形容以色列人最恰當的兩個字。神蹟的因素在以色列人歷史的各方面,都顯露無遺,而一切皆引向其復國。
a歷史方面的神蹟——猶太人的歷史裏充滿了「逼迫」。紀元前的事不談,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的大屠殺與奴役;主後一百五十年的偽彌賽亞運動,被殺者達四十萬人之多。時代的反猶潮在隱士彼得的鼓勵下,留下了悲悽的一頁;十二,十三世紀,猶太人在法國,英國,德國,受到無情的壓迫,並被驅逐出境,在英國約克一處地方就有千人被殺,包括婦孺在內;十六世紀,被趕出西班牙逃到波蘭與俄國定居下來;十九世紀初葉轉享平安,在各處被視為公民,但後來普法戰爭爆發,排猶風潮又在德國肆虐,跟著發生於奧國,俄國,與法國境內;在俄國,排猶運動由一八八一年開始,直延至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一九○五年英國還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猶太難民由俄國與波蘭入境;更著名的是俄共與希特勒的反猶狂瀾,後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殺了六百萬猶太人。這是人類歷史中持續不斷的一個悲劇!但是,這一切都未能消滅猶太人,他們竟能在二千年的流浪與逼迫生涯中,保持其民族血統與信仰,並在一九四八年復國,這豈不是歷史中的民族神蹟?
b政治方面的神蹟——雖然英國外相Balfour遠在一九一七年,就發表了著名的Balfour Declaration,表示英國願意盡力幫助猶太人重返故土,但是在一九四八年復國之前的一段時期中,政治的風向不利於猶太人重建家園。阿拉伯諸國聯合反對以色列復國,並在其復國時,立即向之宣戰。北方的利巴嫩,東北方的敘利亞與伊拉克,東方的約但,南方的埃及,將這一個新誕生的國家團團圍住。雙方勢力懸殊——一千萬人口對六十萬。以色列國在宣戰後的十二日,才正式組成軍隊。這樣一個六千方哩的小國,竟能獲得勝利,順利渡過難關,豈不是一個大神蹟?
c軍事方面的神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英將艾倫比General Allenby指揮之下,進佔帕勒司坦,而其勝利實有賴於猶太化學家Weizmann將其新發明的猛烈炸藥TNT之秘方獻出。這就奠定了英國在帕勒司坦的地位,也因而造成了英國親猶的伏線,有助其復國運動。自以色列復國至今,已經遇三次軍事包圍的危機:一九四八,一九五六,一九六七,而這三次都是以少勝多,造成了驚人的軍事勝利。尤其是最近數月前的一次「閃電勝利」,在七十二小時之內制伏敵人,令舉世驚異!有人稱之為「大衛與哥利亞之重演」。
d經濟方面的神蹟——就其背景而言,猶太人不可能在經濟勢力上有什麼成就,十九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曾禁止猶太人購置地產,經營手工業,並以種種方法限制其發展。但在十九世紀初葉暫享平安,立即在商業上迅速發達,產生影響力。一九三○年的德國金融勢力已落入猶太人掌握之中,在奧國亦是如此,因此在煽動之下引起激烈的排猶運動。被稱為歐洲首富約二百年之久的Rothschild家族,就是猶太人。其家人之一支成為英國貴族。筆者在菲律賓時得知,猶太人亦執菲島金融牛耳。美國猶太人的經濟力量大得驚人。這種金融上的成功是偶然的麼?當我們看見以色列國在過去廿年中,在建設上與生產上的突飛猛進時,就知道這由各地猶太人巨大投資力量所造成的興盛氣象,是按著預言的路線進行。所以猶太人的生財有道並不是偶然的;進一步說,他們在智力上的優越表現也不是偶然的。
上述的一切神蹟因素,造成了以色列的復國,而其復國正應驗了數千年前的預言。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的建國慶祝典禮中,第一任總理Ben Guvion引用先知以西結卅七章描寫「枯骨復活」的一段經文,他認為這一個預言性的異象,正應驗於以色列的復國上。
解釋本段經文時應注意的幾件事
聖經本身說明了這一個異象(卅七1-14)的意義:「主對我說,人子阿,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成就了。」(結卅七11-14)。
以上的解釋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研究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下列幾件事:
a聖經預言的應驗常分「層次」,每一層次是「小應驗」,最後有「大應驗」。每一層次都是應驗,但是不能將預言的一切要點都包括在內,換一句話說,只應驗了預言的一部份。要等到最後的「大應驗」才得完全成就。例如:舊約中預言彌賽亞的來臨,其應驗分為三步:第一次降生於伯利恆;第二次降臨空中提取教會;第三次在榮耀中顯現,建立其國度。每一步都應驗了預言的一部份,但合在一起才是全面的應驗。又例如敵基督的預言,多次應驗於歷史中(使徒約翰,提到敵基督已經出現於他的時代中——約壹二18),但最後完全應驗在那一「大罪人」或「獸」的身上。
以色列復國的預言,初步實現於尼希米以斯拉時代之重建耶路撒冷聖殿。但那只是小應驗,成全了預言的一部份,因為只包括以色列從巴比倫歸回,而不是從「萬國」歸回(耶廿九18,申卅4,5)。所以今天以色列的復國,是進一步的應驗。但是,這是否最後的應驗?不是。
b這段經文中所記載預言性的異象,具有兩個特點:一、以色列人復國是耶和華的作為,換一句話說,是神蹟性的。這一點上文已經說明。二、以色列人復國是屬靈性的,換一句話說,不但是物質上的重建,更是靈性上的復興——轉向耶和華。所以本段經文中說:「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但是今天,我們在以色列的復國中見不到屬靈的因素,他們仍未轉向神。所以這不過是預言應驗的第二步,當傳更完全的應驗,那就是保羅所說的,「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筆者相信這件事要完成於大災難期中。)
這正符合本段經文所提出的步驟:先有「骨、筋、肉、皮」(外形上的聯絡—物質上的復國),然後才有「靈」進入他們裏面,使之復活(靈性上的復興)。
主耶穌說:「當無花果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也該知道人子近了。」(太廿五32)。
B聯軍圍攻以色列(卅八,卅九)
緊緊跟住枯骨復活的異象,就有聯軍圍攻以色列的頂言。
一至六節預言以色列將被聯軍圍攻:北(歌革王),東(波斯),南(古實,即埃及),西南(呂彼亞)。
問題一:當先知以西結寫這預言時,有什麼歷史背景?答:在先知以西結之前不久,北方的西古提人(參考Ellicot, Lange等聖經註釋)。
問題二:這預言所指的是什麼時代?答:清楚指末世時代。根據第八節與十二節,我們知道這次戰爭將發生於以色列復國以後,這兩節把以色列復國的情況預言得很清楚:「脫離刀劍」(逼迫),「以列國收回之地」(以色列國土原為聯合國共管區),「從列國中招聚出來」(曾漂流萬國之中)「得了財貨」(經濟力量雄厚)。
問題三:這預言是否指今年的中東戰事?答:今年六月初的中東戰事確是這預言所指的一部份,或說是其最後應驗之預備階段。今年以色列的確被阿拉伯聯軍圍攻,除了地中海一方面以外,四面受敵;以色列也確曾勝利(「安然居住」,第八節)。但是今年的情形當不符合結卅八及卅九章所記戰事之嚴重性及最後性。我相信,第八節內「過了多日」這幾個字,有重要的意義:今天這種包圍的情勢將要持續下去,經過一段時期之後,才發生最後的大戰爭,那時神與其百姓獲得勝利。
問題四:歌革和瑪各是指著誰說的?答:歌革是瑪各地之王,二者是統指與神為敵的勢力而言,是總稱。它在不同的時代所指具體的國家不同,換一句話說,這一個預言有其應驗的各個「層次」,在每一層次或階段中,歌革所指之國家不同。所以在啟示錄中,千禧年以後的敵神勢力,仍稱為歌革瑪各(啟廿8)。那時所指的決不是今日所指的了。
C重建聖殿(四十章)
在上述大戰的經文之後,跟著就提到聖殿的異象。這時,所羅門的聖殿已經被毀,所以這個異象意味著重建。不錯,以西結的異象是著重其靈意,例如四十七章描寫由聖殿流出之河,決不可能按字面解釋,必定取其靈意無疑。尼希米與以斯拉重建聖殿時,並未照此圖式,亦未提及此事。因為它的尺寸是難以實現的。
但是,當我們看啟示錄十一章一至二節時,就知道在神的計劃中,以色列人在末世必重建聖殿。今天,以色列在重佔耶路撒冷舊城之後,已經宣佈不再放棄。同時也有很多以色列人正在思想重建聖殿的事,但是他們面對三個問題:
1﹒殿址問題——在所羅門聖殿的原址上,早已建有回教的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該址自第七世紀回教興起時,已落入回教徒手中),它是回教第二聖地。如果要重建聖殿,就必須拆毀清真寺,這是極危險的事,因為必然引起回教徒的公憤。在過去歷史中,回教徒曾數度准許猶太人在所羅門舊殿的唯一殘跡,即其西牆處禱告(即所謂「哭牆」)。今年六月十四日,廿萬猶太人湧至該處禱告。他們為了重得耶路撒泠與重建聖殿,已經禱告了幾個世紀。但此棘手問題甚難解決。近來有些猶太人認為聖殿舊址並不在該處。猶太人在別處建殿並非全無可能。
2﹒最虔誠的猶太教徒認為,聖殿必由彌賽亞重建,他人不可動手。很多猶太人相信,彌賽亞將在七年內出現。
3﹒許多猶太人害怕,重建聖殿及祭祀之恢復,將引起許多爭論,因而不敢貿然進行。
以上的三種情形,可能使建殿的事延擱下來,但終必重建無疑。
從兩個角度看中東情勢
一方面,我們看見中東的局勢正按聖經預言發展,但是這一切並不反映猶太人的靈性狀況,他們並未歸向神。另一方面,猶太人在最近的戰事中表現了對基督教會的不尊重。他們炮毀聖公會禮拜堂,以坦克車撞毀教會學校,破懷並搶劫青年會,連聯合國使用的信義會醫院也不免遭殃,素受敬愛的耶穌墓園的監守人,慘被槍殺。這一切都在人心中留下暗影,引起反感。願神憐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