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半世紀的恩典(下)──滕近輝牧師、蕭壽華牧師訪談錄
原載於《宣訊》34期,2002年10月,頁5。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日期:2002年6月5日
時間:晚上8:00-9:30
地點:北宣主任牧師室
主持:陳季瑜傳道
記錄:梁敏慧姊妹、王礽福弟兄
交棒與接棒
問:滕牧師為何會選蕭牧師作接班人,在您初認識蕭牧師時,他給您什麼印象?
滕:那時侯我覺得北宣的前途與年輕人有密切的關係,年輕人要帶領、推動北宣的發展。蕭牧師曾是皇仁團契和港大團契的團長,又擔任青少年部部長多年,對教會工作很關切,在同輩中相當突出。我與他相處當中,感受到他的領導能力與奉獻心志,強烈感到神為北宣預備了蕭牧師。於是我就越過許多人找蕭牧師擔任主任牧師。
從容不迫的滕牧師
問:蕭牧師您在與滕牧師相處的過程裡有什麼感受?您最佩服他什麼?
蕭:滕牧師很忙,但每次找他他都樂意安排時間與我溝通。我十四歲已在北宣聚會,感受最深是他那平穩的性情,有時我説了不合宜的説話,他也表現出毫不介懷的態度。
有些晚上見滕牧師在辦公桌前「啦啦啦」的哼著,筆桿在桌上打拍子,反覆推敲後就執筆書寫。原來那時他在翻譯《生命聖詩》。滕牧師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什麼都願意做,樂意嘗試做,所以神給他許多恩賜,讓他在各方面的事工都有果效。他總是以playful(遊樂)的心境在工作,好像沒有什麼壓力。
滕:我一生都沒有感覺過工作有壓力,這是恩典。有一段時間每隔兩三個月會depressed(情緒低落)一次,我相信這跟健康有關。後來我跟自己説I refuse to be depressed(我拒絕沮喪!),我依靠恩典用意志力去拒絕它,以後就沒事了。
蕭:但您有沒有試過因許多工作堆在一起而感壓力,譬如第二天要講道,但又有文件、又有教會事務要處理?
滕:我通常很早就預備講章,如果是去外領會,更會有充份的準備。也試過通宵準備,但我會把壓力轉化在準備工作上。
兩張辦公桌,兩種牧養
問:蕭牧師,您覺得自己的牧養模式跟滕牧師有何分別?
蕭:我立時想到以前到滕牧師的辦公桌上都佈滿書,而現在我的辦公桌卻佈滿文件。我很羨慕滕牧師可以不斷充實自己,給信徒許多的餵養。現在堂會大,我必須處理許多事工、計劃、策略;如果兩者能平衡那就最好。
為北宣感恩
問:北宣家五十年的發展,您們最感恩的是什麼?
滕:有兩件事,第一是同工、執事、弟兄姊妹間能保持和諧的關係和氣氛;第二是大家對差傳的重視,北宣的發展速度十分快,這全是神特別的恩典。同時北宣並不會只內耗,將一切資源用於自己本堂,而是整體的關心神的國度,開支有很大的比例用於堂外,事奉多元化。
蕭:我也同樣為到教會的和諧關係感恩,特別是同工隊伍與執事間的和諧關係。小摩擦偶有發生,但二十多位同工能彼此尊重與接納,不堅持己見,這是很難得的。另外就是神奇妙的供應,北宣在二十五週年時就開始考慮擴堂,結果等了十五年才搬進康澤。這裡的地點相當理想,就連平台、天橋都能配合教會的需要,很多弟兄姊妹是在沒有人引薦下自己走入北宣的。
異象的教會
蕭:記得有一個韓國姊妹在北宣搬來康澤前,在現在外牆掛十字架的地方看見異象,看到主耶穌伸出雙手,像在呼籲人到祂那裡去,她就感到這個地方將要成為教會,一直為此祈禱。到北宣遷來後,她就來到我們當中聚會。
滕:回到開始的講話(編按:見上期),玻璃牆的異夢到我退休時還沒有應驗,但後來我來到康澤新北宣時,看見玻璃門牆後有一盆一盆的植物,知道異夢終於在幾十年後應驗了。
(本文將刊於本年10月出版的《宣道會北角堂五十週年堂慶紀念特刊》,蒙北角堂允許轉載。)